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玉香的唱腔特点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5
京剧的唱腔的特点是什么

  西皮
  戏曲腔调,京剧唱腔的主要腔调之一,一般认为出于梆子腔,明末清初秦腔流传至湖北襄阳一带,同当地民间曲调结合演变成襄阳调,后称为湖广腔,又称西皮。西皮腔流传亦甚广,湘剧、桂剧等中称为“北路”,粤剧中称为“梆子”,滇剧中称为“襄阳调”。京剧西皮则是早在乾隆四十四年秦腔演员魏长生入京后,在徽秦合流的基础上,于道光年间湖北演员王洪贵、李六、余三胜等入京,带来所谓楚调,再一次促成徽汉合流而形成的。西皮腔属板腔体,其结构特征以七、十字句三个词组首字为标志,为抑扬扬格,即所谓“眼起板落”。旋律多跳进,曲调起伏跌宕,节奏形式多样,速度较快,胡琴 京剧唱腔
  定弦为la,、mi,唱腔最后大多结束在宫音上,具有宫调式的特征(旦角为徴调),与二黄相比,具有高亢、激越、活跃、明快的情调特点,又用于表现活跃轻快、慷慨激昂的情感。西皮的板式类别丰富,有“原板”、“慢板”、“快三眼”、“二六”、“流水”、“快板”、“导板”、“摇板”、“散板”等,也有反调。
  二黄
  京剧唱腔的主要腔调之一。原系清初在长江中下游,即今天湖北、安徽、江西三省毗邻地带流行的一种民间戏曲声腔。其渊源众说不一。一说系由明末清初的弋阳腔,经吹腔、高拨子、四平调发展成为二黄腔。一说系由安徽的石牌腔(吹腔),传至江西宜黄而成宜黄腔。从声腔曲调上分析,两者均与京剧二黄有某些共同点,说明彼此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湖北、安徽等省地处我国腹地,为我国几大方言及各次方言区的交接地带,即除较靠南的粤语、客家话、闽南、闽北话以外,是北方话中北方、西北、西南、江淮四个次方言和吴语、湘语、赣语的汇集点,很易极变腔调,成为近代我国声腔产生的摇篮。二黄腔流传甚广,涉及南部大半个中国。赣剧、湘剧、桂剧、粤剧等称为“南路”,川剧、滇剧等称为“胡琴”。京剧二黄则为18世纪末(清乾隆五十五年后)相继进入北京的徽班,经过徽秦、徽汉两次合流而形成的。二黄腔属板腔体,其结构特征以七、十字句三个词组首字为标志,为扬扬扬格,亦即所谓“板起板落”。旋律多级进,曲调流畅平和,节奏较稳定,速度较慢,胡琴定弦为Sol、re,唱腔最后大多也结束在此两音上,具有商调或商、徴结合的调式特征。与西皮腔比,具有低回凝重、稳健深沉的情调特点。二黄板式类别有“原板”、“慢板”、“快三眼”、“导板”、“散板”、“摇板”“垛板”等,并发展出庞大的反调系统,称为“反二黄”。
  反二黄
  京剧曲调。在二黄的基础上大量运用调式交替和暂转调,形成双重调式性或直接转入上五度宫调系统,直至形成独立调性的唱腔结构,谓之反二黄。胡琴定弦由二黄的sol、re变为反二黄的do、sol,音高不变,唱名变化,前者内弦唱名变为后者外弦唱名,故得反调之名。反二黄板式结构与二黄相同,板式也比较丰富,有“原板”、“慢板”、“导板”、“散板”、“摇板”、“垛板”等。反二黄成套的唱腔中,导板有时借用二黄的,然后由过门转入反调,其间可见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反调形成的轨迹。反二黄上下句落音和二黄基本相同,但由于旋律的高低对比,变化,使落音较灵活。反二黄的音域相对比二黄宽,旋律迂回曲折,跌宕有致,不仅鱼油中低音区低回深沉的情调,更有高音区悲愤激励、苍凉凄楚的情调,尤其是大段的成套反二黄唱腔,常成为京剧唱腔中最具特色的、表现力最为丰富的唱段。
