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朱熹的文言文有哪些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1. 朱熹写过的文言文

《九曲棹歌》 《春日》 《观书有感》 《题榴花》

《泛舟》 《白鹿洞书院》 《拜张魏公墓下》 《温泉》

《水调歌头 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水口行舟》 《兰》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好事近》 《西江月》《忆秦娥》

《赋水仙花》 《偶题》 《水口行舟 》《念奴娇》

《浣溪沙》《 鹧鸪天》《南乡子 》《满江红》 《忆秦娥 》《西江月》

《菩萨蛮 》《菩萨蛮》《 偶题》《 六月十五日诣水公庵雨作》

《游烂柯山 》《偶题》《 咏蕙》《 兰涧》

《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 》

2. 文言文翻译:《朱熹》

译文: 朱熹,字元晦,又作仲晦,徽州婺源人。

他父亲朱松字乔年。他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够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这就是天。”

朱熹问道:“天的上面是什么?”父亲觉得十分惊奇。到他入学跟从老师读书时,老师教他读《孝经》,他看过一遍,就在书上写道:“不能这样,就不能算作一个人!”他曾经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独自一人端端正正坐着用手指在沙地上画,别人一看,原来是一幅八卦图形。

十八岁那年,他参加乡贡考试合格,后来考中了绍兴十八年的进士。在出任泉州同安县的主簿期间,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当自己的学生,每天给他们讲授古圣先贤讲求自身修养和治理人民的学问,他还下令禁止妇女出家当尼姑道士。

淳熙五年,朱熹被任命为南康军知军。朱熹到任后,为百姓兴利除害。

正逢那一年很久没有下雨,出现旱灾,朱熹非常重视救济饥荒的处置措施,救活的百姓很多。事情结束后,朱熹奏请朝廷按照规矩奖赏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

他每有时间便到州郡的学校里去,找一些学生来,和他们讲论学问。还找到了白鹿洞书院的遗址,奏请朝廷重新修复,并亲自制订《白鹿洞书院学规》,让学生们遵守。

适逢浙东地区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并要他马上单人赴任。朱熹以朝廷对南康军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没有给予奖赏,辞谢了这一职务,等到朝廷的奖赏颁发后,他才受职赴任。

他接受任命后,随即写信到其他州郡,召募米商,蠲免他们的商税,要他们运粮食到浙东救灾。等他到任时,外地舟船运来的米已经堆积如山。

朱熹每天出外调查访问人民的疾苦,走遍浙东全境,都是单人独车,不带随从,所到之地,人们都不知他是什么人。州县的官吏们害怕他的严峻作风,一听说他到来,有些人甚至自动弃职逃走;于是,他所管辖的境内,风纪肃然。

凡是丁钱、和买、役法、榷酤这一类政事,只要有对百姓不方便的地方,朱熹全部予以改正、革除。每次在救济灾荒之后,他都要按照实际情况规划处置,必定作长久之计。

有人攻击朱熹,说朱熹不好好处理政务,皇帝对王淮说:“朱熹处理政务的成绩却大有可观。” 庆元二年,沈继祖任监察御史,上书诬告朱熹,罗列了朱熹十大罪状,皇帝下诏免掉了朱熹的职务,也取消了朱熹的祠官俸禄,朱熹的学生蔡元定也被流放到道州,在地方官吏监管下居住。

庆元四年,朱熹以自己快满七十岁为理由,申请退休。庆元五年,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

庆元六年,朱熹逝世,享年七十一岁。

3. 朱熹写过的文言文

《九曲棹歌》 《春日》 《观书有感》 《题榴花》 《泛舟》 《白鹿洞书院》 《拜张魏公墓下》 《温泉》 《水调歌头 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水口行舟》 《兰》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好事近》 《西江月》《忆秦娥》 《赋水仙花》 《偶题》 《水口行舟 》《念奴娇》 《浣溪沙》《 鹧鸪天》《南乡子 》《满江红》 《忆秦娥 》《西江月》《菩萨蛮 》《菩萨蛮》《 偶题》《 六月十五日诣水公庵雨作》 《游烂柯山 》《偶题》《 咏蕙》《 兰涧》 《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 》。

