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圆明园的奇珍异宝都到哪些国家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圆明园的奇珍异宝都在哪个国家?急!要图片

被绑架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感

  对于关心兽首拍卖事件的国人而言,恐怕有的人会感到 “落寞”。

  纵观圆明园12生肖铜兽首拍卖的全程,不啻为极其成功的商业炒作,幕后操纵者巧妙运用晚清那一段人尽皆知的历史资源,最大程度地利用了中国媒体的浮躁,充分调动了改革开放后国人近乎偏执的爱国热情,从而完美地猎取了巨大的商业利益。

  很明显,从一场又一场的拍卖纠纷中获取最大利益者,当然非佳士得、苏富比这两家拍卖行莫属。这两家拍卖行的方式并没有什么新鲜过人之处,无非是通过制造事端、引爆新闻点,然后挑动口水战、“金钱械斗”,进而坐享“渔翁之利”。将两家拍卖行从20世纪80年代起,先后在日本和中国进行的两次“战役”进行比照,也不难发现:他们在两个国家使用的手段几无二致,近乎整版复制,只不过在情绪挑逗的技巧上小有调整而已。

  “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在政治上声誉扫地,失去了在国际事务上的发言权。一贯有着“小国大民”心态的日本人凭借坚忍的民族耐力,背负历史判决的重压,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仅用了30年左右的时间,就成功地实现了第二次经济腾飞。

  到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泡沫经济的出现,热钱泛滥,此时,佳士得和苏富比迅速抓住时机,在日本企业家的眼前上演一幕幕艺术品拍卖大戏,看得人眼花缭乱、趋之若鹜。

  于是乎,投资艺术品很快就成为日本富豪的新选择。通过公开竞价拍卖的形式,日本人屡屡挫败西方买家,有效地宣泄了“二战”以来被压抑的民族自尊心,花上几十亿日元从伦敦买回一张毕加索的画,竟然能使大和民族集体狂欢数日,而且,投资者经常会被当作“民族英雄”来崇拜。

  在中国,“文革”结束后的改革开放,让中国老百姓普遍受惠,一部分人迅速成为千万、亿万富翁,形成了一个以江浙、广东、山西为中心的新富豪阶层。这一人群有着超乎知识精英们之上的个人自尊心,在投资问题上往往极易受到舆论影响。

  正因为如此,在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佳士得、苏富比很快便把亚洲艺术品市场的重点转向中国。他们一方面竖起几只天价文物标杆,如“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等,让中国富豪们迷醉于艺术品投资的非常暴利,另一方面,他们不断抛售西方列强在历次侵华战争中抢掠去的中国文物,利用其间的激情故事,激发中国富豪们的“爱国热情”,轻而易举地控制了富豪们的艺术品投资方向。圆明园兽首等中国流失文物,一时间成了拍卖行和投机商的提款机。

  拍卖圆明园文物,本质是西方人的狂欢节!佳士得、苏富比成功地绑架了中国人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圈去了中国人的巨额血汗钱。

  马克思曾说过,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第一次悲剧出场,第二次往往闹剧登台。闹剧之所以一再上演,“后来治蜀”者不可不深思。

  (参考资料:《谁在拍卖中国》,吴树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圆明园文物流散天涯之旅

  编撰 | 刘郴山

  自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烧以来,圆明园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至今依然是一道历史谜题。

  圆明园研究专家王道成根据档案研究发现,颐和园等皇家园林都曾留有“陈设清册”,详实地记载了勤政殿(现仁寿殿)、佛香阁等不同建筑的各种摆设,精确到了每一层楼、甚至每一张桌子,但圆明园的陈设清册没有留存下来,可能毁于战火,因而失去了精确排查圆明园流失文物的依据。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拥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而国内则有专家估计,流散在私人收藏家手中的文物大约是这个数字的10倍!圆明园文物无疑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曾介绍:自1860年以来,圆明园文物除了在“火烧圆明园”中被焚毁之外,还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散失,其中精华部分大都流失海外,尤以英法等欧洲国家最多,美国、日本也有不少。由于圆明园的物品清单在火中被毁,当时到底有多少文物已无法考证。从目前所存信息看,散失在国内外的各类圆明园文物至少有150万件。

