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与佛教有关的诗句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与佛教有关的古诗句

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译文: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拭,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出处:(唐)神秀《示法》
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译文:菩提树是空的,明镜台也是空的,身与心俱是空的。本来无一物的空,又怎么可能惹尘埃呢?
出处:(唐)六祖《示法》
三、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译文:小蜜蜂啊,打开的大门有那么大的空档,你不肯出,却非要投撞这个纸窗,也太愚痴了吧。就算你这只小蜜蜂,钻这个故纸堆钻一百年,也未必飞得出去啊。
出处:(唐)神赞《蜂子投窗》


四、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
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译文:常常回忆起传说中西湖处士种的那些梅花树的风姿:稀疏的枝条,清冷暗香的花蕊,自在的横斜错落着。林逋的这种方式很美好,但是美中还略略的有些欠缺。
出处:(宋)虚舟普度《墨梅》
五、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译文:从北而来,向南而去,想休息便休息,自由自在,萧瑟秋风把江里的白苹吹尽了,眼前是一片悲凉的晚秋景象。我不是那种因悲凉的秋风而伤感的过客,任凭楚江两岸的山峦在黄昏中相对发愁去吧。
出处:(宋)程颢《题淮南寺》

一、关于佛的古诗《菩提偈》:
1、其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2、其二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3、其三
菩提本无(非)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4、其四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二、诗文释义:
1、其一
本来就没有菩提树, 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 只要性空,哪会有什么尘埃?
2、其二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3、其三
原本就没有菩提树, 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 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
4、其四
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机?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扩展资料
《菩提偈》是六祖慧能作的偈,见载于《坛经》,因为是以菩提为题所以称为菩提偈。共有四首。《菩提偈》是诠释佛教教义的歌偈,由唐代和尚慧能所作,属于五言绝句。其中前两首偈是针对神秀的《无相偈》所作的,旨在说明“明镜”的清净。
创作背景编辑
关于这首诗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弘忍知道后,“遂唤秀上座于堂内”,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而“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菩提偈

1、 理谓理趣,道理广也。性为法性,心性深也。若穷其理趣,则尽其体性。今此经中,意趣体性皆穷究也,此借《周易》‘说卦’之言。 ——澄观 《华严经疏》
2、 往复无际,动静一源,含众妙而有余,超言思而迥出者,其唯法界欤! ——澄观 《华严经疏》
3、 应感之事,是佛境界。不同于外,理不可请。内实常存,又何所谓耶? ——道生 《大般涅槃经集解》
4、 顺理生心,名善。 ——道生《大涅槃经集解》
5、 到于彼岸本由正见。入邪见者则不到也。顺在解邪,见理为人也。既入其理,即为彼岸,无复彼岸可到也 ——道生 《注维摩诘经》
6、 以心相得解脱者,无垢在心。 ——道生 《注维摩诘经》
7、 万法虽异,一如是同。 ——道生 《妙法莲华经疏》
8、 善相者,涅槃惑灭,得本称性。 ——道生 《大涅槃经集解》
9、 返迷归极,归极得本。 ——道生 《大涅槃经集解》
10、 布施无相,度生无我。 ——道生《金刚经》
拓展资料:佛教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佛姓新称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旧称瞿昙;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

最著名的是六祖慧能的:“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这首佛偈,奠定了六祖的历史地位。

其它还有刘勰的《文心雕龙》中的:“三车喻云花安去, 生如来家辆福祉。 具静律己用缘起, 入报喜地梦佛世”。

还有注明的偈语:“须弥芥子父,芥子须弥爷.山水坦然平,敲冰来煮茶”,也可以视为古诗。

嗓子落满了红尘,江河在琴弦上走调。

——《仓央嘉措诗传》



与佛教有关的诗句有讲述佛教哲理的,有表达感悟的,有寄托佛法希望的,不知道你要的是哪一种.下面有很多,都是佛教历史上高僧所作.有佛法领悟,有对西方极乐的渴望.应该能满足你的需要.

