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语文必修三《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设计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31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是美籍日裔理论物理学家加来道雄的作品。下面一起来学习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的相关知识点!

      语文必修三《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设计

  【学习 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了解文中所谈的一些物理学理论问题,如宇宙平行理论、多维空间理论。

  2.能力目标:分析文章的结构,学习文章的语言。

  3.情感目标:学习作者对科学深入探索的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学习从结构上去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作者对科学的探索的精神。

  2.难点:从文中学到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并用于平时的学习中。

   一、知识储备

   体裁知识积累:

  1.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首先,要抓住说明的要点。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要点,因说明对象的不同而有别,如人物简介,其要点—般包括年龄、籍贯、学历、经历、性格、品质、特长等;书籍简介,其要点一般包括作者、写作时间、历史背景、内容提要、社会价值等。

  其次,应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

  2.弄清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具有反比关系,即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大,则它的内涵越小;反之,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小,则它的内涵越大。“新书”比“书”多了“新”的内涵,因而具有这种属性的对象(外延)也就越少;同样“书”比“新书”少了“新”的内涵,因而具有这种属性的对象(外延)也就越多。

  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达到缩小概念的外延的目的,即由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过渡到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概念的概括是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达到扩大概念的外延的目的,即由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过渡到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

  我到商店买衬衣,不能只对售货员小姐说“我买衫衣”,应当把所有关于我买衬衣的信息资料统统告诉售货员小姐。应当说“我买一件蓝色40公分男式短袖纯棉衬衣”。“衬衣”前的五个定语“一件”、“蓝色”、“40公分”、“男式”、“短袖”、“纯棉”就是增加的衬衣的属性。通过层层的限制,我和售货员小姐达成共识,确定单位为“一”,我就买“这一件”。这就是概念限制的过程。我买完衬衣从商店里走出来,恰好碰到了同一办公室的小陈,他问我:“ 杨老师您做什么去了?”我并不回答“我买了一件蓝色40公分男式短袖纯棉衬衣”,因为小陈并不关心我买什么样的衬衣,他只问做什么去了。我只回答“买衬衣去了”或“买东西去了”。这就是对“一件蓝色40公分男式短袖纯棉衬衣”这个概念的概括,即由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一件蓝色40公分男式短袖纯棉衬衣”过渡到了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衬衣”。

  3.人物介绍

  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他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他是《超越爱因斯但》(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和《超弦导论》诸书的作者。在过去的10年里,他还是广播电台每周一次一小时科学节目的主持人。

  4.课文要点

  本文作者以细腻优美的笔法写了自己走上科学探索之路的过程,阐述了一些高深的物理学理论问题。不像其它的科普文章向我们介绍大量的科学知识,而是通过对童年的两件对自己启发很大的事情的追溯,告诉了我们走上科学的道路的一些必备的因素(敢于质疑、对事物充满兴趣、做事有毅力),思路很清晰。

  5.语基积累

  (1)给加点字正音:

  栅( )栏 目眩( ) 撒手人寰( )刨( )根究底 畏葸( )不前

  参考答案:zhà xuàn huán páo xǐ

  (2)基础训练: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实词,恰当的一组( )

  ①高楼拔地而起,青草的生成,都__了在其他地方聚集起来的能量。

  ②有些科学家__说,经过很长的时间,太阳能够对地表起一定作用,使消散了的金属分子又重新回到聚集的状态中去。

  ③我们__到,其他星系正离开我们运动而去,而且它们离开我们越远,就离开得越快。

  ④谁能够看到并且__这个奥妙,谁就能够推动科学的发展。

  A 耗费 辩论 观测 揭露

  B 消费 争辩 看  揭露

  C 耗费 争辩 观测 揭示

  D 消费 辩论 看 揭示

  2.下列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去年一年,日本广岛县为了笼络中央内阁官员,竟举办了474次所谓的非正式联谊会。

  B、 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

  C、 我托他买《青年自学丛书》――《环境保护》和《人体卫生》,他满口答应了。

  D、 洪武二年,朱元璋开始读《孟子》,发现书中有不少忏触皇权的话,大磊为恼怒,对人说:“这个老头子要是活到今天,非办不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数学把理性思维的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

  B 奇怪的是,虽然科学们多少年来为这两个定律的真正涵义费尽心机,地球上各民族文化的民谚却早已悟出其中三昧。

  C 英语,我是最有信心的。因为我在大学,至少有1/2 的时间是用在学英语的,自恃有些词汇量,于是也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做仿真题,一下子做了二十道,感觉良好。

  D 只要你舍身处地的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备了。

  参考答案:

  1.C(“耗费”就是消耗,是指精神、力量、东西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渐渐减少,而“消费”是为了生产或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争辩”“辩论”都有“辩解”的意思,但“争辩”一般是侧重于一方;“观测”是一个科学术语;“揭露”是使隐藏的事物显露,“这个奥妙”应与“揭示”搭配。)

  2.D(A项中的“非正式联谊会”应加引号,文中也有提示词“所谓”。B项中第二个分号改为逗号。C项中的破折号用错了,破折号在这里应起解释作用,但后边两本书不是解释,应去掉破折号,换成汉字“中的”。)

  3.B(“费尽心机”是贬义词,应用“绞尽脑汁”。)

   二、问题探究

  主问题: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观点句,思考课文各段所写内容,并划分课文结构。

  明确:整体感知各段大意:

  第1段,全文总纲,引出下文。

  第2段,产生第一件趣事的契机:游日本茶园,蹲小池边“为慢畅游在水底睡莲之中五彩斑斓的鲤鱼所陶醉”。

  第3段,遐想的内容:水池中的鲤鱼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

  第4段,遐想一,它们相信它们的“宇宙”就由阴暗的池水和睡莲构成,它们只模糊地意识到水面之上存在有另外一个外部世界。

  第5段,遐想二,“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些鲤鱼“科学家”。

  第6段,遐想三,暴风雨来临,鲤鱼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

  第7段,遐想四,鲤鱼“科学家们”对睡莲能够不被触摸而运动得出结论:是因为有一种看不见的力对它起作用。

  第8段,遐想五,“抓而又放”这些鲤鱼科学家,会是什么样子?那些别的鲤鱼一定会非常困惑。

  第9段,遐想六,被“抓放”的鲤鱼“科学家”讲的故事是不是像人类的被抓上“飞碟”的故事呢?

  第10段,是更高层次的思索,把对鲤鱼的遐想扩展到人类身上,我们人类就像鲤鱼一样,对看不到的东西,不知道的东西,不能放开思想,认真思索。

  第11段,童年的遐想和认真的思索离不开实际的行动。

  第12段,讲述小时候听老师讲已故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故事,使“我”对其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发现就撒手人寰的事特别感兴趣。

  第13段,这个故事迷住了好思索勇于进取的小学生,引起了遐思与阅读。

  第14段,通过读书知道了爱因斯坦未完成的论文是“统一场论”,遗憾的是作为一个孩子,还不能理解这些东西。

  第15段,到了高中,知识面扩展了,又发现了爱因斯坦的另一发现:反物质的存在,引起了更大兴趣。

  第16段,实践建立了自己的原子对撞机,建造了一台电子感应加速器。

  第17段,谈建立电子感应加速器的过程。

  第18段,虽曾有失败,但最终有了一点成功。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是全文的纲,只有一句话,非常简洁,点明后面写作的内容。

  第二部分(2-11):主要叙述作者第一件趣事:对鲤鱼世界的遐想。

  第三部分(12-18):主要介绍作者第二件趣事: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

  子问题1:文章的脉络非常清晰,首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

  明确:首段语言一句话,简洁、平实自然,是全文总纲,是为了引出下文写作的内容。

  子问题2:文中讲述了“我”童年时的几件趣事?这些趣事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用简洁语言归纳概括。

  明确:

  两件趣事。童年时的第一件趣事:对鲤鱼世界的遐想。童年时的第二件趣事:对爱因斯坦未竞事业的向往。

  作用:第一件事“我”由鲤鱼的遐想,引起了我对人类的思索。使我解放了思想,由遐想而去探索平等宇宙、多维空间,去读书。第二件趣事爱因斯坦的故事。他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他未竞的事业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使我努力探索,读书,并动手实践获得了成功——亲手建立电子感应加速器。

  子问题3:鲤鱼怎样观察世界?请归纳概括“我”遐想的内容。

  明确:①鲤鱼”坐井观天不了解外面的世界。②鲤鱼科学家。③鲤鱼的困惑。

  ④鲤鱼认为“力”在起作用。⑤鲤鱼的又一次困惑。 ⑥鲤鱼科学家讲故事。

  子问题4:读了作者讲述的童年趣事,你们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明确:(言之成理皆可)

  启示:第一件趣事,看似是一个小孩子不着边际的遐想,其实正是一种科学精神。正是这种遐想,才促使作者对高维数世界产生兴趣。第二件趣事,一个八岁的孩子会对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产生向往,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乐趣,才促使作者去寻找答案,大量阅读,动手实验。

  子问题5:整篇文章讲述了作者从童年的两件趣事到青年动手实验的历程,请思考成为一名物理学家需要具备什么精神?