  作为中西合璧的皇家园林,300年前修建的圆明园已然走过了太多的沧桑。它的屈辱经历,其实就是中国不堪回首的历史缩影。西方列强的入侵,撕开了圆明园的伤口。300年后,当我们试图寻找和抚摸这些伤口的时候,发现距离其真正的愈合仍遥遥无期。流失海外的无数中国国宝,至今仍只能在异国的土地上对历史低吟浅唱。和从圆明园被掠走的文物一样,在异国他乡看到源于中国的珍品,很容易在感触历史中,升起一股莫名的悲凉。

  1905年,康有为在法国博物馆见玉玺、玉印、玉瓶等圆明园流失文物,不由在《法兰西游记》中伤心写道:中国积年积世之精华,一旦流出,可痛甚哉!

  法国枫丹白露宫中国馆全是圆明园珍宝

  法国枫丹白露宫位于塞纳河左岸,距首都巴黎仅60公里。枫丹白露意为“蓝色美泉”,因有一股八角形小泉而得名。该地泉水清澈碧透。1137年,法王路易六世在泉边修建了这座宏伟、供打猎时休息用的城堡。

  这座著名的王宫中,设有一个中国馆,馆门前有俩石狮,馆中收藏文物一千余件,展出了320件,全部是1860年从圆明园掠夺去的。

  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后,法国“中国远征军司令”孟托邦将军曾将一串清朝皇帝的朝珠和两串皇后的挂珠串在一起献给拿破仑三世的王后欧也妮。但王后并不为此高兴,因为她早已风闻这些“远征”中国的军官们个个口袋装满了金银珠宝,于是孟托邦决定另送给她三车掠夺而来的礼品(总共计有七车)。欧也妮王后正是以此为基础,修建了富丽堂皇的中国馆。

  在中国馆内最显著的位置摆放着一座巨大佛塔,高约2 米,与故宫内现存的佛塔基本相似。这座塔青铜鎏金,通体各层镶嵌着绿宝石,世所罕见。据史料记载,圆明园长春园含经堂梵香楼有两座金佛塔,其中一座与故宫慧曜楼佛堂内的金塔相仿。

  该金塔顶部为日、月、伞和三宝,代表佛教中最理想的天界,日、月镶嵌巨大的绿宝石。中间的半圆体有一佛龛,佛龛中为释迦牟尼像,形态自然、制造艺术精湛。下部须弥座有金刚承托塔体的造型,是藏传佛教佛塔的典型样式。

  金塔左右放置一对青铜雕龙,与故宫、避暑山庄等处皇帝宝座前放置的青铜龙同样形制,似为圆明园正大光明殿皇帝宝座前的摆放之物。

  金塔前有一对鎏金编钟和一只景泰蓝麒麟。鎏金编钟是圆明园安佑宫的一套十六枚编钟中的两枚,可惜其余十四枚不知散失何处。景泰蓝麒麟躯体浑圆,栩栩如生,长长的双耳,短短的四肢,形态可爱,受到欧也妮王后的青睐,她原来的王宫房室中就曾摆放过这只麒麟。

  三幅巨大的乾隆年间“缂丝”制品占据了整个天花板空间。三幅图案看似相同,但有细微差异,同为藏传佛教内容,即三世佛和他们的弟子十八罗汉及四大金刚。从内容上看,这三幅巨作应是圆明园较大的佛堂或寺庙之物。

  该馆天花板上挂着一只巨大的景泰蓝吊灯,下方是一只巨大的兽足兽纽景泰蓝方盒。据分析这应是圆明园九州清晏殿内放置冰块和水果用的器物。馆内橱柜间置放着巨大的景泰蓝五供,中间是香炉,两边对称摆放的是烛台和花瓶。国内现存这样大的景泰蓝已很少见,应是乾隆年间的艺术珍品。五供都有环形图案,颜色有玉蓝、黄绿、翠绿、玛瑙红和明黄色等。

  中国馆室内金漆桌案及多宝格上,则陈设有商周青铜器,明清官窑瓷器(重要瓷器有宣德青花莲花大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五彩和粉彩瓶、罐、花盆等),明景泰蓝熏炉(宫熏)、尊、吊灯,各种玉雕,各种如意、盔甲和丝绣等物。除成对大象牙、成对大犀角外,尚有翡翠、玛瑙、珊瑚、水晶、雕漆等工艺品。宫廷肩舆(辇)一抬。据说,此肩舆被劫运法国后,欧也妮王后曾乘坐过。

