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求最近几年的《读者》卷首一篇季羡林的文章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最新读者中写季羡林的文章

  拿什么纪念大师 《读者》09年第21期
  作者:费晔

  “道之将废也,文不在兹乎?”

  7月11日,一天之中,我们少了两位大师:4时30分,北京医院,93岁的原国家图书馆馆长、哲学家任继愈先生,静静地合上了双眼;4个半小时后,在北京301医院,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东方学家、印度学家、梵语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教育家季羡林先生也驾鹤西去,享年98岁。
  大师去也,失不再来!
  在半个多世纪前,诗人臧克家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大师是一种稀缺资源,不可复制,断难再生。
  何谓大师?《辞海》说,“大师”之一曰:“指有巨大成就而为人所宗仰的学者或艺术家”。例举“艺术大师”,注出处《汉书·伏生传》:“山东大师,亡(无)不涉《尚书》以教。”之二曰:“佛教徒称佛为大师”。举出处《瑜伽师地论》:“能善教诫声闻弟子一切应作不应作事。故名大师。”
  大师之“大”,不是因为年龄大、职权大、帽子大、袍子大,而是因为大学问、大智慧、大境界、大人生。真正的大师从来不自封“大师”,因为他们深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们的使命就是在人生、学问的路上奋力“向前走,向前走”,“学问不问有用无用,只问精不精”(季羡林语),“挥斥古今负壮猷,天风海浪自悠悠”(任继愈语)。
  曾有学生问任继愈人生的目标是什么,他沉思良久,缓缓答道:“只讲自己弄明白了的话。”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任先生在80岁时却特地请人治了一枚印章:“不敢从心所欲”。在北京301医院的6年多时间里,季羡林写下了20多万字的《病榻杂记》,书中阐明了他对这些年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术)泰斗”、“国宝”这三顶桂冠的看法——请人们把“头顶上的这三顶桂冠摘下来”。
  “不敢从心所欲”,不是虚伪;“三辞桂冠”,不是作秀。任、季的清晰自省,在这个“大师”汹涌的年代,弥足珍贵!
  “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不过生得晚些,活得时间长些罢了。我写的那些东西,除了部分在学术上有一定分量,小品、散文不过是小儿科,哪里称得上什么‘家’?”季羡林说。1983年,70多岁的季羡林从一本《弥勒会见记》残卷开始,以10年时间一个人完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吐火罗文研究,以中、英文写成专著,并把世界吐火罗文的研究提高了一个台阶……正是在这精进的求索中,季羡林将人类文化分为四个体系: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自古希腊、罗马至今的欧美文化体系,而前三者共同组成东方文化体系,后一者为西方文化体系。
  “一辈子不做挂名主编”,这9个字是任继愈国家图书馆馆长的“任上宣言”。107卷中国汉文佛教资料汇编《中华大藏经》;煌煌7亿多字的古籍文献资料汇编、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跨世纪出版工程《中华大典》——仅此两项,耗费了他十余年的宝贵光阴,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尽管先生的右眼20多年前就已失明,左眼视力也只有0.6左右,但生前依然习惯了每天早晨4点即起床工作。 “我始终记着我的老师熊十力先生的勉励:做学问就要立志做第一流的学者,要像上战场一样,义无反顾,富贵利禄不能动其心,艰难挫折不能乱其气。”
  “道之将废也,文不在兹乎?”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曾悬挂在任继愈的老师熊十力先生的书斋里。一代大儒们正是怀着共同的心志,凭藉着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深挚而悲苦的责任感,汲汲遑遑,四处奔走,著书立说,开门授徒,不遗余力振兴中华文化。
  今时之日,大师去也,后世之人,又当何为?
  大师肉身已逝,灵魂犹存,其清白声名绝不应成为我们这些尚存者沽名钓誉的“小红旗”,需要时拿出来挥一挥,不需用时则束之高阁;大师遗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更不应该从此成为尘封的历史,而必须经由我们之手推广普及、弘扬传承。“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语)同理,一个民族的振兴,一种文明的崛起,离不开大师及其经典的启蒙与烛照;而比之大师孤独的“存在”,更有意义的乃是其智慧成果适时转化为普世价值,以此推动我们的民族、文明一路前行。只闻大师之名,不读大师之书,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道之将废也,文不在兹乎?”记住大师们的这句话,勇敢地承担起他们未尽的责任,这将是我们对大师最好的缅怀与纪念。虽然,学或有不逮;精神,却真的不容稍怠!


  任继愈(1916年4月15日~2009年7月11日),字又之,出生于山东省平原县。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国家图书馆馆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第四至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后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第二至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就是最新一期2010-24的啊
《你凭什么上北大》贺舒婷
我第一个哦

  【读者20期】
  季羡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时光流逝,一转眼,自己已经到了望九之年,活得远远超过了我的预算。有人认为长
  寿是福,我看也不尽然。人活得太久了,对人生的种种相、众生的种种相,看得透透彻
  彻,反而鼓舞时少、叹息时多。远不如早一点离开人世这个是非之地,落一个耳根清
  净。

  那么,长寿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也不是的。至少对了解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会有一些
  好处。

  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也
  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趟美食城。晚上一趟卡
  拉0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飞扬跋扈,昏昏沉沉、浑浑噩噩
  ,等到钻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这一生。

  其中不走运的则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即使是日子还能
  过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够温饱,然而也终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缰、被缚于利锁。同
  样是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活这一生。

  对这样的芸芸众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从何谈起呢?

