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娜《嫂子颂》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啊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5
嫂子颂的写作背景

  在宾县三宝乡有一个普通的农家,农家里生活着一个百岁老人叫姜德丽。就是这个头上披霜皱纹堆垒满目和善的老人,年轻时曾与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有过一段叔嫂情缘,赵尚志亲切地称呼她为“嫂子”。姜德丽的家当年是抗日联军的“据点”,老人亲手为赵尚志做过米饭,为了保护赵尚志的白马,曾用胸膛挡过日本人的枪口。不久前,得知赵尚志“嫂子”健在的消息,记者一行来到宾县三宝乡,与赵尚志百岁“嫂子”一起回想当年那段岁月。
  赵尚志“嫂子”的来历

  姜德丽去世的老伴叫丁永奎,丁永奎的家在东北光复前是抗联秘密发展的联络点,后来丁永奎参加农会,成了农会干部。丁永奎经常和抗联赵尚志部联络,丁家是赵尚志歇马休整的地方,年轻的姜德丽认识了赵尚志。赵尚志称丁永奎为大哥,姜德丽自然成了嫂子。

  姜德丽这样回忆赵尚志:赵尚志是个中等个子的男人,挺结实,脸上有些疙瘩。赵尚志经常骑一匹大白马,腰上插着两把匣子枪。赵尚志领着队伍在宾县三岔河一带活动,经常在丁家落脚。丁家世世代代都是农民,家中日子还过得去,能够填饱肚子。赵尚志领着战士到丁家,姜德丽给他们做饭,赵尚志夸奖丁家嫂子的做饭手艺,最爱吃她捞的小米饭,她打的辣椒酱。

  姜德丽老人说:那时候不知道赵尚志是共产党的人,可能丁永奎知道,但他没说。过去的老观念涉及到大事是不能让女人知道的。姜德丽当时知道赵尚志是“胡子”,是一个比较厉害的“胡子”,“江北胡子不开面”说的好像就是赵尚志。附近山林里的胡子都怕赵尚志这股“胡子”,连日本鬼子也怕,赵尚志是专打日本鬼子的“胡子”。日本鬼子痛恨赵尚志,总吵吵着要剿灭他。姜德丽说老百姓不怕赵尚志,他来了,就当是自家兄弟,赵尚志也是嫂子长嫂子短地叫。姜德丽看是赵尚志带队伍来了,咋的也想办法给他弄点好吃的。

  时隔不久,还出现了姜德丽用性命保护赵尚志大白马的故事。

  “嫂子”义举感天 用性命救下赵尚志战马

  抗联活动,马就是战士们的腿,打赢了就打,打不赢跨上马迅速转移,因为马的重要,大白马几乎成了赵尚志的招牌。由于经常转战山里得不到休整,赵尚志的大白马病了,这事发生在赵尚志率领部队“宾州大捷”后不久。日本人损失惨重,他们从哈尔滨、牡丹江等地调集了3000多名鬼子兵,要一举消灭“大大的赵尚志”。赵尚志率领队伍转移,他的马已经不能骑乘,带着还是累赘,就把它交给丁家嫂子给养着。

  赵尚志转移没有多长时间,日本鬼子就出现在宾县三岔河一带。鬼子兵搅得村子里鸡飞狗跳,只要他们怀疑谁和赵尚志有关系,就把谁家的人抓走。很快,日本鬼子就发现了养在丁家的战马,战马和普通的耕马是很好区分的。发现战马可不是一件小事,鬼子开始盘查战马的来历,丁家人一口咬定这匹马是买来准备耕地的,至于以前什么人用过,谁也不知道。鬼子看问不出什么破绽,就要把白马拉走。姜德丽看鬼子要把“大兄弟”(她管赵尚志叫大兄弟)交给自己的白马拉走,再也顾不上害怕了,她冲上去死死拉住马缰绳,不让鬼子牵马。她冲着鬼子大喊大叫:马是老百姓的命,把马拉走还让不让人活了。姜德丽一副拼命村妇的架势,把鬼子兵弄糊涂了。

  鬼子兵看这个年轻的中国女人死死拉着马缰,又起了坏点子,这些杀人不眨眼的家伙开始拿这个中国村妇的生命开玩笑。他们对姜德丽说:这样吧,我们打你一枪,如果打死你,这匹马我们牵走;打不死你,这匹马就给你留下。这是性命攸关的事,对鬼子兵来说,中国人的生命如同草芥,杀死个中国人和杀个小鸡差不了多少。姜德丽想都没想,痛快地答应了日本兵这个毫无人性的条件,站在一旁的丁永奎脸都吓白了。姜德丽冲日本人喊:我们家这么穷,好不容易才拴上马准备种地,把马牵走还不是要了人命?咋死都是死,你们就开枪吧!

