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屈原的故事读后感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7
《撒哈拉的故事》的读后感?

《撒哈拉的故事》的读后感:
“举目望去,无际的黄沙上有寂寞的大风吹过,天是高的,地是沉厚雄壮而安静的。”
“正是黄昏,落日将沙漠染成鲜血的红色,凄艳恐怖,近乎初冬的气候,在原本期待着炎热烈日的心情下,大地化转为一片诗意的苍凉”。
三毛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一个奇女子,或许是为了儿时的一个梦想,或许是感应了前世的乡愁,毅然地背起行囊,与她心爱的荷西来到这片她一无所知而又为之魂牵梦绕的大沙漠,多么勇敢、多么洒脱、多么随性。
撒哈拉大沙漠是一片美丽的沙漠,这里洋溢着浓郁的异国情调和大漠风情:长河落日与大漠孤烟,奔跑羚羊与驼铃声声,海市蜃楼与狂沙飞舞。“然而在人类神秘的地带,难以逾越的极地,漫天黄沙的无垠世界里,如梦如幻又如鬼魅似的海市蜃楼,连绵平滑温柔得如同女人胴体的沙丘,迎面如雨似的狂风沙,焦裂的大地,向天空生长着手臂呼唤嘶叫的仙人掌,千万年前哭干了的河床,满布乱石的荒野……”
撒哈拉沙漠也是一片贫困的沙漠,这里物资匮乏(断水断电)、环境恶劣(昼夜温差极大,白天最高温度50多度,夜晚最低温度为0度,)远离文明,尤其当荷西带着初到沙漠的三毛来到他们租住的地方:房子狭窄简陋,没有家具没有床,地是水泥地,糊得高低不平,墙是空心砖砌的,没有涂石灰,接缝处水泥就那么裸露着,房顶上还有一个正方形的大洞,风一吹,黄沙就如细雨般无声地飘落下来。三毛感叹道:“撒哈拉沙漠是这么的美丽,而这儿的生活却要付出无比的毅力来适应下去”、“我没有讨厌沙漠,我只是在习惯它的过程里受了点小小的挫折”, 三毛和荷西怀着对沙漠的执着的爱和对美和浪漫的追求,更是怀着一颗坚定的心和非凡的勇气,决定亲手打造出属于他们的“沙漠城堡”,在历经了千辛万苦之后,原本简陋的家变得窗明几净,充满着异国情调,浪漫,温馨而美丽。屋顶的大方洞被彩色玻璃瓦盖上了,墙刷得雪白,还用空心砖铺在房间的右排,上面用装棺材的木板放上,再买上两个厚海绵垫,一个竖放靠墙,一个贴着平放在板上,上面盖上和窗帘一样的彩色条纹布,后面用线密密麻麻的缝上,它就成了一个货真价实的沙发,重重的色彩和雪白的墙,分外的明朗美丽;桌子用白布铺上,上面放上她的母亲寄来的细竹廉卷,甚至要了中国棉纸糊的灯罩,低低的挂着,林怀民那张黑底白字的“灵门舞集”四个龙飞凤舞的中国书法贴在墙上时,家才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气氛和情调,她又用旧的汽车外胎,拾回来洗清洁,平放在席子上,里面填上一个红布坐垫,像一个鸟巢,谁来了都抢着坐。深绿色的大水瓶抱回家来,上面插上一丛怒放的野地荆棘,那感觉有一种强烈痛苦的诗意。不同的汽水瓶,买下小罐的油漆给它们涂上厚厚的印第安人似的图案和色彩。荷西在沙漠里捡来的骆驼的头骨早已放在书架上,荷西用铁皮和玻璃做了一盏风灯,快腐烂的羊皮,拾回来学沙哈威人先用盐,再涂“色佰”(明矾)硝出来,又是一张坐垫,见到一位萨哈威男人所刻的雕像更是难掩喜爱之情,他的创作粗糙感人而自然,充满了艺术的美感。经过一番精益求精的打造,三毛的沙漠之家俨然成为沙漠上的“罗马城堡”。
撒哈拉沙漠更是一片精神文明的荒漠,这里是一个封建愚昧、男尊女卑、一夫多妻的奴隶制部落,女子出入要带面纱、而且不识字、不计数,甚至连自己多大都不知道,生病了不敢去医院,只因为医生是男的,女孩子十来岁就嫁人当娃娃新娘……三毛虽然对这些事情也有过困惑甚至有些抱不平,但是她并没有因此看不起她们,而是用一颗真挚善良的心,从物质等许多方面帮助她们、关爱她们,无偿地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使得邻居们对她家里的东西奉行“拿来主义”,(除了丈夫荷西和三毛的牙刷以外)什么都借,当然许多时候都是有借无还,除此之外,三毛还积极教当地妇女们认字,数数、帮妇女们治病、帮房东家的母羊脱衣袍等等,无不透露出三毛对当地居民的尊重和爱护。“生命在这样荒僻落后而贫苦的地方,一样欣欣向荣的滋长着,它,并不是挣扎着在生存,对于沙漠的居民而言,他们在此地的生老病死都好似是如此自然的事。我看着那些上升的烟火,觉得他们安详得近乎优雅起来。”
