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六祖慧能十大名句

来源:www.zuowenzhai.com   投稿:2024-06-01

必读的七部国学经典
答:《六祖坛经》全书只有12000字。中心思想是强调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觉悟解脱,其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名句欣赏:1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2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3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

比菩提本无树境界更高的那首诗是?
答: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济公的名言。你说的应该是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这一首是五祖弘忍的弟子神秀的诗。神秀是渐悟宗的倡导者,提倡人应当多在红尘中修行,多行善,渐渐感悟天道,循序渐进总有一天可以得证大道。而六祖慧能就写下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一首诗;来反驳神秀。慧能是顿悟宗...

求佛经名句!!注意一定要有解释!!最好时关于爱情的哦
答:”但未传衣钵.慧能时初入门下,尚于后院杂务,也作一偈,由此而得五祖秘传衣钵,隐行南下传道说法,遂成禅宗六祖.灵云志勤开悟诗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岩上桃华开,花从何处来?灵云婵一见,回首舞三台.何山守旬开悟诗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漫始抬眸...

佛教看破红尘的名句
答:——少林六祖慧能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苍雪 《南台静坐一炉香》。 4. 有没有表达自己看破红尘的诗句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西游记好句赏析
答:至六祖慧能后,禅宗渐弘。六祖曾回答来听法的神秀法师的弟子说:“汝师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见有迟疾。”但禅宗愈弘愈广,未必学人都是上上根,于是有禅师慈悲,别开方便,设禅关,参话头,以接引有缘。奈何人心万象,种种差谬,往往到头虚老。 『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

很简单的,查一下北宋五子.慧能的资料复制粘贴就好
答:六祖慧能画像并且不到必要时不能显露六祖身份。并即送他往九江渡口。临别又叮嘱他南去暂作隐晦,待时行化。几大弟子知道传位无望,非常恼怒,暗地里派人打听慧能行踪,伺机抢夺衣钵,但慧能住在神秀等人不熟悉的岭南,他们也没什么办法。弘忍死后,神秀名义上继承了掌门之位,形成了禅宗的“北宗”。慧能回到广东曹溪后,...

王阳明的名言
答:1.明万历年间,内阁首辅王锡爵曾对东林书院的创始人顾宪成抱怨说:当今所最怪者,朝廷认为对的,外界一定认为不对;朝廷认为不对的,外界一定认为是对的。一个政府,不得人心到如此境界,也算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朵奇葩。2.在这片废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无边际。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

佛经经典语句
答:——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坛经行由品》 7、佛学的精髓在于至死不渝的善,高处的空灵和重生的力。 8、——“莫名其妙的生来,无可奈何地活着,不知所以然的死掉。——南怀瑾 9、扫地为何?为了净地。净地为何?为了静心。静心为何?心静方能见众生,见得了众生,方能勘破生死,生敬天地之心,心无挂碍,无挂而故,无有...

“身是菩提树,心似莲花开”是什么意思?
答:佛教、印度教、耆那教认为菩提树是神圣的。身是菩提树意思是:身体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心似莲花开意思是:心就像莲花一样洁净,没有杂念。所以全句的意思是:无论身心,都应该洁净,毫无杂念。

五祖弘忍想把衣钵传给六祖慧能的时候说了什么?
答:从五祖传六祖的故事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体会呢?两位弟子不同的心态决定了彼此不同的修炼方式。神秀的修炼方式注重克制自己的内心来对抗俗世诱惑,而慧能的修炼方式注重唯心净土,追求清心寡欲。就像济公常挂嘴边的那句名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我们作为世俗凡人,很难向佛教大师那般看淡名利、看破红尘。

晏闵炉17520139953:    十大佛教经典语,你最中意哪一句?
房毛柿: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乃六祖慧能的悟禅之言,因为其师兄在打扫禅寺时道出的:“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谒句 .六祖感觉悟禅不彻底,于是他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禅宗六祖慧能菩萨一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道出了明心见性的禅机.是啊,人性本来清净,怎么会沾染尘埃?为何又沾染了尘埃?值得人们思忖!