  鬼子兵把子弹推上堂,拉动了枪栓。现在回忆起来,百岁老人依旧感到那一瞬间是那么漫长。姜德丽似乎是傻了,静静地站在枪口下。鬼子扣动了步枪的扳机,姜德丽清清楚楚地听到了枪的撞针声。或许真是义举感动上苍,鬼子的子弹没有发射出来,枪膛里的子弹是颗臭子。鬼子兵抠出枪膛里的子弹,凑在一起看着那颗臭弹叽里咕噜议论了一会儿,连连摇头感到不可思议。不知道他们是看这个拼命的中国女人可怜,还是别的什么意思,总之,鬼子扔下白马走了。


  作者:千年钟声 2006-2-23 21:59 回复此发言

  --------------------------------------------------------------------------------

  2 《嫂子颂》的写作背景!

  百岁老人说:本来我好闹个小病小灾,自打从鬼子枪口下捡回这条命,是病也没有了,一辈子也没啥闪失,这不一百岁了,还能走能料,喂鸡打狗。

  坚强“嫂子” 白马送到赵尚志手

  白马被姜德丽用性命保护下来。经过这次事情,丁家老小对这匹白马更加精心照料,很快这匹白马被调养得膘肥体壮。战马养好了病需要给“大兄弟”送去,再说经过上一回命换白马的事,鬼子兵也得对白马注意,好的战马不同于耕马,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给赵尚志送马是件很费琢磨的事。不送战马耽误赵尚志行动,也容易引起鬼子兵的注意。上一次是侥幸,人不能总是凭着侥幸活着。如果鬼子兵再度盘查,白马很可能露馅。给赵尚志送马,丁永奎不能出面。鬼子还在三岔河一带频繁活动,一个大男人骑马进山林,被鬼子兵发现肯定认定你是通抗联,人保不住马也保不住。姜德丽觉得自己去合适,女人目标小,再说谁会认为一个农家女人会通抗联。说来说去,姜德丽把送马的事担了过来。半个多世纪过去,姜德丽老人向记者袒露了作为女人最伟大的私心。她说:丁永奎是家里惟一的男人,是全家人的主心骨。如果当时丁永奎“走了”,这个家就塌了天,剩下孤儿寡母,连喝粥都供不上。基于这种想法,这个普通的中国妇女,担起了男人的责任,甚至是替男人去死。

  姜德丽拉着大白马走进抗联活动的深山老林。姜德丽对记者说:当时就想,自己都死过一次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在深山里行走了三天,也没有看见人影,各种动物在林子里蹿来蹿去。大白马知道赵尚志经常活动的地方,姜德丽就由着大白马的性子。看见人影比没有人影还可怕,第三天下午,姜德丽被山林里蹿出的几个人拦住了。这是一群活动在这一带的真正的胡子。看见姜德丽牵着一匹好马,胡子要把马拉走。姜德丽也是急中生智,他听人们说过,一般的胡子敬重赵尚志,也害怕赵尚志。他对拉马的胡子说:这匹马你们抢不得,这是赵尚志的马。胡子们也知道赵尚志骑的是白马,他们对姜德丽的话半信半疑,让他们起疑的是拉马的女人,一个年轻女人在山林里牵马跋涉,本身就是让人佩服的。胡子们没有难为这个年轻女人,痛快地放她过去。赵尚志很意外地从姜德丽手上接过自己的战马,后来这匹战马又驮着民族英雄赵尚志,驰骋在杀敌的战场。

  百岁“嫂子”的幸福生活

  姜德丽老人生肖属兔,今年整整一百岁。老人除了有些耳背之外,身体相当硬朗,还可以干些扒包米、捡豆子之类的农活。

  老人是全家人的中心,也是全家人的骄傲,尽管外面的人很少知道老人舍生忘死义助赵尚志的事,但是孩子们知道,他们也更加孝敬百岁亲人。儿媳妇每天给老人做好可口的饭菜,孙媳妇把老人每天泡脚的活包了下来。儿孙孝敬老人,老人也惦记儿孙。老人的小孙子丁井龙在外地打工,隔三差五就得回家看看奶奶,否则老太太想孙子睡不着觉。有一次丁井龙在打工的地方听说一种泡脚药对人体有保健作用,他回家时给奶奶买了大大一包,每天孙媳妇范宪杰用丈夫买回的药给老人泡脚。