在沙漠生活中,三毛和荷西的爱既简单又深刻、既平凡又伟大,当三毛决定来沙漠时,除了三毛的父母支持以外,还有一个人就是荷西,他不但没有劝阻,而是早于三毛来到大沙漠找好工作,在荒山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在荷西生死攸关时刻,三毛没有选择离去,而是勇敢地留下来,倾尽全力,直至营救出荷西。当符咒让三毛痛不欲生时候,荷西一直陪在她身边,因过分担忧而变得不知所措,他们之间的这种不离不弃的感情令人肃然起敬,正如三毛所说:飞蛾扑火时,一定是极快乐和幸福的。
而在沙漠观浴记中,则描述了撒哈拉人的肮脏、奇异、另类的生活习惯,由于沙漠缺水,她们三、四年才洗一次澡,洗澡的方式闻所未闻,用石片刮身上的泥垢产生了一道道泥浆,更可怕的是用海水灌肠,在感受现代文明与封闭落后碰撞的同时,也让人更真切感受到沙漠生活的窘迫和尴尬。
书中,三毛的诙谐和幽默无处不在,尤其在和荷西的日常生活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由于语言的不通和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经常闹一些笑话:荷西没见过、更没有吃过粉丝,在沙漠中的饭店一文中,三毛告诉荷西,第一次“粉丝煮鸡汤“这道菜中的粉丝名字叫“雨”、第二次“蚂蚁上树”中短的粉丝则是尼龙线,第三次绞碎的粉丝夹在“盒子饼”荷西以为是沙鱼的翅膀,三毛告诉荷西,小黄瓜是竹笋、猪肉干是中药,说紫包菜是印染纸…等等,在《天梯》中描述了三毛在沙漠里学驾驶考驾驶执照的有趣经历……在体现出三毛幽默机智的同时,也使得贫瘠单调的沙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三毛用自己的心去适应、关怀、装扮这片大沙漠,我们也从书中欣赏到了沙漠那鸽灰色天空、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领略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感受到了三毛和荷西甜蜜的爱情生活,我们为之高兴、欣慰;但是当我们看到沙漠之夜恐惧突然降临到荷西身上、三毛被符咒上身身心遭受严重摧残时,又为之紧张、揪心,我们在与三毛同急、同喜、同忧、同悲时,也深深体会其中的浪漫、精彩、惊险、刺激……
正如三毛所说: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是的,在撒哈拉,三毛尝到了爱情的滋味、幸福的滋味、快乐的滋味、生命的滋味,而我则在她的作品中体味到了别样的人生。
三毛用很朴实的笔法,将零散的生活细节与生活经历串成了富有生活哲理的故事,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这样的一个部落,这样一处风景优美的世外桃源。让人感受到了沙漠里长河落日景象的壮观,了解到沙漠贫瘠土地上生活的艰辛和离奇,还有荒僻落后的世界里的愚昧无知。
三毛的作品之所以能风靡台港地区乃至席卷整个华文世界经久不衰,流浪文学更是成为当今一种文化现象,正是因为三毛特立独行的作品与人格气质,影响了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精神生活,她笔下色彩缤纷的异国情调,字里行间的爱心,以及文中时刻迸发出的诙谐、机智,无一不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她不属于任何地方,却每到一处,必有精彩。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后因小人在楚王面前花言巧语,使楚王疏远屈原。后来楚怀王被秦王诱骗,囚禁在了秦国三年,三年后,楚怀王悲愤而死,屈原听到这个消息后,万念俱灰,投江自尽。

