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神秀与慧能的偈语故事

来源:www.zuowenzhai.com   投稿:2024-06-01

“身日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的出处?
答:《六祖坛经》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句是神秀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是慧能的偈语.五祖为了从神秀跟慧能中挑选承接他衣钵的人而出了一道题,他要求他们做一首能表现他们慧根的诗;前一首是五祖的得意弟子神秀写的,后一首是慧能...

神秀和六祖慧能怎样理解?
答: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慧能,让慧能连夜逃走。于是慧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

如果神秀大师的偈子没有见性,为什么慧能大师的就见性?
答:回答:《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大师就是从这里开悟的。针对神秀的偈子“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六祖大师作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神秀大师是执著有,六祖大师此偈偏空。你说有,我就说空,其实两个人都是偏见,所以...

六祖惠能的故事三
答:惠能回答道:“米熟久矣,欠筛在."(翻译“米就就熟了,只差筛了。筛同师。言下之意是只差师父来指点了)弘忍知道传衣钵的时机和对象都已经找到了,于是用手杖对着米袋敲了三下,然后转身走到神秀和惠能作偈子的墙前,脱下鞋子,用鞋面将惠能所作的偈子擦去,返回了自己的房间。

慧能与神秀的偈语有哪些?
答:慧能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翻译:原本没有菩提树,镜子不是心。佛性总是明净的,哪里有尘埃!是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禅宗故事——菩提本无树 惠能少了寂寞和困难,在市场上卖柴火为生。读了《金刚经》...

慧能和神秀的诗
答:慧能的诗 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释义:弟子就如同是菩提树,(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觉悟),弟子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捻花微笑,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公案(典故));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2、菩提本无树,...

...尘埃。”这首诗的典故是什么?我想知道它的小故事。谢谢
答:“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是高僧神秀写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觅尘埃”。这是六祖慧能写的。其中隐含一个中国禅宗历史上最有名的公案,至今仍有许多争论。转述如后:慧能少孤而艰难困苦,于市卖柴为生。及闻一客诵《金刚经》而心有所悟...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自哪个故事?
答:佛教禅宗故事,当日南宗六祖惠能,初寻师至韶州,闻五祖弘忍在黄梅,他便充役火头僧。五祖欲耱法嗣,令徒弟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说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彼时惠能在厨房碓米,听了这偈,说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因自念一偈曰:“菩提本非树,明镜...

为什么五祖要让神秀作偈?
答:从五祖传六祖的故事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体会呢?两位弟子不同的心态决定了彼此不同的修炼方式。神秀的修炼方式注重克制自己的内心来对抗俗世诱惑,而慧能的修炼方式注重唯心净土,追求清心寡欲。就像济公常挂嘴边的那句名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我们作为世俗凡人,很难向佛教大师那般看淡名利、看破红尘。

六祖慧能和神秀的偈语还有五祖大师的偈语
答:神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翻译:身体是菩提树,心是镜子。经常擦拭,不制造灰尘。慧能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翻译:原本没有菩提树,镜子不是心。佛性总是明净的,哪里有尘埃!五祖大师偈: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

常侧和19854311006:    唐代神秀偈语的意思 -
尤玉苑:      :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虽然参禅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成就,但人是的杂念的,需要时时拂试,不让尘埃落入心灵,心才能如明镜,才能更好的修行.这是神秀的体验

常侧和19854311006:    菩提的佛偈典故 -
尤玉苑:      :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

常侧和19854311006:    慧能的菩提偈语 -
尤玉苑:      : 在禅宗中有神秀与慧能作的偈语,非常的有名.神秀是弘忍的上首弟子,他作的偈语是:“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听到这首偈语之后,叫人在墙上题写了他的偈语:“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

常侧和19854311006: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 -
尤玉苑:      :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华业经》说:“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又《梵网经》卷上谓:卢舍那佛坐千叶大莲花中,化出千尊释迦佛,各居千叶世界中,其中每一叶世界的释迦佛,又化出百亿释迦佛,坐菩提树下.后俗...

常侧和19854311006:    找一些有禅意的佛语小故事 -
尤玉苑:      : 1、神秀与慧能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

常侧和19854311006:    当年五祖禅师去世前、让自己的弟子所学到的悟境做偈.后来高徒神秀做出一首偈,慧能也做出一首.请问、为什么慧能做的偈比神秀做的好?
尤玉苑:      : 因为神秀当时有争夺之心,所以说他的揭句有是俗的名利之意,然而慧能当时只是想说一下自己的休佛心,所以说不染世俗之气,没有私,利之心 哥哥,你信仰是什么

常侧和19854311006:    佛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尤玉苑:      : 六祖慧能的诗 菩提本非为树 明镜亦非为其台 本来一切皆空相 何必再去捎去尘土 反而让自己重染红尘 也就是说一切皆空 万物皆空 这本是六祖慧能大师作的一首偈语,是答他的师兄神秀作的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沾...

常侧和19854311006: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些话前面是什么话
尤玉苑:      : 这来自一个佛教典故 神秀和慧能原本在同一个寺中修行,后来方丈要选择接替他的人,就把这两个人叫来,让他们各作一首偈子(就是佛教里的诗). 神秀做的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而你所说的正是后来慧能的偈子.显然慧能的领悟比神秀高了一层,因为菩提树和明镜台本身也是凡尘俗物,以此自比说明还没有彻底的超脱,而慧能的偈子可以表现出他对佛角教义更深的领悟.方丈也打算把位置传给慧能.但这个事情后来被神秀知道后就迫害慧能,迫使他逃到南方.于是两个人开创了“南宗”和“北宗”,也就是所谓的“顿宗”(认为顿悟得道)和“渐宗”(认为渐悟得道)从此中国佛教两大派系就产生了.不过从影响来看慧能更深远些.

常侧和19854311006:    怎样理解菩提本无树?怎样理解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
尤玉苑:      : 这本出自一个禅宗故事,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常侧和19854311006:    神秀和慧能的各自偈子如何体现佛教的发展?
尤玉苑:      : 神秀未悟,慧能得之 神秀所言乃常人之语——力求尽善 而慧能所言乃指“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但语言是活的,我们也可以把获证无上觉称为至善,所以也可以说神秀对,但他确实未悟,还耽于有为法. 常人一般都是有...


相关链接: 神秀菩提偈 | 无相偈与菩提偈 | 神秀和慧能谁是真六祖 | 六祖慧能大师前世 | 禅宗一共有几祖 | 六祖和神秀的故事 | 六祖慧能全部开悟偈语 | 佛经中最有禅意的句子 | 慧能大师四句偈 | 慧能大师的菩提偈 | 惠能与神秀的故事 |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 六祖慧能开悟的五句话 | 慧能和神秀真实历史 | 慧能和神秀哪个厉害 | 六祖慧能大师真正的智慧 | 六祖慧能和神秀 | 五祖弘忍的真实故事 | 六祖慧能和神秀的故事 | 六祖慧能与神秀大师的故事 | 六祖慧能与神秀 | 神秀和六祖慧能的故事 | 神秀和慧能谁厉害 | 武则天佛经偈语 | 六祖慧能和神秀偈子哪个好 | 佛偈 |

(编辑:qq网友)
相关热点
联系方式:
首 页| 美文欣赏| 小学作文| 中学作文| 高中作文| 精品文摘| 个性语录| 箴言格言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