  老人爱劳动,劳动是老人的本分,也是她的长寿之道。秋收时节,儿孙们割完黄豆,老人总要到田间捡掉在地上的豆子。老人抱怨孩子:咋就这么不会过日子呢?粮食可不好随便糟蹋呀?老人的儿媳妇给记者介绍老人的生活,随手拿出一小簸箕老人捡的黄豆。老人知道儿媳妇在说她,皱纹堆垒的脸上,展开儿童似的调皮的微笑。

  一个平凡的老人,有着一段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她始终怀着一颗平常心面对生活,或许这是她的长寿之道,也是对她不平凡的生活经历给予的最好的补偿与回报。

  《赵尚志》的主题曲唱道:黑黑的嫂子,憨憨的嫂子,我们用鲜血供奉你……或许《赵尚志》的作者有关于“嫂子”的原型,或者说只是作者依据对东北剿匪生活的理解,创造出来的人物,几乎可以肯定,这个“嫂子”与姜德丽无关。《赵尚志》播出不久,青年作家唐彪的长篇小说《黑嫂》问世,也改编成了电视剧,这个“嫂子”的原型也与姜德丽无关。姜德丽只是支持保护抗联战士的千万嫂子中的一个。黑土地有千百个“嫂子”,他们是民族的脊梁。

  记者与一位作家谈起姜德丽老人,作家认为,在抗击日寇入侵的时候,东北大地上有成千上万姜德丽这样的“嫂子”,对抗击日寇的民族英雄,付出无微不至的关怀,甚至生命,他们不求回报。他们是民族解放事业这棵大树上的片片绿叶,装点着这棵大树,也滋养着这棵大树。这每一片绿叶,都是民族的史诗。

  歌名:嫂子颂
  作词:裘逸
  作曲:张千一
  歌手:李娜
  专辑:《金曲精选珍藏版》

  歌词:
  嫂子,嫂子借你一双小手
  捧一把黑土先把鬼子埋掉
  嫂子,嫂子借你一对大脚
  踩一溜山道再把我们送好
  嫂子,嫂子借你一副身板
  挡一挡太阳我们好打胜仗
  噢憨憨的嫂子,亲亲的嫂子
  我们用鲜血供奉你
  噢黑黑的嫂子
  噢黑黑的嫂子黑黑的你

  歌手简介:
  李娜,原名牛志红,1963年7月25日生于河南,提起《好人一生平安》《苦篱笆》、《嫂子颂》、《女人是老虎》、《走进西藏》等影视歌曲,绝大多数的中国老百姓都能哼唱的出其中一些旋律,几乎是家喻户晓。十年里,她先后为160多部影视作品配唱了200多首歌曲,当时几乎所有当红电视剧都有李娜演唱的歌曲,然而,她很少在电视上、新闻里露面,很少有宣传她的文章,更没有花边新闻和小道消息。
  1997年李娜皈依佛门 法号“昌圣”。

写作背景:东北抗日联军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反映主题:歌曲以纯朴憨厚的“嫂子”为主人公,表现在中华民族生死危亡的关头,东北抗联英雄和东北人民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同仇敌忾、英勇不屈、舍生忘死、报效祖国的战斗精神和民族气节。

歌曲《嫂子颂》是电视剧《赵尚志》的片尾曲,由裘逸作词、张千一作曲,是一首反映东北抗联精神的经典歌曲。

扩展资料:

《嫂子颂》歌词

作词:裘逸

作曲:张千一

歌手:李娜

嫂子,嫂子借你一双小手

捧一把黑土,先把鬼子埋掉

嫂子,嫂子借你一对大脚

踩一溜山道,再把我们送好

嫂子,嫂子借你一副身板

挡一挡太阳,我们好打胜仗

噢憨憨的嫂子,亲亲的嫂子

我们用鲜血供奉你

噢憨憨的嫂子,亲亲的嫂子

我们用鲜血供奉你

噢,黑黑的嫂子

噢,黑黑的嫂子黑黑的你



嫂子颂—电视连续剧《赵尚志》主题曲。在宾县三宝乡有一个普通的农家,农家里生活着一个百岁老人叫姜德丽。就是这个头上披霜皱纹堆垒满目和善的老人,年轻时曾与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有过一段叔嫂情缘,赵尚志亲切地称呼她为“嫂子”。

