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法律谚语分析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1
有关法律的谚语

小智治事,中智用人,大智立法。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
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

扩展资料:
相关文章:
刑法格言的意蕴:
法律格言正如《春秋》,字字珠玑。有人就有法,有社会就有法,法律存自远古。古代法早已散佚在历史的长河中,法律格言却在古罗马和中世纪英国著名法学家的笔下获得了长存。这种“古拉丁文的格言独具一格,精辟而简练”,却也给后人的理解带来了困难。
我们常常从教科书或者法学经典著作中读到一些法律格言,但却很少读到专为解释这些法律格言的文字,因而常常望文生义。张明楷教授的这本《刑法格言的展开》,正弥补了这一不足,盖使渊深晦涩之经典法律格言通晓其义,为当前刑法实践提供智慧,故而被誉为研习刑法学的基础读物。
法律是最杰出的智慧,代代相继,由经久不息的经验构成,经由光明与真理的检验,精致而优雅。法律格言即是法律文化遗产的精华,换言之,是最杰出智慧的结晶。
通过法律格言中所蕴含的法律智慧,来培育法律文化,或是作者的良苦用心。当“法律不强人所难”的刑法格言如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样深入人心,那必是法治昌盛之时。
拘泥于文字者拘泥于皮毛。自古作解释而传之后世者,皆是借解释的手段,阐述自己的观点。古人云:“左氏善于礼,公羊善于谶,谷梁善于经”。解释,“永远是创造的进程”,本书在法律格言的展开过程中,想要表达的亦是自己的学术观点。本书以23句刑法格言为小标题,阐述了刑法总则的23个问题,加上序文一篇,可以看作是24篇独立的论文。
在展开的过程中,旁征博引,层层深入,紧紧围绕着中国的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清晰地展现了标题格言的基本含义、内在根据、具体内容以及适用中的问题。辑录刑法格言而加以解释,非博古通今者不可为,非博览众家之长者不可为,非学术造诣深厚者不可为。故此项工作唯有杰出的法学家方可胜任。
法之理乃法之魂,没有法之理就没有法本身。而刑法格言的实质即是法之理。因而,古代的法律虽然散佚了,但是刑法格言依然代代相传。没有人比法律规定更聪明,而刑法格言更是无数法律在岁月的洗涤下的精华,已颇具合理性甚至真理性。朝令夕改是最危险的做法,“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正是基于这种信仰,我们亦才有幸看到了这部著作。刑法格言历经千年,不改其文字,依然具有生命力。
参考资料:人民网——刑法格言的意蕴

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
绝对的权力带来绝对的腐败;
条约必须遵守;
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法律不禁止的就是自由;
除了法律,法官没有上司;
疑点利益归于被告;
任何人都不能做自己的法官;
没有人反对自由,人们反对的只是别人的自由;
没有程序正义就没有实体正义。

暂时想到就这些。

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不在于逻辑。2、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麦克莱3、合意创立法律4、契约是当事人间的法律5、习惯与合意可以使法律无效。6、良法得到普遍遵从乃法治7、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8、法律旨在防止强势者为所欲为。9、任何人均不得因其不法行为而获益10、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11、不知事实可以作为借口,但不知法却不能开脱。12、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林肯13、有一百条法律,却有一百零一个问题。14、法律必有漏洞(Nonestregulaquinfallet) 1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波洛克16、理解法律,特别是要理解法律的缺陷。——边沁17、法律的制订是为了惩罚人类的凶恶背谬,所以法律本身必须最为纯洁无垢。——孟德斯鸠二、公平与正义18、法律是正义与善良之术。19、人与人是不相同的,人们不能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解成平等就是一视同仁、人人相等。——[奥]路德维希?冯?米瑟斯20、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Justicemustnotonlybedone,butmustbeseentobedone.)。21、法不阿贵,绳不绕曲。——韩非子22、正义可以提升一个民族。
此文档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只供学习交流用 23、迟来的正义即非正义(Justice delayer is justice denied) 24、正义从来不会缺席,只会迟到。 ——休尼特 25、法律有效力国民便昌盛。 26、立法以典民则祥,离法而治则不祥。 27、枪炮作响法无声。(指:当发生战乱的时候,平常法律所维系的社会秩序便会荡然无存,冲突的解决完全凭借暴力。) 28、在我看来,失手杀人其罪尚小,混淆美丑、善恶、正义与不正义,欺世惑众,其罪大矣。 ——柏拉图《理想国》 29、呆板的公平其实是最大的不公平。 ——托马斯?福勒   三、权利与义务 30、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31、你所说的话不一定正确,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32、法律没有禁止的,都是公民的权利。 33、法律不保护权利上的睡眠者。 34、享有权利的人可以放弃他所享有的权利。 35、法律的力量仅限于禁止每一个人损害别人的权利,而不禁止他行使自己的权利。 36、想用自己的财物应以不损害他人利益为

