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名词解释题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7
怎么回答一个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是一种概念性的解答, 一般包括外延和内涵两部分, 所谓外延就是这个名词所指或所用范围, 内涵指这个名词具体包含的意思或意义。实际上名词解释是用更加容易理解的语言去解释平常难以理解或者平时少见的语言, 这是一个通俗化的过程。

需求弹性是说明在一个需求函数中,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在需求函数中,需求量是因变量,影响需求量的诸因素是自变量(包括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相关产品的价格和广告费等)。所以需求弹性是指需求量对影响这一数量的某一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或者说,影响需求量的某一因素变化1%,会引起需求量变化百分之几。
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每收到额外一单位商品X之后要保持满足水平不变而必须放弃的商品Y的数量。
长期总成本是指在工厂规模可以变动的条件下,厂商生产各种产量水平所化费的最低成本。
投资乘数理论,普遍理解为:在有效需求不足,社会有一定数量的存货可以被利用的情况下,投入一笔投资可以带来数倍于这笔投资的国民收入的增加,因而投资乘数理论是关于投资变化和国民收入变化关系的理论。
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的需要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当该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减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以技术水平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保持不变为条件的。此外,只有当可变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边际产量才递减。
公开市场业务 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和银行下承兑票据,以实施宏观货币政策的活动。
国内生产净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净值的简称,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所有常住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
需求的价格弹性 它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边际效用 用来概括满足人的最后的也即最小的欲望的那一单位的商品的效用。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所有答案都是从百度百科里找的,有什么疑问可以到百科里去搜。

1.刑法的溯及力
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以后,怎样适用发生在刑法生效以前的行为。

发生在刑法生效以前的行为,适用刑法应遵循以下规定:

一、发生在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以后至一九九七年十月一日以前的行为,生效的刑法认为是犯罪而生效前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生效的刑法对该行为不具有溯及力,即不能对该行为定罪量刑;

二、发生在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以后至一九九七年十月一日以前的行为,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生效的刑法也依法认定应当予以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定罪量刑,不能按照生效的刑法规定定罪量刑;

三、发生在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以后至一九九七年十月一日以前的行为,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生效后的刑法认为不是犯罪,或者虽然认为是犯罪,但是处刑较轻,依生效后的刑法定罪量刑,即生效的刑法对该行为具有溯及力;

四、刑法生效以前,人民法院按照当时的法律已作出生效判决,不适用生效刑法,即生效刑法对刑法生效以前的判决不具有溯及力。

概括而言,刑罚的溯及力就是遵循“从旧兼从轻原则”。
2.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就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被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包括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前者是经济基础,后者是上层建筑。而物质关系中的生产关系又是社会关系的基础。这些社会关系只有在受到犯罪行为危害时才能称之为犯罪客体。

犯罪的一般客体即一切犯罪共同侵犯的客体,也就是我国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整体。犯罪的同类客体是指被某一类犯罪行为共同侵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它是给犯罪分类的依据。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某一种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刑法所保护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直接客体又可以分为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简单客体又称单一客体,是指某一种犯罪只直接侵害一种具体的社会关系。复杂客体是指一种犯罪行为同时侵害的客体包括两种以上的具体的社会关系。复杂客体又包括主要客体、次要客体和随机客体。随机客体不一定出现,一旦出现,只影响量刑,它往往是加重刑事处罚的原因和依据。

犯罪对象是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客观存在的具体的人或者物。物是社会关系的物质体现,人则是社会关系的参与者或者说主体。犯罪对象表现的是犯罪行为的外部特征,犯罪客体则体现了行为的内在本质。

例如:贪污罪的犯罪客体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其犯罪对象则是贪污所得的公共财产.犯罪客体不同,罪名也就不同.如盗窃库房中的电线,其犯罪客体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所以是盗窃罪;而盗窃正在用于通讯的电线,其犯罪客体则是公共安全方面的正常通讯活动,所以是破坏通讯设备罪。
3.你说的是犯罪未遂吗?犯罪未遂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

其特征是:

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作为某种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

2、犯罪没有得逞,指犯罪的直接故意内容没有完全实现,没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对于结果犯,行为人仅仅实现了其实施犯罪的故意,没有实现其犯罪的目的或犯罪结果的故意。对于实行犯,其实施犯罪行为的故意也没有完全实现,即行为人欲实施完毕的行为没有实施完毕。不论行为和结果,都是刑法规定的作为犯罪客观方面要件的必要组成部分;

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行为人没有预料到或不能控制的主客观原因。

犯罪未遂包括两种类型:

1、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将犯罪的实行行为实施完毕,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没有得逞。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在实施行为的过程中,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客观因素的介入,导致行为人不敢或不能把行为实行终了,以致犯罪没有得逞。

2、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能犯未遂是指根据犯罪时的主客观情况,犯罪行为本来有可能得逞,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因素的介入使犯罪没有得逞。不能犯未遂,是指由于行为人主观认识上的原因或行为手段或行为对象等原因,犯罪不具备得逞的客观可能性。

对未遂犯的刑事责任,刑法规定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吸收犯
什么是吸收犯,其特征处断原则是什么?
行为人实施两个以上犯罪行为因具有吸收与被吸收的关系,仅以其中一罪定罪。特征:行为人主观系故意;行为人实施两个以上犯罪行为;行为之间具有吸收与被吸收的关系(即实行行为吸收预备行为或实行行为吸收未遂行为或未遂行为吸收预备行为或较重的预备行为吸收中止行为;主犯行为吸收从犯行为或胁从犯行为)处断原则:从一重罪处罚。

5.累犯
刑法第65条(一般累犯)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释放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刑法第66条(特别累犯) 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释放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都以累犯论处。 我给大家分析一下一般累犯的构成要件还有特点,以便大家自己做判断,楼主说的也是完全正确的,这是教科书上的标准解释,容易理解,结合到中国的司法实践就看我的就ok了。

这样规定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保卫我们的PARTY,保卫我们的Government.

