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与戏曲有关的谚语、古诗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8
有关 戏曲的谚语

  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南昆(昆山腔)、北弋(弋阳腔)、东柳(柳子腔)、西梆(梆子腔)。
  男怕夜奔,女怕思凡
  南麒北马关外唐
  不疯魔不成活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救场如救火。
  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艺不离手曲不离口。
  一清二混三不见(无根底对付的结果是:第一次尚可,第二次模糊,第三次忘没了)。
  饱打(吹)饿唱。
  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
  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无祖不立,无师不传。
  名师出高徒。 艺多不压身。
  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宁赠一锭金,不传一句春。(春:指行话)
  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
  艺人的肚儿,杂货铺儿。
  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
  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拳不离手,唱不离口。
  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
  打你今朝有过,为你将来成人。
  要想学好艺,先得做好人。
  南京到北京,人生活不生。
  生意不得地,当时就受气。
  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只许人家不听,不许自己不行。
  指任何事情都得下一番苦工夫,方能做出好的成就。
  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四、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私下练,台上见。
  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
  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腔好唱,味儿难磨。
  字不清,唱不明。
  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一我一站,一动一转,一走一看,一扭一翻,一抬一闪,一
  坐一窜,照顾四面八方,要叫人人看见。
  眼大无神,庙里泥人。
  笑不露齿,行不动裙。
  神不到,戏不妙。
  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唱戏不动情,看戏不同情。
  欲前先后,欲进先退,欲左先右,欲上先下。
  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手到眼到,眼到手到。
  站有站相,坐有坐样。
  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难分。
  忙而不乱,慢而不断。
  百艺不如一精。
  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闲着练,忙着用。
  艺要会,得挨累。
  台上一现,台下十年.
  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力不磨得锈,腿不练得皱,
  有状元徒弟,没状元师傅。
  慢功出巧匠。
  念书要讲,种地要耪,学艺要想。
  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后台象绵羊,前台如猛虎。
  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见山如山在,看水如水流。
  心跟神合,神跟貌合,貌跟形合。
  先看一步走,后听一张口。
  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神在两眼,情在脸面。
  站如亭亭玉树,行如风送落叶。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跟戏曲有关的成语
还有谚语

优质解答
【哀感顽艳】:顽:愚顽。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八府巡按】:巡按之名,起于明代,非固定职官,临时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担任,分别巡视各省,考核吏治。“八府巡按”常见于戏曲、小说,民间多视为清廉而有权势的大官。
【不瘟不火】: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插科打诨】:科:指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诨:诙谐逗趣的话。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撮科打哄】:犹言插科打诨。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撮科打閧】:犹言插科打诨。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閧,同“哄”,喧闹。
【打诨插科】:科:古曲戏曲中的表情动作。穿插在戏曲表演中的能使观众发笑的表演与道白。亦泛指引人发笑的动作与言谈。
【大打出手】:打出手:戏曲中的一种武打技术,一出剧中的主要人物与多个对手相打,形成种种武打场面。比喻逞凶打人或殴斗。
【顾曲周郎】: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欢喜冤家】:表示又爱又恨的意思。小说戏曲中多用作对情人或儿女的亲热称呼。
【即即世世】:诅咒人该死的话。旧时戏曲中常用。
【泾渭了然】:了然:清楚的样子。也指戏曲用韵清浊分明。同“泾渭分明”。
【宽袍大袖】:指旧时人们穿的各式肥大服装或传统戏曲服装。
【梨园子弟】:原指唐玄宗时梨园宫廷歌舞艺人的统称。后泛指戏曲演员。
【蟒袍玉带】:绣有蟒蛇的长袍,饰有玉石的腰带。指官服,也指传统戏曲中帝王将相的服装。亦作“蟒衣玉带”。
【奶油小生】:小生: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白白嫩嫩的男子,指没有阳刚之气的男人。
【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跑龙套】: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撒豆成兵】:撒放豆子,变成军队。传说中谓散布豆类即能变成军队的一种魔法。旧小说戏曲中所说的一种法术。
【撒科打诨】:穿插在戏曲表演中,使观众发笑的动作与道白。亦泛指引人发笑的言语、动作。
【三眼一板】:眼,板: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一板三眼】: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有板有眼】:板: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用来打拍子的乐器;眼:戏曲中的拍子。指唱腔合乎节拍。亦指言语行事有节奏、有条理。
【张筵设戏】:张筵:摆酒席。喝酒看戏曲。形容大摆排场,铺张浪费。
【周郎顾曲】: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自报家门】:戏曲演员一出场先把角色的姓名、家世、来历介绍给观众。指作自我介绍。


