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有哪几种蟾蜍?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蟾蜍有哪些种类?

蟾蜍名癞蛤蟆,它们的皮肤表面有疣。被敌人袭击时,蟾蜍会从眼后的耳后腺射出毒液。蟾蜍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陆地上,只有产卵时会回到水里。蟾蜍是爬行前进,身上干燥有疙瘩,蟾蜍的卵很长,多筋,通常缠在水生植物上面。蟾蜍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它一夜吃掉的害虫,要比青蛙多好几倍。它的皮肤较厚,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和散失的作用,所以能长久居住在陆地上而不到水里去。每当冬季到来,它使用发达的后肢掘士,潜入烂泥内,在洞穴内冬眠。蟾蜍行动笨拙蹒跚,不善游泳。
东方铃蟾
无尾目盘舌蟾科,体形中等,背部皮肝粗糙,呈灰棕色,肩部有绿色花斑。有的背部为绿色,上面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点;上下颌及四肢背面有黑色花斑。身体及四肢腹面具黑色和橘红色或橘黄色鲜艳的斑纹。受惊扰时,常四脚朝天,将腹面鲜艳的花纹暴露,以示警戒,这是自然界中动物的自我保护的方法之一。每年5~7月产卵,每次产卵约百余粒。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和山东等地,也产于朝鲜和日本。
东方铃蟾栖息于小山溪石缝间,有时也到池塘中活动。主要捕食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等昆虫及其幼虫。对农林害虫的防治有一定作用。
负子蟾
无尾目负子蟾科,黑褐色。体扁平,眼睛小,口内无舌,其后脚趾间的蹼特别发达。体侧具侧浅器官。分布于南美洲的巴西和圭亚那等国。
负子蟾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繁殖期间,雌蟾背部皮肤软化似海绵状,泄殖腔内壁外翻,形成管状产卵带,弯曲于背上;雄蟾在雌蟾背上挤压雌性产卵带,将卵挤出并排精子,使卵细胞受精,并将受精卵压入雌性背部海绵状皮肤上的凹隐中,并覆以胶质。受精卵在凹陷中发育,经蝌蚪期,变成幼蟾后,才离开雌蟾背部,入水生活。负子蟾常以水生昆虫为食。
峨眉角蟾
无尾目锄足蟾科,体形中等,皮肤光滑,背部及四肢具细肤棱和痣粒,肩部有“V”形细肤棱,背部肤棱清晰。雄性第1、2指基部有密集的小黑刺。咽、喉部棕灰色;胸、腹部有不规则的深色斑点,腹部后端乳白色。4~6月为繁殖季节,每只雌性可产卵284~429粒。卵呈团状。分布于四川峨眉山。
峨眉角蟾生活在海拔700~1500米的山溪间,黄昏时,常在溪流中的石块下鸣叫,以膜翅目、鞘翅目和鳞翅目昆虫以及蜘蛛等为食。蛾眉角蟾分布区域较窄,数量较少,是我国特有的蛙类。
峨眉髭蟾
无尾目锄足蟾科,头极扁平,雄性上颌缘有10~16枚黑色锥状角刺,雌性在相应部位有米色小点。头上、背部及四肢的背面呈棕色略带紫色,背面有横纹;腹面紫肉色,满布乳色小点或小颗粒。它的眼睛非常特殊,眼球上半部为蓝绿色,下半部为深棕色。产卵季节为2月下旬至3月间,卵群为卵粒堆积而成的卵片,每个卵片大约有250~346粒卵。分布于我国四川峨眉山、贵州梵净山等地。
峨眉髭蟾别名“博氏髭蟾”。栖息于海拔1100~1700米间的山坡或田坎边的石缝内或草堆下。捕食对象主要为农林害虫。目前,峨眉髭蟾的数量十分稀少,是我国特有的珍稀蛙类。
中华蟾蜍
无尾目蟾蜍科,体粗壮,皮肤极粗糙,背面呈黑绿色,密布大小不等的圆形瘰疣。腹面乳黄色,有棕色或黑色斑纹及小疣。枕部后方有1对耳后腺,趾间具蹼。雄性个体一般比雌性个体略小,其前肢内侧拇指具黑色婚垫,此为雄性个体的第二性征。每年3~4月产卵于水中,卵呈带状,黑色,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大部分地区。
中华蟾蜍别名“癞蛤蟆”。白天常栖息于石下,草丛间或土洞中,黄昏外出活动觅食。冬季潜入水底,藏匿于烂草或泥土中冬眠。待到翌年惊蛰时,才结束冬眠生活,爬到地面活动。中华蟾蜍主要以昆虫为食,对农林有益。其耳后腺分泌的白色黏稠液体,可制成名贵的中药“蟾酥”。

