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古文中单个字的固定意思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31
初中文言文有哪些字有固定的意思

这里提供虚词;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兼词。常见的文言虚词有:安、但、而、耳、乎、何、故、或、既、乃、其、且、然、若、遂、所、为、焉、也、以、已、矣、于、则、者、之等等。文言虚词的数量虽然远不及实词多,但使用频率之高,用法之灵活,语法功能之强,在汉语发展过程中变化之大,都远远胜过实词。可见,掌握虚词意义及用法十分重要。
一、分清虚实
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中借用过来,或由实词虚化出来的,因此,许多词既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在学习时,必须注意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去辨别某个词在句中是实词还是虚词。可以说分清虚词实词是学好文言虚词的第一步。如“将军宜枉驾顾之”(《隆中对》)中的“顾”,当“探望、拜访”讲,是实词;而“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中的“顾”,当“却”讲,是虚词。
二、辨明用法
虚词大都是多义的,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它的意义。
如“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夫”,在句首,是发语词。而“今若是焉,悲夫”(《黔之驴》)中的“夫”,在句末,是助词。又如“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中的“而”,是连接动词和宾语的;而“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中的“而”,却是表示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的。可见,同一个虚词,所表达的意义有时是不同的,必须结合上下文才能判断。不同的虚词又可以表示相同的意义,如“以三保勇而多艺”(《冯婉贞》)中的“而”和“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中的“以”字,意义相同,都是连接前后部分的连词。又如“子何恃而往”(《为学》)中的“何”,与“上胡不法先王之法”(《察今》)中的“胡”字意义相同。
因此,对待虚词需要我们随时留心,多加辨析,既注意同一个虚词的不同作用,又注意不同虚词的相同之处。
三、通晓古今
要了解虚词的作用,还应该与现代汉语比较,了解它的变化,大致有以下五种情况:
1.有的沿用下来。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中的“且”,今作“而且”“况且”讲。又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十则)中的“然后”,今天仍然作“然后”讲。
2.有的消失了。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作发语词;“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中的“者”,起停顿作用。现代汉语中就没有这种用法。
3.有的意义或用法发生了变化。如“虽我之死”(《愚公移山》)中的“虽”,是“即使”的意思,表示退一步说;现在则与“但是”“可是”相照应,表示语意的转折。又如“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所以”,起提出结果以究其原因的作用,而现在则用于“因为……所以”的句式,只起表明结果的作用。
4.有的改用别的词代替。如“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中的“何”改成“什么”;“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中的“乎”改成了“呢”;“力拔山兮气盖世”(《垓下之战》)中的“兮”改成“啊”;“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中的“噫”改成了“唉”等等。
5.有的虚词从义演上转成别的词。如“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中的“顾”,当“却”讲,现在就用“却”了。又如“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中的“曾”,当“竞”讲,现在就用“竞”了。
四、特殊情况
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值得注意:
1.兼词,它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如“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中的“诸”相当于“之于”的含义。又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中的“焉”相当于“于之”的含义。
2.有些原为两个单音词,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一个双音词,其古今意义不同。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中的“以为”的含义是“以此作为”,是两个单音词,现在是表示主观认为的一个动词。又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与妻书》)中的“以及”的含义是“由此推及到”,是两个单音词,现在是一个连词,相当于“和”的意思。
3.文言文中有虚词连用的情况,这连用的词起主要作用的是最后一个。用在句首的,如“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难》)这是三个叹词连用。用在句尾的,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这是三个语气词连用。
五、体会语气
对于文言虚词,如果我们能多读书,归纳出它的用法,并借助工具书,从上述几方面作些分析,就能基本上了解它的意义和作用,也就能体会到它所表达的语气。体会虚词与句子语气的关系,有以下两点:
1.体会虚词本身所表示的语气。如“庶竭驽钝”(《出师表》)中的“庶”,表示希冀的语气。“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中的“何”,表示反诘的语气。“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中的“也”,表示判断的语气,等等。可见,关于这一点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2.注意全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其中的“乃(竟然)”字用在句中表示惊叹,作者强烈地反映出了一种“桃花源”般的仙境;而“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垓下之战》),项羽说这句话败局已定,他不甘心失败但又无可奈何,所以“也”的语气应是愤郁而悲凉。又如“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表达的是十分赞赏、肯定的思想感情,“者也”连用的语调应该是十分的肯定;而“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表达的是盼人警醒的心情,“哉”的语调应该是高扬的。由此可见,同一个虚词所表达的语气可以不同,这种差别只有根据语言环境去细心揣摩,才体会得出。体会虚词在语气上的作用,往往对文句的理解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是:这。 去:离开。 走:跑。 数(shuò):屡次。 鞭挞:用鞭子打。 既:已经
怜:爱戴。 许:用在数次后表约数。 可:大约。 再:第二次。 俱:全,都。
骚人:诗人。 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薄(bó):迫近。 瀚海:沙漠。
还有好多,具体的要看文意,把学过的与该语境相似的带入

