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石蛙养殖技术,帮你圆了致富梦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一、石蛙养殖场建设1、选址
该养殖场选址在吉首市寨阳乡庄稼村,养殖场共占地3.7亩,距市区仅9公里,养殖场附近植被良好,有丰富的水资源。
2、养殖池建设
2.1孵化池建设
孵化池5m,宽2m,高30cm,孵化池内放置孵化箱,孵化箱长60cm,宽40cm,高10cm。孵化池采用微流水,水位保持在20cm左右,每隔3天洗刷一次池子,以保持水质清新,孵化池上方设雨棚以遮荫挡雨。
2.2蝌蚪池建设
蝌蚪池长4,宽1米,高20cm,池子也采用里高外低,自然微流水,池内放置部分1-2cm的光滑鹅卵石,食台采用白色平底瓷碗搭建,同时蝌蚪池采用塑料网覆盖以防敌害生物侵入。
2.3幼、成蛙池建设
幼、成蛙池长5m,宽2m,高40cm,,水源采用喷雾式进水系统,保持池内低洼处有一定的水位,池内放置光滑的鹅卵石,幼蛙与成蛙池采用石块(或红砖)和石棉瓦搭成洞穴以供棘胸蛙栖息。
2.4种蛙池建设
种蛙池5m,宽4m,高80cm米,蛙池建设采用倾斜式建设,以便于蛙池内水陆面积比例的控制,种蛙池水源采用喷雾式进水系统以确保池内水源的长期流动,保持水质清新,低洼深水位保持在20cm左右,池内种植部分水草以创造仿生态环境。
二、种蛙的选择石蛙的产卵孵化季节在4-9月,5-6月是产卵高峰期。要提高产卵率、孵化率,必须从种蛙冬眠复苏开始,做好种蛙的选择和配种、产卵、孵化等准备工作。
选择种蛙是搞好人工繁殖的基础,在冬眠之后,春繁之前对成蛙作全面检查分类,选择个体较大、身体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无破损,达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种用。一般二龄蛙,雌蛙体重达200克以上,雄蛙250克以上就可作种用。初产蛙卵较少,产过1-2次的蛙产卵量较高,质量较好。个体大的老龄蛙产卵量多,但质量不好,受精率不高,一般不应选作种蛙。雄蛙要求健壮、善跳、皮光腿壮;雌蛙要求腿短粗、腹鼓、皮光亮。2-3龄种蛙繁殖力较强。
三、石蛙的人工繁殖技术1、种蛙的培育
气温、水温、水质、光照、饵料、环境条件对蛙的健康、繁殖影响极大,生存环境好坏,直接影响配种、产卵率、受精率、孵化率和蝌蚪的成活率。根据石蛙习性,种蛙池应建在安静、弱光处,池高0.8米,面积4-10平方米。池底铺垫鹅卵石和石块构成的石穴,利于种蛙栖息产卵。池内水陆面积3∶1,要求池水容量相对稳定,水深15厘米左右,水质清新,pH值6-8,无有害寄生虫。一般在采食旺季每天换水一次,采食淡季,每间隔2-3天换水一次。每平方米放种蛙15只,按雌雄1∶1比例进行群养,选留的种蛙在冬眠前或春繁前必须做好群养放养准备。
