首页 >>  正文

蟾蜍的外形特征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29
描写蟾蜍的外形

[编辑本段]蟾蜍与青蛙的区别
  蝌蚪的区别:青蛙的蝌蚪颜色较浅、尾较长;蟾蜍的蝌蚪颜色较深、尾较短。
  卵的区别:青蛙的卵堆成块状,蟾蜍的卵排成串状。
  蟾蜍实际上是蛙类的一种,所以从科学的角度看,所有的蟾蜍都是蛙,但不是所有的蛙都是蟾蜍。两栖纲无尾目的成员统称蛙和蟾蜍,蛙和蟾蜍这两个词并不是科学意义上的划分,从狭义上说二者分别指蛙科和蟾蜍科的成员,但是无尾目远不止这两个科,而其成员都冠以蛙和蟾蜍的称呼,一般来说,皮肤比较光滑、身体比较苗条而善于跳跃的称为蛙,而皮肤比较粗糙、身体比较臃肿而不善跳跃的称为蟾蜍,实际上有些科同时具有这两类成员,在描述无尾目的成员时,多数可以统称为蛙。
  无尾目包括现代两栖动物中绝大多数的种类,也是两栖动物中唯一分布广泛的一类。无尾目的成员体型大体相似,而与其它动物均相差甚远,仅从外形上就不会与其它动物混淆。无尾目幼体和成体则区别甚大,幼体即蝌蚪有尾无足,成体无尾而具四肢,后肢长于前肢,不少种类善于跳跃。
  蛙科是无尾目的第三大科,有50余属650余种。蛙科的分布比其它任何两栖动物都要广泛,几乎遍及各大洲,也出现在一些岛屿上,最北可达到北极圈。蛙科在非洲最为繁盛,光是特有的属就有18个,其中在马达加斯加岛就有3个以上的特有属,而蛙科也是无尾目的最大成员巨蛙Conrua goliath(右图)也分布于非洲。蛙科在亚洲东部、南部和东南部也比较丰富,如我国常见的黑斑蛙和各种林蛙。但欧洲和美洲的蛙科则只有蛙属Rana的成员,其中在南美洲只见于北部地区。蛙科在澳洲也只有极北部才有,而在临近澳洲的一些大洋洲岛屿上却能见到,而这些地方几乎没有其它的两栖动物,蛙科成员在这里则占据了不同的生态地位。在斐济岛有两种扁手蛙Platymantis,分别为路栖和树栖,其中树栖扁手蛙看起来与树蛙科或雨蛙科的成员非常相似,树栖扁手蛙有多种色型,看起来好像不同的种。扁手蛙的其它种类也均局限于亚太地区的海岛上,其中包括不少树栖的成员。扁手蛙在卵中完成变态,孵化出来的就是小蛙。
  蟾蜍科有24~31属340~360种,分布广泛,遍布大洋洲和马达加斯加以外的世界各地。蟾蜍是适应力很强的动物,可以生活于密林、高山、草原、甚至荒漠,我国最常见的两栖动物大概也要属蟾蜍了。蟾蜍科中超过一半的种类都属于同一个属,即蟾蜍属Bufo,这个属的成员几乎遍及本科的所有分布区,而在北方则是本科唯一的代表。蟾蜍属的成员体型差别很大,最大的美洲的海蟾蜍身长达到25厘米,而有些小型的非洲蟾蜍的身长只有其1/10。蟾蜍虽然大小差别很大,但是相貌和习性均比较相似,都是些行动缓慢不擅跳跃的路栖动物,皮肤粗糙而高度角质化,使得蟾蜍有较强的耐旱能力,蟾蜍能分泌毒素,可以制成蟾酥。蟾蜍非常贪食,人们用其来消灭害虫,但是也带来了一些生态灾害。澳洲引进了海蟾蜍来防治蔗田的害虫,但是海蟾蜍却对当地生态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海蟾蜍排挤本土的龟蟾类,捕食当地的小动物,其分泌的毒素又对想捕食它们的当地的捕食者造成了威胁,海蟾也被引进了其它很多种植甘蔗的热带地区,大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蟾蜍科的其它属多只有少数成员,有些外表和习性与蟾蜍属有一定差距,比如东南亚的浆蟾Pedostibes是树栖的蟾蜍,身体轻盈纤细,与地栖的粗壮笨拙的蟾蜍属略有不同。