东方铃蟾
无尾目盘舌蟾科,体形中等,背部皮肝粗糙,呈灰棕色,肩部有绿色花斑。有的背部为绿色,上面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点;上下颌及四肢背面有黑色花斑。身体及四肢腹面具黑色和橘红色或橘黄色鲜艳的斑纹。受惊扰时,常四脚朝天,将腹面鲜艳的花纹暴露,以示警戒,这是自然界中动物的自我保护的方法之一。每年5~7月产卵,每次产卵约百余粒。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和山东等地,也产于朝鲜和日本。
东方铃蟾栖息于小山溪石缝间,有时也到池塘中活动。主要捕食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等昆虫及其幼虫。对农林害虫的防治有一定作用。
负子蟾
无尾目负子蟾科,黑褐色。体扁平,眼睛小,口内无舌,其后脚趾间的蹼特别发达。体侧具侧浅器官。分布于南美洲的巴西和圭亚那等国。
负子蟾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繁殖期间,雌蟾背部皮肤软化似海绵状,泄殖腔内壁外翻,形成管状产卵带,弯曲于背上;雄蟾在雌蟾背上挤压雌性产卵带,将卵挤出并排精子,使卵细胞受精,并将受精卵压入雌性背部海绵状皮肤上的凹隐中,并覆以胶质。受精卵在凹陷中发育,经蝌蚪期,变成幼蟾后,才离开雌蟾背部,入水生活。负子蟾常以水生昆虫为食。
峨眉角蟾
无尾目锄足蟾科,体形中等,皮肤光滑,背部及四肢具细肤棱和痣粒,肩部有“V”形细肤棱,背部肤棱清晰。雄性第1、2指基部有密集的小黑刺。咽、喉部棕灰色;胸、腹部有不规则的深色斑点,腹部后端乳白色。4~6月为繁殖季节,每只雌性可产卵284~429粒。卵呈团状。分布于四川峨眉山。
峨眉角蟾生活在海拔700~1500米的山溪间,黄昏时,常在溪流中的石块下鸣叫,以膜翅目、鞘翅目和鳞翅目昆虫以及蜘蛛等为食。蛾眉角蟾分布区域较窄,数量较少,是我国特有的蛙类。
峨眉髭蟾
无尾目锄足蟾科,头极扁平,雄性上颌缘有10~16枚黑色锥状角刺,雌性在相应部位有米色小点。头上、背部及四肢的背面呈棕色略带紫色,背面有横纹;腹面紫肉色,满布乳色小点或小颗粒。它的眼睛非常特殊,眼球上半部为蓝绿色,下半部为深棕色。产卵季节为2月下旬至3月间,卵群为卵粒堆积而成的卵片,每个卵片大约有250~346粒卵。分布于我国四川峨眉山、贵州梵净山等地。
峨眉髭蟾别名“博氏髭蟾”。栖息于海拔1100~1700米间的山坡或田坎边的石缝内或草堆下。捕食对象主要为农林害虫。目前,峨眉髭蟾的数量十分稀少,是我国特有的珍稀蛙类。
中华蟾蜍
无尾目蟾蜍科,体粗壮,皮肤极粗糙,背面呈黑绿色,密布大小不等的圆形瘰疣。腹面乳黄色,有棕色或黑色斑纹及小疣。枕部后方有1对耳后腺,趾间具蹼。雄性个体一般比雌性个体略小,其前肢内侧拇指具黑色婚垫,此为雄性个体的第二性征。每年3~4月产卵于水中,卵呈带状,黑色,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大部分地区。
中华蟾蜍别名“癞蛤蟆”。白天常栖息于石下,草丛间或土洞中,黄昏外出活动觅食。冬季潜入水底,藏匿于烂草或泥土中冬眠。待到翌年惊蛰时,才结束冬眠生活,爬到地面活动。中华蟾蜍主要以昆虫为食,对农林有益。其耳后腺分泌的白色黏稠液体,可制成名贵的中药“蟾酥”。

蟾蜍,也称蛤蟆。它是属于两栖动物,与青蛙属于同科目。蟾蜍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癞刺。在我国分为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从它身上提取的蟾酥,及蟾衣是我国紧缺的药材。蟾蜍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从春末至秋末,白天多潜伏在草丛和农作物间,或在住宅四周及旱地的石块下、土洞中,黄昏时常在路旁、草地上爬行觅食。大部分蟾蜍行动缓慢而笨拙,不善于游泳,它大多时间都在地上爬行,但在危险的时候,也会有短距离的小跳。不过也有例外,比如蟾蜍类的雨蛙科、树蛙科、丛蛙科就非常善于跳,而且与蛙类有的一拼。

蟾蜍是蟾蜍动物的总称,属于无尾目。最常见的蟾蜍是大蟾蜍,俗称癞蛤蟆。皮肤粗糙,背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这是皮脂腺。其中最大的一对是位于头侧鼓膜上方的耳后腺。这些腺体分泌的白色毒液,是制作蟾酥的原料。蟾蜍一般是指蟾蜍科的300多种蟾蜍,它们分属26个属。主要分布在除了马达加斯加、波利尼西亚和两极以外的世界各地区。(澳大利亚原来无蟾蜍,后来从其他地区引进了蟾蜍,但繁殖太快,并且有毒,因此成为了澳大利亚目前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大蟾蜍白天一般隐于暗的地方,比如石头下面、土洞内或草丛中。到了傍晚它们才出来觅食,活动地池塘、沟沿、田边、房屋周围等处活动,特别是在雨后。




19138578034蟾蜍有多少种
云翟宜答:回答蟾蜍主要有以下种类:中华大蟾蜍、花背蟾蜍、黑眶蟾蜍、红眼蟾蜍、美国蟾蜍、中国树蟾、绿蟾蜍、海蟾蜍、虎斑蟾蜍、橡木蟾蜍等。蟾蜍是无尾目、蟾蜍科动物的总称,属蟾蜍科的两栖动物。温馨提示:蟾蜍属于野生保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从自身做起,拒绝买卖野生动物制品,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目前社会...