姜德丽的家当年是抗日联军的“据点”,老人亲手为赵尚志做过米饭,为了保护赵尚志的白马,曾用胸膛挡过日本人的枪口。不久前,得知赵尚志“嫂子”健在的消息,记者一行来到宾县三宝乡,与赵尚志百岁“嫂子”一起回想当年那段岁月。



扩展资料:

歌曲《嫂子颂》是电视剧《赵尚志》的片尾曲,由著名歌手李娜演唱,张千一编曲,裘逸作词,是一首经典歌曲,曾经有许多著名歌手翻唱此首歌曲,如韩磊。

嫂子,嫂子借你一双小手。

捧一把黑土。先把鬼子埋掉。

嫂子,嫂子借你一对大脚。

踩一溜山道。再把我们送好。

嫂子,嫂子借你一副身板。

挡一挡太阳。我们好打胜仗。

噢憨憨的嫂子,亲亲的嫂子。

我们用鲜血供奉你。

噢憨憨的嫂子,亲亲的嫂子。

我们用鲜血供奉你。



  嫂子颂——电视连续剧《赵尚志》主题曲

  在宾县三宝乡有一个普通的农家,农家里生活着一个百岁老人叫姜德丽。就是这个头上披霜皱纹堆垒满目和善的老人,年轻时曾与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有过一段叔嫂情缘,赵尚志亲切地称呼她为“嫂子”。姜德丽的家当年是抗日联军的“据点”,老人亲手为赵尚志做过米饭,为了保护赵尚志的白马,曾用胸膛挡过日本人的枪口。不久前,得知赵尚志“嫂子”健在的消息,记者一行来到宾县三宝乡,与赵尚志百岁“嫂子”一起回想当年那段岁月。
  赵尚志“嫂子”的来历

  姜德丽去世的老伴叫丁永奎,丁永奎的家在东北光复前是抗联秘密发展的联络点,后来丁永奎参加农会,成了农会干部。丁永奎经常和抗联赵尚志部联络,丁家是赵尚志歇马休整的地方,年轻的姜德丽认识了赵尚志。赵尚志称丁永奎为大哥,姜德丽自然成了嫂子。

  姜德丽这样回忆赵尚志:赵尚志是个中等个子的男人,挺结实,脸上有些疙瘩。赵尚志经常骑一匹大白马,腰上插着两把匣子枪。赵尚志领着队伍在宾县三岔河一带活动,经常在丁家落脚。丁家世世代代都是农民,家中日子还过得去,能够填饱肚子。赵尚志领着战士到丁家,姜德丽给他们做饭,赵尚志夸奖丁家嫂子的做饭手艺,最爱吃她捞的小米饭,她打的辣椒酱。

  姜德丽老人说:那时候不知道赵尚志是共产党的人,可能丁永奎知道,但他没说。过去的老观念涉及到大事是不能让女人知道的。姜德丽当时知道赵尚志是“胡子”,是一个比较厉害的“胡子”,“江北胡子不开面”说的好像就是赵尚志。附近山林里的胡子都怕赵尚志这股“胡子”,连日本鬼子也怕,赵尚志是专打日本鬼子的“胡子”。日本鬼子痛恨赵尚志,总吵吵着要剿灭他。姜德丽说老百姓不怕赵尚志,他来了,就当是自家兄弟,赵尚志也是嫂子长嫂子短地叫。姜德丽看是赵尚志带队伍来了,咋的也想办法给他弄点好吃的。

  时隔不久,还出现了姜德丽用性命保护赵尚志大白马的故事。

  “嫂子”义举感天 用性命救下赵尚志战马

  抗联活动,马就是战士们的腿,打赢了就打,打不赢跨上马迅速转移,因为马的重要,大白马几乎成了赵尚志的招牌。由于经常转战山里得不到休整,赵尚志的大白马病了,这事发生在赵尚志率领部队“宾州大捷”后不久。日本人损失惨重,他们从哈尔滨、牡丹江等地调集了3000多名鬼子兵,要一举消灭“大大的赵尚志”。赵尚志率领队伍转移,他的马已经不能骑乘,带着还是累赘,就把它交给丁家嫂子给养着。