中国戏曲

同义词 戏曲(中国传统戏剧)一般指中国戏曲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1]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2-5]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它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坠子戏、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越调、河南坠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有关古诗:

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唐 白居易《琵琶行》

译文:曾经弹奏完曲子让老师都佩服,(弹得好),化完妆周围的艺妓都嫉妒我(美)。

2、人生等戏剧,衮衮徒区区。——宋 韩淲《白日偶无客青山长对门》

译文:这人生就像戏曲一样,有起有伏,必定不是顺畅的。

3、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宋 苏轼《戏子由 》

译文:戏子的声音有时候就像教书的先生拉的长长的,有时又像学舍一样小小的。

4、一官聊戏剧,三径肯荒芜。——宋 陈棣《挽江公三首》

译文:假如一个官开始聊起了戏曲,那么在他管理的地区三径之内肯定是荒芜的。

5、等为戏剧谁能先,我笑谓翁儿更贤。—— 宋 苏轼 《古意》

译文:苏轼追溯到事情的起始,笑向那“翁”问道:“同为戏剧到底是谁最早演习的?我笑对老翁说:‘还是儿子更贤于您!

有关谚语:

1、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2、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3、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4、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5、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1、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2、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3、南昆(昆山腔)、北弋(弋阳腔)、东柳(柳子腔)、西梆(梆子腔)。

4、男怕夜奔,女怕思凡。

5、南麒北马关外唐。

6、不疯魔不成活。

7、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8、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9、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10、救场如救火。

11、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12、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13、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14、艺不离手曲不离口。

15、见山如山在,看水如水流。



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南昆(昆山腔)、北弋(弋阳腔)、东柳(柳子腔)、西梆(梆子腔)。
男怕夜奔,女怕思凡
南麒北马关外唐
不疯魔不成活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救场如救火。
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艺不离手曲不离口。
一清二混三不见(无根底对付的结果是:第一次尚可,第二次模糊,第三次忘没了)。
饱打(吹)饿唱。
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
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无祖不立,无师不传。
名师出高徒。 艺多不压身。
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宁赠一锭金,不传一句春。(春:指行话)
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
艺人的肚儿,杂货铺儿。
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
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拳不离手,唱不离口。
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
打你今朝有过,为你将来成人。
要想学好艺,先得做好人。
南京到北京,人生活不生。
生意不得地,当时就受气。
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只许人家不听,不许自己不行。
指任何事情都得下一番苦工夫,方能做出好的成就。
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四、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私下练,台上见。
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
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腔好唱,味儿难磨。

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南昆(昆山腔)、北弋(弋阳腔)、东柳(柳子腔)、西梆(梆子腔)。
男怕夜奔,女怕思凡
南麒北马关外唐
不疯魔不成活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救场如救火。
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艺不离手曲不离口。
一清二混三不见(无根底对付的结果是:第一次尚可,第二次模糊,第三次忘没了)。
饱打(吹)饿唱。
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
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无祖不立,无师不传。
名师出高徒。 艺多不压身。
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宁赠一锭金,不传一句春。(春:指行话)
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
艺人的肚儿,杂货铺儿。
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
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拳不离手,唱不离口。
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
打你今朝有过,为你将来成人。
要想学好艺,先得做好人。
南京到北京,人生活不生。
生意不得地,当时就受气。
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只许人家不听,不许自己不行。
指任何事情都得下一番苦工夫,方能做出好的成就。
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四、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私下练,台上见。
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
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腔好唱,味儿难磨。
字不清,唱不明。
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一我一站,一动一转,一走一看,一扭一翻,一抬一闪,一
坐一窜,照顾四面八方,要叫人人看见。
眼大无神,庙里泥人。
笑不露齿,行不动裙。
神不到,戏不妙。
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戏曲谚语

