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走进文言文67年级第三单元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1. 走进文言文第三单元译文

虎画:

原文:予友人工画虎,其室四壁咸虎画:或腾或扑,或吼或奔,或挈幼或独行,形态各异,皆毕肖。吾尝乞得一轴,高二尺奇,宽二尺许。其二虎,雌雄各一。雄者踞于石,昂首远视,张口若呼啸状;雌者伏于侧,足前伸,神情怡然。旁有奇石三四,似助威也。余县诸东壁,爱甚。

译文:我的朋友工于(善于)画虎,他的房间的四壁都挂着画有老虎的画:有的翻腾,有的扑跃,有的在吼叫,有的在奔跑,有的带着幼仔,有的独自行走,形态各不相同,都非常你真的老虎。我曾经向他请求而得到了一幅画,高二尺多,宽差不多有二尺。其中画有两只老虎,雌虎和雄虎各一只。雄虎蹲踞在石头上,抬起头向远方张望,张开口做出呼啸的样子;雌虎趴在雄虎旁边,足向前伸展,神态怡然自得。在两只老虎旁边有三四块奇石,像给两只老虎助威一样。我把这幅画悬挂在东边的墙壁上,我非常喜欢这幅画。

正午牡丹: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高渐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译文】

宋朝文学家欧阳修得到一复古画。画面上是一丛牡丹,牡丹下蹲着一只猫。欧阳修知道这是很珍贵的画,却不知道珍贵再什么地方。

于是,他便向承相吴育请教。 吴育看完画,连说:“好画!这是正午的牡丹。”欧阳修很奇怪:“画面上并没有太阳啊!”吴育说:“画中的牡丹张口开放,颜色干燥,这恰是花在正午阳光照射下的样子;猫的瞳孔缩成一条线,也正是正午时猫的神态。” 欧阳修恍然大悟,赞叹不已,更为画家细节描写的高超技艺拍案叫绝。

朱元璋画像:

原文 (选自《菽园杂记·卷十四》)

高皇尝集画工传写御容,多不称旨。有笔意逼真者,自以为必见赏,及进览,亦然。一工探知上意,稍于形似之外,加穆穆之容以进。上览之甚喜,命传数本以赐诸王。盖上之意有在,他工不能知也。

译文:

太祖皇帝召集画工为自己像,画出来的都不满意。有位画工写生本领最高,画得最像,自以为万岁爷一定会满意了,谁知呈上去也不合适。另一位画工却揣摩出了皇上的心思,不求形似,将御容画得格外和善慈祥。结果龙心大悦,诏令其照画若干幅,颁行天下。因为皇上的心思(想法)已经存在,(只是)其他的画工没办法(能力)探知(罢了).

苏东坡画扇:

先生职临钱塘日,有陈诉负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 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悔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

东坡到钱塘就职时,有人告状说有个人欠购绫娟的钱两万不还,公差把那人招来询问,他说,我家以制扇为生,正好父亲亡故,而自今年春天以来,连着下雨,天气又冷,做好的扇买不出去,并非故意欠他钱。东坡凝视他许久说暂且把你做的扇拿过来,我来帮你卖。片刻扇送到,东坡取空白的夹娟扇面二十把,拿起判案笔书写行书,草书并画上枯木竹石,一挥而就。交给那人说快去外面卖了还钱。那人流泪拿扇往外走,刚过府门,就有好事者争相用千钱购扇,手里拿的马上卖完了,而后来的买不到,无不非常懊悔而去。卖扇人就卖完了扇还清了欠款。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李白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2. 走进文言文6.7年级 第1单元第三篇的答案急

杨修啖酪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 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之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译文:

有人用一杯奶酪款待曹操,曹操吃了一点,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把它给大家看,众人不理解这个字的意思(这个意思)。按次序传到杨修那里,杨修便吃了一口,说:“主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①饷:用酒食款待 ②魏武:指魏武帝曹操 ③酪:牛、羊等的乳制品

④题:写上 ⑤次:依次 ⑥至:轮到了

⑦杨修:曹操的谋士 ⑧教:让 ⑨啖:吃

复;又 便:就 以:把

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译文:

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小孩们一起玩耍。路边的李树上结了许多李子,压弯了树枝。那些小孩都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别人问他,回答道:“李树长在道路旁边,却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将李子取下来,的确如此。