准备选留作种的蛙在冬眠前应加强饲养,使之膘厚体壮,保证安全越冬。种蛙培育除要求具备适宜的环境条件之外,还必须保证有充足的饲料供应。种蛙以蚯蚓、黄粉虫、飞蛾、蝇蛆和其他昆虫等动物性饵料为主,摄食量5-9月,发情期间减少,产卵后期增大。饲料供应以采食后略有剩余为宜,每天投喂量保持均衡。不可忽多忽少,依具体情况,酌情增减,投料时间一般在傍晚(依太阳刚要下山时为准),每天一次,定点投饲。
2、配种和产卵
石蛙冬眠后,卵泡迅速发育,通常到4月份、水温15℃、气温20℃以上时开始配种产卵,9月底结束。配种雌雄比例为1∶1,种蛙池的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5只。雄蛙叫声"咕咕咕",雌蛙以"咔咔咔"、"咔咔"声应和,种蛙一般在夜间21时后抱对,拥抱刺激对配种母蛙是必要的,配种母蛙一般于清晨4-7时排卵,有些延至9-10时,产出卵块通常粘附在石块池壁上,一般每次产卵约600粒,高的可达1000-2000粒,卵粒圆球形,外胶质膜将卵粒粘连在一起。产出的卵在1小时之内尽可能不要搅动,以免卵块破碎,降低孵化率。在种蛙配种产卵时,要造成一个光线暗淡、幽静、水质清新、水位稳定的环境。
3、人工孵化
石蛙卵呈球形,类似鱼眼,卵直径约4毫米,卵外层胶质膜呈圆形,卵产出落水后,胶质膜吸水即膨大,卵胶质膜彼此相连成卵块,呈葡萄状,卵块吸附在产卵池内的石块、水草或池壁上。未受精的卵3天后动物极明显变黄,植物极白色不透明。胚胎发育时期,胚胎对外界变化十分敏感,这个时期要求环境生态条件稳定,避免阳光直射,人工捞取受精卵操作时必须仔细、轻缓,否则就会降低孵化率。在孵化过程中,水要清洁,水温18-28℃,pH值中性为宜,同一窝卵不可分开孵化。
根据石蛙人工孵化试验观察,石蛙卵的动物极呈黑色,植物极呈白色。蛙卵在18℃水温下孵化,第五天可见受精卵动物极黑点变长呈线状,第七天胚胎呈条状,一端大、一端小,第八天胚胎明显显示头和尾,蝌蚪成形,并且会晃动,第十天就有少许蝌蚪孵化出膜,第十三天有75%孵出,第十五天全部孵出,孵化率达85.3%。如果孵化水温为25-29℃时,孵化时间只需7-8天,孵化率达85%。蛙卵在整个孵化过程中如果做到温度适宜、水质无污染等技术要求,其孵化率就可达90%以上。在水温适宜时孵化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质和水中的溶氧量,水质越好,溶氧量高,孵化率可达100%。在繁殖季节,每天早晨巡池1次,母蛙排卵1小时后应将卵块取出,采卵时注意保持卵块的完整性。取出的卵轻轻放于事先准备好的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动物极朝上(即有黑色的一端),植物极朝下,孵化过程中除防止天敌侵害外,还应严格掌握孵化的生态条件,包括水温、水深、水质等要求,水温30℃以下,水深15厘米左右,pH值6-8,水质清新无污染,并含充足的溶氧,光照自然即可,但忌阳光直射。25-26℃的水温对孵化非常有利,时间短,孵化率高,温度再往上升,孵化率则下降,30℃以上基本孵不出蝌蚪来。
四、石蛙的饲养管理1种蛙饲养