体长平均60毫米左右,雌性最大者可达80毫米;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吻棱显著,颊部向外侧倾斜;鼻间距略小于眼间距,上眼睑宽、略大于眼间距,鼓膜显著,椭圆形。前肢粗短;指细短,指长顺序3.1.2.4,第1.3指几等长,第4指颇短;关节下瘤不成对;外掌突大而圆,深棕色,内掌小色浅。后肢短,胫跗关节前达肩或肩后端,左右跟部不相遇,足比胫长,趾短,趾端黑色或深棕色;趾侧均有缘膜,基部相连成半蹼;关节下瘤小而清晰,内跖突较大色深,外跖突很小色浅。雄性皮肤粗糙,头部、上眼睑及背面密布不等大的疣粒,雌性疣粒较少,耳后腺大而扁;四肢及腹部较平滑。雄性背面多呈橄榄黄色,有不规则的花斑,疣粒上有红点;雌性背面浅绿色,花斑酱色,疣粒上也有红点;头后背正中常有浅绿色脊线,上颌缘及四肢有深棕色纹。两性腹面均为乳白色,一般无斑点,少数有黑色分散的小斑点。雄性皮肤较粗,前肢粗壮,内侧三指基部有黑色婚垫,有单咽下内声囊

就是蛤蟆。。。癞蛤蟆。。。
体长平均60毫米左右,雌性最大者可达80毫米;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吻棱显著,颊部向外侧倾斜;鼻间距略小于眼间距,上眼睑宽、略大于眼间距,鼓膜显著,椭圆形。
前肢粗短;指细短,指长顺序3.1.2.4,第1.3指几等长,第4指颇短;关节下瘤不成对;外掌突大而圆,深棕色,内掌小色浅。后肢短,胫跗关节前达肩或肩后端,左右跟部不相遇,足比胫长,趾短,趾端黑色或深棕色;趾侧均有缘膜,基部相连成半蹼;关节下瘤小而清晰,内跖突较大色深,外跖突很小色浅。
雄性皮肤粗糙,头部、上眼睑及背面密布不等大的疣粒,雌性疣粒较少,耳后腺大而扁;四肢及腹部较平滑。
雄性背面多呈橄榄黄色,有不规则的花斑,疣粒上有红点;雌性背面浅绿色,花斑酱色,疣粒上也有红点;头后背正中常有浅绿色脊线,上颌缘及四肢有深棕色纹。两性腹面均为乳白色,一般无斑点,少数有黑色分散的小斑点。
雄性皮肤较粗,前肢粗壮,内侧三指基部有黑色婚垫,有单咽下内声囊

体长平均60mm左右,雄性最大可达80mm。头宽大于头长粉杜安源吻棱显著。暇步向外侧倾斜,鼻尖距离小于眼间距像敛金宽略大于眼尖。骨膜显著椭圆形,背部灰黑色,凸凹不平。

体型像青蛙。背部灰黑色,皮肤外表凹凸不平


13485291963蟾蜍的外形特征
杜有盲答:雄性皮肤粗糙,头部、上眼睑及背面密布不等大的疣粒,雌性疣粒较少,耳后腺大而扁;四肢及腹部较平滑。雄性背面多呈橄榄黄色,有不规则的花斑,疣粒上有红点;雌性背面浅绿色,花斑酱色,疣粒上也有红点;头后背正中常有浅绿色脊线,上颌缘及四肢有深棕色纹。两性腹面均为乳白色,一般无斑点,少数有...

13485291963蛤蟆和青蛙有什么区别?
杜有盲答:二、形态特征不同 1、蛤蟆 蟾蜍属两栖动物。最常见的蟾蜍是大蟾蜍,俗称癞蛤蟆。皮肤粗糙,背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这是皮脂腺。其中最大的一对是位于头侧鼓膜上方的耳后腺。这些腺体分泌的白色毒液。2、青蛙 青蛙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四肢 3 部分:①、头部 青蛙头部扁平,略呈三角形,吻端稍...