  巴黎东方博物院藏圆明园玉印

  清末外交官薛福成在其《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中记述说,光绪十六年(1890年)闰二月三十日,饭后去参观巴黎东方博物院。他发现在中国展室中“有圆明园玉印二方。一曰‘保合太和’,青玉方印,稍大。一曰 ‘圆明园印’,白玉方印,稍小。”

  法国军事博物馆藏乾隆盔甲

  法国军事博物馆建于1671年,由法王路易十四兴建,是欧洲最大的军事博物馆,原本是赡养残疾军人的国家福利机构,近代变为军事博物馆。整个博物馆基本有4个展馆,步兵轻兵器发展史馆,重兵器馆,“二战”馆及拿破仑墓,时间跨度为1540年到1945年。

  现在法国军事博物馆内展出有欧也妮王后送给拿破仑三世的清朝皇帝御用军刀、盔甲等,应为圆明园遗物。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康熙玉如意

  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康熙玉如意”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康熙玉如意” 由一块名贵的白玉雕刻而成的,长近半米,颜色是白中透绿,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铭文有“御制”两个大字、这是臣子吴敬进献之物,表达了他希望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的祈愿,更主要是对皇帝的歌功颂德,下部的铭文写道:“敬愿屡丰年,天下咸如意。臣吴敬恭进”。

  早在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如意就已经成为帝王将相手中的喜爱之物了。古人将“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坚润比喻美德,与如意的吉祥寓意双重结合,成就了具有中国特色吉祥文化的如意器物。

  如意造型的变化和发展在清代达到最高水平,不仅在数量上大大超越前代,而且更加注重材质、工艺及纹饰。清代如意的形制十分丰富,单柄首就有葵瓣、云头、莲花、灵芝等不同样式。历次拍卖会上的拍卖价格非常惊人,玉如意动辄以百万论身价。不说皇家御用如意,就连普通如意端头如同灵芝草形状,图案呈心形或云形带长把的,按玉料成色分,价格都在数十万之间。

  英国所藏圆明园文物

  当过光绪皇帝英语教师的张德彝 (1847-1918),曾任清朝驻英、意、比等国公使。1866年,他作为中国第一位赴欧旅游团成员出国游历,回国后写了日记体游记《航海述奇》一书。他在书中写道:同治五年(1866年)四月初四的早晨,一位姓突的朋友来拜会他,约他出去游玩。他们坐车走了十多里路,来到一个地方,室内非常宽阔洁净,看见货架“上下罗列者,皆中国圆明园失去之物,置此赁卖。”有“龙袍、貂褂、朝珠、太后朝珠、珠翠、玉石、古玩、诸般画轴、神像、金鸡。其中天马、银鼠等衣,皆御用之物”。

  法国巴黎图书馆藏《圆明园四十景图咏》

  “圆明园四十景”包括正大光明、勤政亲贤、方壶胜境、蓬岛瑶台等。《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原是根据乾隆皇帝旨意,由当时最知名的宫廷画师唐岱、沈源、冷枚等于乾隆九年(1744年)绘制而成,前后历时十一年。

  40幅分景图,为绢本彩绘,各幅分别附有工部尚书汪由敦所书乾隆《四十景对题诗》,所绘建筑、泉石等景观都为写实风格,题诗意境深远,书法隽永飘逸,诗、书、画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其上盖有“圆明园宝”等99 颗图章。全图原安放于圆明园奉三无私殿呈览,人称殿本彩图。

  1860年,圆明园罹难,被认为唯一能反映圆明园原貌的诗歌绘画珍品《圆明园四十景图咏》被法国军官杜潘上校掠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成立了战利品挑选委员会,以便挑选最漂亮的礼物晋献给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三世皇帝。杜潘是这个委员会的法方代表,他“先为自己挑了一份”,《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就成了他的私人财产。

  回到法国,1862年2月底到3月初,杜潘把自己的收藏品进行了四场拍卖,当时的《箴言报》上做了报道。《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在拍品目录上编为329号,配有法兰西学院汉学教授的说明,保留底价被定为3万法郎,但拍卖上叫价没有超过1万法郎的,拍品被收回。

