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是同一个人吗?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是同一个佛吗


按照佛教的宇宙结构,在无尽的空间里有无数的世界,每一个世界在某一段时间内只有一位佛出现。就是说同一个世界可能陆续有很多佛出现。我们的释迦牟尼佛就是我们这个世界在一个叫贤劫的时间段里的第四位佛,从现在起56亿年后下一位出现的佛叫弥勒佛。佛说我们这个世界在贤劫这一大劫的时间内将出现一千位佛。同是这个世界,下一个叫星宿劫的时间段内将有像星宿那样多的佛出现,但星宿劫后的无数劫里都不会再有佛出现了。我们这个世界有两位大菩萨被安置在释迦牟尼佛像的两边,就是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但他们都不是我们这个世界本有的,他们是其他两个世界来的,辅助释迦牟尼佛。这样的世界也叫三千大千世界或一佛的国土。世界有净土和浊土之分,我们这个世界是浊土。下面提到的阿弥陀佛的世界是净土。
阿弥陀佛是离我们这个世界很远的一个叫极乐世界的世界的现在的佛,就是说阿弥陀佛现在正在那个世界里。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里领头的菩萨。这个极乐世界的下一位佛就是观音菩萨要成的佛了。
可以说在法性上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是一体的,但在示现上不同,比如金环和金盘在体性上都是金子,但在形式上有所不同。释迦牟尼佛在大量的经典里提到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在各种佛法的修行中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是佛祖特别提倡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等无数大菩萨都发愿要往生到极乐世界。一般我们称这个法门叫净土法门,以念阿弥陀佛佛号为主要修行手段。

佛教就是,古印度公元前2000年的吠陀教,就是后来的婆罗门教。因婆罗门教一直来无人出头,释迦牟尼死后的公元4世纪以后,经他的弟子们捧场,加之当时立教者都有一定的政治后台,再加上后来数百年来被人的神化。特别是传到中国后,佛教完全变了味;发源地印度并不把它当国教,佛教在印度被提出之后经不起考验已衰落被淘汰而灭亡了,倒是不知道真相的国外广受欢迎。弘传最广,变迁最着,而史实足征者则首推中国;已经尊奉他为佛教教主,并且尊称他“世尊”、“如来佛”、“阿弥陀佛”,“佛祖”等称呼。尊称“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能者。
其实佛教教祖原名本姓乔答摩,名悉达多。
《庄子谈玄》发现,最令人惊异的揭密是:大乘佛教、藏密佛教、南传佛教……,严格的讲都只挂了个佛教的名,真实身份是婆罗门教。其实质隐形操控念所谓“佛经”的都是婆罗门教。由婆罗门氏族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养育成人。
那么谁又知道“佛教界”隐匿无人知晓的历史真相的奥秘呢? 在所谓“佛教”的中国,一直来即使作为知识提供人类的“文库”,也都是“佛教升起,婆罗门教逐渐衰退而消失”的造假文化当作历史传授到今天?
因当时印度经济比较落后,古老的婆罗门教虽然具备历史的影响力,但是一直来没人具备设立教门出头露面的条件,加之当时立教者需要一定的政治后台。
释迦牟尼死后他名下多数婆罗门出身的弟子,特别是大弟子迦叶,以主人公的身份篡夺了僧团领导权,把释迦牟尼堂弟阿难凉在一边。迦叶以佛教的名,以婆罗门教的教规、教义,经理教主的言论辑为佛典;以一己自觉心之豁醒,仍为离苦之不二法门,其精神为“自了自觉,渡脱苦海”。提倡个人修炼记为《小乘》:进而“觉他渡他,同登彼岸”提倡普渡众生为《大乘》。被后人称为《佛经》的大部分,都来自现实生活的普通人的一般弟子所作的传奇作品,并向各地传布。
婆罗门教主,幕后早就把佛教策划了婆罗门系统化,然后从印度到中国,包括西域诸国、日本、东南亚……,所接纳的佛教,可以说都是婆罗门教区。在几千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黑幕沉沉的拉开了。
几千年来,婆罗门教的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可以说已渗透到中国接纳“佛”的所有不明真相的人骨髓里。  你相信有“六道轮回”吗?   你相信“善恶报应”吗?  你相信“因果”吗?  ……  恭喜,你已经相信了“婆罗门教”的全部基础内容了。  你说:“我是从佛教里知道这些的”。非常不幸,这些所谓“佛教”都是从婆罗门教里原封不动拿来的。并非佛教自己独创,只是佛教没有标明原创版权所有者而已。
如石窟或寺庙中的多首多臂像,虽然后来是以佛教的名义出现,其实质都是源于波斯帝国雅利安人的婆罗门教。
大约在4000年以前,正当埃及人、巴比伦人和中国人以不同的方式各自发展河谷文明的时候,有一支操印欧语的游牧民族长途跋涉,从中亚细亚越过外喜马拉雅山进入北印度并留了下来。这些人被称为雅利安人(Aryan),这个词源自梵文,本意是“高贵的”或“土地所有者”。另一部分雅利安人则西迁,成为伊朗人和欧洲人的祖先,伊朗人是波斯后裔。
这在波斯文化中直接可以找到,至今乃是印度教和佛教的宗教符号代表。
至于我们在《隋书·经籍志》中所见到的婆罗门典籍,更是非常清楚了。在几百年后的《宋史·艺文志》里,我们还可以发现诸如《婆罗门僧服仙茅方》一卷这样的书籍的存在与流传,证明婆罗门教还顽强地保持着它的一些特性。
通过一次、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连续多次的迁徙,成为印度—伊朗雅利安人的共同祖先,已为古代文献《梨俱吠陀》所证实。
这就好像打“沙漠牌”,重金宣传和包装“景友”沙漠优质水。进军全国市场之时,却调换了水原,陷入“致癌水”的局面。
但是这个水,立即被有关部门查封了。可怜的是披挂释迦牟尼外衣的婆罗门教,至今天没人能发现。
历史上的事,很难还原真相。就是现在哪怕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我们往往都难以了解到其真相。假使文化被真相占领市场时,就是真正的先进文化显现时。
但是现今日子还没到,多掺杂了我们无法接纳真相的主观成分。其实真正的真相,不论吠陀教、婆罗门教、佛教,源头都在基督的铺路人,犹太人当时口传的《摩西五经》里。