13485291963青蛙和癞蛤蟆长得像吗?
杜有盲答:1.形态特征方面。癞蛤蟆皮肤粗糙,显得比较臃肿,肥胖,个头也比青蛙大,背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这是癞蛤蟆的皮脂腺。而青蛙属于稍有些细长,身体苗条的身材,两只眼睛溜圆凸出,头上的两侧有两个略微鼓着的小包包。这是它的耳膜,青蛙可以通过它听到声音。青蛙的背上是绿色的,很光滑、很软,还...

13485291963中华大蟾蜍的形态特征
杜有盲答:中华大蟾蜍形如蛙,体粗壮,体长10厘米以上,雄性较小,皮肤粗糙,全身布满大小不等的园形瘰疣。头宽大,口阔,吻端圆,吻棱显著。舌分叉,可随时翻出嘴外,自如地把食物卷入口中。舌面含有大量粘液。近吻端有小形鼻孔1对。眼大而突出,对活动着的物体较敏感,对静止的物体迟钝。眼后方有圆形鼓膜...

13485291963蟾蜍与青蛙的区别
杜有盲答:(一)外表不同:1.蟾蜍就是癞蛤蟆,体表有许多疙瘩,全身灰黑色,腹部白色,体形肥大,背部有疣状突起,有毒囊在头部两侧。蟾蜍多在陆地日子,因此皮肤多粗糙。2.青蛙皮肤比较光滑,头上有两只圆而突出的眼睛,一张又宽又大的嘴、舌头很长。身体的背上是绿色带有深色条纹,腹部是白色。身体下面有四...

13485291963蟾蜍和癞蛤蟆是同一种生物吗?
杜有盲答:蟾蜍,别名疥蛤蟆,癞蛤蟆,蛤蟆。属蟾蜍科的两栖动物。最常见的蟾蜍是大蟾蜍,俗称癞蛤蟆。皮肤粗糙,背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这是皮脂腺。喜隐蔽于泥穴、潮湿石下、草丛内、水沟边。皮肤易失水分,故白天多潜伏隐蔽,夜晚及黄昏出来活动。外形特征 肩带弧胸型,无肩胸骨,肩胛骨长,前端不与锁骨...

13485291963蟾蜍和青蛙在大家心里的形象应该长得差不多,蟾蜍和青蛙的区别是...
杜有盲答:一、颜色不同 青蛙背部是褐色或黄绿色,肚皮呈白色。而蟾蜍皮肤粗糙,全身密布大小不等的疣状突起,让人看起来起鸡皮疙瘩。背面暗褐色。二、生产的卵不同 青蛙的卵是一团团的卵块。蟾蜍的卵是一条连续的线状长带,带内的卵排成2行,个别也有排成3行或3行以上的,看上去活像一串珠子。青蛙和蟾蜍...

13485291963金背蟾蜍的形态特征
杜有盲答:身长:体长可达100mm以上的大型蟾蜍,最长可达18公分。特征:大型蟾蜍,毒腺肿大,身体肥壮,背部金黄色,有密布细小疣粒,下部灰黑色,眼黑色,下颚有黄棕相间的条纹。

13485291963青蛙和癞蛤蟆的区别在哪里?
杜有盲答:青蛙与癞蛤蟆有以下不同:1、外形不同:青蛙体形狭长,头呈锐角三角形,而且后肢的脚趾很长,趾间还有发达的蹼。这些特点使得青蛙在水里是游泳高手,在陆地上是跳跃高手。而蛤蟆身体臃肿呈椭圆形,头部为钝角三角形,四肢也都很短,各种因素都导致了它在水里游不快,在陆地上又只能以爬行为主,不善于...

13485291963负子蟾蜍的特点
杜有盲答:1、外形特点:背、腹部平坦、身体流线型。后足蹼发达,皮光滑,有侧线系统。头小、无舌。眼睑无法自由移动。2、生殖特点:产卵期间雌蟾背面皮肤软化似海绵状,泄殖腔壁伸到外面形成管状产卵带,弯曲达于背上,雄蟾在雌蟾背上压着产卵带,把卵挤出,压入海绵状皮肤的小窝中,覆以胶质。卵在雌蟾背面的...


(编辑:养娅志)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