  四平调
  戏曲腔调,京剧中亦称二黄平板。四平调的结构,以七、十字句三个词组首字为标志,其上句为扬抑扬格,下句为抑扬扬格,加上词组内各字的节奏交叉,它兼有西皮与二黄的结构特点。从调式上看,上句落re 、下句落do,和西皮相同。从旋律及过门特点上看,又和二黄接近,这些均和它的历史渊源和产生流行之地有密切关系。四平调板式有原板、慢板两种,并用二黄同类板式的过门。胡琴定弦亦和二黄相同。四平调的特点在于句法变化比较复杂,因此常可以容纳不恨规则的长短句子,可以是轻快飘逸、闲散叙事的,也可以是委婉缠绵、华丽多姿或苍凉愤切的等等。著名的唱段有《贵妃醉酒》中的“海岛冰轮初转腾”,《锁麟囊》中“怕流水年华春去缈”,《西厢记》中“先只说迎张郎娘把诺言来践”等。
  高拨子
  戏曲腔调,源自于徽调中的拨子腔,于明末清初时,南来的西秦腔和当时安徽流行的昆弋腔等腔调融合演变而成。主要继承了梆子腔高亢激越的特点,但旋律情调则显得高亢中带有悲愤,激越中带有苍凉,和梆子腔有所不同,显然受了徽调中其它南方腔调的影响。京剧高拨子用大筒胡琴伴奏,定弦do、so,具有二黄反调的情调特征。其板式有导板、碰板、回龙、原板、散板、摇板、垛板等。尤其是垛板,节奏铿锵,旋律跳动结集,后拉长腔,听来别有一番风味。著名的唱段有《徐策跑城》中的“忽听家院一声禀”,《杨门女将》中“风萧萧雾漫漫”,《野猪林》中“一路上无情棍实难再忍”等。
  南梆子
  京剧曲调,梆子腔的南化,其结构特征以七、十字句三个词组首字为标志,为抑抑扬格。比西皮多一抑格,因而比西皮更接近梆子腔。南梆子有导板和原板,且只用于旦角与小生。南梆子旋律和情调与西皮相似,然而它更妩媚柔婉、明快秀丽,因而抒情性更强。胡琴用西皮定弦,过门除前奏的前半部分有其特征外,后半部分及小过门均和西皮相似。著名的唱段有《霸王别姬》中“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春闺梦》中“被纠缠陡想起婚时情景”,《望江亭》中“只说是杨衙内又来搅乱”等。
  吹腔
  戏曲腔调。渊自于徽调中的吹腔。于明末清初时,由弋阳腔演变成四平腔,后又受昆山腔影响而成。旧名枞阳腔、石牌调、安庆梆子、芦花梆子。其结构最初为联曲体,后受青阳腔滚调影响,发展为接近板腔体的七、十字句的形式。吹腔仍保留着历史上用笛伴奏的传统,板式以一板三眼为主,但有一种被称为“批”的腔调,是一板一眼的。另有散板。吹腔曲调悠扬动听,流畅温和,表现的情感亦较多样。
  娃娃调
  京剧曲调,本为娃娃生所唱,后亦用于其它行当,属西皮腔系,为快三眼板式,结构和西皮同类板式相同,唯调门较高,演唱音区也相应提高,曲调更为高亢激昂,有时也显得迂回华丽。老生、小生、老旦均可唱娃娃调,旦角有时反串小生亦唱娃娃调。著名唱段如老生《辕门斩子》杨延昭演唱的“见老娘施一礼躬身下拜”、小生《四郎探母·巡营》杨宗保演唱的“杨宗保在马上忙传将令”、旦角《铁弓缘》陈秀英演唱的“母女们走慌忙阳关路上”等。