晏闵炉17520139953:    求六祖慧能诗句 -
房毛柿:      :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

晏闵炉17520139953:    六祖慧能的一句佛偈 -
房毛柿:      : 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禅悟之言.最初,神秀吟出了一句偈语:“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神秀的这首偈语已经到达了很高的境界,但是,六祖觉得还是悟得不彻底,于是针对这首偈语吟出了另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吟出这句偈语后,大家就都知道六祖是已经得道的圣人,此后就广为流传.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晏闵炉17520139953:    慧能和尚的全部名言是什么?关于菩提树的方面
房毛柿: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字面大意: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这首偈是慧能写的.当时,慧能才入寺八个多月,整天在后院干着劈柴舂米的杂活.他偶然听到一个小和尚唱诵神秀此偈,认为尚未见性.于是口诵一偈,请人写在墙上,得到弘忍的赏识,传得法衣. 这首偈的本质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菩提树和明镜台都具有空间形象,凡有空间形象者,则必然是相对的,所以不可用以比喻自性.自性无所谓修,无所谓得,它本身就是一个绝对的境界.光明自性人人都有,只要不污染,就能自然显露,所以明心见性不可由修持入,自性本就是“无修无证,无得无失”的.这就是“顿悟”. 请参考佛教全书.

晏闵炉17520139953:    求佛经十大名句
房毛柿:      : 佛法常讲8万4千法门,随缘而度有缘人,经典话语千千万,你要10句真不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体会的最经典的10句是: 1.一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让六祖慧能大师开悟成佛了) 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3.色即是空. 4.心能如如不动 5.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6.不可说,不可说. 7.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8.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9.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晏闵炉17520139953:    求 : 佛教名句 -
房毛柿:      : 最经典的有: 1,南无阿弥陀佛——相当于西方的My god! 2,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过知道这句话真正意思的不多 3,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藏王菩萨的这句话堪为经典 4,般若波罗蜜——佛教智慧浓缩成了五个字 5,放下屠刀,立...

晏闵炉17520139953:    禅宗六祖慧能的成名诗? -
房毛柿: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晏闵炉17520139953:    关于“六祖慧能”诗句都有哪些? -
房毛柿:      : 六祖惠能只有一首诗,即为《偈一》,全文如下: 《偈一》 年代: 唐 作者: 惠能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作者简介:惠能,俗姓卢氏,唐代岭南新州人.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惠能禅师的真身,供奉於广东韶关南华寺的灵照塔中.

晏闵炉17520139953:    六祖慧能的诗 求解 -
房毛柿:      : 惠能少孤而艰难困苦,于市卖柴为生.及闻一客诵《金刚经》 而心有所悟,遂赴五祖处学法. 一日,五祖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 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 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

晏闵炉17520139953:    与禅宗有关的诗句 -
房毛柿:      :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 六祖慧能偈语. 菩提树下是佛祖悟道的地方. 菩提树本来不是树,明镜台也不是台. 本来什么都没有,怎么能染上尘埃呢? 慧能写这个偈语之前北宗六祖神秀有偈语. 身是菩提树, 心是明镜台. ...


相关链接: 佛经最精髓的一句 | 《金刚经》精髓六句 | 毛的前世今生因果 | 六祖慧能最开悟的话 | 六祖慧能禅语20句 | 惠能六祖名言 | 五大高僧谈开悟秘诀 | 佛经精髓100句 | 六世祖慧能十大经典名言 | 六祖慧能开悟的六句话 | 人生最高境界四句话 | 六祖慧能禅语100句 | 六祖坛经中的四句偈语 | 禅宗六祖10大经典名言 | 六祖慧能的佳句 | 六祖坛100句经典名言 | 一祖至六祖分别在哪里 | 六祖慧能经典短句 | 为啥六祖真身不能拜 | 人一旦开悟了的面相 | 六祖慧能开悟的句子 | 开悟的人会突然有能力 | 六祖慧能临终开悟的话 | 佛教开悟五句话 | 四字静心禅语 | 六祖慧能的四句话 |

(编辑:qq网友)
相关热点
联系方式:
首 页| 美文欣赏| 小学作文| 中学作文| 高中作文| 精品文摘| 个性语录| 箴言格言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