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有哪些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古代青铜礼器有哪些

  青铜礼器是奴隶主贵族用于祭祀、宴飨、朝聘、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的用器,用以代表使用者的身份等级和权力,是立国传家的宝器。青铜礼器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工艺精美,其存在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显著特点。青铜礼器可分为四大类:

  食器。有鼎、鬲、甗、簋、簠、盨、敦、豆等。其中盛肉的鼎是最重要的礼器。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重达875千克,是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西周中晚期形成列鼎制度,即用形状花纹相同而大小依次递减的奇数的成组鼎来代表贵族的身份。据《春秋公羊传》何休注,天子用9鼎,诸侯用7鼎、卿大夫用5鼎、士用3鼎或1鼎。在考古发现中,奇数的列鼎往往与偶数的盛黍稷的簋配合使用,即9鼎与8簋相配、7鼎与6簋相配等。

  酒器。包括饮酒器爵、觯、觥及盛酒器尊、卣、壶、斝、罍、觚等。商代贵族饮酒成风,西周初曾严厉禁酒,西周中期以后青铜饮酒器大为减少。

  水器。有盘、匜等。主要用于行礼时盥手以表示虔敬。

  乐器。有铙、钟(包括甬钟、钮钟与镈)、鼓等。湖北随州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多达65件的青铜编钟,音域宽广、音色优美,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冶铸技术及音乐的高度水平。


  2。主礼器:玉、酒、牺牲、黍稷。

  〔祭天〕用玉——“石之美者”。源于人类历史中99%以上石器时代形成的根深蒂固的石崇拜。正是在新石器时代,人类第一次加速发展。青铜时代,则是第二次大加速度发展。这是人类第一次使用金属。

  〔祭祖〕用酒、牺牲、黍稷,盛以青铜器。
  酒——使人类达到最原始的状态,以与天、祖沟通。源于“物类相感”的理念。
  〔例〕中国古人崇奉的两种圣虫:蝉与蚕。它们的蜕皮、羽化,反映了留连人世,关照后代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中国古人的生死观,或者说“终极关怀”。蝉的习性是“饮甘露”,“甘露”象征着“天地清和之气所钟”,具体化就是酒。蚕丝被用作祭祀礼服,特性是圣洁和精细。蚕也是中国古人最早豢养的昆虫,有神虫的地位。曾有“帝王一日三省蚕”的规矩。
  牺牲——如这两个字的偏旁部首所示,牺牲是以牛为主的。其排列方式即所谓的“九牢”。
  黍稷——黍稷之精者为“粮”(米+良),但不能祭祀。因为要在最原始状态下与天、祖沟通,必须反映“朴”的含义。但是,也不能取用最粗的“稻”。(南方食稻,到汉代才脱皮。)这里同样反映了“中庸”的指导思想。

  以上祭品的盛器,就是当时的尖端科技产品——青铜器。作为盛装礼器之用的青铜器,具有特殊的材质、造型、纹饰和用途。需要注意的是,青铜本身不是礼器,它所盛之物才是礼器。

  〔按用途分类〕
  酒醴之盛:觚,爵,卣,罍,斝,觯
  沐水之盛:匜,盘,鉴(照镜,冰箱),洁字原写作絜,就是从这里来的。
  牺牲之盛:鼎(三足鼎立是最稳定的结构。自然界中没有三足动物,而中国人作出了三足鼎。中国文化不是写实文化。)、鬲、甗
  (全世界的陶器都以圆底始(果壳横削去一截),后来才发展出平底、多足。)
  黍稷之盛:簋
  仪仗器:斧、戚、戈、矛、钺
  乐器:钟、镛(大钟)、铎、铃、铙
  炊具:

  〔按化学成分分类〕
  砷青铜——>铅青铜——>锡青铜(商周)

  〔纹饰〕
  主要母题:兽面、龙(水的象征)、凤(风的象征)、蝉、蚕、火、“饕餮”
  作用:镇慑,渲染气氛。
  张光直:“兽是天人沟通的工具。”(不全面)

  ——“大人世及以为礼。”“世及”即父子相袭,统治者垄断了天人沟通(祭祀)的权力,把“天”神化、鬼化,与人民距离拉远,以领导群众。(“绝地天通”)
  (巴别塔?)