  1862年5月2日再次拍卖,仍没有达到预期价格,最终,杜潘以4000法郎将这个稀世珍宝卖给了一个巴黎书商。此后,法国国家图书馆版画部主任从书商处,以4200法郎买入。这件孤品就这样进入了法国国家图书馆,编号为2500号,这是版画部当年最昂贵的入藏品。

图片网上很多的,可以根据所需自行百度。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特别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珍异宝。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还有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经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大约是两千三百多年的时间。想想会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北京保利集团以将近4000万港元将其中的虎首、牛首、猴首买回,使他们重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我了解到圆明园中有许多小园。在海宴堂门前的水池内,有12只生肖铜像。圆明园在北京的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近春园组成,此还有许多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一万多个会堂这么大。正大光明、天图画、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汇芳书院、映水兰香、北远山、西峰秀色、四宜书屋、平湖秋月、蓬莱台、别有洞天、坐石临流、曲院风荷,这些都圆明园盛时文物不少于150万件

十二生肖铜像不过是圆明园流失文物中的沧海一粟。

今天在圆明园遗址公园,人们只能看到半废的山水和断壁残垣,很难想象这里曾享有“万园之园”的美誉。盛时的圆明园,有著名景群上百处,清朝数代帝王在150余年时间里精心经营这座集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皇家园林,乾隆皇帝评价圆明园说:“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但如今,人们只能凭想象来揣测百余年前圆明园的风貌。

圆明园究竟有多少文物?这个问题至今众说纷纭。

据杨先生推断,圆明园当年的文物数量不会少于150万件。从清代档案史料、故宫博物院的研究文章以及《颐和园陈设清档》中,他搜集了不少证据:

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每年居住在圆明园的时间达半年以上。以乾隆皇帝为例,据清内务府穿戴档记载,乾隆二十一年,全年共393天(因有闰月),乾隆去热河避暑山庄及木兰围场66天,去曲阜54天,居宫内(故宫)105天,居圆明园168天。道光二十四年,全年共347天,道光帝在圆明园居住时间达274天,在宫中居住仅73天。所以,圆明园内的陈设应不比故宫逊色多少。

圆明园园林建筑达20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多4万余平方米。除去不会有什么陈设的亭轩的面积,用于园居、祭祀、读书、游乐、存储库房等的建筑面积在19万平方米左右。这些建筑内按一般陈设和库房存储计算文物数量的话,也应不少于故宫内陈设的文物数量。而据推算,溥仪退位时故宫实存文物至少应在150万件左右。

道光年间内务府一份奏折,详尽载明道光十五年奉旨清查宫内及圆明园库贮物件情况:一两重银锞共存569390个,其中宫内存290505个,圆明园存280694个;各式如意1621款,其中宫内存1194款,圆明园存450款;玉砚、笔洗等501件,其中宫内存142件,圆明园存337件;头等瓷炉、瓶、罐等共773件,其中宫内存337件,圆明园存291件……圆明园的收藏情况,由此也略能窥见一斑。

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奇珍知多少

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的时候抢走了绝大部分文物。

据当年参加抢劫圆明园的英法侵略军回忆说:为了拍卖从圆明园中抢来的珍宝,他们把赃品“全安排展览在喇嘛庙的大殿中”,其中有各种色调的白的和绿的玉石、古色古香的珐琅瓷瓶、古铜器物、金银的佛像;毛皮制品也特别精致,其中许多都是很名贵的,有黑貂皮、水獭皮、紫貂皮、羊羔皮等;特别醒目的是,还有两三件皇帝的朝服。英军司令格兰特把自己“应得”的那部分分给了士兵,“军官们赠送他一把雕满花纹的赤金酒壶,这是赃品中最精致的东西”。英国女王也得到一份,是两个美丽的大珐琅瓶。

法军司令孟托邦把抢到的两块黄金和碧玉做成的朝笏,一块交给格兰特转献给英国女王,另一块献给法王拿破仑三世。回国后,孟托邦又献给拿破仑三世许多东西:两根将军的装饰杖,用金子做成,中间和两端都镶有很大的宝石,做工极为精细;一件乾隆皇帝御用甲胄(现在法国吉美军事博物馆展出),带一顶战盔;鎏金和釉的铜宝塔;好几个用金子和釉做的神像;许多戒指、项圈、酒杯、漆器、瓷器以及数以千计的珍奇玩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劫掠的圆明园文物通过各种拍卖会等途径流散到世界各地。但大部分还是保存在英法两国。