屈原的这种爱国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么?故事中,屈原向皇上提出他的改革方法,昏庸的皇上居然不知采纳,还降了屈原的职,能不让他愤怒么?尤其是最后国土沦落,这让爱国的他怎么接受得住?所以,我们应该对这位爱国诗人表示无限的敬佩。

联系现在想一想,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我们的爱国之情不能变,我们也不用向屈原一样,我们只要好好学习,回报祖国,这就是我们爱国的表现。
屈原坎坷的一生揭示出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遭遇困难和挫折是正常的,关键是面对挫折时,应当拿出勇气和毅力迎接挑战,直面挫折,战胜自我,把每次挫折当作前进的动力,最终走向成功。

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从小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的远大理想,拥护世界和平,强烈反对破坏、分裂祖国的行为。我们要在祖国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为祖国做出更大的奉献。

  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爱国主义诗人及政治家,我很敬佩他。

  屈原十岁就成了小神童。有段时间,他的家乡经常遭受秦兵的骚扰,他组织队伍,把他们打的落荒而逃。后来,屈原得到了楚怀王赏识,做了高官。为了祖国的将来,他改制法,与他国联盟,终于,楚国强盛了。

  但是,屈原遭小人诬陷,流放偏远地区。他十分悲愤,痛惜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于是,他写下了《离骚》,《九章》等作品。

  公元前278年,秦国消灭了楚国,屈原悲痛万分,写下《怀江》后投江自尽。

  我为屈原感到惋惜,虽然胸怀大志,但是机遇甚少。他爱国忧民,但老天弄人,有了用武之地,却又似梦一场。英雄无用武之地,就像金子被永远埋在地下,再无发光之时。

  我敬佩他那颗爱国之心。忧国忧民,爱国爱民。为了国家能富强,他呕心沥血;为了人民能幸福生活,他绞尽脑汁。

  他的文采也令人惊叹,以诗抒情,以诗来表达自己坚持正义,遭受打击,信念绝不动摇的坚定决心。

  而我们呢?现在的人,哪个不是好吃懒做?哪个能完全做到不爱钱爱利?学生们也一样,胸无大志。怪不得有人曾说过:现在的我们没有进化,反而退化了。

  我们要有恒心,有毅力,有爱心,有激情,有梦想。这样,我们人类文明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让我们竭尽全力的去努力,去创造那个顶峰吧!

这是个谬论啊。屈原一生都奉献在改革上。屈原从小就怀着振兴楚国的远大志向。他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塾馆教育,饱览当时能够搜集到的诗书。
楚怀王十一年,屈原由文学侍臣晋升为左徒。这职务相当高,仅次于楚国最高行政长官令尹,相当于后来的副宰相。这时候,屈原才22岁。
屈原在楚国政坛的崛起,他的一系列政治主张的提出,在楚宫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老百姓拍手叫好,却引起了贵族势力的一片恐慌。因为屈原的政治主张特别是改革主张,跟楚国早年的改革家吴起有许多共同之处,对旧贵族势力显然不利,对楚国内部的亲秦派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两股势力的代表人物是令尹子椒、现后郑袖、上官大夫靳尚和稍后的公子子兰。他们结成死党,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用恶语中伤屈原。
怀王虽然对屈原十分赏识,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却表现为孤傲自大,头脑简单,无一定主见。怀王经不起郑袖、靳尚一伙的挑唆,一气之下疏远了屈原,撤掉屈原左徒职务,任命他掌管王族三性事务,不让他参与国家大事。 从此屈原郁郁而行。
楚怀王三十三年屈原在政治上累遭挫折,眼见亲秦派已经得势,趁着怀子棂柩运回郢都,举国默哀致祭的机会,拼死揭露了那批祸国殃民的亲秦派的罪行,遭到更沉重的打击。他被流放了,标志着他的政治生涯的结束
可以说屈原的一生都是个悲剧。他一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为何“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他把满腔愤怒化为诗歌。著《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作品20多篇,抒发了他热爱祖国、同情人民、向往光明、憎恨黑暗的炽热感情。这些诗作如今万古流芳。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克楚国郢都,长期在洞庭湖流域过着流放生活的屈原,深知楚国大势已去,他绝无回天之力,只好以身殉国,于当年五月初月怀石投汩罗江而死,终年62岁。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一个爱国者的悲剧,一个改革家的悲剧,一个正义毁于邪恶的悲剧。纵观他的一生,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失败了。他的理想和事业永远为后人所惋惜。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成功了。他忧国忧民、行廉志洁的人品被誉为后世楷模,他气魄宏伟、辞章瑰丽的作品堪称世界文学殿堂的精品,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近代学者梁启超首推屈原为“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郭沫若评价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一颗闪耀在“群星丽天的时代”,“尤其是有异彩的一等明星”。闻一多评价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中国文学史》评价屈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评价屈原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啊!!!太伟大啦!