1.王戎:晋朝人,做过官。是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

2.尝:曾经。 3.诸;众多。 4.游:玩耍。

5.子:果实。 6.折:压弯。 7.竞走::争相跑过去。走:跑。

8.唯:只有。 9.信:果真,的确。然:这样。信然:确实这样。

10.取之:拿来 11.信然:果然是这样

诸葛恪得驴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兄瑾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以纸题其面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座欢笑。权乃以驴赐恪。

译文:

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的大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用笔在纸上写了诸葛子瑜,贴在驴的脸上。诸葛恪跪下来说:“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于是孙权听从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1.瑾:指诸葛瑾,他是诸葛亮的兄长。

2.面长似驴:意为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

3.会:聚集,汇合 4.题:书写,题写 5.听:听从

6.举:全部 7.以:相当于“把,拿,将。”

8.使:让 9.益:增加 10.因:于是

11.与:给 12.之:的 13.坐:在座的人

3.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第四单元第二篇的翻译

盲子窃钱案:有个瞎子和小贩同住在一家旅店里,瞎子偷了小贩

5000个铜钱。第二天早上他们互相争吵着报告县官。县官当即提审,

问小贩铜钱上有没有做过记号。小贩说:“这是我每日买卖要的钱,怎么会去做记号呢?”县官问瞎子,瞎子回答说:“我做记号。我的铜钱是有字的一面对着有字的一面,没字的一面对着没字的一面穿起来的。”县官叫人验证,确实是这样。小贩怎么也不服。这时县官命令瞎子伸开两手,只见他掌上留着青黑的颜色,铜绿的颜色十分清晰。(在县官追问之下)瞎子(如实招供):是他摸索了一夜才穿成(不容置疑)。(真相大白后)县官便责罚瞎子,并命令小贩拿钱离开。

张佐治遇蛙:金华县郡太守张佐治到一个地方巡查,看见有无数的青蛙在道路两旁不停鸣叫,而且一只只都昂着头,像是有冤情要诉说。

张佐治感觉很奇怪,便下车步行,边走边察看,那些青蛙见他下了车,于是全都蹦跳到他的面前为他引路。到了一处田边,赫然看见三

具尸体堆叠在一起。张佐治用力地用手提起上面两具尸体,发现最下面那具尸体还在轻微的颤动,于是喂给那人热水喝。不一会儿那人

苏醒了,便讲述起了遇害经过:“我是一名商人,一日在路上遇见两个人担着两个筐,里面全是青蛙,在一齐哀鸣着。于是我便买下了青

蛙把它们全放生了。但那两个卖蛙的人说:这里水很浅,即使你把青蛙放生了,也会很容易被别人捉住。前面有一潭水很深,是个放生

池。‟我于是便跟那两人前往放生池。可谁能料想,那两个人挥动斧头,于是,我就被他们伤害了。我的两个仆人随后来找我,他们身上

都带着很多银子,一定是那两个害我的人把我的仆人们引诱到这里来,一起把他们杀死了,并抢走了所有银两。”张佐治听后立刻回郡里,下令逮捕那杀人越货的两人。不久,便人赃俱获。经过审讯,那两人都交代了犯罪的事实,因此判他们死罪,并将他们所抢夺的钱财全部归还给那位商人。

焚猪见真情:张举,吴国人,是句章县官。该县有一女子杀丈夫,再放火烧毁自家房屋,谎称丈夫是被大火烧死。夫家的人感到怀疑,将女人诉讼到张举那里。女人不服罪于是张举牵来两头猪,一头杀死,一头活的.均用柴火焚烧,活活烧死的猪口里有灰。杀死再烧的口里无灰接着将女人丈夫尸体检验,口里果然没有灰,断定是先杀死再焚尸。女人只好俯首服罪。

蜜中鼠屎案:孙亮路过西边花园,正在吃生梅,就派太监到宫中拿蜜来浸泡梅子。蜜里有老鼠屎。孙亮把藏吏召过来审问,藏吏跪在地上叩头、赔罪。孙亮问藏吏说:“太监向你要过蜜吗?”藏吏回答:“太监早先索要过,实在不敢给。”宫中官员刁玄、张邠陈述:“太监、藏吏说的都不同,请让司法机关彻底查问。”孙亮说:“这很容易知道。”孙亮叫人破开鼠屎,屎里是干燥的。孙亮笑着对刁玄、张邠说:如果鼠屎之前在蜜里,里面和外面都应该是湿的;现在外面湿,里面干燥,一定是太监所做的。”太监自认服罪,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惊讶害怕的。