19138578034中国有哪几种蟾蜍?
云翟宜答:蟾蜍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癞刺。在我国分为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从它身上提取的蟾酥,及蟾衣是我国紧缺的药材。蟾蜍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从春末至秋末,白天多潜伏在草丛和农作物间,或在住宅四周及旱地的石块下、土洞中,黄昏时常在路旁、草地上爬行觅食。大部分蟾蜍行动缓慢...

19138578034详细介绍蟾蜍
云翟宜答:在我国分为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从它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是我国紧缺的药材.简介名称 蟾蜍(图1)拼音名 Chán Chú 别名 苦蠪(《别录》),蟾(《药性论》),虾蟆(《本草衍义》),蚵蚾(《全婴方论》),癞虾蟆、石蚌(《本草蒙筌》),癞格宝(《贵州民间方药集》),癞巴子、癞蛤蟆(《吉林中药手册》),...

19138578034癞蛤蟆都有什么品种
云翟宜答:1、东方铃蟾,无尾目盘舌蟾科,体形中等,背部皮肝粗糙,呈灰棕色,肩部有绿色花斑。有的背部为绿色,上面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点;上下颌及四肢背面有黑色花斑。身体及四肢腹面具黑色和橘红色或橘黄色鲜艳的斑纹。受惊扰时,常四脚朝天,将腹面鲜艳的花纹暴露,以示警戒,这是自然界中动物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19138578034癞蛤蟆品种有哪些?
云翟宜答:4、中华大蟾蜍 中华大蟾蜍形如蛙,体粗壮,体长10厘米以上,雄性较小,皮肤粗糙,全身布满大小不等的园形瘰疣。头宽大,口阔,吻端圆,吻棱显著。舌分叉,可随时翻出嘴外,自如地把食物卷入口中。舌面含有大量粘液。近吻端有小形鼻孔1对。眼大而突出,对活动着的物体较敏感,对静止的物体迟钝。

19138578034最稀有的癞蛤蟆品种
云翟宜答:2、红眼蟾蜍:红眼蟾蜍是一个新的蟾蜍种类,在2010年9月发现于哥伦比亚地形陡峭的雾林地区,一度让科学家困惑不已,红眼蟾蜍种源可从野外捕获,也可以捞取卵块或蜊蚪进行饲养。3、中国树蟾蜍:中国树蟾蜍体型较小细长,吻端平直向下,头宽大于头长,鼓膜圆而清晰,从吻端经眼睛、鼓膜到肩上方有一条...

19138578034中国有哪些有毒的蛙类?
云翟宜答:5.山角蟾Megophrys nasuta(Schlegel)6.大蟾蜍Bufo bu[o Linnaeus 7.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 Cantor 8.花背蟾蜍Bufo raddei Strauch 9.雨蛙Hy]a arborea(Linnaeus)10.花丛蛙Dendrobates tinctorius(Schneider)11.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 David 12.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 Guenther 13.高原...

19138578034中国有几种青蛙?
云翟宜答:一、中华大蟾蜍 分布于中国大陆的河北、山西、黑龙江、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等地,常见于阴湿的草丛中、土洞里以及砖石下等。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1500米。二、虎纹蛙(田鸡)它属于水栖蛙类,常生活于丘陵地带海拔900米以下的水田、沟渠、水库、...

19138578034癞蛤蟆哪一种品种最好?
云翟宜答:都可以。中华大蟾蜍、花背蟾蜍、黑眶蟾蜍、红眼蟾蜍、美国蟾蜍、中国树蟾、绿蟾蜍、海蟾蜍、虎斑蟾蜍、橡木蟾蜍、红眼蟾蜍等。蟾蜍,味腥、温,有毒。归心经,具有解毒、止痛、开窍等功效。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编《癌症独特秘方》中载:蟾皮性味腥、凉、微毒,功能解毒、利水、消胀、主治各种...

19138578034蟾蜍的种类及分布
云翟宜答:红眼蟾蜍种源可从野外捕获,也可以捞取卵块或蜊蚪进行饲养。目前仅在哥伦比亚地形陡峭的雾林地区发现有红眼蟾蜍。中国树蟾 小型细长,吻端平直向下,头宽大于头长。鼓膜圆而清晰。 从吻端经眼睛、鼓膜到肩上方有一条深棕色眼罩。颞褶斜直明显。背部草绿色,皮肤光滑。体侧:白色略带黄色,散布一些大小...


(编辑:古媚依)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