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诗歌的鉴赏方法?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诗歌鉴赏方法?

方法如下:诗歌赏析文章一般有两种写法: ⑴综合分析法——通过对全诗的整体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这种体式下,较完整的写法是: A.作者简介。 B.作品写作背景简介。 C. 作品意象分析(诗句的解释或翻译,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思想,诗句表达的意境)。 D.作品艺术手法分析(通常结合在作品意象分析之中)。 E.作品艺术特点的综合评价(往往带有总结的意味)。 如果不要求很完整,则可不写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两部分。 ⑵主题分析法—就诗歌最突出的方面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采用这种写法时,往往只抓住一个方面,如意境、语言表现力、某一手法的表达思想情感的妙处等等。对于其他方面,则不论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较短小。 必须指出的是,无论采用那一种写法,都应该有欣赏者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力戒人云亦云、甚或抄袭。 解答技巧 (一),解题入格 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一),解题入格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一),解题入格 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二),答题程式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如何确定写了什么内容 (1)注意诗歌的题目 诗歌地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确定了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如《题李凝幽居》思考:从这个诗题中可以看出什么内容 【提示】说明诗的内容是描写李凝的僻静居处. (2)仔细推敲关键词句. (3)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 诗歌表达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含蓄,往往表面是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 如"知否 知否 就是是绿肥红瘦". (4)调动知识积累. 例:提到王维和岳飞你会想到什么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 (二),答题程式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诗歌赏析的一般的步骤是叙析评. 

典故引用
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
辞手法
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
深化理解
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

扩展资料:
要多读
一个古诗词读得很少的人,是谈不上有鉴赏能力的。鉴赏古诗词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诸如语言文字知识、古诗词技巧知识、作家作品知识以及必备的社会科学知识等等。所有这些,只有靠广泛阅读才能获得。
要多看
要指导学生多看名家赏析的文章,或向学生推介优秀的鉴赏名篇。可以说,名家赏析的文章是比较典范的,而且很多东西是可供学生借鉴的范例,只要引导学生带着分析的、扬弃的眼光去看,对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要多练
每次阅读古诗词时,若能坚持让学生写点眉批、夹批和总评之类,对于训练思维,提高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古诗词赏析

  总结诗歌鉴赏常识,掌握诗歌鉴赏技巧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诗歌鉴赏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例:(2005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①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②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
  ①“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②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味深长。(意思对即可)
  三、重点概念阐释
  1、烘托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的美貌。也可以是烘托物,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浓厚感情。
  2、用典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另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也是用典的一种。如王勃在《藤王阁序》中几乎句句用典,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姜夔在《扬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诗,形成了虚实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凄凉。
  3、虚实
  这是古人论述文章时常用的概念,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眼前为实,想象为虚……诗歌常用这一手法,拓展诗歌的意境。如柳永的《雨霖铃》,眼前作别为实,别后想象为虚,虚实相生,产生无穷的余味。又如李煜的《虞美人》,前六句一实一虚,即“春花秋月何时了(实),往事知多少(虚)。小楼昨夜又东风(实),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虚)。雕栏玉砌应犹在(实),只是朱颜改(虚)”,虚实相济,寄托了自己故国的哀思。再如姜夔的《扬州慢》,眼前衰败不堪的景为实,假设的想象为虚。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大大增加作品的容量。
  4、语言特色
  ①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清贫乐?村居》,使用的语言就属于清新明丽。
  ②平淡。或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但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朴归真,体现了作家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组诗《归园田居》,用平淡的语言,如话家常,写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李煜后期的词《虞美人》,用语平淡,但感人至深。
  ③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一段等。
  ④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李清照早期的词《点降唇?蹴罢秋千》,白居易的诗《草》等。
  ⑤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咏史诗,李清照后期的词等。
  ⑥简洁。其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诗,苏轼的词等。

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感情或暗示着深刻的哲理,诗人的主观情感由形象这一载体表现出来,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共同构成了极富美感的诗歌“形象”。

诗歌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和主观形象(客观形象就是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主观形象是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我”的形象),也包含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闲敲棋子落灯花”)、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和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

形象分析,重要者是要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亦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如《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人通过几组浅显的意象,表现了奔波劳碌的旅人的形象,又如《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表现出诗人伤感的离别之情。所以在鉴赏诗歌形象时,仅凭诗歌表象来揣度诗人的情感是不全面的,意象的选择往往表现诗人情感好恶、哀乐的寄托,如《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通过六组有意选择的意象,诗人把旅途的倦怠、对飘泊生活的无奈和家乡的思念之情表现出来,感情就显得更醇厚和凝重了。

在指导学生分析诗歌形象时,首先是先让学生有一定的形象储备,比如“残月”往往暗示思念、“柳丝”喻指离别等等,积累一定量的形象后,学生会形成初步的形象鉴赏,但学生这时往往又会形成“刻板印象”,凡碰到类似的都会做统一的解释,意象单一化了,因此应该让学生有所区别,特别是相似形象在不同诗歌中不同的含义。如此方能让学生真正把握诗歌形象的真正意蕴。

