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清照词《一剪梅》

来源:www.zuowenzhai.com   投稿:2024-06-13

李清照的《一剪梅》全文是什么?
答: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

李清照的《一剪梅》全词是什么?
答:《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

《一剪梅》的全诗
答: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此词之妙,前在虚实,后在词工,上片一句"云中谁寄锦书来"甚妙,不然,"玉簟""西楼"俱元所借力。下片"才下眉头,...

李清照经典《一剪梅》原文及翻译
答: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译文 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翻译
答:《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词人与丈夫赵德甫离别之后的别情词作。原文如下: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 ·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

李清照 一剪梅
答: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王灼《碧鸡漫志》:易安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李清照(1084~约1155)中国宋代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为当时齐、鲁一带知名学者。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

一剪梅所有诗词
答:1、《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蕈秋》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译文:已是秋天了,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仍散发着残留的幽香,睡在竹席上,已有了一些凉意...

[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注释、赏析
答:《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李清照 原文: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注释:1、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竹席的美称,指光洁如玉的竹席。这句指红色的荷花已经...

李清照《一剪梅》的详细翻译
答:《一剪梅》作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创作背景】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一个首先要辨明的问题。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

《一剪梅》是谁写的词
答:译文:从故人的心上经过,只留下了一道痕迹,最终回首的时候才发现已经是重峦叠嶂,往事如烟。两个异地的人在大雪飘飘日子里的互相思念着,雪落到了两人头上,也算是一起白头到老了。当时的李清照,初到杭州,无依无靠,张汝舟以赵明诚同学的身份,接近了李清照,对她百般照顾。这个张汝舟是浙江人,早年...

狄弦振13750275206:    李清照的一剪梅全文? -
吴肥阎:      : 李清照的>全文如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狄弦振13750275206:    李清照的《一剪梅》全词 -
吴肥阎:      : 【原词】: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译文】: ...

狄弦振13750275206: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对李清照《一剪... -
吴肥阎:      :[答案] 1.B 2.对比突出,“眉头”与“心头”相对,“才下”与“却上”相对,突出了这种感情“潜入”所造成心理上的起伏之大和程度之深.绘形绘神,“眉头”重在写外形的相思苦,“心头”重在写内心的相思苦;“才下”重在写...

狄弦振13750275206:    李清照 一剪梅 全诗意思快! -
吴肥阎:      :[答案]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 用平常无奇的文字表现新奇的意境.此词是李清照细腻深婉的风格的最好诠释,也使《一剪梅》成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狄弦振13750275206:    一剪梅 李清照 -
吴肥阎:      : 此词最精彩的是歇拍:"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相比起来,范词较平实,李词较灵活,她以"眉头:、"心头"对举,以"才下"、"却上"相应,便形成一条动荡起伏的感情流波.然而红花需有绿叶相扶,没有前文的铺垫...

狄弦振13750275206:    谁知道李清照的一剪梅的全诗? -
吴肥阎:      :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却上心头

狄弦振13750275206:    李清照<一剪梅> -
吴肥阎:      : 就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绉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一句话就是时刻在相思着.这里,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的.“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两者之间有着连接的关系.所以,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种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化起伏,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

狄弦振13750275206:    李清照的一剪梅? -
吴肥阎:      :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此词之妙,前在虚实,后在词工,上片一句"云中谁寄锦书来"甚妙,不然,"玉簟""西楼"俱元所借力.下片"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把相思写得有模有样,有动有静.遍观古今词,只有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堪敌;然又不如,剪不断理还乱的是纷线乱麻,有形而无意,有静而无动.

狄弦振13750275206:    李清照的《一剪梅》的译文(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吴肥阎:      : 【原文】 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

狄弦振13750275206:    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 -
吴肥阎:      :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一】 以灵巧之笔抒写眷眷之情—...


相关链接: 李清照《满江红》 | 李清照《浣溪沙》 | 李清照《蝶恋花》 | 李清照最骚的一首词 | 柳永《雨霖铃》 | 李煜《长相思》 | 李清照《端午》 | 《鲜衣怒马少年时》 | 李清照《声声慢》 | 李清照《醉花阴》 | 李清照词《月满西楼》 | 李清照《相见欢》 | 李清照最肉麻的情诗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李清照《绝句》 | 李清照的《月满西楼》 | 《一剪梅》全诗 | 李清照《漱玉词》 | 李清照的《相思》 | 李煜《浪淘沙》 | 李煜《蝶恋花》 | 李清照流氓诗 | 李煜《虞美人》 | 《月满西楼》全诗 | 李清照的《醉花阴》 |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 |

(编辑:qq网友)
相关热点
联系方式:
首 页| 美文欣赏| 小学作文| 中学作文| 高中作文| 精品文摘| 个性语录| 箴言格言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