  〔铭文〕
  文字和礼器的天作之合。
  ——“殷道亲亲,周道尊尊。”
  “亲亲”即诸子平等,兄终弟及,看重自然关系,不是“礼”的体现。
  “尊尊”即宗子(嫡长)独尊,垄断祭祀祖先的权力。“别子为(另立)宗”。

  -------------------------------------------

  〔附〕玉器与青铜

  白巍,通选课《中国美术史》,2002年9月。

  〔玉〕
  上古,人们认为玉即“美石”——色泽鲜艳,手感光滑的石头。最贵者为翠色。具有透、润、柔、温凉的特点。
  龙形玉饰——反映了古代龙与猪的相似性。考古实证:碧玉龙,玉猪龙,鬣吻俱备。

  〔青铜〕
  1。从原始时代的代表材料彩陶,发展到先秦时代的代表材料青铜。
  2。调节铜和锡的比例,可以控制青铜的硬度,以区分用途。详见《周礼•考工记》。
  郑州博物馆藏品甚精。
  3。青铜器始于夏(河南偃师有发现),鼎盛于商,品类繁多,用途广泛,风格凝重雄奇,纹饰繁复怪异,具有一种狞厉美,镇慑感。
  4。分类:
  酒器:爵,角,斝,觥(兽形),觚,尊,彝,卣,罍
  武器与工具:戈、钺、矛、铲
  食器:鼎、簋、豆
  水器:盉、盘(祭祀用)
  杂器:车饰、马饰、衣带饰
  装饰纹样以饕餮为代表。
  5。到周代,青铜器由礼仪性向实用性发展,外形和纹样变得较为轻灵和世俗化,花纹由方形基调变为圆形基调。

  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的农地中出土,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又称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
  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器身方形,方口,大沿,颈饰口沿外侈,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其边长几乎接近器身58.3厘米的高度。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尊腹即为羊的前胸,羊腿则附于圈足上,承担着尊体的重量。羊的前胸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圈足上是夔纹。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全体饰有细雷纹。器四角和四面中心线合范处均设计成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 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融会贯通、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恰到好处,以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制成。在商代的青铜方尊中,此器形体的端庄典雅是无与伦比的。此尊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动于静。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毛公鼎
  青铜器
  西周晚期青铜器物,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由作器人毛公(厂音)得名。 毛公鼎 洛阳黄烨儒高仿品 藏台北故宫博物馆
  直耳,半球腹,矮短的兽蹄形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铭文32行499字,乃现存最长的铭文:完整的册命。共五段:其一,此时局势不宁;其二,宣王命毛公治理邦家内外;其三,给毛公予宣示王命之专权,着重申明未经毛公同意之命令,毛公可预示臣工不予奉行;其四,告诫勉励之词;其五,赏赐与对扬。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2009年11月13日至15日,中国仿古工艺品及技术展览会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洛阳粤钰青铜器有限公司铸造的高仿“毛公鼎”获得唯一金奖。 龙虎尊
  龙虎尊
  商器。原器一九五七年出土于安徽阜南县。器高五十点五厘米,口径四十四点九厘米,重约二十公斤,是一件具有喇叭形口沿,宽折肩、深腹、圈足,体形较高大的盛酒器。龙虎尊的肩部饰以三条蜿蜒向前的龙,龙头突出肩外。腹部纹饰为一个虎头两个虎身,虎口之下有一人形,人头衔于虎口之中。虎身下方以扉棱为界,饰两夔龙相对组成的兽面。圈足上部有弦纹,并开有十字形镂孔。 龙虎尊纹饰的主题是"虎口衔人"。关于这一主题,有人认为:在这里,"人"应是那些奴隶,"虎口衔人"反映奴隶社会的残酷、恐怖。对于这种传统的解释,另外一些考古学家则提出质疑,他们认为这应该是在表现一种巫术主题。青铜器在当时是十分重要的礼器,这样的纹饰应是巫师作法的情景纪实。张开的虎口在古代是分割生死两界的象征,虎口下的人很可能就是巫师,巫师在祭祀中通过老虎的帮助而表现出一种能够通天地、感鬼神的能力。"虎口衔人"这一图案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我们还不能做出精确的解释,但在当时一定是和某种神话和宗教信仰相联系的,在祭祀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尊是商代青铜器中与四羊方尊齐名的珍品。
  鸮尊
  鸮尊
  历史:商代后期 尊为古代盛酒器。铜尊,最早见于商代。鸮,俗称猫头鹰。在古代,鸮是人们最喜爱和崇拜的神鸟。鸮的形象是古代艺术品经常采用的原形。商代的王器、石器、陶器、青铜器中,都有精美的鸮形。此鸮尊即是商代鸟兽形青铜器中的精品。

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有鼎、鬲、甗、簋、簠、盨、敦、豆等。青铜礼器是古代礼器的一种。西周奴隶主,制定出整套礼制,规定了森严的等级差别,以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
由于礼制的加强,一些用于祭祀和宴饮的器物,被赋予特殊的意义,成为礼制的体现,这就是所谓“藏礼于器”。这类器物叫作“青铜礼器”,简称“礼器”,或称“彝器”。例如鼎原来是炊器,后来成为礼器中最重要的器种之一。按照礼制组合成的所谓“列鼎”,何休注《公羊·桓公二年传》:“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是奴隶主统治权威的象征。礼器的这种功能,在奴隶制繁盛时期最显著。随着奴隶制度的衰微,“礼崩乐坏”,青铜礼器逐渐失去了这种作用。