4. 走进文言文第十一单元答案 六七年级的

1、粤西桂林,近有荒村,多树木,上多栖乌鸦。一犬翘首枝头,乌鸦食其上。犬欲缘木上之,恨无何,伏地喃喃,仰视注目以待,颂曰:“乌兄,久慕高风,未亲雅教,素仰雅曲,如赐一曲,尤慰平生,心亦足矣。”鸦听之,喜不自胜,伸腰展翅,喔喔数声,食尽堕犬口中。犬曰:“雅趣已聆,心愿已足,蒙赐佳味,终身铭德。”鸦讶曰:“非闻曲之为,乃欲吾口中食耶!”悔之莫及。

2、苏子在夜里坐着,有只老鼠在咬(东西)。苏子拍击床板,声音就停止了,停止了又响起一次。(苏子)命令童子拿蜡烛照床下,有一个空的袋子,老鼠咬东西的声音从里面发出。童子说“啊,这只老鼠被关住就不能离开了。”(童子)打开皮袋来看里面,安静的好像什么也没有。(童子)举起蜡烛来搜索,皮袋中有一只死老鼠,童子惊讶地说:“老鼠刚才是在叫的,怎么会突然死 了呢?刚才是什么声音,难道是鬼吗?”(童子)把皮袋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走了。即使再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苏子叹了口气说:“怪了,这是老鼠的狡猾!(老鼠)被关在皮袋里,皮袋是坚硬的、老鼠不能够钻透的。所以(老鼠)是在不能够咬的时候咬(皮袋),用声音来吸引人来;在没有死的时候装死,凭借装死的外表求得逃脱。我听说生物中没有比人更有智慧的了。(人)能驯化神龙、捉住蛟龙,捉取乌龟、狩猎麒麟,役使世界上所有的东西然后主宰他们,突然被一只老鼠利用。陷入这只老鼠的计谋中,吃惊于老鼠从极静到极动的变化中,人哪里能算上是最有智慧的呢?”

(我)坐下来,闭眼打盹,自己在心里想这件事的原因。好像有人对我说“你只是多学而记住一点知识,但还是离‘道’很远。你自己心里不专心,又受了外界事物的干扰、左右,所以一只老鼠发出叫声就能招引你受它支配,帮它改变困境。人能够在打破价值千金的碧玉时不动声色,而在打破一口锅时失声尖叫;人能够搏取猛虎,可见到蜂蝎时不免变色,这是不专一的结果。这是你早说过的话,忘记了吗?”我俯下身子笑了,仰起身子又醒悟了。(我)于是命令童子拿着笔,记下了我的文章。

3、粤令性悦谀,每布一政①,群下交口赞誉,令乃欢。一隶欲阿其意,故从旁与人偶语②曰:“凡居民上者,类喜人谀,惟阿主不然③,视人誉篾如也耳。”其令耳之,亟召隶前,抚膺高蹈④,嘉赏不已,曰:“嘻,知余心者惟汝,良隶哉!”自是昵之有加⑤。

[注释]①政:政令、措施。 ②偶语:相对私语,即互相悄悄说话。 ③阿主:我们主人,指粤令。 ④抚膺高蹈:拍着胸口,跳跃起来,形容极为高兴。 ⑤昵:亲近。有加:越来越、与日俱增。

粤令喜欢听奉承话,每实施一个政令,其手下都交口称赞,哄他开心。一个官员想拍他马屁,故意在一旁和人家悄悄地说:“但凡做官之人,都喜欢听人家拍马屁,唯独我们主人不一样,蔑视他人的赞誉!”粤令听见了,把他叫过去,拍着胸口,跳跃起来,对其赞赏有加,说道:“理解我的人,只有你呀!好官啊!”之后就与他越来越亲近了。