与:和;给予
发:放出;挖掘;打开
之:的;代....;到
可:适合;值得
已:停止;减少;了;随即;治愈;完毕
亡:逃亡;丢失;死亡;无
过:经过;过错;拜访;超过
及:到;比得上,赶得上;和
上:长到
许:答应;一点;左右;赞同
日:每天;天;早上
以:用;把;任命;依靠;认为;由于;带领;根据;因为;凭
为:画;对;做;写;担任,任命;认为;是;替;给;依靠
从:跟随
隶:随从
去:去掉;离开
因:原因;于是,就;依照;通过;随着
向:方向;往,朝;原来;假如
足:使...充足;脚;能够;足够;值得
时:按时;适时;有时
始:起初;开始;方才;刚刚
或:有的人;有时;也许;迷惑
使:用;派遣;使者;如果;出使;让,命令
若:如果;像
其:难道;这
易:轻而易举;改变;更改;轻视
食:粮食;吃;喂养,供养
度:量;尺码;观察
故:原因;所以;先前;难道
语:俗语;对...说;告诉
益:好处;更加;增加;渐渐地
顾:顾及;拜访;回头看;难道;看见;等
谓:叫做;认为;说;对...说
道:道路;供应;方法;道理
释:放下;醒
寝:睡觉,丑陋
数:计算;屡次;几
遣:打发;让,令;派遣
覆:盖;翻转;灭亡

呵呵,这是我自己归纳的,量有限,请见谅!!!!

精神可加啊!
关于古文的解释你可以问一下你的语文老师
答英语考试的 《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你首先应该有很大的词语积累量,你才可以明白短文所表达的意思,根据意思答最准确,如果《阅读理解》实在不会你可以到原文找答案,《完形填空》可以根据理解往上蒙,如果运气好可以对好多的.
祝你好运,也祝你可以取得好成绩

那么多阿。。。。


17136058817古文中单个字的固定意思
卜满胃答:已:停止;减少;了;随即;治愈;完毕 亡:逃亡;丢失;死亡;无 过:经过;过错;拜访;超过 及:到;比得上,赶得上;和 上:长到 许:答应;一点;左右;赞同 日:每天;天;早上 以:用;把;任命;依靠;认为;由于;带领;根据;因为;凭 为:画;对;做;写;担任,任命;认为;是;替...

17136058817初中文言文有哪些字有固定的意思?
卜满胃答:虽,即使 是:这。 去:离开。 走:跑。 数(shuò):屡次。 鞭挞:用鞭子打。 既:已经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和译法 “不亦……乎”?表反问,可译为“不是……吗?”(其中“亦”只起加强语气作用,可不译);“无乃……乎?”表推测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恐怕……吗?”...

17136058817文言文中有固定含义的字有哪些?要多一些,举例如:尝:曾经。虽:即使。这...
卜满胃答:是:这。 去:离开。 走:跑。 数(shuò):屡次。 鞭挞:用鞭子打。 既:已经 怜:爱戴。 许:用在数次后表约数。 可:大约。 再:第二次。 俱:全,都。骚人:诗人。 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薄(bó):迫近。 瀚海:沙漠。还有好多,具体的要看文意,把学过...

17136058817初中文言文有哪些字有固定的意思
卜满胃答:数(shuò):屡次。鞭挞:用鞭子打。既:已经

17136058817意思恒定不变的文言文的单个字
卜满胃答:【注释】:①羿(y):尧时的善射者,《山海经》有羿射十日的记载。请:求。西王母:仙人名。②姮(hng)娥:即嫦娥,羿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姮为嫦。③斫(zhu):砍。【译文】:羿到西王母那里去请求了长生不死药回来,他的妻子嫦娥偷吃了这药,便飞奔到月宫,并把身子寄托在月宫里,变做了一只...

17136058817司马光砸缸文言文单个字意思
卜满胃答:1.即:于是,因此 2.没:淹没,本文指掉进缸中 3.爱“之”:此“之”指的是《左氏春秋》,原文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4.破“之”:此“之”指的是文中的缸 原文: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中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

17136058817八下文言文个别字的意思
卜满胃答:③ 然之。(之:它,指上文李 的话。) ④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 ⑤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指齐军。) ⑥我见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 ⑦以杜君言泛讯之。(之:他们,旨狱中囚犯。) ⑧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

17136058817初中文言文有哪些字有固定的意思
卜满胃答:又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与妻书》)中的“以及”的含义是“由此推及到”,是两个单音词,现在是一个连词,相当于“和”的意思。3.文言文中有虚词连用的情况,这连用的词起主要作用的是最后一个。用在句首的,如“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难》)这是三个叹词连用。用在句尾的,如“...

17136058817文言文单字意思
卜满胃答:4. 几个文言文单字翻译~求帮忙 1.约从离衡 衡:通假,“横”,连横 2.合从缔交 从:通假,“纵”,指“合纵”的策略。 3.制其弊 弊:弊病、弊端 4.陈利兵而谁何 (其中的通假字是什么?)何:通“呵”,喝问。 5.赢粮而景从 景:通假,“影” 6.临不择之渊,以为固 固:形容词用做名词,牢固的依靠。 7...

17136058817红楼春趣中单的意思?
卜满胃答:紫娟笑道:“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你指的是这个“单”吧?在这句里“单”的意思是:单独,只有,唯一;希望解决了你的问题!


(编辑:家贝静)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