18099899146先秦青铜器的种类主要有哪几种?
钮致淑答:先秦青铜器的种类主要有礼器、兵器、工具和车马器等四大类。礼器是统治者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和政治意义。礼器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炊煮器中有鼎、鬲等品种,食器包括簋、盂、豆、釜等种类,酒器中有觚、爵、尊、卣、壶、觥、盉、瓿、方彝等多种形式,水器...

18099899146青铜器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它主要有哪些类型?
钮致淑答:5,兵器 钺本是王者贵族用于劈砍的兵器,也是象征权力的刑器和礼器。形状像板斧、斧头而较大。6,礼器 青铜礼器是奴隶主贵族用于祭祀、宴飨、朝聘、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的用器,用以代表使用者的身份等级和权力,是立国传家的宝器。青铜礼器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工艺精美,其存在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显...

18099899146我国先秦青铜器分哪四类
钮致淑答:方彝 盛酒器。高方身,有盖,盖形似屋顶,且有钮。有的方彝上还带有觚棱。腹有曲的,有直的,有的在腹旁还有两耳。勺 取酒器。一般作短圆筒形,旁有柄。罍 盛酒或盛水器。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形式。方形罍宽肩、两耳,有盖;圆形罍大腹、圈足、两耳。两种形状的罍一般在一侧的下部都有一个穿...

18099899146先秦时期青铜器有哪些重要作品
钮致淑答: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的农地中出土,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又称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

18099899146秦汉时期有哪些青铜器?
钮致淑答:回答:一、秦汉时期青铜器工艺 秦代青铜器追求的是浩大磅礴的气势,同时突出了艺术创作的现实主义风格,可以说这两点是秦代青铜艺术的显著特点。 两汉时代的青铜铸造业,已经与青铜时代的高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器物的性质、种类、形制、工艺技术及经营管理上有了根本的不同。秦汉时代的青铜制农具、工...

18099899146在先秦时期,烹饪食物的食具有着怎样的阶层分化?
钮致淑答:而往往有这样的要求,只求做到“左右井然有序,则民挺快”的效果,因而贵族们所使用的黄铜食具又被称为礼器。(“夫礼也者,因此定长幼尊卑,明贵贱,辨等列,序少长,习威仪。”)只不过是到西汉这一礼崩乐坏阶段,礼仪知识文明行为步履维艰,到此青铜礼器慢慢退出历史舞台。除此之外,除开鼎以外,...

18099899146古代青铜礼器有哪些
钮致淑答:乐器有铙、钟(包括甬钟、钮钟与镈)、鼓等。主礼器:玉、酒、牺牲、黍稷。祭天用玉“石之美者”。源于人类历史中99%以上石器时代形成的根深蒂固的石崇拜。正是在新石器时代,人类第一次加速发展。青铜时代,则是第二次大加速度发展。这是人类第一次使用金属。祭祖用酒、牺牲、黍稷,盛以青铜器...

18099899146古代青铜礼器有哪些
钮致淑答:青铜礼器可分为四大类:1. 食器:包括鼎、鬲、甗、簋、簠、盨、敦、豆等。2. 酒器:涵盖饮酒器如爵、觯、觥,以及盛酒器如尊、卣、壶、斝、罍、觚等。3. 水器:主要有盘、匜等。4. 乐器:包括铙、钟(分为甬钟、钮钟与镈)、鼓等。主要礼器有:- 玉:用于祭天,代表“石之美者”,...

18099899146青铜器中的兵器——戣?
钮致淑答:青铜器中的兵器——戣 古代一种变形的戈类兵器,是援的部分做成三角形,有尖,两面刃,中间有孔,援的部分比较宽,形状似等腰三角形。功能与戈相似。戈各部位名称图 戣的分布与戈相比较为局限,商周时期在四川等西部地区比较流行。秦代开始,戈逐步被戟和矛取代,国此也有介绍戣是戟类武器的说法。《...

18099899146青铜器有哪些
钮致淑答:问题一:青铜器有哪些类型 青铜器通常是按器形用途进行分类,一般分为饪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杂器等。 青铜饪食器:其中又分炊器和蛊食两类器。炊器有鼎、鬲、[,古人用来煮肉、煮粥、蒸食。辅助工具有匕。盛食器有簋、S、敦、互、聋、敦、豆、铺、盂。 青铜酒器:其中又分蛊酒器和饮酒器两类...


(编辑:充叙天)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