4、从前有人送条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叫主管池塘的人把它畜养在池塘里。那人却把鱼煮来吃了,回报说:“刚放进池塘里时, 它还要死不活的;一会儿便摇摆着尾巴活动起来了;突然间,一下子就游得不知去向了。”于产说:“它去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啦!它去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啦!”那人从子产那里出来后说:“谁说子产聪明呢?我明明已经把鱼煮来吃了,可他还说‘它去了它应该去 的地方啦!它去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啦!”所以,君子可能被合乎情理的方法所欺骗,但难以被不合情理的方法所欺骗。

5、以前有一只在山上当王的狮子,一天在深山中抓到了一只豺狼,准备吃掉它. 豺狼说:"我将为大王你每月送来两只鹿来赎回我的小命".狮子王很高兴. 豺狼按照约定时间每月给狮子王送去了鹿.自己也靠捕获狐理,兔子等维生,数年之后,鹿都被吃光了,豺狼没有什么可以送给狮子了.一天狮子遇到豺狼,说"你杀太多生命了!今天轮到你了.你何其办呢" 豺狼无言相对,就被狮子吃掉了

5. 有谁做完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第11单元和第12单元的答案,麻烦报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 10 2 第12单元 2.1 鹤亦知人意 卢仁畜二鹤,甚驯。

后一创死,一哀鸣不食。卢仁勉力饲之,乃食。

一旦,鹤鸣绕卢侧。卢曰:“尔欲去,吾不尔羁也。”

鹤乃振翅云际,徘徊再三而去。卢老病无子,后三年,归卧乡间,晚秋萧索,曳杖林间,忽见一鹤盘空,鸣声凄切。

卢曰:“若非我侣也?果是,即下之。”鹤竟翩翩而下,投于卢怀中,以喙牵衣,旋舞不释。

卢遂引之归。卢视之如赤子,鹤亦知人意,侍卢若亲人。

后卢仁卒,鹤终不食而死,族人葬之墓左。 译文 卢仁养了两只鹤,非常温顺。

后来有一只受到创伤死了,另一只鹤悲伤的鸣叫不吃东西。卢仁尽力喂养它,它才进食。

一天早上,那只鹤在卢仁旁边边绕边叫。卢仁说:“你想要离开,我就不羁留你了。”

那鹤于是振翅飞上云霄,徘徊很长时间才走了。卢仁年老体弱又没有子女,过了三年,回到乡间养病,深秋季节十分清冷寂寞,他拄着拐杖在林间,忽然看见一只鹤盘旋在空中,鸣叫声十分凄惨悲切。

卢仁说:“你不是我的同伴吗?如果是,就马上下来。”鹤竟然轻快地下来了,投到卢仁的怀里,用嘴牵着衣服,旋转飞舞着不停。

卢仁马上带它回家。卢仁看它像看亲生孩子一样,鹤也通晓人的意思,对卢仁像亲人一样。

后来卢仁死了,鹤最终因为一直不吃东西而死了,族人把它葬在卢仁的墓左边。 翻译重点句 尔欲去,吾不尔羁也:你想离去,我不束缚你。

若非我侣也?:你不是我的伴侣吗? 注释 1、畜:养 2、驯:温顺、驯服 3、创:受伤 4、喙:禽类动物的嘴 5、引:牵,引,带 6、羁:拴住(jī)7、曳:拉拖;此指拄着 8、卒:死 9、若:像 10、去:离开 11、即:就 12、释:放开 13.赤字:婴儿。 14.萧索:清冷寂寞的样子。

2.2 明义法师之鸠 浙江盐官县庆善寺明义法师,屏居乡里。一日晨起,行径中,见鸠雏堕地,携而归,躬自哺饲。

两月乃能飞。日则纵飞林间,夜则投宿法师屏几间。

是岁十月,明义法师之徒惠月主掌管庆善寺,迎其师归。至暮鸠返,室寂无人矣,不见法师,旋室而匝,悲鸣不已。

守舍者怜之,谓曰:“吾送汝归法师处。”明日,笼而行,适法师处。

自是不复飞出,日与法师为伴,以手抚摸皆不动,然他人近之,辄惊起。呜呼!孰谓禽兽无情乎?(据《虞初新志》改写) 译文 浙江盐官县庆善寺明义法师,退居到乡村。

有一天早晨,在小路中行走时看见有一只小斑鸠掉落在地上,便带它回去,亲自喂养。两个月后就能飞了。

白天被放在林间飞翔,晚上就投宿在法师家屏风和几案间。这年的十月,明义法师的徒弟惠月掌管了庆善寺,迎接他师父回来。

到了晚上斑鸠回去,屋里十分寂静,没有人,它没看见法师,便绕着房间盘旋,不停地鸣叫。看房子的人可怜它,对斑鸠说:“我送你回到法师那儿。”