大英博物馆的东方艺术馆中保存了两万多件中国历代的稀世珍品。英军曾将所劫走的圆明园文物一部分献给了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这部分敬献文物连同被拍卖的圆明园文物都收进了东方艺术馆。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乃我国古代卷轴画中的稀世珍品,1860年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走;一匹3尺长、2尺高的白玉马,这匹玉马曾被和 从圆明园中窃取,和 被抄家后,玉马被重新放回圆明园,最终还是没躲过被劫掠的命运。

法国巴黎枫丹白露宫中有个中国馆,是拿破仑三世的欧也妮王后建造的。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后,侵华法军司令孟托邦将从圆明园抢来的“战利品”献给了拿破仑三世和欧也妮王后。欧也妮王后于是建造了这个中国馆,将这些文物收藏起来。

中国馆内最显著的位置摆放着一座巨大的佛塔,2米高,青铜鎏金,通体各层镶嵌着绿宝石。塔的左右摆放着一对象牙和一对青铜雕龙,与故宫、避暑山庄等处皇帝宝座前放置的青铜龙形制一样,说明这对青铜龙应是圆明园正大光明殿皇帝宝座前的摆放之物。一对金罐和一只金曼扎(藏传佛教的寺庙摆设品),金罐通体如意花纹闪闪发光,金曼扎镶有珍珠、绿松石和红宝石,说明当时圆明园内的摆设有多么奢华。玻璃桌柜里摆放着一串大念珠,这串珠子共有154颗,跟一般108颗珠子的朝珠不一样,这是孟托邦将一串皇帝的朝珠和两串皇后的挂珠串在一起献给欧也妮王后的,没想到欧也妮王后并不满意,因为她早已听说远征中国的军官们个个满载而归。她埋怨孟托邦只带给她这样的礼物,于是孟托邦另外又送她三车宝物,前后总共送了她七车,包括从圆明园抢来的各种青铜器、玉器、瓷器、漆器、金银制品、景泰蓝……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有一柄用名贵白玉雕成的康熙玉如意,颜色白中透绿,雕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铭文有“御制”两个大字,下部铭文是:“敬愿屡丰年,天下咸如意。臣吴敬恭进”。展品说明显示,这件精美的玉如意是被英法联军劫掠后,在巴黎拍卖会上买来的……

1、英国

大英博物馆:书画方面有李思训《青绿山水图》、巨然《茂林叠嶂图》、李公麟《华岩变相图》、范宽《携琴访友图》、燕文贵《群峰雪霁图》、苏轼《墨竹图》、马远《山水再游图》、顾恺之绘制的《女史箴图卷》等。青铜器有商双羊尊,和珅的白玉马等。

2、法国

东方博物院:圆明园玉印二方。一枚为“保合太和”,青玉方印(稍大)。一枚为“圆明园印”,白玉方印(稍小)。

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由中国宫廷画师沈源和唐岱共同绘制的绢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宫廷画师沈源和孙祜绘制的木刻本《圆明园四十景图》;伊兰泰绘制的海晏堂等西洋楼铜版画20幅;《圆明园菊花迷宫图》;郎世宁绘制的宣扬乾隆皇帝武功的《格登鄂拉斫营》版画以及《圆明园菊花迷宫图》等。

3、美国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主要有郎世宁绘制的《乾隆帝后和十一位妃子肖像》。

芝加哥美术馆:该馆的东方部以收藏中国青铜器而为世人瞩目最让人震惊的是一件战国提梁孟。

4、挪威

挪威实用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大多是散落在民间的圆明园遗物,多达几千件。包括石雕、玉器、青铜器、陶瓷、绘画、丝绣等。其中最不寻常的是圆明园的石雕,在一层整个陈列室中,几乎全部是雕刻精美的圆明园建筑石构建,、栏杆、石像等等。

5、日本

原藏于圆明园淳化轩的《骏骨图》卷后辗转流落到了日本,被阿部房次郎家族所收藏。1937年5月,阿部房次郎因病去世,临终嘱托家人其收藏来于社会,当归之于社会,而后其长子将包括该图在内的160多件中国古代书画捐赠给大阪市立美术馆,因此被大阪市立美术馆保存至今。



