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元朝末年群雄并起,为何成功的是快被饿死的朱元璋?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29
元朝末年也是一个乱世,农民阶级不满元朝的统治,繁重的赋税、蒙古贵族抢占土地,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这种情势下,自然会有人被逼得起义,朱元璋就是其中之一。但是,起义者甚多,比朱元璋势头大的也一定不在少数,为何最终赢了天下的是当时快要被饿死的朱元璋呢?
在中国历史里,一个一无所有、父母双亡的年轻人要吃过怎样的苦、走过怎样的路、经历怎样的磨难、付出怎样的代价才能最终创建一个帝国,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人几千年来有且仅有一个,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即明太祖(1368年—1398年在位),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出生于1328年(天历元年)在家里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后改名朱元璋。朱元璋生长在濠州钟离孤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父为朱世珍,小名朱五四,母为陈氏。
元末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爆发红巾起义,群雄纷起。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朱元璋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
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他在寺里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还受到老和尚斥责。不久,当地闹饥荒,寺里得不到施舍,住持只好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这样,年仅17岁的朱元璋才也只好离开寺院托钵流浪。
朱元璋边走边乞讨,他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等地,东经鹿邑、亳州,于1348年又回到了皇觉寺。在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艰苦的流浪生活铸就了朱元璋坚毅、果敢的性格,但也使他变得残忍、猜忌。这段生活对朱元璋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在外云游的三年,也正是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期。社会上广泛流传着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说法,北方的白莲教也在进行同样的宣传。朱元璋在流浪中,也接触到这样的宣传。民族矛盾以及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再加上天灾频繁,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铤而走险。
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揭竿而起,士兵们头裹红巾,号称红巾军,并推韩山童为明王。接着,徐寿辉起于蕲州,李二、彭大、赵均用起于徐州。几个月之间,各地纷纷响应。第二年正月十一日,定远 土豪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人起兵,数万百姓起而响应。郭子兴聚众烧香,成为当地白莲会的首领。二月二十七日,起义军攻下濠州后,郭子兴自称元帅。随后,郭子兴据濠州而坚守,号令彰明。朱元璋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来信,邀请他参加郭子兴的义军。于是,朱元璋去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这一年,朱元璋25岁。
朱元璋入伍后,因为他作战勇敢,而且机智灵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于是郭子兴就把朱元璋调到帅府当差,任命为亲兵九夫长。朱元璋精明能干,处事得当,打仗时身先士卒,获得的战利品全部都上交郭子兴元帅,得了赏赐,又说功劳是大家的,就把赏赐分给大家。不久,朱元璋在部队中的好名声传播开来。郭子兴也把他视作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总是和朱元璋商量。当时郭子兴有一养女,名马秀英(即后来大脚马皇后),是其至交马公的女儿。马公死后,他最小的女儿便由郭子兴收养。
郭子兴见朱元璋是个人才,对自己的事业将会有很大的帮助。于是便把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从此军中改称他为朱公子。有了身份,便不能再用从前的小名重八了,于是就另起了正式名字元璋,字国瑞(朱,为诛,元,指大元朝,璋,一种尖锐玉器)。郭子兴病亡后,朱元璋接收了郭子兴的家底,他善待谋士,笼络大将,深得民心。
时值天下渐渐几分:西面有陈友谅,东面有张士诚,北面有小明王与元军作战,朱元璋于是向江南挺进,逐渐拥有江淮、湖广、闽浙等大片土地,他开始招纳贤士以谋求大业。此时,各路义军风起云涌,纷纷称王称霸,朱元璋攻于心计,不露声色,虚心接受学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建议,对北方小明王俯首称臣,潜心扩大自己的地盘和队伍,等待时机,决不张扬跋扈。终于在谋士刘伯温的计谋下,打败了陈友谅和张士诚军队。
1367年,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元末天下大乱,群雄纷起,然而其中终成正果者,为何却是几至饿死而剃度出家的朱元璋?
朱元璋帝业成功其一,得国之正。民国学者曾说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唯汉与明。匹夫本无篡逆之心,只是顺天下大势而为。朱元璋奋起最低层,而终于彻底恢复中华,且其是历史上第一次由南而北渐次统一中国,可见其中艰难。
其二,能谋大局。古今农民领袖,从地垄田间杀出来,得一两座城池,便立刻南面称孤,福荫子孙。然而,朱元璋非但自制于始萌,其所拉起的兵将亦能同其一气,可见朱元璋的统御能力与得人心之状。此种气概,确实唯汉高祖刘邦可与之相提并论。
其三,战略独运。朱元璋初起于群雄,夹于张士诚、陈友谅两大势力之间,至为困难。其在根据地集庆(后改应天,即今南京)并不像汉高祖、光武那样以关中、冀州为雄厚资本,争夺天下,进退自如。其以两线作战之困难局面,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最终恢复华夏江山,可说得益于其战略运用的成功。
其四,得人才众。朱元璋起事后,内有李善长、汤和、李文忠、徐达、常遇春等淮上人士,外得刘基、宋濂等谋士名相之辅,且能够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唯才是举,因材施用,用人之长,终以一郡之人才平定九州,堪称不世之功。
明朝于中华历史,犹如一个血气方刚、勇武有力的青年,其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功劳,在于其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无畏精神,将中华民族从元朝后期的暴虐统治中解救出来,并进而恢复汉民族在中华大地上的主体统治地位。
在朱元璋和朱棣两代英主带领下,明代疆域囊括汉地,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北达戈壁沙漠,西北至新疆哈密,西南临孟加拉湾,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极盛时期国土面积约达一千万平方公里。后世评价,终明之世,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连继明而起的清王朝,亦客观评价明朝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13381494376元朝末年群雄并起,为什么成功的却是快被饿死的朱元璋?
宓孟烟答:朱元璋能成功的原因有:首先他有伟大的抱负,同时他还有一定的心机,他还懂得民心等等。在元末明初时候,当时的朱元璋还只是一个在路边的一个小角色,他的身份卑微。但是,他心中有一个梦想,想当一个中原统治者的梦想,他的这个梦想支撑着他一步步走向成功,也走向着人生巅峰的道路。曾经有人问他为何...