4. 朱熹教子的文言文翻译

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完全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 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

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 你。再者,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你要到了那里,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用心改去以前的不好的习惯,一心勤奋谨 慎,那么我对你还有希望。

若不是这样,则是徒劳费力,和在家里没有两样,以后回来,又仅仅是以前那样的小人物,不知道你准备用什么样的面目来见你的父母亲 戚同乡和老朋友呢?一定要记住,“每天晚上睡觉前,想想自己今天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对得起自己的生命吗?”这一次行程,要千万努力呀。

拓展资料

原文:

盖汝若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汨于俗务,不得专 意。又父子之间,不得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

汝若到彼,能奋然有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有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 归来,又只是旧时伎俩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朱熹教子的中心思想只有一个:要做一个知“礼”的人。

朱熹曾经给皇帝宋宁宗讲学,在他的年代,他不仅是这样教育自己儿子的,也是这样教育皇帝和全天下的读书人的。有人说,宋朝是文人最幸福的朝代,而营造这个幸福的人,朱熹也应是其中之一。

朱熹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延承各家之长,把所有学问融为一体自创一派。凡人者,应当学习圣人的思想和行为,这是朱熹做人的准则。

朱熹一直认为为人要以“勤、谨”二字着眼,讲究“穷理、正心、修已、治人”为根本,做人治学都要勤奋刻苦,敦厚忠信,见善思齐。这种教育理念很具有现实意义。

除了对启蒙教育的重视之外,朱熹对成年子女们的要仍然很严格。在他看来,父母对子女的爱应当是有所节制的,决不能变成“爱而无穷”的溺爱,更不能不根据儿女的情况期望值太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熹教子

5. 朱熹,徽州婺源人

原文: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熹始拜命,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役法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馀,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贫,箪瓢屡空,晏如也。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率与之共。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究圣贤之经训。所著书皆行于世。熹没,朝廷以其《大学》、《语》、《孟》、《中庸》训说立于学官。平生为文凡一百卷,生徒问答凡八十卷,别录十卷。

译文: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徽州婺源人。他父亲朱松字乔年。朱熹从小聪慧过人,刚能够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这就是天。”朱熹问道:“天的上面是什么?”父亲觉得十分惊奇。到他入学跟从老师读书时,老师教他读《孝经》,他看过一遍,就在书上写道:“不能像这样去做,就不能算作一个人!”他曾经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独自一人端端正正坐着用手指在沙地上画,别人一看,原来是一幅八卦图形。

十八岁参加乡贡考试,后考中绍兴十八年进士。淳熙五年,朱熹受命掌管南康军。到任后,兴利除弊,正值当地一年不下雨,他十分重视赈济灾荒的措施,很多百姓得以保全性命。事情结束后,朱熹上表请求按照规定的标准奖赏献粮救灾的人。他还经常到州郡的学校去,召集学生给他们讲学。当时浙东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要求他当天轻车前往就任。(然而)又因为朝廷对南康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没有给予奖赏,朱熹辞谢了这一职务,等到朝廷的奖赏颁发后,他才受职赴任。朱熹就任后,立刻给其他州郡写信,召集米商,免除(蠲:juān)他们的商税,等朱熹到达浙东,外地商船运来的粮食已经聚集了很多。朱熹每日查访民情,到州县巡行考察,单车独行,不带随从,所到之地,人们都不知道他的身份。郡县的官吏害怕他的严峻的作风,有的甚至弃官离去,辖区之内,秩序肃然。所有丁钱、役法这类规定条款,如对百姓不利,他全部整理出来加以革除。朱熹在赈济灾荒之馀,还按照实际进行规划,一定为百姓做长远的打算。有人毁谤朱熹,说他政务荒疏,皇上对王淮曰:“朱熹政绩却是大有可观啊。”