  赵尚志转移没有多长时间,日本鬼子就出现在宾县三岔河一带。鬼子兵搅得村子里鸡飞狗跳,只要他们怀疑谁和赵尚志有关系,就把谁家的人抓走。很快,日本鬼子就发现了养在丁家的战马,战马和普通的耕马是很好区分的。发现战马可不是一件小事,鬼子开始盘查战马的来历,丁家人一口咬定这匹马是买来准备耕地的,至于以前什么人用过,谁也不知道。鬼子看问不出什么破绽,就要把白马拉走。姜德丽看鬼子要把“大兄弟”(她管赵尚志叫大兄弟)交给自己的白马拉走,再也顾不上害怕了,她冲上去死死拉住马缰绳,不让鬼子牵马。她冲着鬼子大喊大叫:马是老百姓的命,把马拉走还让不让人活了。姜德丽一副拼命村妇的架势,把鬼子兵弄糊涂了。

  鬼子兵看这个年轻的中国女人死死拉着马缰,又起了坏点子,这些杀人不眨眼的家伙开始拿这个中国村妇的生命开玩笑。他们对姜德丽说:这样吧,我们打你一枪,如果打死你,这匹马我们牵走;打不死你,这匹马就给你留下。这是性命攸关的事,对鬼子兵来说,中国人的生命如同草芥,杀死个中国人和杀个小鸡差不了多少。姜德丽想都没想,痛快地答应了日本兵这个毫无人性的条件,站在一旁的丁永奎脸都吓白了。姜德丽冲日本人喊:我们家这么穷,好不容易才拴上马准备种地,把马牵走还不是要了人命?咋死都是死,你们就开枪吧!

  鬼子兵把子弹推上堂,拉动了枪栓。现在回忆起来,百岁老人依旧感到那一瞬间是那么漫长。姜德丽似乎是傻了,静静地站在枪口下。鬼子扣动了步枪的扳机,姜德丽清清楚楚地听到了枪的撞针声。或许真是义举感动上苍,鬼子的子弹没有发射出来,枪膛里的子弹是颗臭子。鬼子兵抠出枪膛里的子弹,凑在一起看着那颗臭弹叽里咕噜议论了一会儿,连连摇头感到不可思议。不知道他们是看这个拼命的中国女人可怜,还是别的什么意思,总之,鬼子扔下白马走了。

  百岁老人说:本来我好闹个小病小灾,自打从鬼子枪口下捡回这条命,是病也没有了,一辈子也没啥闪失,这不一百岁了,还能走能料,喂鸡打狗。

  坚强“嫂子” 白马送到赵尚志手

  白马被姜德丽用性命保护下来。经过这次事情,丁家老小对这匹白马更加精心照料,很快这匹白马被调养得膘肥体壮。战马养好了病需要给“大兄弟”送去,再说经过上一回命换白马的事,鬼子兵也得对白马注意,好的战马不同于耕马,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给赵尚志送马是件很费琢磨的事。不送战马耽误赵尚志行动,也容易引起鬼子兵的注意。上一次是侥幸,人不能总是凭着侥幸活着。如果鬼子兵再度盘查,白马很可能露馅。给赵尚志送马,丁永奎不能出面。鬼子还在三岔河一带频繁活动,一个大男人骑马进山林,被鬼子兵发现肯定认定你是通抗联,人保不住马也保不住。姜德丽觉得自己去合适,女人目标小,再说谁会认为一个农家女人会通抗联。说来说去,姜德丽把送马的事担了过来。半个多世纪过去,姜德丽老人向记者袒露了作为女人最伟大的私心。她说:丁永奎是家里惟一的男人,是全家人的主心骨。如果当时丁永奎“走了”,这个家就塌了天,剩下孤儿寡母,连喝粥都供不上。基于这种想法,这个普通的中国妇女,担起了男人的责任,甚至是替男人去死。