13381494376元末群雄并起,为什么是出身草根的朱元璋夺了天下?
宓孟烟答:元朝时期实行“四等人制”,这本就导致元朝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到了元朝末年,统治者变本加厉向汉人收取繁重的赋税又进一步激化了矛盾。1351年,元惠宗征发民夫十五万,士兵二万,以治理黄河,百姓们本就难以承受,官员们又趁机敲诈勒索,导致大量百姓走投无路,活活饿死。一、朱元璋的“仁”说朱元璋“...

13381494376...的司马懿是如何篡夺魏国大权,他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宓孟烟答: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豪杰竟出,但是能最终笑道最后没有几个人。司马懿便是最成功的代表。司马懿之所以能够在乱世中取得这样的成就,自然有着过人的本领。第一,有着惊人的谋略;第二,善于隐忍。这两样东西是他成功的关键。司马懿在很早的时候就名声在外,曹操也是听闻司马懿的名声,将司马懿招入自己...

13381494376元末起义,朱元璋所部消灭元军最少,为何能最终一统天下呢?
宓孟烟答:在那个群雄并起的年代,有枪即是草头王。话说到了1356年,各路起义军都抢到了一定的地盘:刘福通拥韩林儿为帝,具有安徽、江苏、河南、山东等大片疆域,并不断向北方和西北攻击。徐寿辉称帝于武昌,具有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张士诚称王于苏州,具有江苏、浙江等地。明玉珍则杀入四川、云南,也欲称帝...

13381494376成功太快未必是好事,大将项梁是如何走向失败的?
宓孟烟答:项梁的成功,除了自身能力出众之外,更因为赶上了秦朝末年,天下反秦的时代红利与风口。而他的失败,除了因为此时秦军的实力还很强之外,与它的快速成功也脱不了干系。因为他成功的太快了,所以自信心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自负,因此最终才会在定陶败于秦军。所以这告诉我们,时代的风口将你抛上天的那一...

13381494376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黄巾之乱过后群雄割据各地。董卓被诛杀后曹操慢慢的进...
宓孟烟答:“可以看出来,曹操的目的并不是篡汉,相对的,在他眼中,篡汉的是刘备和孙权。窥视帝位,那是文帝曹丕的干的。但他要平定乱世,就必须有权力在手,”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方针很多人都想过,贾诩向李傕提过”奉国家以征天下“,沮授向袁绍提过较完整版本,最终成功的是曹操,因为官渡之后,他有...

13381494376三国鼎立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宓孟烟答:第二就是经济原因了。东汉末年由于北方由于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所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也导致北方常年处于战乱之中。北方的百姓为了躲避战乱,大量南迁。他们南迁不光带来了人口,而且还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得南方的经济快速发展起来。曹魏在占据大量北方的土地后也开始采取一系列的经济措施,...

13381494376三国演义这部书讲述东汉末期群雄并起、纷纷立国而最终成哪国、蜀与...
宓孟烟答: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进行了近半个世纪的战争,最终被司马懿的儿子司马炎夺得天下,建立晋朝,然而晋朝只维持了短短五十一年就在异族入侵中灭亡了。三国时的兵法计谋是中国历史上的最高峰,这一时期是将战争智谋运用到了极致,前后没有一个使其能够超越。

13381494376读完三国演义后试分析草留孙是怎样在三国群雄并起的时代脱颖而出鼎足...
宓孟烟答:孙坚本在江南有勇名,参加讨伐黄巾之后孙坚跟当权太监搞好关系直接当了长沙太守,并且拉起一群班底,有程普、黄盖、韩当、祖茂等人。孙坚中了刘表的埋伏被射死之后,孙策十分有胆略,用传国玉玺跟袁术换了3000人马和钱粮开始创业,并得到同学周瑜带兵来投。当时江东都是一些比较昏庸的诸侯,如刘谣,王朗,...

13381494376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为何没能挽救汉室衰退的局面?
宓孟烟答:我觉得你好像搞错了一件事情。汉王朝之所以灭亡是和那些群雄并起有直接的联系。可以说是群雄并起直接导致了汉王朝的灭亡。汉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朝堂之间的权力斗争太严重,那些世家贵族的权力严重的压轧到了皇权。这也是导致汉朝末年封建统治者和世家贵族之间的斗争直接到了白热化阶段。其实东汉王朝...


(编辑:房净贴)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