  我自己也属于芸芸众生之列,也难免浑浑噩噩,并不比别人高一丝一毫。如果想勉强
  找一点区别的话,那也是有的:我,当然还有一些别的人,对人生有一些想法,动过一
  点脑筋,而且自认这些想法是有点道理的。

  我有些什么想法呢?话要说得远一点。当今世界战火纷飞、物欲横流, “黄钟毁弃,
  瓦釜雷鸣”,处在一个十分不安定的时代。但是,对于人类的前途,我始终是一个乐观
  主义者。我相信,不管还要经过多少艰难曲折,不管还要经历多少时间,人类总会越变
  越好,人类大同之域绝不会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但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
  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有如接力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条链
  子,是由许多环组成的,每一环从本身来看,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东西,但是没有
  这一点东西,链子就纽不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
  ,而且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如果说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这里。

  但是,这个道理在人类社会中只有少数有识之士才能理解。鲁迅先生所称之“中国的
  脊梁”,指的就是这种人。对于那些肚子里装满了肯德基、麦当劳、比萨饼,到头来终
  不过是浑浑噩噩的人来说,有如夏虫不足以语冰,这些道理是没法谈的。他们无法理解
  自己对人类发展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话说到这里,我想把上面说的意思简短扼要地归纳一下: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
  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是这个吗

那是季羡林论人生的一篇文章,我对其最深刻的是:人生的价值是承上启下和启前接后的作用.文章名字好象是再论人生的意义


13817963465求最近几年的《读者》卷首一篇季羡林的文章
廉钟竿答:季羡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时光流逝,一转眼,自己已经到了望九之年,活得远远超过了我的预算。有人认为长 寿是福,我看也不尽然。人活得太久了,对人生的种种相、众生的种种相,看得透透彻 彻,反而鼓舞时少、叹息时多。远不如早一点离开人世这个是非之地,落一个耳根清 净。那么,长寿就一点好...

13817963465季羡林散文赏析急!!!
廉钟竿答:这情,一是对散文写作的迷恋,书中所收文章,最近的二篇,《清华梦忆》写于2000年11月7日,《九十述怀》写于同年12月20日——步趋期颐之年尚笔耕散文不辍,应该寄托着无限的生命情绪吧;二是季老表达的对世事人生的深情,全书共十辑,“寻根齐鲁”,“魂断德国”,“清华梦忆”,“燕园春秋”,“拥抱自然”,“馨爱...

13817963465季羡林散文集:阅世心语内容简介
廉钟竿答:《季羡林散文集:阅世心语》是一部集结了这位知名学者、国学大师丰富人生智慧的佳作。季先生以其深厚学识和独特文风,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生动而深沉的生活画卷。他的散文犹如一股清流,典雅清丽,文字间流淌着朴素的情感,既有浓郁的人文关怀,又不乏趣味和意蕴。无论是描绘人物、描绘自然,还是叙述事件,都...

13817963465季羡林的身世和作品
廉钟竿答:作为文学翻译家,他的译著主要有:《沙恭达罗》(1956年)、《五卷书》(1959年)、《优哩婆湿》(1959年)、《罗摩衍那》(7卷,1980~1984年)、《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作为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有《天竺心影》(1980年)、《朗润集》(1981年)、《季羡林散文集》(1987年)、《牛棚杂忆》等。 祖父季老苔,...

13817963465关于季羡林的读后感4篇
廉钟竿答:最近读《季羡林》。引来些许感慨,片言记述。书中三部分分别介绍了季羡林老先生的人生哲学---谈人生、谈读书治学、谈人生感悟。亲近书的日子,让自己感觉生活充盈而丰盛。走在路上,怀中揣着一本书,感觉好踏实;每天的生活虽然忙碌,但能咀嚼一缕书香,感觉一天的时光没有白费,否则会有一种欠债的感觉...

13817963465季羡林散文集:阅世心语图书信息
廉钟竿答:季羡林散文集《阅世心语》是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于2011年10月1日推出的第一版图书。该书采用精美的装帧设计,总共有313页,适合读者们静心品读。全书内容是以简体中文呈现,开本尺寸为16开,为读者提供了舒适的阅读体验。本书的ISBN号码为7550202982和9787550202986,便于您在书店或网络上查找。此外,它的...

13817963465季羡林的著作及写作时间和当然的背景。 越多越好要一一列举。_百度知 ...
廉钟竿答:《季羡林散文选集》 《泰戈尔名作欣赏》 《人生絮语》 《天竺心影》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 《季羡林谈师友》 《季羡林谈人生》 《病塌杂记》 《忆往述怀》 《新纪元文存》 书名:《季羡林谈人生》 作者: 季羡林 季羡林研究所 编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1 内容简介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缘分...

13817963465季羡林的作品有哪些?
廉钟竿答:季羡林的作品有:《季羡林文集》 ,《清塘荷韵》, 《听雨》, 《季羡林说:清华那些事儿》,《季羡林谈人生》,《母与子》, 《三个小女孩》 ,《一双长满老茧的手》, 《季羡林随想录:夜来香花开的时候》, 《重返哥根廷》, 《留德十年·迈耶(Meyer)一家》,《垂钓》, 《月是故乡明》,...

13817963465季羡林的整篇文章
廉钟竿答: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

13817963465《读者》中有一篇过客是从意林中选的 题目是 过客 好像是2013年那时的...
廉钟竿答:过客 人生多少相逢,是“绝版”的。告白之后,便是告别。转身之后,各自天涯。命运,只许给彼此短暂的一段光阴。此前不曾有,此后不再有,一生仅此一回。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从此,人在热闹处,却活得清冷。你的世界,成了一座荒城:无数的人,都是过客。而你,也成了无数人的过客。你只...


(编辑:仇春宏)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