  姜德丽拉着大白马走进抗联活动的深山老林。姜德丽对记者说:当时就想,自己都死过一次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在深山里行走了三天,也没有看见人影,各种动物在林子里蹿来蹿去。大白马知道赵尚志经常活动的地方,姜德丽就由着大白马的性子。看见人影比没有人影还可怕,第三天下午,姜德丽被山林里蹿出的几个人拦住了。这是一群活动在这一带的真正的胡子。看见姜德丽牵着一匹好马,胡子要把马拉走。姜德丽也是急中生智,他听人们说过,一般的胡子敬重赵尚志,也害怕赵尚志。他对拉马的胡子说:这匹马你们抢不得,这是赵尚志的马。胡子们也知道赵尚志骑的是白马,他们对姜德丽的话半信半疑,让他们起疑的是拉马的女人,一个年轻女人在山林里牵马跋涉,本身就是让人佩服的。胡子们没有难为这个年轻女人,痛快地放她过去。赵尚志很意外地从姜德丽手上接过自己的战马,后来这匹战马又驮着民族英雄赵尚志,驰骋在杀敌的战场。

  百岁“嫂子”的幸福生活

  姜德丽老人生肖属兔,今年整整一百岁。老人除了有些耳背之外,身体相当硬朗,还可以干些扒包米、捡豆子之类的农活。

  老人是全家人的中心,也是全家人的骄傲,尽管外面的人很少知道老人舍生忘死义助赵尚志的事,但是孩子们知道,他们也更加孝敬百岁亲人。儿媳妇每天给老人做好可口的饭菜,孙媳妇把老人每天泡脚的活包了下来。儿孙孝敬老人,老人也惦记儿孙。老人的小孙子丁井龙在外地打工,隔三差五就得回家看看奶奶,否则老太太想孙子睡不着觉。有一次丁井龙在打工的地方听说一种泡脚药对人体有保健作用,他回家时给奶奶买了大大一包,每天孙媳妇范宪杰用丈夫买回的药给老人泡脚。

  老人爱劳动,劳动是老人的本分,也是她的长寿之道。秋收时节,儿孙们割完黄豆,老人总要到田间捡掉在地上的豆子。老人抱怨孩子:咋就这么不会过日子呢?粮食可不好随便糟蹋呀?老人的儿媳妇给记者介绍老人的生活,随手拿出一小簸箕老人捡的黄豆。老人知道儿媳妇在说她,皱纹堆垒的脸上,展开儿童似的调皮的微笑。

  一个平凡的老人,有着一段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她始终怀着一颗平常心面对生活,或许这是她的长寿之道,也是对她不平凡的生活经历给予的最好的补偿与回报。

  《赵尚志》的主题曲唱道:黑黑的嫂子,憨憨的嫂子,我们用鲜血供奉你……或许《赵尚志》的作者有关于“嫂子”的原型,或者说只是作者依据对东北剿匪生活的理解,创造出来的人物,几乎可以肯定,这个“嫂子”与姜德丽无关。《赵尚志》播出不久,青年作家唐彪的长篇小说《黑嫂》问世,也改编成了电视剧,这个“嫂子”的原型也与姜德丽无关。姜德丽只是支持保护抗联战士的千万嫂子中的一个。黑土地有千百个“嫂子”,他们是民族的脊梁。

  记者与一位作家谈起姜德丽老人,作家认为,在抗击日寇入侵的时候,东北大地上有成千上万姜德丽这样的“嫂子”,对抗击日寇的民族英雄,付出无微不至的关怀,甚至生命,他们不求回报。他们是民族解放事业这棵大树上的片片绿叶,装点着这棵大树,也滋养着这棵大树。这每一片绿叶,都是民族的史诗。

这和沂蒙红嫂精神一脉相承,虽然写的是日本侵华时期发生东北的民族抗日精神,但是沂蒙红嫂精神如出一辙。

东北赵尚志抗日


19343351108嫂子颂的写作背景
晏心俩答:这里的嫂子没有具体到那一个人,而是抗(日)战时期红嫂的形象。 看歌词:嫂子嫂子借你一双小手捧一把黑土先把敌人埋掉 嫂子嫂子借你一对大脚踩一溜山道再把我们送好 嫂子嫂子借你一副身板挡一挡太阳我们好打胜仗 噢憨憨的嫂子亲亲的嫂子我们用鲜血供奉你 噢黑黑的嫂子噢黑黑的嫂子黑黑的你。歌曲《嫂子颂》,是...

