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临江仙》(夜归临皋)中,哪一句体现了苏轼想要摆脱俗世,归向自然的愿望?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的主题是什么?(简述)

《临江仙.夜归临皋》此词以夜饮醉归这件生活小事为由,展现了作者谪居黄州时期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上半部叙写于东坡豪饮后醉归临皋之景,下半部是词人的哲思。
全词的特点是叙事、议论、写景、抒情相结合,语言舒展自如,简练生动,表现了词人独特的语言风格。在情感上,飘逸旷达与悲凉伤感交织一处,是词人谪居黄州时期复杂心境的很好展示。

扩展资料: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译文: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反复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临江仙.夜归临皋》

《临江仙·夜归临皋》
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作于谪居黄州时期,是一首即事抒情之作。此词上阕叙事,着意渲染其醉态。写夜醉回到居所,家童已睡熟,无人开门,只得“倚杖听江声”。酒后静立于夜深的长江边,很容易触发联想。下阕就写酒醒时的思想活动:几经挫折,受尽冤屈;满腹才华,却落得获罪流放的下场。躲开名利场,乘坐扁舟,归隐江湖。全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水乳交融,不假雕饰,语言畅达,格调超逸,颇能体现苏词特色。
原文: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髣髴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译文
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水波不兴。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
苏轼“以诗为词”是词学界的公论,苏轼对词体形式和内容的拓展:即“曲子中缚不住者”和“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而在对“以诗为词”具体内涵的理性大判断方面则显得相对薄弱。苏轼词的诗化是宋词发展过程中与诗歌合流的典型;他的诗化之词在尚统、尚意、尚雅、尚博等层面深化了词中“宋调”的建设。下面我们从诗律化、深折透辟和炫才耀学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宋人崇尚文统,也就是尊崇各种文体的体制规
范。在各种文统中,词统具有特殊性:它既可以指词体初创期即中晚唐(以晚唐温庭筠为典范)的词统;也可以指诗统(宋人厚古薄今、崇正轻变,认为诗体愈变愈卑而至于词曲,故而以诗统为词统者不乏其人),苏轼就是后一种观点的代表。苏词不合音律,是历代词论家的共识。但很少有人看到,这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是基于以诗为词的理论自觉。
诗词同源异体,其音律特点是诗宽词窄;词体音律“分刌节度,深契微芒”加之词体内倾化的特质,无疑易入狭窄尖新之境,这与词中“宋调”的趋雅特质似合实离。所以入宋之后,很多词人都对词体音律进行了回归中唐,实质上是回归诗律的革新。为了厘清这个问题,有必要对中唐至苏轼所处的北宋中期词体音律如何从诗中脱胎—与诗分行—与诗合流的过程作简要的回顾和清理。
词体最早起源于中唐,在初发轫阶段,音乐特点与诗歌并无大异:
(词之起源)不过由于中唐诗人,就乐谱之曲折,略变整齐之诗句,作为新词,以祈便于歌唱而已。

临江仙·夜归临皋

作者: 苏轼 (宋代)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展现了作者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在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余韵深长的歇拍,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译文: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
希望你喜欢。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我觉得“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句话更能表达作者的无奈,想要拜托庙堂远遁江湖的想法!


17566138242《临江仙》(夜归临皋)中,哪一句体现了苏轼想要摆脱俗世,归向自然的愿 ...
郗邱真答:临江仙·夜归临皋 作者: 苏轼 (宋代)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

17566138242苏轼的《临江仙》中,表现词人豪放性格的句子是哪一句?
郗邱真答: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首词作于公元1082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以这件生活小事为由,即兴抒怀,...

17566138242临江仙夜归临皋是什么体裁
郗邱真答:临江仙夜归临皋是抒情体裁。临江仙夜归临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作于谪居黄州时期,是首即事抒情体裁,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75661382421.苏轼 临江仙(夜归临皋)中体现了作者什么情怀?
郗邱真答:临江仙   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17566138242两句诗词的出处
郗邱真答: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东坡谪居黄州时,写下《临江仙—夜归临皋》一词。其中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句,据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相传这首词写成后,当晚就在人们中间流传开了。由于结尾表达了作者隐逸的想法,以致人们第二天纷纷传说,苏轼已将冠服挂于江边,坐上小舟,长啸而去。地方官得知...

17566138242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下一句是什么
郗邱真答:意思是: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译文 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

17566138242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中“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是真要泛舟江湖...
郗邱真答:在历史的长河中,苏轼的才华犹如璀璨星河,而他的《临江仙·夜归临皋》则是其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这首词诞生于东坡谪居黄州的那段特殊时期,其中一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深深地烙印在后人心中。据说,词作甫成,便在夜晚迅速传遍了临皋的街巷,犹如一阵清风拂过,留下了深远的回响。叶梦得的...

17566138242临江仙(夜归临皋)这首词体现了哪些诗化之词的特点?
郗邱真答:《临江仙·夜归临皋》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作于谪居黄州时期,是一首即事抒情之作。此词上阕叙事,着意渲染其醉态。写夜醉回到居所,家童已睡熟,无人开门,只得“倚杖听江声”。酒后静立于夜深的长江边,很容易触发联想。下阕就写酒醒时的思想活动:几经挫折,受尽冤屈;满腹才华,却落得获罪流放的...

17566138242《临江仙(夜归临皋)》中“长恨此身非我有”的典故出自于下面哪部作品...
郗邱真答:“汝生非汝有也”句。“何时忘却营营”,也是化用《庄子·庚桑楚》“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本意是说,一个人的形体精神是天地自然所赋与,此身非人所自有。为人当守本分,保其生机;不要因世事而思虑百端,随其周旋忙碌。苏轼政治上受大挫折,忧惧苦恼,向道家思想寻求超脱之方。

17566138242《临江仙.夜归临皋》苏轼为何而醉?其中“夜阑风静觳纹平”在表达上有...
郗邱真答:此词以夜饮醉归这件生活小事为由,即兴抒怀,展现了作者谪居黄州时期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开头两句...


(编辑:毛善固)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