不是同一人。

1、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成佛已经有十劫了。

阿弥陀佛(梵语Amitābha),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

大乘经载,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建立西方净土,广度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为大乘佛教所广为崇敬和弘扬。

《法华经》载:阿弥陀佛、阿閦佛与释迦佛,过去世皆是大通智胜佛的十六子之一,因修法华经而成就。

2、释迦牟尼佛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教主,出生于距现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印度。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他存在于西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

扩展资料:

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的区别:

1、成佛的时间不同:

释迦牟尼,一般来说,成佛在2500多年前,阿弥陀佛成佛在10劫之后。

2、往世目的的不同:

释迦牟尼佛住世目的主要是为了引导众生往于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住世目的主要是为了教导极乐世界的众生,让他们也成佛。

3、在形式上不同:

释迦牟尼佛在大量的经典里提到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

在各种佛法的修行中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是佛祖特别提倡的。

4、地位上的不同: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藏传佛教称为月巴墨佛,在大乘佛教信仰中,他是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佛。

释迦牟尼不是其本名,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意义是“释迦族圣者”。



不是同一人。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教主,出生于距现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印度。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成佛已经有十劫了。
释迦牟尼佛与阿弥陀佛在累劫前世,曾经是君臣、兄弟等亲密关系,有着深厚的渊源,所以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法华经等经里,都劝进弟子要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由此,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也与阿弥陀佛结下了深重的法缘。

以上是从凡夫角度,从事相上说。二佛不是同一个人。
而在法性上来讲,诸佛实是一体,并无二致,同是无量光、无量寿、无量智慧、无量福德。

按照佛教的宇宙结构,在无尽的空间里有无数的世界,每一个世界在某一段时间内只有一位佛出现。就是说同一个世界可能陆续有很多佛出现。我们的释迦牟尼佛就是我们这个世界在一个叫贤劫的时间段里的第四位佛,从现在起56亿年后下一位出现的佛叫弥勒佛。佛说我们这个世界在贤劫这一大劫的时间内将出现一千位佛。同是这个世界,下一个叫星宿劫的时间段内将有像星宿那样多的佛出现,但星宿劫后的无数劫里都不会再有佛出现了。我们这个世界有两位大菩萨被安置在释迦牟尼佛像的两边,就是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但他们都不是我们这个世界本有的,他们是其他两个世界来的,辅助释迦牟尼佛。这样的世界也叫三千大千世界或一佛的国土。世界有净土和浊土之分,我们这个世界是浊土。下面提到的阿弥陀佛的世界是净土。

阿弥陀佛是离我们这个世界很远的一个叫极乐世界的世界的现在的佛,就是说阿弥陀佛现在正在那个世界里。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里领头的菩萨。这个极乐世界的下一位佛就是观音菩萨要成的佛了。

可以说在法性上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是一体的,但在示现上不同,比如金环和金盘在体性上都是金子,但在形式上有所不同。释迦牟尼佛在大量的经典里提到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在各种佛法的修行中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是佛祖特别提倡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等无数大菩萨都发愿要往生到极乐世界。一般我们称这个法门叫净土法门,以念阿弥陀佛佛号为主要修行手段。

他是西方天堂里的释迦牟尼佛,而南方没有阿弥陀佛。

在如来周围的事实来看,如来当然是释迦牟尼佛而不是阿弥陀佛,但一些学者对此表示怀疑。我之所以不称他们为专家,是因为他们似乎对佛经知识不高,所以质疑和反质疑导致了双方的错误。

