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

来源:www.zuowenzhai.com   投稿:2024-06-01

“红偶相残欲垫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出自哪首诗?词...
答: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李煜的《一剪梅》的内容
答:一剪梅 作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译文】 红藕香残,鲜艳的荷花凋谢了,从竹席上感到深深的凉意,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天空...

《一剪梅》的全诗
答: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此词之妙,前在虚实,后在词工,上片一句"云中谁寄锦书来"甚妙,不然,"玉簟""西楼"俱元所借力。下片"才下眉头,...

李清照经典《一剪梅》原文及翻译
答: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译文 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

请问:花自飘零水自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哪首词里...
答:“花自飘零水自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全词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

李清照的《一剪梅》全文是什么?
答:李清照的<<一剪梅>>全文如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 一剪梅
答: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王灼《碧鸡漫志》:易安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李清照(1084~约1155)中国宋代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为当时齐、鲁一带知名学者。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全文
答:“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出自北宋李清照的《一剪梅》,原文: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

一剪梅所有诗词
答:1、《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蕈秋》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译文:已是秋天了,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仍散发着残留的幽香,睡在竹席上,已有了一些凉意...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翻译
答:《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词人与丈夫赵德甫离别之后的别情词作。原文如下: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 ·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

阚柄婷13243679278: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 -
诸视厕:      :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词之妙,前在虚实,后在词工,上片一句"云中谁寄锦书来"甚妙,不然,"玉簟""西楼"俱元所借力.下片"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把相思写得有模有样,有动有静.遍观古今词,只有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堪敌;然又不如,剪不断理还乱的是纷线乱麻,有形而无意,有静而无动.

阚柄婷13243679278:    李清照的一剪梅全文? -
诸视厕:      : 李清照的>全文如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阚柄婷13243679278: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对李清照《一剪... -
诸视厕:      :[答案] 1.B 2.对比突出,“眉头”与“心头”相对,“才下”与“却上”相对,突出了这种感情“潜入”所造成心理上的起伏之大和程度之深.绘形绘神,“眉头”重在写外形的相思苦,“心头”重在写内心的相思苦;“才下”重在写...

阚柄婷13243679278:    谁知道李清照的一剪梅的全诗? -
诸视厕:      :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却上心头

阚柄婷13243679278:    一剪梅 李清照 -
诸视厕:      : 此词最精彩的是歇拍:"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相比起来,范词较平实,李词较灵活,她以"眉头:、"心头"对举,以"才下"、"却上"相应,便形成一条动荡起伏的感情流波.然而红花需有绿叶相扶,没有前文的铺垫...

阚柄婷13243679278:    李清照 一剪梅 原文拼音 -
诸视厕:      : 一剪梅(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dia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

阚柄婷13243679278:    李清照<一剪梅> -
诸视厕:      : 就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绉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一句话就是时刻在相思着.这里,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的.“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两者之间有着连接的关系.所以,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种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化起伏,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

阚柄婷13243679278:    李清照 一剪梅 -
诸视厕:      : 作品原文:北宋 李清照 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赏析: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

阚柄婷13243679278:    李清照的一剪梅的译文? -
诸视厕:      : 李清照:一剪梅 译文 【原文】 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阚柄婷13243679278:    李清照的一剪梅的译文 -
诸视厕:      : 李清照:一剪梅 译文 【原文】 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相关链接: 《沁园春雪》原文 | 李清照《蝶恋花》 | 李清照词《一剪梅》 | 李清照《浣溪沙》 | 岳飞《满江红》原文 | 《雨霖铃》原文 | 李清照的《月满西楼》 | 《长恨歌》古诗原文 | 李煜《玉楼春》 | 辛弃疾《虞美人》 | 李清照《满江红》 | 李清照的《相思》 | 李清照最肉麻的情诗 | 一剪梅唐寅全诗 | 《点绛唇》原文及译文 | 《醉花阴》李清照 | 《劝学》原文 | 一剪梅古诗原文 |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 | 李清照《漱玉词》 | 点绛唇李清照原文 | 《一剪梅》全诗 |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 邓丽君《月满西楼》 | 李清照《残花》全诗 | 李清照《相见欢》 |

(编辑:qq网友)
相关热点
联系方式:
首 页| 美文欣赏| 小学作文| 中学作文| 高中作文| 精品文摘| 个性语录| 箴言格言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