二、 诗歌的语言

语言是诗歌表达的载体,分析诗歌的语言,要从词句入手,理解诗歌语言的意蕴,体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进而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诗歌语言具有凝练、含蓄、抒情、跳跃等特点,而更重要的是诗歌语言的语境义,不同的语境可以使平凡的字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国维评曰: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为何一普通的闹字在这里用得好?因为它写出了春意盎然,百花争艳的景象,类似的还如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又如2003年全国高考题中分析王维《过香积寺》中“泉声咽危石,月色冷青松”中的“咽”和“冷”字,谓此二字为全诗“诗眼”。“咽”字本为动词,冷本为形容词,在此,咽、冷二字就用了拟人的修辞,泉水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而照在青松上的月光,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更幽冷,“咽、冷“二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故此二字为全诗诗眼。

学生分析诗歌语言,最大问题在于笼统,套话过多,有的因为诗歌读不懂,就直接写“诗歌语言生动、精妙”等话,言不及意。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诗歌作详细的分解,即把读者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诗句的意思明确地表述出来。然后在让学生明确具体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它在诗中起到的作用。这样指导学生来分析,学生就不会有无从下笔之感。要言之,根据词语的语境义来分析,就会有明确的思路。

所以,不管题目如何要求,分析语言最要者结合诗境、语境,就不会茫然无措。

三、评价诗歌的写作技巧

古典诗歌是用很少的、固定的字数去表现一定的人物、景物,借以表达某种情感,仅凭语言的高度凝练还不能够完全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还需要借助一定的写作技巧。

1、修辞手法。诗词中用到的修辞手法很多,有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寄寓等,象在《诗经》中运用娴熟的“比兴”手法,在后代如乐府诗中就大量用到,如《孔雀东南飞》中首二句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来起兴,喻焦仲卿夫妻分离。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往往不难看出,但其难处是把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弄明白,在教学中,有同学只是指出这首诗运用了何种修辞,但其作用却不提片言,这实际反映了鉴赏能力不够高。所以,要让学生明白诗歌中有哪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并且要知道这些修辞手法在诗歌中起到的作用,这样才能在实际的鉴赏中回答得全面具体。

2、表达方式。诗歌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四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其中考核的重点是描写与抒情。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抒情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在教学中,较难把握的是“虚实结合”,也有的称之为“虚实相生”。究竟何者为虚,何者为实颇难定夺。其实,虚实相对,“有者为实,无者为虚”,这是最根本的原则,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三类:⑴、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⑵、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如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其中“雕栏玉砌”便是虚景。⑶、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景是还没发生的,他体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便是设想的别后的虚景。而所谓“实”景,则简单得多,“实”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在鉴赏中,直接问到诗句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较少,常是间接问某一句或两句起到的作用,实质是问表达方式在其中的作用,因此,教学中应该明确的告诉学生这类问题的实质,应该如何回答。

3、其他的一些表达技巧。主要有烘托、托物言志、卒章显志等。

烘托本是中国绘画的一种,在诗歌创作中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在《姜斋诗话》中云:“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话很好地表达出它的作用。

托物言志是种表现手法,主要是诗人借用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怀,如梅花、菊花寄托自己高洁的情怀,青松喻正直不屈的品格,当然,具体到诗歌中作者所蕴含寄托的感情要具体分析。

所谓卒章显志,是诗人在文章的结尾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诗歌一般都有固定的模式,如基本上都是先景后情,或融情于景,尾联或隐或显表明自己的志向,只要明白这点,对于一些题目中要求回答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不至于措手无策。

四、把握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一个原则是“诗言志”,甚至有人极端地认为“有寄托生,无寄托死”,足见古人对诗歌寄托情感是如何的重视。归结起来,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有五种。

第一、忧国伤时。包括了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表现了同情人民疾苦的感情,如白居易《卖炭翁》等等。

第二、建功报国。主要有抒发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也有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第三、思乡怀人。包括了羁旅愁思(柳永是很善于表现这种羁旅行役的情感),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如王昌龄的《闺怨》。

第四、赠别。主要表现亲友之间的离别之情,送别是古诗词的一个很重要的题材,诗人往往是通过送别表示挽留、坦陈心迹的感情。

第五、生活感受。这是一类无法划入其他的诗歌,包括寄情山水、田园风光,如王维大多数的诗歌;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刘禹锡的《乌衣巷》;借古讽今,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也有青春易逝的苦闷,如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的《琵琶行》等等。

在评价作品思想内容时,了解一些必要的文学史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学实践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对古代文学知识太缺乏,对诗人的了解也仅限于课本上那几句简单的注解,并且往往容易形成单调、刻板的诗人印象,比如欣赏杜甫的的诗歌,不管题材如何,都是忧国忧民,象《月夜》这样的诗,说成忧国忧民,显然是失之千里。古云“知人论世”,如果平时能够引导学生多阅读有关的书籍,在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讲述一些有关文学史的知识,对学生做这类诗歌鉴赏题是大有裨益的。

