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翻译--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论语“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翻译

论语“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翻译: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原文:《论语·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在民间极为流行,甚至成为一些人用以告诫自己的座右铭。的确,这句话包含有智慧的因素,尤其对于那些有志于修养大丈夫人格的人来说,此句话是至关重要的。有志向、有理想的人,不会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更不应在小事上纠缠不清,而应有开阔的胸襟,远大的抱负,只有如此,才能成就大事,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花言巧语惑乱道德。小事情上不能忍耐,就会打乱大的计谋。

小忍与大谋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这两句话很明白清楚,就是说个人的修养。巧言的内涵,也可以说包括了吹牛,喜欢说大话,乱恭维,说空话。巧言是很好听的,使人听得进去,听的人中了毒、上了圈套还不知道,这种巧言是最会搅乱正规的道德。“小不忍,则乱大谋。”有两个意义,一个是人要忍耐、凡事要忍耐、包容一点,如果一点小事不能容忍,脾气一来,坏了大事。许多大事失败,常常都由于小地方搞坏的。一个意思是,作事要有忍劲,狠得下来,有决断,有时候碰到一件事情,一下子就要决断,坚忍下来,才能成事,否则不当机立断,以后就会很麻烦,姑息养奸,也是小不忍。这个“忍”可以作这两面的解释。

这两句话连在一起的意思就是:一个思想言论,如果认为是小小的事情,无所谓,滥慈悲,滥仁爱,往往误了大事。我们看孔子自己的作为就知道,他在鲁国当司寇的时候,虽只干了三个月,但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杀少正卯,就是因为他言伪而辩,可以乱正。现在有一派反孔子的人说,孔子杀少正卯是为了自私,因为少正卯思想、学问比他好,学生比他多,他吃醋了,把少正卯杀掉。这些论调,初听似乎很有趣,事实上少正卯是一个很会说话的人,孔子的学生也常常跑去听他讲,当时被他诱惑去了的也很多,所以指孔子为了报复而杀少正卯。这一点我们要注意的,天下写歪文章的人,笔锋都很厉害,很吸引人,有煽动性;而正派的文章,不易吸引人,好东西写成文章不吸引人;但那些歪才对于正派的东西却写不出来,这也是怪事情。写煽动性文章的,都是少正卯这一类的人,这类人不一定站得起来,可是他的文章会鼓动社会风气,乃至影响整个社会。所以人的讲话、文章,如本身没有道德基本修养,便成为巧言乱德。对于这种事,孔子认为一定要处理,否则成为姑息养奸,也就是“小不忍,则乱大谋。”

我们对“小不忍,则乱大谋”作了这两种解释,姑且可以这样分开来运用:处事的时候,“忍”字可作“决断”用;对人的时候,“忍”应该作“忍耐”、“包容”的意思来用。


15620685038论语翻译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 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
柏差闻答:释义:孔子说:“曾参呀!我的学说可以用一个根本的原则贯起来。”曾参答道:“是的孔子走出去以后,其他学生问道:“这是什么意思?”曾参说.“夫子的学说只不过是忠和恕罢了。”出处:出自战国初期孔子的《论语·里仁篇》。原文节选: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15620685038论语子曰学而不学则罔文言文翻译
柏差闻答: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勤。」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15620685038翻译: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博学而笃志,切...
柏差闻答: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

15620685038翻译: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柏差闻答:这句话翻译为:孔子说:子路啊,告诉你对待学问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这句是出自《论语·为政》篇,由是指孔子的学生仲由,字子路;汝即你的意思;知:通智,智慧的意思。后世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

15620685038子曰的翻译及全文意思
柏差闻答:《论语十二章》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2、曾子曰:“吾日...

15620685038翻译: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柏差闻答:巧言令色 《学而》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翻译:花言巧语,面容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成语义:原指铺张修饰没有实际内容的语言或文章,后多指虚假而动听的话。

15620685038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全文翻译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翻译
柏差闻答: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全文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能按时实习温习,不也是很开心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理解也不生气埋怨,不也是君子吗?2、出自《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1562068503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原文 翻译
柏差闻答:原 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翻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出自《论语.学而》。

15620685038《论语》六章翻译
柏差闻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则以学文。”弟子,年纪幼小的人;入,出,指“入父宫,出己宫”宫,房屋的统称;谨,寡言少语;泛,广泛;行,施行,执行;馀,剩下的,多余的;文,指古代文献。孔子说:“年纪幼小的人,在父母面前,就孝顺父母;不在自己的...

15620685038求翻译: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_百...
柏差闻答:翻译: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做事时的心情。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隐藏得了什么呢?原文出自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弟子的《论语·为政》。原文: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sōu)哉?人焉廋哉?“部分字词解释:...


(编辑:池月仁)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