  1. 青山几度变荒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

  2.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3.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4.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方四午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5. 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

  6.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7. 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8.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随顺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花。

  9. 几回梦到法王家。来去分明路不差。出水珠幢如日月。排空宝盖似云霞。鸳鸯对浴金池水。鹦鹉双衔玉树花.睡美不知谁唤醒。一炉香散夕阳斜。

  10. 风满瑶台水满池。花开菡萏一枝枝。细听凫雁鸳鸯语。正是身心解脱时。璎珞自然成宝玉。袈裟全不假机丝。如来相好瞻无尽。所得明门誓忆持。

  11. 人间苦乐事纵横,达者须寻径路行。福报天宫犹有死,神栖佛国永无生.风前鹦鹉琴三叠,水面芙蓉锦一絣(bēng)。作计欲归归未遂,他乡又见物华更。

  12. 却望金莲宝界遥。楼台一一倚云霄。黄莺韵美春长在。玉树枝柔岁不凋。流水有声随岸转。好花无数逐风飘。野人自选归来日。何待诸贤折简招

  13. 参差宝构倚层虚。纵有丹青画不如。林影交飞金孔雀。水光倒浸玉芙蕖。分明池上佛身现。宛转眉间毫相舒。百亿三千大千界。尽令方寸摄无余

  14. 满目池台锦绣横。祥光瑞霭灭还生。了无酒色离烦恼。虽有天魔绝斗争。渴饮醴泉多舞凤。高栖璚树足流莺。待吾托质莲花后。却向琉璃地上行。

  15. 池上蕅花花上人。佛光来照紫金身。更闻妙法除心垢。尽救迷情出苦轮。举步遍游尘点国。利生终满涅槃因。娑婆界上光阴短。极乐知经几劫春



高僧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六祖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南京鸡鸣寺内的楹联:“问菩萨为何倒坐,叹众生不肯回头。”
《太平广记》:金刚怒目,以降服四魔;菩萨低眉,以慈悲六道。
施耐庵《水浒传》鲁智深偈子:菩提何来有证果,今日方知我是我。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
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金刚经》四句偈: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华严经》中说,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亦作:一树一菩提)。
《寄道友 》 宋. 云峰文悦禅师 散尽浮云落尽花, 到头明月是生涯。 天垂六幕千山外, 何处清风不旧家?
唐-龙牙 朝看花开满树红,幕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唐。无尽藏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宋。苏东坡
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
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唐。龙牙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无门慧开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
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
——宋。此庵守静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云遮天。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明。憨山德清


15118096504佛教诗词名句
潘哪解答:佛教诗词名句如下:1、北宗神秀的诗:身如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让忍尘埃。2、南宗创始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来有尘埃。3、弘一法师的诗: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飓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佛教 4、遇风愁不成寐:世界...

15118096504与佛教有关的诗句
潘哪解答:2、 往复无际,动静一源,含众妙而有余,超言思而迥出者,其唯法界欤! ——澄观 《华严经疏》3、 应感之事,是佛境界。不同于外,理不可请。内实常存,又何所谓耶? ——道生 《大般涅槃经集解》4、 顺理生心,名善。 ——道生《大涅槃经集解》5、 到于彼岸本由正见。入邪见者则...

15118096504佛教相关诗词5首
潘哪解答:作者 高歌 1.七绝 长安大兴善寺 九五位尊兴善寺,龙飞象舞始隋唐。密宗深邃千年雨,古刹长悠万里光。2.七绝 居家佛 父母深恩似海洋,儿孙孝顺复呈祥。双亲本是居家佛,莫向山门敬远香。3.七绝 洛邑印记 三春学子提琴韵,五月花王洛邑晖。白马寺前骑石骏,关林庙里识神威。4.秋风清 夜宿香严寺 山...

15118096504跟佛有关的诗句
潘哪解答:1、嗓子落满了红尘,江河在琴弦上走调。《仓央嘉措诗传》2、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佛经》3、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日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那一夜我听了一...

15118096504和佛有关的古诗
潘哪解答:1、《菩提偈》——唐代:慧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译文: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2、《桃花庵歌》——明代:唐寅 桃花坞裏桃花庵,桃花庵裏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

15118096504与佛教有关诗句
潘哪解答: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神秀示法诗)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示法诗)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神照本如开悟诗)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文偃诗)5.几年个事...

15118096504佛家的经典诗句……
潘哪解答:5、佛曰:刹那便是永恒(若人生了悟如佛,无悲无喜无梦无幻,无爱无恨四大皆空,生与死又有何区别。不能了,不能悟,不能舍,不能弃,参不透,舍不得。)6、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7、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8、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

15118096504有关佛教的诗句
潘哪解答: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大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禅师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摘自《心经》一切有为法...

15118096504关于佛的诗句古诗及意思是什么意思
潘哪解答:1.和佛有关的古诗 《谒》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谒》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一日,五祖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 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 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

15118096504关于佛学的经典诗句
潘哪解答: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无门慧开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明。憨山德清 2.佛家的经典诗句 原发布者:adudu001 经典佛家语录1.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石一乾坤,...


(编辑:孔卫苛)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