要想唱好, 学会拐弯抹角。
唱得好, 全仗巧。
慢听味, 快听字, 音正腔圆真够劲儿。
词句准, 不掉板, 吐字清, 不连线。
山三四十分不开, 老乡保准不明白。
甩腔憋足劲儿, 给个知会儿闪个神儿。
边儿是边儿, 楞儿是楞儿, 拖泥带水唱
白扔。
慢唱似流水, 快唱像咬豆。
唱词连片儿, 甩腔到段儿。
板头好, 嘴像铡刀切草, 起落蹲摔, 样
样出巧。
快唱忌板板黑, 慢唱忌板板堆。
掰瓜露籽, 送音到耳。
快而不乱, 慢而不断; 唱快的, 心别慌;
唱慢的, 心别闲; 快如爆豆, 慢如滴油,
不紧不慢似水流。
词熟才能生巧。唱玩艺儿走味, 好比熊头 (皮球) 冒气。
该少唱, 唱一句不少; 该多唱, 唱百句
不多。
唢呐要当帮架, 不是跟演员打架。
拉弦的跟着演员走, 托腔保调是好手。
弦裹音, 听不真, 不要音包字, 不要句
句跟。
气出丹田, 字正腔圆。
心中有点儿, 张嘴有板儿。
四声字音唱不准, 发声吐字必含混。
吐字归音, 句句听真。
吐字不真, 如钝刀杀人。
字是骨头韵是肉, 板是师傅。
字要重, 腔要轻; 字要刚, 腔要柔。
紧唱字儿, 慢唱味儿, 不紧不慢要唱劲儿。
唱的好, 味难拿。


15996938943与戏曲有关的谚语或诗句
鞠君磊答:1、魏帝缝囊真戏剧,苻坚投棰更荒唐。——唐 杜牧《西江怀古》 【释义】反观历史中,魏国如戏剧一般的战略,更有苻坚投棰这样荒唐的战略。 2、等为戏剧谁能先,我笑谓翁儿更贤。——宋 苏轼 《古意》 【释义】苏轼追溯到事情的起始,笑向那“翁”问道:“同为戏剧到底是谁最早演习的?我笑对老翁说:‘还是儿子...

15996938943戏曲相关的成语,俗语,诗歌历史故事等,还有相关知识
鞠君磊答:【不瘟不火】: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插科打诨】:科:指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诨:诙谐逗趣的话。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撮科打哄】:犹言插科打诨。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15996938943戏曲谚语
鞠君磊答:17.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关于戏曲谚语2 1.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2.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3.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4.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5.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6.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15996938943古代描绘戏剧的诗句
鞠君磊答:关于戏剧的诗句 1. 描写戏曲的古诗 1、宋·苏轼《戏子由 》 原文选段: 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 释义: 戏子的声音有时候就像教书的先生拉的长长的,有时又像学舍一样小小的。 2、宋·韩淲《白日偶无客青山长对门》 原文选段: 人生等戏剧,衮衮徒区区。 释义: 这人生就像戏曲一样,有起有伏,必定...

15996938943戏曲的谚语
鞠君磊答:关于戏曲的谚语1 导语:你知道吗?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国戏曲文化如此繁盛。下面我收集了关于戏曲的谚语,希望你喜欢哦。 1.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2.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3.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15996938943和戏剧有关的俗语有哪些
鞠君磊答:令人受益的戏曲谚语 1、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台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2、艺多不压身。3、名师出高徒。4、以熟为巧,以巧为妙。5、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6、早扮三光,晚扮三慌。7、台上一张口,就知有没有。8、要想艺深就得用心。9、好戏把人唱...

15996938943有关於戏曲的谚语
鞠君磊答:关於戏曲的谚语1 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南昆昆山腔、北弋弋阳腔、东柳柳子腔、西梆梆子腔。男怕夜奔,女怕思凡 南麒北马关外唐 不疯魔不成活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功夫练到家,...

15996938943戏曲的谚语
鞠君磊答: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关于戏曲的谚语2 1、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2、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3、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4、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5、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6、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7、私下练,台上...

15996938943赞美戏曲的谚语
鞠君磊答:赞美戏曲的谚语 篇1 1、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2、没有君子,不养艺人。3、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4、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5、只许人家不听,不许自己不行。6、指任何事情都得下一番苦工夫,方能做出好的成就。7、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8、百日笛子...

15996938943戏曲的谚语
鞠君磊答:关于戏曲的谚语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关于戏曲的...


(编辑:欧琳转)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