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关于教育的哲学题目,附带答案解析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对教育的哲学分析?


要素主义教育观及其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启示

摘要:要素主义教育见解独到精辟,追求对社会文化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强调对人类文化中和民族文化中共同要素的继承和发扬,强调并注重教师在学生发展上的训练和主导作用;倡导接受式学习这些于今天追求多元发展、走出单一对立格局的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教育改革;要素主义;课程;教学;矛盾

1929年至1932年的经济危机带给美国教育的反省就是对以现代派教育理论为指导的进步主义教育措施的指责。认为这种教育课程漫无目的、教师缺乏训练,方法与组织形式也放任自由,缺少纪律,是“讨厌的掉在油膏中的苍蝇 。I,是美国教育质量下降、传统社会文化不再的主要原因。于是为弥补进步主义教育的缺陷,教育中掀起了“返回基础”运动,新的教育思潮风起云涌,要素主义就是典型的一个。

一、要素主义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思想
1.实在论。实在论的中心思想是“独立性原则或主题”,认为宇宙万物是作为被人认识的对象,是客观的独立于人体之外的实在,而不是存在于意识之中,但是认识的客体又是不能离开认识的主体而独立存在的。【lI因此以它为依据,要素主义认为教育的整个过程就是使人的理想与智慧去认识和研究这种永恒的世界(实在),以构成人类的知识;人与社会的统一是建立在对社会的服务和服从的基础上的,教育也必须为了社会的发展而训练学生,并让他们记住宇宙(社会)中永恒的知识精华部分。
2.官能训练说和相同要素说的结合。“官能训练说”一直以来都在整个心理学界和教育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早期的官能心理学倡导用古代的语言、文法、数学等有价值的学科对儿童进行“形式训练”;后来桑代克等发展了这一学说,认为新旧学习情境的迁移,是由于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同的成份或者要素,从而确立了“相同要素说 ’1,发展到教育领域就表现为进步主义所倡导的“实质训练”科目的盛行。要素主义者们接受了进步主义的这种主张,认为“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贝斯特)。
实际上,要素主义的教育理论不是某一种哲学理论在教育问题上的表述,也不是一种对教育的简单思辨型的阐述。其追求是:教育质量和社会文化发展。其口号是:要普及教育,注重社会文化的传递和理智的训练,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在这个基础上要素主义教育者们确定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

二、要素主义的课程观和教学观
1.要素主义的课程观:以“文化发展”和“共同要素”为核心课程理论基础,是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在他们看来,课程的目标、教育的作用就要将传统的精神和精华继续传授给新的一代,人类的文化在发展变化的同时,存在着相对稳定的、不变的“人类文化中和民族文化中的共同要素”。所谓“文化的共同要素”主要包括共同思想、共同理解、共同准则以及共同精神,简言之,就是指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应把“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课程的标准,并强调在筛选教材内容时,要以“坚持社会福利和社会进步作为基本准则 。
在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上,强调学科课程。要素主义者认为要给学生提供分化了的有组织的经验之最有效能和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学科课程。如果学校的课程给学生提供的是未经分化的经验或者知识,学生势必要自己对它们分化和组织,这将妨碍教育的效能。因此要素义者强调的依然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他们倡导的是学术性学科,强调新三艺,即数学、科学、外语,还较为注重课程的逻辑体系和组织。
在课程的要求上,强调全国统一课程标准。在他们看来只有课程统一了,才会使人们学到共同的文化要素,而这些文化要素,又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所必需的。
2.要素主义教学观:重视训练的作用,提倡接受式教学,加强心智训练和理性思维的能力。要素主义者提倡普及教育的观点,认为凡是文明程度高的民族都是教育受到重视、普及教育程度较高的民族,但是他们也认为不应该放弃严格的标准,认为美国教育出现质量下降就是因为他们“有意地采取了降低程度的轻便的政策”。因此教育就是要加强学生的心智训练,增强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读、写、算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和传授。
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的基本作用不能忽视。要素主义教育派一致对教师的工作给予很高的认可,他们认为:“教师是精神(与物质相比较而言)遗产信赖的继承人,每一代人都接受并吸收了精神遗产才使人类不断向更高级水平进步。教师个人指导,可能是取得学习实质性进步的最基本因素。 ’在教学形式上不赞同设计教学和活动教学为主要形式,倡导接受式学习方式。他们认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应该仍然是教师向学生直接口头语言讲述的形式。