13869913102《元素的故事》1000字读后感
昌骆缪答:这是一本生动的作品,它,有着人性的光辉;元素的奥秘;有着……元素的故事读后感 前不久,我刚看了一本书,名叫《元素的故事》。这本书用了巧妙的手法,把元素的发现史写成了一篇引人入胜的侦探小说,深受我的喜爱。这本书写了许多著名化学家发现了各种元素的故事。化学家杜尔杜勒,他一心研究火...

13869913102《童年》读后感
昌骆缪答:《童年》这本书记载了高尔基儿时的一些故事,中间夹着一点点的苦涩,还阐释着做人的道理。幸福的童年相比之下,我的童年和高尔基的有着天壤之别。我每天生活在蜜罐里,被甜水跑着,被金灿灿的钱堆着„„我是多么幸福呀!在家里,我就是小皇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一点不满意就会乱发脾气。学会珍惜但拥有...

13869913102原来如此的故事 读后感
昌骆缪答:《原来如此的故事》读后感 1 读了《原来如此的故事》,知道这是一本风趣幽默的动物寓言小说。里面的内容解释得也非常地合情合理。也给我们带来了新鲜感。让我们知道动物原来是这样才会如此特别。其中里面的《为什么鲸鱼的喉咙会很小?》让我知道知道了为什么会很小,那是因为水手用栅栏治好了它的“馋嘴...

13869913102三年级下册阅读课本原子笔的故事的读后感怎么写
昌骆缪答:告诉我:谁都是作家,只要你愿意写。《阅读年选》让我受益匪浅,一个个故事如春雨般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回味无穷。

13869913102读后感怎么写 《原来如此的故事》读后感500字作文
昌骆缪答:这虽是一个寓言故事,但也透露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任何事物不能贪婪,否则到头来还是一场空。彩票,有些人看见买彩票如果中奖可能让你获得一笔巨款,由此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但彩票的中奖率是十分的渺小的。而还是有许多人执迷不悟。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几率,他们都会不停花钱买。像这种买彩票的人...

13869913102原来如此的故事读后感600
昌骆缪答:《原来如此的故事》读后感 贪婪往往会使人倒霉,贪婪有时会使人走上犯罪的道路,毁了自己的前程。自从我读了《原来如此的故事》中一篇叫《鲸的咽喉为什么很小》这个故事后,使我更加确切的认识到——贪婪的下场。很久很久以前,大海里有一条大鲸。这头大鲸什么鱼都吃,因为他食量惊人,很快,大海里就...

13869913102《母亲的故事》读后感
昌骆缪答:《母亲的故事》读后感1 我读了安徒生童话《母亲的故事》,这个故事很感动,人物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寻找孩子。 故事的开始是一位穷困的母亲生了一个小孩,可是小孩子天生呼吸困难,脸上没有血色。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位穷苦的老人敲门,这位年轻的母亲让老人进屋取暖,然后这个老人趁年轻的妈妈休息之机偷着抱走了孩子。 年轻的...

13869913102母亲的故事读后感
昌骆缪答:母亲的故事读后感篇一 这篇文章记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得了病,孩子的母亲非常焦急,生怕他 会死去,一直守在他身旁。可孩子还是被“死神”给掠走了。母亲为了搭救自己的孩 子,经历了数不清的磨难,不惜牺牲了个人的一切。这个故事展现了伟大的母爱 精神。 文章中有很多段落让我非常感动: 当她听到如果给荆棘温...

13869913102愿望的实现的故事读后感
昌骆缪答:愿望的实现的故事读后感1 《愿望的实现》非常好看,我最喜欢《稻草人》这个故事。 《稻草人》主要内容是:农民做了一个稻草人,还给稻草人手中绑了一把扇子。绑完之后,农民就回去休息了。到了晚上小动物们闻到了西瓜的香气,情不自禁的想去偷瓜,可是他们看见了一个农民在守着,所以都不敢去。可是胆大的蟒蛇走进了...

13869913102《雷锋的故事》读后感心得体会5篇
昌骆缪答:《雷锋的故事》读后感心得体会1 自从读了《雷锋的故事》这本书后,他一直感动着我。雷锋是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人。他把为人民服务当作他的生活习惯。雷锋还是一个工作认真,学习刻苦的人。当晚上别人休息时,他就努力学习。工作之余,他就挤出时间来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话一...


(编辑:吕博娜)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