这全靠你的个人修养。如果觉得自己不行,建议多看些中外名著。
慢慢地就会有自己的鉴赏。




18825501121欣赏音乐作品的技巧有哪些?
褚胞韩答:4.注意音乐细节:注意音乐作品中的细节,如音色、节奏、和声等,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欣赏音乐。5.比较不同版本:尝试比较不同演奏者或乐团的演奏版本,可以帮助你发现不同的风格和演绎方式。6.学习音乐理论:学习音乐理论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构成和演奏技巧。7.多听多练:通过多听多练,你可...

18825501121音乐鉴赏的过程及方法
褚胞韩答:一、欣赏 当音乐旋律传入耳中的时候,会随之产生直接的感官刺激,从而发生感想。但如果直接把这种感受当成审美感受的话就失去了鉴赏音乐的目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听到同一个声音会有不同的感受,在欣赏这个阶段,无法对音乐做出准确评价。感受只是起始,需要进入第二个阶段。

18825501121欣赏音乐有什么方法
褚胞韩答:欣赏音乐的方法 一、音乐在刚刚开始欣赏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这个时侯的音乐是非常神秘的,它具有巨大的魅力,让人着迷。不管是旋律还是歌词,甚至到伴奏的和声等等,都会让人激动万分。我们可以从喜欢不同音乐类型的人群中看到流行歌曲和浪漫情调音乐的差别。非常明显的是,音乐在这个时侯对感官的引诱力太大...

18825501121中国大学音乐鉴赏的方法和途径有哪些
褚胞韩答:中国大学音乐鉴赏的方法和途径有:1、多听 “听百曲方能知音。”要学会赏析音乐作品,首先必须多听,聆听旋律的起伏变化,熟悉音乐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再去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表达的内容与抒发的情感,这样才能感受到音乐作品的内涵与艺术魅力。2、联想与想象 在聆听雷佳演唱的《乡愁》时,会...

18825501121如何正确的欣赏音乐作品
褚胞韩答:一、感性上的直接体验 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当我们听到一首乐曲时,它所表达的情感,凭借欣赏者的感性思维,自然产生出一种体验。如突如其来的极强的音响,会让人吃惊;单薄微弱又缓慢、低滑的音响,会使人感情上似乎有放松、平稳、失望、叹息等倾向;一连串急速、...

18825501121鉴赏音乐美的方法
褚胞韩答:鉴赏音乐美的方法如下:1、多听佳曲,感受其美。“观千剑而后识器,听百曲方能知音。”要学会赏析音乐作品,首先必须多听,且要选择古今中外生命力强、感人肺腑的佳曲,感受其富有魅力的音调、恰到好处的表现手法、确切的表达内容与音乐语言、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等。2、启动联想,捕捉形象。音乐作品...

18825501121怎样欣赏一首曲子
褚胞韩答:欣赏一首曲子的方法有:认真看歌词、感知能力的培养、用心聆听,学会感知。认真看歌词:读懂歌词表达的意思,里面的意境到底是悲伤的还是喜悦的。然后结合曲调去想象其中的意境,这样就会非常有感觉的。多听几遍我们的感觉会越来越美妙的。感知能力的培养:感受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及音色变化的能力。对...

18825501121音乐怎么个欣赏法?
褚胞韩答:欣赏音乐的方法可以分为:知觉欣赏、情感欣赏和理智欣赏三个方面。听音乐只求悦耳,只是知觉的欣赏;听了之后,能唤起自己的喜怒哀乐,算是情感的欣赏;探求乐曲的结构,主题变化,以及作者技巧的运用,是理智的欣赏。1.知觉欣赏:音乐的四种基本成分,都能引起我们知觉上的快感,生动或强有力的节奏,都能...

18825501121欣赏音乐的方法有哪些
褚胞韩答:体裁是音乐的品种,是在各时代,各民族,各阶级和个阶层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形成的,各种体裁有各自的规律和特点,如歌曲、舞曲、进行曲、夜曲、序曲、交响曲、组曲等等,这些体裁适合于表现不同的题材和内容。在器乐作品中,有标题音乐和非标题音乐之分,标题是指说明作品内容的一段文字,是帮助人们理解音乐...

18825501121最重要的体验音乐欣赏的方式是?
褚胞韩答:最重要的体验音乐欣赏的方式是体验微妙的情绪变化。1、美感观赏 这是观赏音乐最简略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观赏者经过对音乐音响所发生的感知和休会,地道为了领会对音乐音响的兴趣而谛听。在这个阶段,观赏音乐不需求任何方法的考虑,直接从音乐音响中取得一种愉悦,“当谛听某种歌声时,我们还没有听清其歌词...


(编辑:傅羽哈)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