(一)一般累犯构成要件

1.主观条件:前罪和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这是对应第65条第一款的但书的,也就是说,过失不存在累犯,累犯的主观方面排除过失。这反应的是立法上控制累犯的范围,重点就是在于惩治那些主观上处于故意而实施犯罪的行为。

2.刑度条件:前罪所判刑罚和后罪所判刑罚都是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有期徒刑以上”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逻辑上无期徒刑和死刑不存在执行完毕的情况,但是根据我国减刑和假释的制度,以及宪法中规定的赦免的制度,以上两个刑种有可能出现累犯的情况。 应当指出,前罪刑罚是已经被实际判处并执行完毕的,是种已然刑罚,而后罪刑罚是尚未被实际判处的,只是种估计,如果后罪没有被实际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犯罪人不能构成累犯。

3.时间条件:后罪必须发生在前罪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以内。这里最主要的问题是起算的时间点,这里的执行完毕是指主刑执行完毕,对于被同时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是否执行完毕不影响累犯的构成;刑罚执行完毕,既包括有期徒刑实际执行完毕,也包括假释考验期满;被判处缓刑的犯人,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的,不能构成累犯,因为缓刑考验期满意味着刑罚不再执行而不是执行完毕。

(二)特殊累犯构成要件

1.罪名限制:前罪和后罪必须都是危害国家安全罪。

2.时间上没有限制。这是不同于一般累犯的本人认为很重要的一个点。

3.刑度无限制。只要前后两罪都是危害国家安全罪,都被判处刑罚处罚,就可以构成特殊累犯。

(三)累犯的刑事责任

1.对于所有累犯,均应从重处罚。

2.与此相关的还有一条,是刑法的第74条,“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足可看到立法对累犯是持坚决的打击态度

3.其实还有一点,就是累犯也不实用假释,具体是刑法第81条第2款。

将上面三点总结一下,就是,应当从重处罚,不得适用缓刑和假释。

累犯就是多次犯罪


17832925478文言文词语翻译题目
尚沫鹏答:(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

17832925478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尚沫鹏答:1,实事求是,意思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其哲学内涵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

17832925478名词解释怎么答题
尚沫鹏答:名词解释答题方法如下:名词解释答题首先字数要够,一般5分的名词解释,要写到150字左右。其次是内容要有逻辑性分清主次,要抓住要点写,不用每个点都详细展开。每个名词解释时间要控制在五分钟左右,不超过八分钟。如果分值10分的话,要控制在十分钟左右。理论类名词解释在答题时一般都会包括:提出者,提...

17832925478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唯物主义 2、物质 3、形而上学 4...
尚沫鹏答:3.形而上学,这个词比较大,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学,其实是说高度抽象概况的,比方说桌子,就是形而下的,因为桌子是具体的,能看见摸着的,比方辩证法、否定之否定定理、哲学、比方说你思考人生和人类的过去与未来,比方说文化,这些东西就是形而上的,就是抽象的,高度概括...

17832925478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冲刺题及解析: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
尚沫鹏答:名词解释 1.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主要看他的言行表现,而在言语和行为两者中,行为表现更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的个性。2.自我意识: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

17832925478关于词语解释选择题10个.急!急!急!
尚沫鹏答:1、下列加引号的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朔”方(北方) 不“逊”(谦逊)B. 胡“髭”(嘴上边的胡子)C. 广“袤”(南北长度) “衷”情(内心)D. “倘”使(假设) “凭”栏(靠着)C错.袤 mào 【名】(形声.从衣,矛声.本义:纵长或南北距离的长度〖与“广”相对〗)

17832925478语文题词语解释
尚沫鹏答: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声音嘈杂,就像煮开了锅一样。来势汹汹:形容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猛烈。来历不明:人或事物本身的来历与经过不太清楚 征求:大张旗鼓的向他人求取某物(一般指经过大的宣传得求取)留心:小心;当心。匆促:匆忙;仓促。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样子 写照:引申...

17832925478词语解释大全
尚沫鹏答:解释:比喻思慕心切 例句:老师平日受到同学爱戴,这两天因生病请假,使同学有一日三秋之感 100.一日千里 解释:形容速度很快。 例句:现代飞机的速度,用一日千里已不足以形容它的快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0-05-15 展开全部 什么词语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

17832925478解释词语的答题方法
尚沫鹏答:题句的解释 (1).谓就一事一物或一文一图写上一句(或几句)话以表示自己想法。 前蜀 韦庄 《和郑 拾遗 秋日感事一百韵》 :“访僧 红叶寺 ,题句 白云房 。” (2).指题写的字句。 宋 委心子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谶兆门下·遐周阿环》 引 《青琐》 :“ 李遐周 有道术, 天宝 中...

17832925478实验动物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尚沫鹏答:1、实验动物: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物制品或药品鉴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2、实验用动物:能够用于科学实验的所有动物,它包括实验动物、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实验动物来源于野生动物或家畜家禽,但又不同于野生动物和家畜家禽...


(编辑:沙战彦)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