他怀疑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是两个佛,吴承恩犯了一个错误。文学教授,我们自然没有理由怀疑它们确实是混在一起的。在《西游记》大结局的最后一段,数十位佛菩萨的排名,以及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的出现,说明吴承恩知道二者的区别。此外,如来自我介绍为释迦牟尼后,他可以背诵南无阿弥陀佛。事实上,释迦牟尼的愿望是带领我们从萨哈世界进入阿弥陀佛创造的西方天堂,所以读纳摩阿弥陀佛是正常的,但从上下文来看似乎牵强。例如,我是美国总统特朗普——这句话是否与“我是释迦牟尼,南方没有阿弥陀佛”相同?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佛陀说他来自西方的天堂。大家都很乐观。西方天堂是阿弥陀佛创造的,而不是释迦牟尼佛。这个世界位于我们萨哈世界的西部。至于释迦牟尼佛,它也是相对于我们的西方(南占布大陆)。这两个西方国家是不同的。

对方在作证时没有找到非常重要的一点。排名中还有一尊佛陀——无限生命的佛陀。这位佛陀是谁?没有其他人,只有阿弥陀佛本人。阿弥陀佛是梵文的音译,五粮寿是我们中文的直译。



也是也不是。从法身不二的角度看,不但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是同一个人,你,我,他,一切众生,一切佛,都是同一个人。从报身不一的角度看,各各不同,阿弥陀佛没有烦恼,我们却时时被烦恼逼迫。

所以入佛门来,说一打五十大板,说二打五十大板。


15974002586释迦牟尼和阿弥陀佛是同一个佛吗_百度问一问
弘瑾沫答:不是。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是法身佛。释迦摩尼佛是娑婆世界的佛,是应身佛。但,一佛有三身,即使 法身 报身 应身,严格说起来也算是一个。但,阿弥陀佛和释迦摩尼佛所处的世界是不同的。【回答】

15974002586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是同一个人吗?
弘瑾沫答:不是同一人。1、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成佛已经有十劫了。阿弥陀佛(梵语Amitābha),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大乘经载,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建立西方净土,广度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为大乘佛教所广为崇敬和弘扬。《法华经》载:阿弥陀佛、阿閦佛与释迦...

15974002586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是不是同一个
弘瑾沫答:不是 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的教主 在因地时发下了四十八大愿 因愿力殊胜 所以念佛往生极乐的法门 是凡圣皆渡的 净土宗在佛教界是非常推崇的一个宗派 这个法门是佛祖释迦牟尼 在无弟子提问的时候 自己主动宣讲出来的 释迦牟尼佛祖是这个世界的教主 我们所学的佛法皆源自佛祖 ...

15974002586阿弥陀佛是不是释迦牟尼佛?
弘瑾沫答:不是,释迦牟尼是我们这个世界这个时期的教主,显示为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娑婆世界(我们这个世界)的教主。而阿弥陀佛是在比释迦牟尼佛之前很久就已经成佛的一个他方世界的佛,他的那个世界叫做极乐世界。而因为他的那个世界非常殊胜,所以释迦牟尼推荐弟子转生到那个世界,并说出了几部关于西方极乐...

15974002586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是不是同一个
弘瑾沫答: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不是同一个人。释迦牟尼佛是中央婆娑世界的教主,而阿弥陀佛是西方净土世界的教主,另外释迦牟尼佛还是佛教的现在佛。佛教认为时间和空间上有恒河沙数目的佛陀,比如世间自在王佛生活在燃灯古佛尚未达到无上正觉的时代。

15974002586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是不是同一个
弘瑾沫答:不是,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也要赞叹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是现在佛,是与我们这个娑婆世间有缘的佛,现传的佛法都是释迦牟尼佛传的。至于关系,举个例子,佛说阿弥陀佛经这个经就是释迦牟尼佛说阿弥陀佛的功德,赞叹极乐世界的。

15974002586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不是一个人吗?
弘瑾沫答:不是,他们是两位佛。佛祖释迦牟尼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是其种族名,意思是能;牟尼意思是“仁”、“儒”、“忍”、“寂”。释迦牟尼合起来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也即是“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

15974002586阿弥陀佛佛和释迦摩尼佛是同一个人吗
弘瑾沫答:可以说不同,因为名号不同,示现不同,教化的区域不同……也可以说相同,因为佛佛道同,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15974002586释迦牟尼与阿弥陀佛是同一人吗?
弘瑾沫答:不是的!释迦牟尼佛:梵名Sakya-muni,。意即释迦族出身之圣人。又作释迦文尼、奢迦夜牟尼、释迦牟曩、释迦文。略称释迦、牟尼、文尼。意译作能仁、能忍、能寂、寂默、能满、度沃焦,或梵汉并译,称为释迦寂静。又称释迦牟尼世尊、释尊。即佛教教祖。略称为:佛陀。其称号之原由,见于佛本行集...

15974002586阿弥陀佛与释迦牟尼是同一位佛吗?前者成佛经历如何呢?
弘瑾沫答:他们是不同的佛。释迦牟尼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娑婆世界人,而阿弥陀佛则是在十劫前已经成佛,居于娑婆世界的西方过十万佛土的极乐世界。 下面是阿弥陀佛及释迦牟尼有简介,希望对您有帮助。 阿弥陀佛: 那是在过去无量数劫以前,是在世自在王佛住世的时代。当时有一国王,即妙喜国的世饶王,常去听佛讲经说法,听了...


(编辑:农雪陆)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