  陈设在圆明园中的清乾隆“六角套瓶”(即,外粉青酱釉地描金银莲纹粉彩镂空三多瓜果内心绘青花缠枝花卉纹六角套瓶)(简称“六角套瓶”、亦称唐英“夹层玲珑交泰瓶”,高40.6厘米)是当时最新研制而成的“夹层玲珑交泰瓶”,瓶身的纹饰和釉彩,洋溢着中西合璧特色,与当时圆明园西洋楼风格近似相同,工艺复杂,科技含量极高。
  圆明园某个宫殿,完全是用香檀木建造的,价格昂贵。

  福海东岸的一个宫殿,所有柱子和房梁上镶满了钻石和宝石。

  焚毁圆明园是英法联军为了掩盖自己抢劫盗窃的罪行而犯的另一个罪行,这就是罪人的罪恶逻辑。
  自1700年始,清朝统治者集财力、物力,役使无数能工巧匠,经历五位皇帝、历时150余年建成圆明园。被称为“中国第一园”,有“东方博物馆”之誉。

  乾隆十年至乾隆二十四年,清廷用14年的时间,吸收西洋建筑的巴鲁克形式,于长春园北端,建成大水法十景,俗称“西洋楼”。西洋楼就是弘历皇帝命意大利人郎世宁、法国人蒋友仁和王致诚等人设计监造,由中国工匠施工营建的。西式宫殿建筑于中国园林中是一个创举。海晏堂是西洋楼中最大的一幢建筑物,楼前有喷水池,沿东西坡道可登上二楼。楼上东西两侧为水车房,呈工字形,中间为蓄水池,可盛水180吨。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进行了一场骇人听闻的大抢劫。为了掩盖他们践踏人类文明的野蛮暴行,10月18日,侵略者将这座中外罕见的艺术宝库焚毁。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又遭浩劫,残存的十余处景区惨遭劫掠,强盗们掠夺了园内的大批艺术珍品,后来大都成为欧洲古董收藏家们手中的珍品。大水法的十二生肖塑像也难逃厄运,石雕被砸毁,铜兽头亦流落海外。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锋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圆明园内收藏有极为丰富的图书文物,现仅举几例。文源阁,是仿照宁波范氏天一阁而建的藏书楼,为著名的皇家北四阁之一,建成于乾隆四十年。阁中收藏乾隆钦定《四库全书》和康熙《古今图书集成》各一部。《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综合性丛书,收书3400余种,有近8万卷,36000余册。体现了我们国家的古代文明,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因《全书》篇帙浩瀚,当时又择其尤要者,编成《四库全书荟要》,计12000册。《荟要》共抄两部,一部贮在故宫摛藻堂,另一部收藏于长春园含经堂的东厢“味腴书室”。另外,含经堂还有一外著名文轩——淳化轩,是专为收藏著名法帖《淳化阁帖》摹版而建的。《阁帖》原是北宁淳化三年(992年)摹刻的,包括王羲之、王献之乃至苍颉、夏禹、孔子等99人的书法名迹。帖分十卷,是我国的第一部大型丛帖,被誉为诸帖之祖。乾隆年间,根据《阁帖》的北宋"初拓赐本",经过精审更定之后,进行钩摹刻石。历时三载,至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春,将所摹刻的144块帖版,镶嵌于淳化轩前的24间左右回廊之中。这就是著名的《乾隆重刻淳化阁帖》。不用说圆明园劫毁时,园内收藏的《四库全书》、《全书荟要》、《古今图书集成》、《淳化阁帖》摹版等珍贵图书文物,都未能幸免于难。这从一个侧面可反映出帝国主义侵略者火烧圆明园,对人类文化所造成的巨大破坏。 当然,任何事物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圆明园如此之大,又是由几朝皇帝陆续扩建、改建的,加上封建帝王腐朽意识的影响,无论由哪个角度看,也还是有不足的。但是,就总体而言,圆明园确实是一座非常出色的优秀园林。可以说,它集我国几千年优秀造园艺术之大成,把我国古典园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当年,凡目睹过其盛况的人,都说它确实是好。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园林刮目相看,也正是从圆明园开始的。总之,圆明园为我们这个文明古国赢得过荣誉,曾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主要有英法联军,还有就是八国联军(英国、法国、普鲁士(德国)、沙俄、美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今奥地利和匈牙利)因为当年北京城两次被攻败,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但是八国联军又把圆明园仅剩的宝贝掠走了!