1、法律就是秩序,有良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法律谚语

  2、解释法律系法律学之开端,并为其基础,系一项科学性工作,但又为一种艺术。——萨维尼

  3、法律是人类为了共同利益,由人类智慧遵循人类经验所做出的最后成果。——强森

  4、法治意味着,政府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否则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哈耶克

  5、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为僵死的教条,而没有法律的信仰将蜕变成为狂信。——伯尔曼


13093442180法律谚语分析
都知辉答:2、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麦克莱3、合意创立法律4、契约是当事人间的法律5、习惯与合意可以使法律无效。6、良法得到普遍遵从乃法治7、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8、法律旨在防止强势者为所欲为。9、任何人均不得因其不法行为而获益10、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11、不知事实可以作为借口,但不知法...

13093442180法无禁止即可为是什么意思
都知辉答:法律分析: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即禁止。这是两个意思完全相反的法律谚语。对私权力来说,“法无禁止即可为”公权力来说,“法无授权即禁止”。作为一个公民,他不但可以大胆地运用自己的权力(法无禁止即可为、自由),还可以勇敢地监督政府(法无授权即禁止)。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13093442180法律谚语:“平等者之间不存在支配权。”关于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_百 ...
都知辉答:【答案】:C 【答案】C。解析:古代社会中支配权的客体既包括财产权,也包括人身权。A项说法错误。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和义务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B项说法错误。平等的社会不承认绝对的人身依附关系,人人生而平等,法律禁止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奴役。C项说法正确。法律是...

13093442180法律谚语 格言警句
都知辉答:3、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桓宽(汉)《盐铁论·疾贪》4、法律不是保护崇高,而是保护一般。5、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韩非子·解老》6、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诸葛亮(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7、守法为官,一生平安;守法做人,清白本分;守法处事,...

13093442180下列法律谚语与其蕴含的法学理论对应正确的是:
都知辉答:C,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效率是法的价值目标,正确。解析:“法无明文授权不得为”是指权力部门的行为应当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作为,这是对公权力的警惕,也是对公权力的制约,A项错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说在法律面前每个人的地位是一样的,并不是说人的自由不能被剥夺,同时人在触犯法律的情况...

13093442180法律谚语 中国古代
都知辉答:1、造法易,执行难。2、我们无力反抗真理。3、沉默将被理解为同意。4、迟来的正义即非正义。5、法律是正义与善良之术。6、举证之所在,败诉之所在 7、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8、最好的法律从习惯产生。9、正义可以提升一个民族。10、法律有效力国民便昌盛。11、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12、良好的...

13093442180有例按例,无例按律什么意思?
都知辉答:有例按例,无例按律,意思是在案件的判决方面,如果有判决的先例,就仿照已有案例判决;如果没有先例,就按法律判决。但是自古以来都是有律按律,无律按例。

13093442180法无禁止即可为是正确的吗
都知辉答:法律分析:不是的。 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即禁止,这句是原话。 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即禁止。这是两个意思完全相反的法律谚语。对私权利来说,“法无禁止即可为”;对公权力来说,法无授权即禁止。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

13093442180有什么关于自律的谚语?
都知辉答:5、以细行律身,不可以细行取人。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7、人心贵乎光明洁净。8、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合。9、不诱于誉,不恐于诽。1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11、知过能改,善莫大焉。12、言不信者,行不果。13、正己然后可以正物,自治然后可以治人。14、归咎于身,刻己自责15、不信不立,不诚...

13093442180谁能给我提供一些法律谚语啊!中外都要!
都知辉答:王泽鉴教授在这套丛书中做到以理论为根据,以案例为依托,以类型化为手段,以分析法学为方法,以丰富的社会生活为土壤,使民法研究从象牙塔里走出来,开拓了极为广阔的发展研究空间。 ``~~~法学家江平在王泽鉴的序言。 台湾法学家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特点是民法理论研究与民法判例研究密切结合,谋求学说与判例的协...


(编辑:堵兔顾)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