石蛙产卵时间大约从4月份开始,持续到10月份左右,7-9月份为产卵高峰期,待第二天10点左右收集头一天产的卵,种蛙池子石蛙雌雄比例控制在1:1左右,饵料以蚯蚓,在产卵期间要保证种蛙有充足的饵料,同时,饵料的投喂根据天气情况做增减,一般气温过高或者阴雨天少投,下雨的当天少喂或者不投喂。
2蝌蚪孵化
自产卵后的3-5天不用喂食,蝌蚪以卵黄囊维持自身的营养需要,10天后开展投喂饵料,饵料以熟蛋黄和豆浆或者米粉、面粉、虾蟹类按一定的比例打成粉浆投喂。投喂量根据蝌蚪的食量而定,一般根据头一天投喂情况,第二条酌量增减,并根据天气情况投喂时间和饵料投喂量做出适当的更改,同时根据时刻观察水质情况,每天及时清除池内残余饵料,一般每周换两次水,若水质恶化较快,可以一天一换,以保持水质清新。经饲养一般75天左右天即可变态为幼蛙,变态期间要尽量保持周围环境安静。
3幼、成蛙的饲养管理
幼蛙前期以饲喂蝇蛆为主,50克左右以后饲喂蝇蛆和蚯蚓。饵料投喂量根据头一天的觅食情况进行增减,一般喂食为蛙体重的1%左右,若头天剩余较多,第二天减少投喂量,同时为保持池内水质良好状况,要定期清洗养殖池。
五、疫病防治1水蛭病
水蛭病一般是由于蛙场池内水质受到污染,对于该病多采用预防为主,一旦发现池内有水蛭,对于孵化池和蝌蚪池,及时清池,注入新水,洗刷池子。成蛙、种蛙池有水蛭,可以用生石灰清池,将池内蛙转出池内,对池子进行全池泼洒石灰水,浸泡24小时,此时池内水蛭基本死亡,放掉池水,清洗池子,注入新水,对池内水质进行pH检测,pH在7~8之间,可以将蛙重新放回。
2白嘴病
蛙的口部或者头部发白。此病为饵料投喂单一导致蛙营养不良,对于该病的防治可以在饵料添加多维素治疗,一般一周左右可以治愈。
3气泡病
气泡病的症状是蝌蚪腹部膨胀如球,失去平衡,浮于水面,若不及时抢救则造成死亡,多发生在水温高,池水含氮量高的水泥池中。蝌蚪的肠内、鳃、皮肤的血管内含有过量气体。对于该病有效是换水,将病蝌蚪移入水质清新的水域中暂养1~2天;高温期间每隔2~3天加注清水一次。
4烂鳃病
烂鳃病的症状是鳃丝腐烂发白,俗称烂鳃,患病蝌蚪出现呼吸困难,迟缓地游于水面。该病还因感染部位不同,名称也不同,如鳃腐烂发白称烂鳃病,体表皮肤有大小不一斑点称白斑病。预防方法是用漂白粉全池泼洒。
六、石蛙养殖前景分析目前我国肉用蛙生产主要是饲养美国青蛙和古巴牛蛙,但其出肉率、肉质和鲜味不及石蛙,目前上市石蛙基本上靠上山捕捉,野生蛙越来越少,市场价格不断上扬,长此以往将破坏石蛙资源和生态平衡。人工饲养我国石蛙,其目的在于利用野生资源,变野生为养殖。使之尽快形成商品生产,以满足国内外市场对野生蛙类日益增长的需求。
石蛙的主要食物为蚯蚓、昆虫、蝇蛆类动物和藻类等绿色植物,不与人类争粮食,而且投资少,成本低,风险小,效益高,不但能集约化生产,而且更适宜山区农民家养,只要具备无污染的水源,排灌方便的场地,安静的环境,都可以建池养殖。每户若养2000只商品幼蛙,建池40平方米,需投资2600元左右,每只幼蛙当年生长到150克即能生产300公斤商品蛙,按每公斤120元计算,收入3.6万元,除去饲料和其它开支1.08万元,纯收入少可达2.52万元以上。