八国联军【日本,俄国,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奥匈帝国---大体就是现在的奥地利,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
还有连带被烧使馆的西班牙,荷兰和比利时。还有各个时代中国的军阀和暴民

到英国、法国


18294339537圆明园的奇珍异宝都去哪儿了
黎邢苇答:圆明园的奇珍异宝都去英、法两国博物馆了。圆明园的文物大部分都被英、法、德等西方国家带走,现今在伦敦的大英帝国博物馆的都能看到珍贵的瓷器、文物展出,其次在法国的博物馆中馆藏了三万件圆明园文物。

18294339537我国(圆明园)中丢失的文物有哪些
黎邢苇答: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这套珍贵的彩绘图被侵略者掠走,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现存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4、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为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5、圆明园全景图 ...

18294339537关于圆明园给八国连军拿了的奇珍异宝后来到了哪里的报导 短点
黎邢苇答: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的圆明园艺术品主要有:《康熙玉如意》。这是一块名贵的白玉雕刻而成的,颜色是白中透绿,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铭文有"御制"两个大字;下部的铭文是:"敬愿屡丰年,天下咸如意。臣吴敬恭进"。法国各博物馆藏圆明园文物 1、巴黎东方博物院藏有圆明园玉印二方。一枚为...

18294339537圆明园遗失的遗物有哪些
黎邢苇答:2、乾隆玉玺 在2012年12月,一枚来自中国的乾隆玉玺在法国的艾德拍卖行以110万欧元的价格成交,在当时引起了一阵轰动,整枚玉玺高2厘米,长4.5厘米,整体呈深绿色,刻有“御书房鉴藏宝”六字。据悉,此件宝物是二战时期,英法联军掠夺圆明园的又一珍宝。3、康熙玉如意 玉制如意。如意的形状像长柄钩...

18294339537圆明园150万件文物有哪些
黎邢苇答:圆明园有无数珍宝,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抢走了能带走的所有宝物,带不走的,和许多珍贵书籍都被烧毁。 1、账目被毁 1860年,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时,将园内的陈设及其账目都一并抢毁一空,所以圆明园...

18294339537圆明园流失海外的宝物有哪些???
黎邢苇答:但大部分还是保存在英法两国。 大英博物馆的东方艺术馆中保存了两万多件中国历代的稀世珍品。英军曾将所劫走的圆明园文物一部分献给了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这部分敬献文物连同被拍卖的圆明园文物都收进了东方艺术馆。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乃我国古代卷轴画中的稀世珍品,1860年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

18294339537圆明园里面有什么奇珍异宝?
黎邢苇答:圆明园的宝物有:1、圆明园四十景图咏: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这套珍贵的彩绘图被侵略者掠走,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第三,现存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本世纪20年代后期,安徽人程演生先生漫游欧陆时,在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的藏品中,偶然见到了这套圆明园《四十景图》彩绘书,不禁叹为国工胜迹...

18294339537圆明园有哪些奇珍异宝
黎邢苇答: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这套珍贵的彩绘图被侵略者掠走,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现存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3、御制粉青釉浮雕龙纹罐:雕有精美的苍龙教子图案,长龙双目炯炯,轮廓分明,身披细鳞,穿梭祥云;幼龙在下,自水而出,昂首相视,龙躯盘曲在汹涌浪涛之中。底署“大清乾隆年制”...

18294339537流失在国外的我国珍贵文物都有哪些呢?
黎邢苇答:这两个统计都反映了一个接近的数据:在海外的中国文物超过1700万件。流失在海外的中国国宝级文物流失的方式:战争、不正当贸易、走私 荟萃了中国文物精华的北京先后遭到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野蛮掠夺,在这两场浩劫中,北京“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至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众多外国人打...

18294339537圆明园已被毁灭的奇珍异宝,名人书画有哪些?
黎邢苇答: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烧毁了北京以西的五园三山,掠夺了这40幅画。现在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巴黎,法国。自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不仅中国园林,被认为是“东方文化艺术宝库”被夷为平地,而且大量的珍贵文物被英法联军也带走(包括80年的40集圆明园的全景图片画在乾隆时期),拒绝回到...


(编辑:浦翟朗)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