第二天,他将鸠装在笼子里出发,到法师那儿。(斑鸠)从此不再飞出去,天天和法师作伴,用手抚摸都不动,但当别人靠近它时,总是惊慌地飞走。

啊!谁说禽兽没有感情? 注释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 11 1 法师:对和尚的尊称。 2 屏居:退居。

3 径:小路。 4鸠:斑鸠。

5 乃:就。 6 日:白天。

7 纵:被。 8 则:就。

9 旋:围绕。 10适:到。

11暮:晚上。旋:围绕。

12 匝(zā):周。 13鸣:叫。

14 已:停。 15 堕:坠落。

16 携:带。 17 自是:从此。

18 辄:总是。 19投宿:寄宿。

20 是岁:这年。 21归:归来。

22至:到。 23情:情义。

24笼:装进笼子。 25复:再,又。

26孰:谁。 27、躬:亲自。

28、怜:可怜,怜悯。 29、明日:第二天。

30.主管:主持掌管。 句子翻译 1躬自哺饲:(法师)亲自喂养它。

2笼而行:他将(斑鸠)装在笼子里出发。 相关成语 1、“风雨如晦”: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象黑夜一样。

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 “晦”解释为:昏暗。

文言知识 “笼而行”的语法现象。“笼而行”当然不该理解为“笼子而走”。

在这句话中,“而”连接两个动词——“笼”与“行”。因此“笼”作动词用,要理解为“装进笼子”。

又,“灯而行”,意为提着灯走;“舟而遁”,意为乘船逃跑。 文化常识 法号与法师。

“法号”又称法名,是出家当僧尼或道士后另起的名字。上文所说的“明义法师”,“明义”是僧人的名字。

他原有姓名,但出家后都以法名相称。如“惠仁法师”、“智深法师”、“德洪法师”等,其中“惠仁”、“智深”、“德洪”都是法名。

“法师”是对和尚的尊称。 2.3 鹿亦有知 博山李氏者,以伐〔砍〕薪为生。

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携家喂养。鹿稍〔渐渐〕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

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例用鹿。

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十天〕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固(坚持)请。

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

李氏深悔之。(据《小豆棚》改写) 译文 博山有个姓李的人,凭借砍柴谋生。

一天,他在山坳里捡到一只幼鹿,就带回家喂养。鹿渐渐长大,十分驯良,见到人就呦呦地叫。

他们家周围都是大山,鹿每次出去,到傍晚必然回来。到了秋祭的时候,照例要用鹿(祭祀),由官府监督,猎户很着急,因为限期就要送上(。

6.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第八单元黄仙裳济友守字怎么翻译

原文

泰州守田雪龛居官廉,黄仙裳与周旋,绝不干以 私,后田落职,在州不得去。黄自汝宁归,囊中但有二十金。乃先至田寓,分其半以赠。后语人曰:“是日若吾先至家,则家中需金甚亟,不得分以赠田矣。”

泰州太守田雪龛为官清廉,黄仙裳与他交往的时候,一点也不牟取私人利益。后来田雪龛被免官,没有钱回不了家。黄仙裳正要回家,口袋中只有二十两银子。于是先到了田雪龛的住所,分出一半(银子)送给(田雪龛)。后来黄仙裳对别人说:“那天我如果先回到自己家里,由于我家里急需要钱,就不能把钱分给田雪龛了。”

7. 小学六年级《走进文言文》译文与答案

我只有6单元的把分给我好吗?鳝救婢 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卖鳝鱼面。

他每天要杀数十条鳝鱼,有一位婢女心生怜悯,每天夜晚,偷偷从水缸里捞了两三条鳝鱼,由后窗抛入河中。这样经过了大约一年的光景。

有一天,店里发生火灾,婢女仓皇逃出,被火所灼伤。 她很疲倦地躺在河边,到半夜睡著了。

醒来以后,发现:不但痛苦减轻了,连灼伤的部位也好了许多。有河中的污泥堆积在伤口,而地面留下鳝鱼走过的痕迹。

她才知道:是从前所放生的鳝鱼来救她。 高怀中被婢女的行为所感动,於是停止行业,拆除炉,将库存的数石活鳝鱼,全部放到河里。

二鹊救友 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株古老的树,上面有喜鹊筑的巢,母鹊孵出来的小鹊已快成为幼鸟了。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徘徊飞翔,不停地发出悲伤的嚎叫。