在中国教育界,开始研究和讲授教育哲学是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杜威来中国讲学,讲授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对中国教育界的影响较大,从此中国也有人开始研究和讲授教育哲学。当时在高等学校首先开设教育哲学一科的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来逐渐推及全国的高等师范院校和一般大学的教育系,有的中等师范学校也作为选修课开设。那时的教育理论工作者,不但翻译出版了杜威在华的全部讲演稿和他的主要论著,并对西方当时流行的教育哲学流派作了详略不同的介绍。在20~40年代出版了十几本中国教育理论工作者自编的教育哲学论著,其中主要的有:范寿康的《教育哲学大纲》吴俊升的《教育哲学大纲》、姜琦的《教育哲学》、范琦的《教育哲学》、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林砺儒的《教育哲学》。张栗原的《教育哲学》等。在这些教育哲学论著及其他有关的文章中,虽然都有各自的体系和见解,但也不可避免地带上那个时代的特点,主要是或多或少地受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也有少数的是出自德国的古典唯心主义或宗教哲学的。其中,曾有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者,在他们的论著中试图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教育哲学,如林砺儒、钱亦石、张栗原的论著。虽然这些论著还不能说已臻完善,而且有的问题还脱不出实用主义的影响,但他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上,已较过去大为不同,书中所提出的问题,有的至今尚有研究价值。

怎么没有问题啊?我怎么回答啊


15131125511简述杜威关于教育的四个哲学命题。
吕虹版答: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杜威创造地确立了四个教育哲学命题:“教育即经验的连续改造”、“教育是一种社会的过程”、“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成”。这四个命题内在统一。“教育基本的命题,该命题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儿发展。由这个命题可以派生出其他命题。【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41。本题知识点:...

15131125511提出“教育即生活”这一观点的教育哲学家是( )。
吕虹版答:【答案】:A 解析: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15131125511“教育即生长”是哪位教育哲学家的观点?( )
吕虹版答:【答案】:C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的著名观点。

15131125511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这一观点出自下面哪...
吕虹版答:【答案】:C 解析: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明确提出将伦理学(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方法和内容;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倡的是白板说和绅士教育的思想;《实验教育学》是1903年德国梅伊曼创作的。

15131125511“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 )的观点。
吕虹版答:【答案】:C 【解析】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由于生活是一个生长、发展的过程,所以教育也是生长、发展的。

15131125511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6)
吕虹版答:3.F【解析】考试是为了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准确的反馈信息,同时也是使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如果像题干所述,就得不到学生的真实信息。4.F【解析】虽然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反映了人们的哲学观点,但它也是对社会历史条件的反映,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产物。5.T【...

15131125511美国教育学家、哲学家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探讨了教育定义的方...
吕虹版答:【答案】:A、C、D 本题考查教育的定义。美国教育家、哲学家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探讨了三种教育定义的方式,即:(1)规定性定义是作者自己创制的定义,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2)描述性定义是指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对如何使用定义的适当说明;(3)纲领性定义是...

15131125511马原必背第22天|哲学考研真题详解:精神助产术
吕虹版答:哲学考研深度解析: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与辩证法人物传奇 公元前469年至399年,雅典的苏格拉底,一个雕塑家出身的中产阶级,以教育青年为己任,他以无价的智慧为指导,不求报酬,坚持对话式教学,以诚挚的态度自称为爱智者而非自诩为智者。他的卓越思想,通过学生色诺芬尼和柏拉图的著作得以流传,特别...

15131125511如何理解教学的双边性 (教育哲学题)
吕虹版答:就是说:真正的教育,是教与学互动的结果。“双边性”,主要指教育过程中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一是,在“教(授)”与“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授课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即对等的“双边关系”;2、教师与学生——即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双边的人际关系;也是平等的“双边关系”。...

151311255112019天津教育理论常考知识点
吕虹版答:A.神话起源论是最古老的的观点 B.劳动起源论是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形成的 C.生物起源论是以达尔文进化论为指导 D.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教育家孟禄 1.【答案】B。解析:劳动起源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德国古典哲学...


(编辑:荀固晨)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