19343351108山上的女人是老虎是什么歌的歌词?
晏心俩答:创作背景:李娜唱了十多年歌,李娜的歌要比李娜的名字有名多了,提起《好人一生平安》、《苦篱笆》、《嫂子颂》、《女人是老虎》、《走进西藏》等影视歌曲中国老白姓都能哼唱得出其中的旋律、几乎是家喻户晓。十多年里,她先后为160多部影视作品配唱了200多首歌曲,所有当红电视剧都有李娜演唱的歌曲...

19343351108逆袭的乌兰托娅《嫂子颂》到底能不能超越经典李娜版的《嫂子颂》?
晏心俩答:《嫂子嫂子》的片尾曲,是有背景闽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所有。作词作曲:催恕 演唱者是乌兰托娅 ,歌曲的名字就叫嫂子颂!个人观点她唱的也是很浑厚,有内涵的但是无法超越经典。我还是比较喜欢 李娜唱的嫂子。那个应该叫嫂子颂。作词:裘逸 作曲:张千一 嫂子,嫂子借你一双小手,捧一把黑土先把鬼子埋...

19343351108(女人是老虎)原唱是谁
晏心俩答:李娜 《女人是老虎》歌曲原唱:李娜 填词:石顺义 谱曲:张千一 小和尚下山去化斋,老和尚有交代。山下的女人是老虎,遇见了千万要躲开。走过了一村又一寨,小和尚暗思揣。为什么老虎不吃人,模样还挺可爱?老和尚悄悄告徒弟,这样的老虎最呀最厉害。小和尚吓得赶紧跑,师傅呀... 坏坏坏。老虎已...

19343351108歌手李娜是什么地方人氏
晏心俩答:当年从河南戏校走向社会,走向北京,没有靠山,没有背景。但是,历经十个春秋的寂寞攀登,李娜的名字终于走向千家万户,红透神州大地。从《好人一生平安》到《青藏高原》,形象地描写出她一步步走向艺术之巅的艰苦历程。而荣获1995年罗马尼亚MTV国际大奖的《嫂子颂》,则是她向世界级歌星冲刺的最初尝试。...

19343351108李娜的《嫂子颂》 歌词
晏心俩答:《嫂子颂》歌词如下: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嫂子用她那朴实的双手,捧出了多少丰硕的果实,啊嘿哟哟,啊嘿哟哟,捧出了多少丰硕的果实。她任劳任怨,勤恳劳作,为家庭的幸福付出了太多,她的爱心,深似海洋,啊嘿哟哟,啊嘿哟哟,她的爱心,深似海洋。嫂子,嫂子,亲爱的嫂子,我们用歌声来赞美你...

19343351108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歌曲有哪些
晏心俩答: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世界各国与中国都曾产生了大批以这场战争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其中,很多歌曲脍炙人口,流传一时,如中国作品《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电影《地道战》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电影《铁道游击队》插曲)、《嫂子颂》(电视剧《赵尚志》插曲)、《重整河山待后生》(电视剧《...

19343351108青藏高原原唱
晏心俩答:此后在山西五台山普寿寺出家为尼,法名释昌圣。她唱了十年歌,李娜的歌要比李娜的名字有名多了,《好人一生平安》《苦篱笆》《嫂子颂》《女人是老虎》《走进西藏》等影视歌曲,几乎是家喻户晓。特别是《好人一生平安》,可以称得上是近年来点歌率最高流行时间最长的一首歌曲。《青藏高原》创作背景 创...

19343351108李娜唱青藏高原那个死了吗?
晏心俩答:当年李娜从河南戏校走向社会,走向北京,没有靠山,没有背景。几乎没人相信这个长相并不出众,又不善打扮的女孩能在北京立足。但是,历经十个春秋的寂寞攀登,李娜的名字终于走向千家万户,红透神州大地。从《好人一生平安》到《青藏高原》,形象地描写出她一步步走向艺术之巅的艰苦历程。而荣获1995年罗马尼亚MTV国际大奖的...

19343351108李娜从一代歌后到削发为尼:她并不是为情所困,那是什么原因呢?
晏心俩答:1988年李娜参与歌手大赛,取得第1名,并演唱了很多的歌曲,如《女人是老虎》,《好人终身安全》等,至今也被称为经典作品。李娜的事业一路高歌,但感情却并不那么顺心,两段爱情都是有家室的另一半。李娜的第1位男朋友来自东北,听说《嫂子颂》唱的那般母性十足,野核那段爱情有抹不开的关系。李娜是...


(编辑:蔡芳婷)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