一会儿,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两只喜鹊仍然在树上对叫,像在对话一样,不一会儿又扬长而去。 有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跟随在它后面。

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话要说。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鹊的请求。

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突然向鹊巢冲了下来,叼出一只红蛇并吞了下去。喜鹊们欢呼了起来,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 知恩图报 秦穆公外出王宫,丢失了自己的骏马,亲自出去找,看见有人已经把自己的马杀掉了,正在一起吃肉。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马呀”。

这些人都害怕惊恐的站起来。秦穆公说:“我听说吃骏马的肉但不喝酒的人是要被杀的。

”于是给他们酒喝。杀马的人都惭愧的走了。

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穆公,把秦穆公围困住了。以前那些杀马吃肉的人互相说:“咱们到了以死报答穆公给我们马肉吃好酒喝的恩德的时候了。”

于是冲散了包围,穆公终于幸免于难,并打败晋国,抓了晋惠公回来。 蝙蝠 凤凰过生日,百鸟都来祝贺,唯独蝙蝠没有露面。

凤凰把它召来训斥道:“你在我的管辖之下,竟敢这样傲慢!”蝙蝠说:“我长着兽脚,是兽类的公民,凭什么要祝贺你?”过了几天,麒麟做寿。百兽都来拜寿,蝙蝠仍旧没有露面。

麒麟把它召来训斥道:“你在我的管辖之下,竟敢如此放肆!”蝙蝠说:“我长着双翅,属于禽类,凭什么要祝贺你?”有一天,凤凰和麒麟相会了,说到蝙蝠的事,才知道它在两边扯谎。 凤凰和麒麟摇头叹息,不胜感慨:“现在的风气也太坏了。

偏偏生出这样一些不禽不兽的家伙,真是拿它们没有办法!” 杀驼破翁 从前有一个人,一开始把粮食存放到了瓮中。一头骆驼偷吃粮食把头伸到了这瓮中,结果头被卡在里面出不来了。

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有一个老人来到见了就说:“你不要发愁,我教你一个能让骆驼头出来的方法。

你把骆驼的头斩断,自然就能够出来了。”这个人听了随即就采纳了老人的意见,用刀把骆驼头斩断了。

已经杀死了骆驼,进而又要把瓮打破才能取出粮食。 这样行事的人,被后人所耻笑。

8. 走进文言文 初中文言文 课外阅读与训练精选 六、七年纪 杨震中 编写

哑孝子

原文:

崔长生,生而哑,性至孝;人呼“哑孝子”。孝子既哑,左手复挛,佣工养其夫母。后乡里大饥,孝子行乞于外,人悯之,遗以糟糠,受而纳诸箪,自掘野草以食。归则扶其跛父病母于茅檐下,尽倾箪中物敬父母,父母赖以活。一日,途见故纸,中有遗金,守待失者而不得。月余,未见有求者,及易猪饲之。猪蕃息,遂为父母备棺。孝子待人,诚而信。父母先后卒,哭之恸,棺葬于野,后不知孝子所之。

译文:

崔长生下来就喑哑,品行很孝顺,乡里人称赞他为“哑孝子”。他不仅天生喑哑,而且左手蜷曲,靠做佣工来养活父母,并且出入都一定会给父母请安。后来乡里发生了一次大饥荒,他在外行乞,别人怜悯他,就给他吃剩的食物,但是他收下后把它们放到竹篮中留着,自己则去挖掘野草来吃。回到家中后,就把他的残疾的父亲和生病的老母扶到茅檐下,倒出竹篮中的食物孝敬父母,父母完全依靠这些食物维持生存。

一天,他在路上看见了一堆废纸,(发现)里面有别人遗失的财物,没等到失主。一个月以后,(仍然)没有等到来领取的人,他就用钱买了一头猪饲养,猪下仔后,于是就给父母准备棺材。他待人诚实守信,父母先后去世,他伤心地大哭,用棺材把他们葬在了荒山,后来不知道哑孝子到哪里去了。