19722332612石蛙养殖技术,帮你圆了致富梦
东审聪答:选择种蛙是搞好人工繁殖的基础,在冬眠之后,春繁之前对成蛙作全面检查分类,选择个体较大、身体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无破损,达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种用。一般二龄蛙,雌蛙体重达200克以上,雄蛙250克以上就可作种用。初产蛙卵较少,产过1-2次的蛙产卵量较高,质量较好。个体大的老龄蛙产卵量多,但...

19722332612泰蛙养殖关键技术
东审聪答:养殖泰蛙,首先要在水源充足、环境清净、交通方便、通风向阳的地方建立养蛙场;蛙池的面积不能太大,但要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在放蛙之前,需要将水泥池和饲料台冲洗干净,并进行消毒处理;一般每平方米的蛙池中,可放80-100只幼蛙。一、泰蛙养殖关键技术 1、养殖场地 养蛙场应该设立在水源充足、环境清...

19722332612详细来了解下石蛙养殖技术及其注意事项
东审聪答:一、石蛙养殖池建设1、种蛙池: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光线阴暗,湿度保持80%,造就一个理想的石蛙栖息的生态环境,促其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产卵率和受精率。2、孵化池:面积1平方米,...

19722332612如何养殖牛蛙?
东审聪答:6.做好扩池工作,保持适宜的放养密度 一般情况下,刚孵出至10日龄的蝌蚪养殖密度以每平方米1000~2000尾为宜;11~30日龄以500~1000尾为宜;30日龄至变态为幼蛙之前以100~130尾为宜。密度的确定与蝌蚪生育期、体型大小、供饵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可因时、因地及具体条件不同而改变。7....

19722332612牛蛙养殖技巧和技术要点有哪些?
东审聪答:接下来一起了解下牛蛙养殖技巧吧!1、苗种放养在放养牛蛙前,需要使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在消毒后十天即可放苗,幼蛙放养前还需要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0~20分钟,然后每亩按照一定数量进行放养,避免放养数量过多。2、饲料投喂浮性配合饲料是牛蛙的最爱,不过在投喂前需要用水泡湿,软化膨胀后,...

19722332612如何养殖青蛙
东审聪答:青蛙产下的卵又小又软,泥黄色、圆形,卵外有胶质膜保护,并互相吸附成片浮于水面,或附着在水草上。如果卵沉入池底,必须设法使之附在水草上。采卵时间在每天早上10点钟左右,捞卵网和盛卵网将蛙卵连同附着的水草捞起,放于桶中,再轻轻地放入孵化池内。放卵时要尽量保持原来的方向,即正面朝上,...

19722332612青蛙的养殖技术
东审聪答:青蛙的养殖技术及方法:蛙池的建设、种蛙的护理、种蛙管理、种蛙繁殖蝌蚪、产卵、孵化、蝌蚪的饲养和管理、分级饲养,强化驯养、饵料来源、诱饵驯食、成蛙的饲养管理。1、蛙池的建设:蛙池大小可结合实际情况灵便把握。蛙池四周运用墙体护栏,墙高在1.5米左右,以避免小青蛙逃走或者被蛇种进到觅食小青蛙...

19722332612牛蛙养殖
东审聪答:50天的培育,蝌蚪个体可达50克,开始变态成幼蛙。三、幼蛙的养殖技术 1、幼蛙池的改造:以潮湿、温暖、背风向阳、人为干扰少的地方建池较好,面积不宜过大,大者几十平方米,小者3?5平方米,驯食幼蛙的,以小池为好。土地、水泥池都可以,池深60?70厘米,池周围要用1米高的纱窗布围住以防蛙...

19722332612如何很好的养殖牛蛙?
东审聪答:(3)分级饲养,每隔一段时间及时将规格较大的个体分级筛选,把规格相近的牛蛙调整到同一口池塘进行养殖。【疾病防治】:苗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杀灭敌害生物和病原体,并定时用漂白粉或强氯精全池泼洒消毒,分池后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对蛙体进行消毒,防止机械损伤。发现病蛙、死...

19722332612饲养青蛙的养殖方法有哪些
东审聪答:青蛙的养殖技术 一、生活习性 青蛙栖息池塘、水沟小河的岸边草丛及稻田中,捕食昆虫,主要是农业害虫,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白天一般隐匿在草丛或水稻田内,晚黑和清晨出来活动。蛙在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钻入水边或泥土中进行冬眠,翌年春季(长江流域3月上旬)出垫活动,一般4~7 月份进行每殖。雌蛙一次可产卵34个粒,...


(编辑:崔叙胜)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