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写给翟志刚的一封信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31
写给翟志刚叔叔的一封信

写给翟志刚叔叔的一封信
翟志刚叔叔:
你好。
我是一个从小幻想遨游太空的孩子。小时候,奶奶常给我讲“飞天”的神话故事,牛郎织女、嫦娥奔月,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令人神往。虽然我不能像鸟儿一样拥有轻快美丽的翅膀,但我幼小的心灵已随着这些美好的故事插上了一对梦想的翅膀,飞向碧蓝的天空。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神七”把您和另外两位叔叔带上了美丽的太空。我看着电视直播,激动不已,又蹦又跳,嘴里不住地喊着:“神七升天喽!神七升天喽!”

好消息一个接一个地传来,您将在9月27日16时43分,首次进行太空出舱活动。这天,我心里既紧张又激动,生怕中途出什么意外。如果失败了,那这次“神七”飞天活动,不都白费了吗?翟志刚叔叔,您一定要加油啊!我聚精会神地看着您出舱,只见您脚站在浩瀚的太空中,挥舞着国旗,向全世界问好。我欢呼雀跃。“神七”成功地完成了太空出舱活动和空间科学实验,您又为我们的祖国添上了辉煌的一笔!这一刻,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都紧紧地连在一起,为祖国骄傲,为民族自豪。

我阅读了许多关于你们的故事,我知道当上宇航员需要具备卓越的心理素质,经历非常人所能忍受的残酷训练。我仿佛看到您忍着头晕目眩进行“转床”训练,一练就是12天。可是,为了顺利完成任务,你们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在你们身上,我能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那就是——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祖国的热爱。

转眼就到国庆节了。新中国在勤劳奋斗的60年里,在团结一心的60年里迅速崛起,每一次辉煌都让我们心潮澎湃:奥运会成功举办,人民生活迈进了小康,“和谐”号动车组开到了家门口……10月1日那天,天安门广场还要举行隆重的阅兵仪式,翟志刚叔叔,那天我一定会守候在电视机前,一睹像您一样为祖国作贡献的解放军的英姿。

此致敬礼

应该是翟志刚吧!?

高二8班翟志刚同学:
本学期你成绩优秀,表现突出,特发此状,以资鼓励,希望你能再接再厉。
教导处

浓眉大眼、英俊帅气的翟志刚,在当空军飞行员时就曾成为《中国空军》杂志的封面“模特”。然而,从神五到神六,“人气”极高的他两次入选梯队,却两次与飞天失之交臂。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曾对翟志刚说:“面对公众的眼光,承受能力要求很高。你是真丈夫、男子汉。”

谁都能理解其中的失落。但翟志刚说,谁执行任务都与自己去执行任务是一样的,他只能更加刻苦地投入训练,尽力了,就无怨无悔。
一次次突破自己的极限,翟志刚终于在第3次入选载人航天任务梯队后,最终登上了飞向太空的“神舟”。被称为“航天员总教头”的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评价说,翟志刚注重细节,操作能力突出,心理素质好,尤其是情绪稳定性和危机处理能力很强。

出舱活动,对谁都是全新的。由于训练资源的宝贵,翟志刚常常在心里进行演练。面向飞船做180度的转身动作,地面上这个简单的动作,在太空中却非常复杂。第一步左手放在哪里,右手放在哪里,右脚的位置,舱内密密麻麻的仪器设备中哪些是可以攀的,哪些地方是可以用劲的……一个个细节在翟志刚的脑海里一遍遍浮现。

2008年3月的一次水槽模拟出舱训练中,轻装下水的翟志刚在训练间隙遭遇险情。
“我距池底很近,突然听见气瓶发出清脆的声音,就像金属敲击。潜水员发现了,马上把他的应急气嘴塞到我嘴里。气瓶继续漏,整个水下全是气泡,都看不见人了。我心里却很踏实,顺利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时间浮上了水面……”

氧气瓶漏气,一个看上去似乎并不严重的故障,可能造成的后果一点也不轻——如果当时被水呛住从而影响肺部功能,翟志刚很有可能就无法继续神舟七号任务的训练与选拔了。

工作人员说,在这次有惊无险的经历中,翟志刚没有一丝慌张,如同应对一次教员故意设下的故障。
从容,正是长期训练的结果。仅在神舟七号飞船的操作训练中,航天人就设置了48种与航天员操作相关的故障。