  明确:(答案具有开放性)

  一要拥有科学精神,二要有想像力,三要保持兴趣,四要有实验精神,五要忍受艰辛,六要有坚定信念,七要有坚持不懈努力,八要耐得住寂寞,九要有奉献精神,

  十要有耐力和恒心。

   三、课文小结

   1、本文主旨:

  本文介绍了作者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作者对鲤鱼世界的遐想和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是如何启迪作者走上了科学探索道路的。

  2、艺术特色:

  ①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在讲述自己的教育历程中讲述科学道理,重点讲述科学研究的方法。这种结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题目看似乎是一篇记叙文,记叙自己的成长历程的,从整体结构看也是如此。作者就写了童年中的两件趣事,是它们启迪自己走上科学道路的,但在行文中却有着对科学思想的探讨,有着对科学概念的恰当解释。如对反物质的解释,对建造电子感觉加速器的详细叙述等等,无不包含丰富的科学知识。再如对平等宇宙和多维空间的探索等等。

  ②想像奇特,心理刻画细致。

  虽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很有文采,尤其是写小时候大胆的想像的细节更是细致入微。如在水池旁忽然来了一场暴雨,作者用了两段写自己的遐思,一是写水中鲤鱼的反应是困惑的:睡莲没有人摇动怎么会自己动起来呢?二是鲤鱼科学家的杜撰,简直引人发笑。发笑之后,不得不佩服小孩子想像的丰富。第二部分写小孩子的想像非常丰富,语言刻画相当细腻。





17119599415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的原文
能羽国答: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记得那时我的父母不时带我去旧金山游览著名的日本茶园。我蹲在那里的一个小池边,为慢慢畅游在水底睡莲之中五彩斑斓的鲤鱼所陶醉。这是我最快乐的童年记忆之一。在那静静的时刻,我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我常常给自己提一些只有...

17119599415一个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作者
能羽国答:作品原文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加来道雄 刘玉玺、曹志良译 [1]我想知道上帝怎样创造了这个世界,对这样或那样的具体现象我不太感兴趣。我想知道世界的内在规律,其余则是细枝末节。 ——爱因斯坦 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记得那时...

17119599415《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说明了什么?
能羽国答:《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说明的是加来道雄的教育经历,主要是对他成长起了重大作用的两件童年趣事。一是遐想鲤鱼如何看待自身以外的世界,由此推知人类认识的局限性;二是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及学习探索。文章通过童年的两件趣事的说明告诉我们:好奇心和遐想在人的教育成长中是何等可贵,由此激发出...

17119599415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分段概括
能羽国答: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分段概括如下:第一部分(第1段),是全文的纲,只有一句话,非常简洁,点明后面写作的内容。第二部分(第2—11段),童年时的第一件趣事:对鲤鱼世界的遐想。第三部分(第12—18段),童年时的第二件趣事: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主旨点睛:作者通过对童年两件趣事的回忆...

17119599415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如何分段概括?
能羽国答:第一部分(第1段),是全文的纲,只有一句话,非常简洁,点明后面写作的内容。第二部分(第2—11段),童年时的第一件趣事:对鲤鱼世界的遐想。第三部分(第12—18段),童年时的第二件趣事: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作者写作此文的主要宗旨在于告诉读者如何才能成为一名物理学家。作者由人的观察...

17119599415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的探究解读
能羽国答:问题探究一:文章重在反映作者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想一想,为什么作者不按从童年到小学、初中、高中的时间顺序叙事?思路点拨:作者写作此文的主要宗旨在于告诉读者如何才能成为一名物理学家。在作者看来,他的经历中三个方面的成长是最最关键的:(1)童年时期的两件趣事(由观察小池...

17119599415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要求原文, 没用的网站请别来...!!!1111...
能羽国答:早在我刚踏进这个班级的时候,您就已经三令五申,一再强调,全班同学,不得迟到,不得旷课。其时,老师反复教导言犹在耳,严肃认真的表情犹在眼前,我深为震撼,也已经深刻认识到此事的重要性,于是我一再告诉自己要把此事当成头等大事来抓,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一片苦心。然而,正如高尔基说过的那样...

17119599415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课文及教案_百度...
能羽国答:(板书)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二、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2.引导学生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

17119599415语文必修三《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设计
能羽国答:下面一起来学习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的相关知识点! 语文必修三《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设计 【学习 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了解文中所谈的一些物理学理论问题,如宇宙平行理论、多维空间理论。 2.能力目标:分析文章的结构,学习文章的语言。 3.情感目标:学习作者对科学深入...

17119599415《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设计
能羽国答:引导学生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精神。【知识链接】一、作者介绍 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


(编辑:山希娄)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