朱熹在考中进士的五十年里,外地做官只有二十七年(古代官吏三年一考绩,九考则为二十七年),在朝中做官才四十日。家境一向贫寒,以至常常断粮,但他却能安然处之。有的学生从远方来向他请教,他就用豆饭藜汤来招待,并和他们一起吃饭。朱熹常常(需要)开口向别人借钱以维持生活,但是,对于不合道义的钱,却一分不取。朱熹做学问,大致通过深入探究事物的原理,掌握其内在规律,并自我检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他曾说过,古代圣贤的思想学说流散在典籍之中,由于圣贤经书的宗旨没有阐明,圣贤思想学说的传授也就含混隐晦。于是,朱熹竭尽精力,深入探究圣贤的思想准则。他所写的书在世上广泛流传。朱熹死后,朝廷把他的《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作注的书作为学校的教材。朱熹一生写的文章共一百卷,他的学生的问答一共八十卷,还有别录十卷。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 10. B11. D12.D13. (1)到任后,兴利除弊,正值当地一年不下雨,他十分重视赈济灾荒的措施,很多百姓得以保全性命。

(值:逢,遇;岁:一年;全活:得以保全性命)(2)郡县的官吏害怕他的(严峻)作风,有的甚至弃官离去,(于是)他所管辖的境内,风纪肃然。(惮:害怕;引去:弃官离去;所部:所管辖的境内)(3)朱熹死后,朝廷把他的《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作注的书作为学校的教材。

(没:死;训:训 诂、解释;立:设立、建立) 【】 10.俾:使。11. A项前一个是表现朱熹的年轻有为,后一个表现朱熹的安贫乐道;B项前一个表现朱熹耿直、倔强的性格;C项后一个表现朱熹高尚的气节。

12. 不是“圣贤思想学说的传授错误很多”,而是“含混隐晦”。13.无【文言文译文】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徽州婺源人。

他父亲朱松字乔年。朱熹从小聪慧过人,刚能够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这就是天。”

朱熹问道:“天的上面是什么?”父亲觉得十分惊奇。到他入学跟从老师读书时,老师教他读《孝经》,他看过一遍,就在书上写道:“不能像这样去做,就不能算作一个人!”他曾经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独自一人端端正正坐着用手指在沙地上画,别人一看,原来是一幅八卦图形。

十八岁参加乡贡考试,后考中绍兴十八年进士。淳熙五年,朱熹受命掌管南康军。

到任后,兴利除弊,正值当地一年不下雨,他十分重视赈济灾荒的措施,很多百姓得以保全性命。事情结束后,朱熹上表请求按照规定的标准奖赏献粮救灾的人。

他还经常到州郡的学校去,召集学生给他们讲学。当时浙东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要求他当天轻车前往就任。

(然而)又因为朝廷对南康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没有给予奖赏,朱熹辞谢了这一职务,等到朝廷的奖赏颁发后,他才受职赴任。朱熹就任后,立刻给其他州郡写信,召集米商,免除(蠲:juān)他们的商税,等朱熹到达浙东,外地商船运来的粮食已经聚集了很多。

朱熹每日查访民情,到州县巡行考察,单车独行,不带随从,所到之地,人们都不知道他的身份。郡县的官吏害怕他的严峻的作风,有的甚至弃官离去,辖区之内,秩序肃然。

所有丁钱、役法这类规定条款,如对百姓不利,他全部整理出来加以革除。朱熹在赈济灾荒之余,还按照实际进行规划,一定为百姓做长远的打算。

有人毁谤朱熹,说他政务荒疏,皇上对王淮曰:“朱熹政绩却是大有可观啊。”朱熹在考中进士的五十年里,外地做官只有二十七年(古代官吏三年一考绩,九考则为二十七年),在朝中做官才四十日。

家境一向贫寒,以至常常断粮,但他却能安然处之。有的学生从远方来向他请教,他就用豆饭藜汤来招待,并和他们一起吃饭。

朱熹常常(需要)开口向别人借钱以维持生活,但是,对于不合道义的钱,却一分不取。朱熹做学问,大致通过深入探究事物的原理,掌握其内在规律,并自我检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他曾说过,古代圣贤的思想学说流散在典籍之中,由于圣贤经书的宗旨没有阐明,圣贤思想学说的传授也就含混隐晦。于是,朱熹竭尽精力,深入探究圣贤的思想准则。

他所写的书在世上广泛流传。朱熹死后,朝廷把他的《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作注的书作为学校的教材。

朱熹一生写的文章共一百卷,他的学生的问答一共八十卷,还有别录十卷。




13941917769画沙文言文翻译
习屈谭答:1. 文言文《画沙》翻译 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翻译:朱熹小时候就很聪明颖悟,才刚刚能说话,他父亲指天告诉他:“那是天。”朱熹问:“天的上...