注释:

1 性(至)孝 . 2 至:到了极点,可翻译为非常 3 人(悯)之 悯:同情 4 父母(赖)以活 赖:依靠 5 乃(易)猪饲之 易:交换 6 父母先后(卒)卒:死 7 哭之(恸)恸:悲痛的样子 8 后不知孝子所(之)之:到




13494798889走进文言文67年级第三单元
邓孙连答:走进文言文67年级第三单元1. 走进文言文第三单元译文 虎画: 原文:予友人工画虎,其室四壁咸虎画:或腾或扑,或吼或奔,或挈幼或独行,形态各异,皆毕肖。吾尝乞得一轴,高二尺奇,宽二尺许。其二虎,雌雄各一

13494798889六,七年级《走进文言文》第三单元 红毛毡的答案
邓孙连答:1坚持 2只 3一边,一边 4一起 二 主帅心想一块毛毡能容纳的面积没有多少 三 准许 这样 四 于

13494798889六七年级走进文言文智永退笔冢
邓孙连答:实在想不出办法来。 不久,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但是我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走进文言文第三单元译文智永退笔冢: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以后有十瓮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担(那么重)。 来求取...

13494798889进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邓孙连答:进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前进,向前移动;出仕,做官;进献,进呈;进谏,劝谏;举荐,推荐;愈,超过等。文言文进的意思 ①前进;向前移动。《涉江》:“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②出仕;做官。《陈情表》:“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岳阳楼记》:“是进亦忧,退亦忧。”③进献;进呈...

13494798889六年级走进文言文翻译
邓孙连答:1. 小学六年级《走进文言文》译文与答案 我只有6单元的把分给我好吗? 鳝救婢 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卖鳝鱼面。他每天要杀数十条鳝鱼,有一位婢女心生怜悯,每天夜晚,偷偷从水缸里捞了两三条鳝鱼,由后窗抛入河中。这样经过了大约一年的光景。 有一天,店里发生火灾,婢女仓皇逃出,被火所灼伤。她很疲倦地躺在...

13494798889进文言文答案
邓孙连答:6. 【六,七走进文言文答案第一单元阅读黄琬聪慧训练1.杨修啖酪2.王戎 陆绩怀橘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 "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

13494798889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目录
邓孙连答:1. 六年级走进文言文目录(急) 第一单元 阅读 黄琬聪慧 训练 1.杨修啖酪 2.王戎识李 3.诸葛恪得驴 4.谢道韫咏絮 5.曹冲称象 第二单元 阅读 陆绩怀橘 训练 1.黄香温度 2.陈遗贮焦饭 3.哑孝子 4.郑人买履 5.鲁人锯竿入城 第三单元 阅读 文徵明习字 训练 1.智永退笔冢 2.一箧磨穴砚 3.王羲之...

13494798889六年级走进文言文 盲子窃钱案翻译
邓孙连答:20.宛然:果然 [编辑本段]〖译文〗 有个瞎子和小贩同住在一家旅店里。第二天早晨,小贩惊叫起来,说5000个铜钱不见了。店主过来协助搜索,发现钱在瞎子的包裹里。可那瞎子说,铜钱是他自己的,于是双方争吵不休,直告官府。县官当即提审。他问小贩,铜钱上有没有做过记号。小贩说“这是我每日买卖...

13494798889七年级上册后三单元文言文阅读
邓孙连答: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 第一单元 5、伤仲永(王安石) 第二单元 10、木兰诗 第三单元 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第四单元 20、口技(林嗣环) 第五单元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两小儿辩日 《列子》 第六单元 30、*狼(蒲松龄) 这人教版的希望能帮助到你! 望采纳谢谢! 5....

13494798889七年级走进文言文
邓孙连答:已经杀死了骆驼,进而又要把瓮打破才能取出粮食。这样行事的人,被后人所耻笑。 6. 初中走进文言文6,7年级第五单元文言文的译文 【译文】 孙亮路过西边游猎的花园,正在吃生梅,就派太监到宫中拿蜜来浸泡梅子。蜜里有老鼠屎。孙亮把藏吏召过来审问,藏吏跪在地上叩头、赔罪。孙亮问藏吏说:“太监有从你那里要求...


(编辑:赖家策)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