梅派唱腔的特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1、吐字
梅派唱腔秃子字头流畅,字尾归韵力度适中。喉阻音有较多的实阻音,顿音力度强,装饰音与主音的音距较大,共鸣比较靠前。
2、音色和旋律
梅派唱腔的音色一般是圆润、宽甜或是明亮的,旋律一般是简逸、精炼或趋于平淡的,节奏也相对舒展平稳 。
3、音量
梅派唱腔的音量:大小变化不明显,尾音一般呈抛物线甩音。

扩展资料:
“梅派”主要是综合了青衣、花旦和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在唱、念、做、舞、音乐、服装、扮相等各个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将京剧旦行的唱腔、表演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梅派”艺术的特点是从不强调特点中来体现的。梅兰芳所创立的“梅派”,也和其他京剧流派一样,在承师前辈艺人的基础上,走自己的创新发展道路。梅兰芳从吴菱仙所学到的戏,基本都是京剧青衣应工的开蒙戏,从陈德霖、王瑶卿等所学到的也都是规规矩矩的传统老戏。
梅兰芳不仅在唱、念、做、打方面,样样精通,在继承前辈艺人的艺术风格中有所创新与发展,形成独树一帜的京剧旦行流派--梅派,另外在表演、服装、音乐、化妆、舞蹈、舞台灯光等方面,也有改革与创造。
代表剧目有《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女起解》、《水斗断桥》、《奇双会》、《宇宙锋》、《廉锦枫》、《天女散花》《木兰从军》、《抗金兵》、《生死恨》、《西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学术-浅析“梅派”艺术的唱腔之美

李玉香演戏当角齐全各行不挡,其唱腔清脆嘹亮、字正淳厚、喷口有力。靠把戏的“云秀英”《潼台府》、武生戏的“武松”《狮子楼》、须生戏的“李房荣”《西京》、青衣戏的“于兰英”《夜探北京》、武旦戏的“刘金定”《力杀四门》、花旦戏的“赵美蓉”《赵美蓉观灯》,都令人倾倒。解放后,她专攻小生,与二妹李兰香共演,生旦配合默契。在跑连外的日子里,演员阵容左有唱做俱佳的正宗茂柳腔老生宋洵光,右有音甜韵美的李兰香配衬,李玉香主唱大青衣而居中,茂腔传统剧目“四大京”、“八大记”轮换演出。后来,回到市内东镇台东二路商业市场内的“台东小戏院”唱柳腔(我们与张秀云大姐同住商业市场内三楼,台东小戏院是在外西二楼)。




13695644686常香玉的艺术特色
史全扶答:常香玉是常派的创始人,有着丰富的音色、宽广的音域、纯净的音质、正确的运气方法、宏大的发声共鸣、精巧的吐字技术和娴熟的润腔手段,唱腔甜美,吐字清晰,表演细腻传神,规范精到,富有一种阳刚之气。唱腔常香玉原唱豫西调,属下五音唱法。后来逐渐融合了祥符调的古朴醇厚、委婉含蓄、俏丽典雅风格,同时,...

13695644686河北梆子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河北梆子的发展概况是什么?
史全扶答:第一、河北梆子唱腔特点是慷慨激越:河北梆子唱腔风格是板唱腔,版唱腔风格就是快打快唱,所以比较激烈。并且河北梆子是陕北梆子演变而来,所以天生就带着陕北梆子那种豪迈奔放之感,在陕北梆子传到河北梆子以后,也融入了河北当地地域特色,河北多慷慨悲歌之士,所以河北梆子在唱腔演出风格上也不可避免融入了...

13695644686戏曲唱腔的特点
史全扶答:戏曲中的唱腔,在吐字及字头发声处比较流畅,字尾力度适中;在喉阻发音时有较多的阻音,顿音力度较强。而装饰音与主音的发音间距较大,且共鸣比较靠前,唱腔的音色一般比较圆润、明亮,旋律一般是简逸、精炼或趋于平淡的,节奏在整部戏中也相对平稳。戏曲中唱腔的伴奏、过门和行弦等,起到了衬托表演的...