13941917769朱熹少有大志文言文
习屈谭答:4. 英语翻译求解文言文翻译问题补充:有没有朱子的《范仲淹苦学》、 《范仲淹苦学》、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

13941917769朱熹的文言文有哪些
习屈谭答:1. 朱熹写过的文言文 《九曲棹歌》 《春日》 《观书有感》 《题榴花》 《泛舟》 《白鹿洞书院》 《拜张魏公墓下》 《温泉》 《水调歌头 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水口行舟》 《兰》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好事近》 《西江月》《忆秦娥》 《赋水仙花》 《偶题》 《水口行舟 》《念奴娇》 《浣...

13941917769朱熹字元晦文言文翻译答案 朱熹字元晦文言文
习屈谭答:“朱熹,字元晦”出自《宋史·朱熹传》,全文译文为:朱熹,字元晦,考中了绍兴十八年的进士。孝宗登上皇位后,下诏让朝臣直言朝政得失,朱熹呈上密封的奏章说:“做帝王的学问,必须先穷究事物的根本而获得知识,以便穷尽对事物变化的认识,进而可以治理好天下的事情。”隆兴元年,又被朝延召见。入朝奏对...

13941917769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文言文翻译
习屈谭答:朱熹一生写的文章共一百卷,他的学生的问答一共八十卷,还有别录十卷。原文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

13941917769晋书李熹传文言文翻译
习屈谭答:《易经》说‘王臣忠诚,是因为没有私心’。如今李憙坚持一心在公的志向,按照责任办事,可以说是‘国家的司直’啊。光武帝说过:‘皇亲国戚尚且收敛自己来回避二鲍’是否就是这样呢!告戒众官吏,各自慎重对待自己的职务,宽大原宥的恩典,是不会多次遇上的。”李憙任两代司隶,朝廷内外称赞他。因公被...

13941917769“熹”这个字念什么?
习屈谭答:一、熹的拼音:xī 二、释义:1.天亮:~微。2.明亮:星~。又如:熹微;熹烂(灿烂的光彩)三、熹的部首:灬 四、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五、造字法:形声;从灬、喜声 六、异体字:熺暿 七、相关组词:熹微 赫熹 熹烂 朱熹 熹合 福熹 微熹 熹娱 自熹 熹炭 熹平石经 微熹初露 晨光熹微 ...

13941917769李熹字季和文言文
习屈谭答:魏禧的诗有深沉雄浑之风。 3. 黎景熙,字季明文言文答案 周书黎景熙传 【原文】 黎景熙,字季明,河间鄚人也,少以字行于世。 曾祖嶷,魏太武时,从破平凉,有功,赐爵容城县男,加鹰扬将军。后为燕郡守。 祖镇,袭爵,为员外散骑侍郎。父琼,太和中,袭爵,历员外郎、魏县令,后至鄜城郡守。 季明少好读书,性强记...

13941917769李谘文言文
习屈谭答:1. 晋书李熹传文言文翻译 李憙传,李憙,字季和,上党铜鞮人。父新李牷,是汉朝大鸿胪。李憙年轻时有好品行,广博地演习精深地研究,与北海人管宁以贤良被徵召,不去。几次徵入三府,不就任。宣帝又徵召李憙任太傅属,以有病为借口坚决推辞,郡县扶他登车上路,当时李憙母亲病重,于是偷偷翻越泫氏城墙第一徒步回家...

13941917769小学可能被选入课本的文言文
习屈谭答:6. 人教版中小学课本收录的文言文有哪些 人教课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部分文言文作品,具体是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六年级上册的《伯牙绝弦》以及六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两则》——《学奕》《两小儿辩日》. 中学 七年级上册: 5 童趣 10 《论语》十则 15 古代诗歌五首 1.《观沧海》 2.《次北固山下》...


(编辑:胥泳独)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