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31

   教学目标:

  1、认识过度句与过渡段,初步了解过渡句(段)的作用

  2、学会8个生字,理解32个词语的意思能说出其中5个成语意思

  3、进一步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理解课文,概括人物特点的读书方法

  4、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顾全大局的品质,以廉颇勇于改过的品德,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活动,概括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评价廉颇

   教学准备:

  战国末期七国草图,录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推敲课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为学习过渡句、段打好基础

  2、学习推敲言行理解概括人物特点的读书方法。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才智超群,不胃强暴,维护国家利益的斗争精神

  4、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并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查阅资料。3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将相和》,一起把课题念一下。生齐读课题:13、《将相和》这是一个历史故事,对我们大家来说,并不是很熟悉。因此呢,上星期,老师布置大家认认真真地去预习了这一课,同时呢,也可以上网去查寻一些有关将相和的资料。今天,老师先给大家一个展示交流的机会。请大家把自己查到的资料上来交流一下,好不好?(学生交流查阅的资料。)

   二、揭题、审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分

  1、课题中“将”指-“相”指-“和”的意思是-从“和”字可以看出什么?

  2、那么我们想象一下,他们是什么原因是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呢?我们把课文打开,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读一下,想象一下这个问题?

  (整体感知课文)

   三、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24分

  1、推敲小标题,联系课文第3小节,朗读你发现了什么?(任务难,看出蔺相如才智超群)小结学法:联系上下文

  2、听录音第8小节

  要求:边听边想,你觉得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把你认为最能反映蔺相如品质的句子划出来。(言行为主)

  3、交流

  出示重点句:

  他理直气壮地说:“......”

  (1)齐读,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可围绕“理直气壮”词提问(“理直气壮”是什么意思?蔺相如骗回了和氏璧,为什么还理直气壮?)

  (2)联系上下文读一读,说一说

  (3)用“理直气壮”的语气读一读

  (4)蔺相如要把璧撞碎,真会撞吗?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怎样?秦王会让他撞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5)、朗读

  4、听录音第9节

  出示重点句: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送蔺相如回国

  (1)重点讨论:

  ①蔺相如把和氏璧,送回赵国去了,后果会怎样?那蔺相如为什么还大大方方?对比秦王态度

  ②重点段意思讨论

  如果有诚意-先交城

  不然无诚意-不交城

  杀了我也没用不讲信用

  得不到璧

  (2)朗读指导

  (3)小组方法,口答段意

  (4)人物评论:你觉得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什么长处)

   四、课堂练习。5分

  1、蔺相如之所以说这块璧有点小毛病,骗回和氏璧是因为———。

  2、用“之所以.....是因为......”联系第二个故事,进行说话训练

  五、布置作业。6分

  1《作业本》1、2、4

  2、预习另外两个故事

   板书:

  学习方法:

  1、抓住重点词句

  2、联系上下文

  以将相和,完璧归赵

  蔺相如语言

  {行动机智勇敢

   教后感:

  《将相和》一课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课前教师先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的情况,并做到适当摘录,以丰富学生知识,为学文作好铺垫。学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教师课堂又给他们创设一个展示、交流的机会,在课前短短几分钟里,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信息,这样,既为顺利地读懂课文打下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查阅资料的好习惯。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19793632132《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禄爽烁答:以将相和,完璧归赵 蔺相如语言 {行动机智勇敢 教后感:《将相和》一课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课前教师先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的情况,并做到适当摘录,以丰富学生知识,为学文作好...

19793632132将相和教学设计
禄爽烁答:1.同学们都读过了课文,知道了课题中的“将”是指——(廉颇),“相”是指——(蔺相如),题目是“将相和”,那么之前两人之间因为什么原因不和呢?我们先来关注两个词语,这是战国时期两个官职的名称,谁来读一读:上大夫、上卿,(指名读,正音、齐读)你们读了课文,知道这两个官职谁更高...

19793632132《将相和》教学方案
禄爽烁答:四、用学习第一大段的方法学习第二大段,考虑怎样理清情节,抓人物特点 五、作业 继续阅读二、三两段,并思考学习第一大段结束时的设疑问题。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仔细阅读第二、三两大段;搞清三个故事间的联系及三个故事与整篇的关系。教学步骤:一、复习检查 1.学习本文的要求(学习方法)。2.第一...

19793632132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将相和》教案
禄爽烁答:五年级下册语文《将相和》教案(一) 一、导入新课 1、书课题后提问:通过上节课的预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蔺相如从一介布衣升为上卿,可谓平步青云,廉颇对此很不服气,那么,他是怎么说的? 请快速从课文中找出这段话。谁来读一读? 2、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

19793632132《将相和》教学设计
禄爽烁答: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加点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4、分析第一个故事。 (二)整体感知 本文主要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叙,...

19793632132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将相和》教案范文
禄爽烁答: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将相不和的原因。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这一课,虽然只有三个字,却包含了两个人物,三个小故事。你们能从标题中看出是哪两个人物吗?(学生自由发言)那么“将”“相”各指谁?“...

19793632132《将相和》试讲教案及备课思路
禄爽烁答:1、教学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将相和》。看到题目,大家肯定一头雾水。这里将是读二声,将军的意思,也泛指是带兵打仗的武将,相呢?是指什么?Ei同学们很聪明,一下就猜到了,是指宰相,还泛指是辅佐君王治理国家的文官们。那和呢?将军和宰相关系怎么样?和气。那故事真如题目一样...

19793632132将相和课件 好的 急用!!
禄爽烁答:第一篇:《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能抓住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3.懂得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 教学难点 准确概括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

19793632132将相和教学反思
禄爽烁答:一、教学目标 《将相和》是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的课文,我在教学中实施的教学目标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商议、允诺、隆重、约定、胆怯、推辞、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

19793632132《将相和》的课文原文
禄爽烁答: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理清前因后果: 些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发生在两千多年以前、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将相和》。(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自由读书,思考:将相和的故事是由哪三个事件组成的?(生读书) 交流:将相和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相会)、负荆请罪三个事件组成。由学生交流并认真板书在黑板相应位置,...


(编辑:蒋茂豪)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