13695644686潮剧有什么特色,作文,明天就要交啦
史全扶答:一、唱腔 潮剧演唱用真声,唱念用古谱“二四谱”,韵味浓郁。唱腔是以曲牌联缀为主的曲牌体和板腔体的联和体制,至今仍保留着一唱众合(帮腔),二三人合唱一曲或曲尾的形式,风格独特,表现力很强。早期潮剧的“帮声”,即登台演员唱至最精彩片段时后台众声“齐唱”相和的现象,在其他戏曲中甚为少见,是潮剧的特点之...

13695644686粤剧唱腔特点是什么
史全扶答:问题五:粤曲的粤曲特点 粤曲脱胎于粤剧,它和粤剧在唱腔音乐方面长期存在着互相吸收、互相融化、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极为密切的关系,曲调、板式基本相同,大致包括梆子、二黄、牌子、民间说唱、小曲杂曲等。唱法多样,师娘时期以行当划分,有小生、花旦、武生等十大行当;女伶时期分大喉、平喉、子喉三种。粤曲紧跟时代而发...

13695644686藏戏的唱腔和音乐有什么特点?
史全扶答:藏戏唱腔在发音上,运用特殊的脚劲、肚气和脑后音等方法,显得异常激越浑厚、流畅甜润、韵味无穷、独具一格。藏戏的音乐在原先比较简单,在西藏民主改革后,藏戏的音乐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形了自己所独有的风格和特点。藏戏的唱腔“朗达”,本是传记或传奇的意思。藏戏以演各种人物或神佛传记或本土故事为...

13695644686聆听《甘露寺》乔玄唱段谈谈你对京剧唱腔的功能、作用有何思考、理解...
史全扶答:[快板](1/4节拍)、[散板]、[摇板](自由节拍)等。[原板]为基础(原形)板式,其它各板式是在[原板]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如[慢板]、[三眼]是将[原板]的旋律和节奏进行加倍扩充,再根据唱词、情绪和速度的需要来丰富旋律和节奏,使唱腔旋律更加丰满、华丽;而[流水]、[快板]则是将[原板]...

13695644686属于秦腔欢音的特点是。
史全扶答:属于秦腔欢音的特点有声腔饱满、唱腔细腻、表演舒缓等。声腔饱满婉转:秦腔欢音以其独特的声腔风格而闻名,表演者运用婉转动听的音调来展现情感,使观众能够深刻体验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细腻唱腔技巧:秦腔欢音注重吐字清晰、吐音绵长、发声自然,演唱时运用各种技巧和变化来表达不同情绪和角色特点。表演舒缓...

13695644686京剧的历史,唱腔特点,代表曲目,反映的地理人文特点
史全扶答:唱腔由板腔体和曲牌体混合组成。声腔主要以二簧、西皮 同光十三绝 为主;之二,行当大体完备;之三,形成了一批京剧剧目;之四,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为京剧形成初期的代表,时称“老生三杰”、“三鼎甲”即:“状元”张二奎、“榜眼”程长庚、“探花”余三胜。他们在演唱及表演风格上各俱特色,在创造京剧的主要腔调...

13695644686所谓南戏四大声腔指的是
史全扶答:3、昆山腔 昆山在江苏省,昆山腔是在南曲的基础上,吸收北杂剧法,形成一种雅淡抒缓的唱腔,音乐以管弦乐为主。昆腔比较文雅,很受士大夫层喜爱,昆曲至今尚在一些省份流传。4、弋阳腔 弋阳腔的特点是有帮唱、唱腔用鼓板击节,突出人声。弋阳腔的腔调可变化,易于吸取溶化其他曲调,因而传到各地之后,...


(编辑:尤熊湛)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