翟志刚出生于黑龙江省龙江县。他爱好书法,一手颇具个人风格的毛笔字被同事们称为“翟体”。他爱动手,家里给儿子买的玩具,总是由他先拆装,折腾够了再给儿子当“技术指导”。他擅长交谊舞,航天员们办舞会,他总是满场飞的那一个。文艺晚会上,模仿赵本山,也是他的拿手好戏。
翟志刚还是出了名的孝子。考上飞行学院后,一个月12元的津贴,他只留下2元,其余的全部给母亲寄回去。

儿时家庭生活困难,是母亲用卖炒瓜子挣来的钱,供他上完了学。翟志刚有时心疼母亲,想辍学回家干活,一向慈祥的母亲发了火:“妈不识字,也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但认准一个理,你必须要念书!”
翟志刚当年的班主任徐东升告诉记者,翟志刚读高三时,班里每天晚上都补课,但因为总停电,教室里只能用汽油灯照明。翟志刚坐在后排,汽油灯光线不足,于是他每天口袋里都带着一小截蜡烛头。因为家庭困难,他只是在上课时用蜡烛,一下课马上吹灭,用纸包起来装进口袋里……
或许,就是那小小的蜡烛头,照亮了少年翟志刚未来的路。

刘伯明:“小诸葛”
翟志刚的两名搭档中,有一位从空军招飞体检起就与他相识、甚至结婚也与他在同一天的老朋友——刘伯明。

教员们对刘伯明的评价是,爱思考,爱钻研。在航天员队伍里,绰号“小诸葛”的他曾因流利回答一名教官10个刁钻专业问题,从此被这名教官“免提问”。

刘伯明出生在黑龙江省依安县一个农民家庭。上高中的几年里,他每天都得在学校和家之间的9公里多的土路上奔波。冬天满地积雪,气温常常在零下30多摄氏度,滑倒更是常有的事。

刘伯明说,上学时的艰苦经历练就了一副好身板,也赋予了他吃苦耐劳的品质。见证刘伯明成长的中学校长,后来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这位能吃苦的得意门生。

1985年3月,空军飞行员选拔,全县仅刘伯明入选。毕业后,他分配到空军某训练基地,成为一名歼击机飞行员。3年后,他又以高超的飞行技术,飞上了中国空军当时最先进的战斗机。
一次飞行中,刘伯明驾驶的飞机在降落途中遇到强大气流,无法下降。他沉着冷静,在空中盘旋了40多分钟,最后克服种种恶劣条件迫降成功。
神六任务中,刘伯明入选了梯队。虽然最终没能上天,但他和其他战友们一直在地面值班,陪同在天上飞行的费俊龙和聂海胜。
2005年10月12日深夜,太空中的聂海胜即将迎来自己41岁生日时,刘伯明从摄像机画面里看到聂海胜的面部有些红——“感觉如何?”
聂海胜回答:“很好。这么晚了,还不睡啊?”

刘伯明说:“你都不睡,我能睡吗?”
回忆起这一幕时,刘伯明开心地笑了。在他看来,从神五到神七的每一次飞行任务,都是14名航天员共同完成的。
儿时的刘伯明爱拆东西。当时家里最值钱的东西——收音机,被上小学的他给拆了。父亲刘志生很生气,但是转眼发现他又把收音机组装起来了,能用也能听。
刘伯明是航天员中英语最好的一个,但他当年中考的英语成绩却是零分。

他初三时的语文老师张述和说,刘伯明就读的农村初中,英语课只开半年,也没有正规的英语老师。但,即使是在一门零分的情况下,刘伯明还是考入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并从此在英语学习上格外下功夫。
“他连走道、干活时,都在背单词。”父亲说。
正是从高中时代的一篇英文课外资料中,刘伯明第一次接触到了“航天”这个词。“‘对个人来说,这只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读到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时说的这句话,我很震撼。他的境界很高,航天的确是全人类的事业。”

当他自己也成为航天员后,对这项事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刘伯明说,这10年里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因为每天的学习和训练都有收获,从来感觉不到苦和累。

刘伯明出色的身体弹跳力,同样有口皆碑。他当飞行员时创下的引体向上纪录,至今无人打破。在航天员中心运动会上的跳远成绩,又改写了中年组的纪录。此外,他还是围棋高手和足球场上的出色前锋。
景海鹏:永不服输

在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的眼里,景海鹏有股不服输的劲儿。这位与翟志刚、刘伯明同年出生的航天员自我要求特别严格,训练特别刻苦,不仅自己经常“开小灶”,还拉着战友们加班加点。
“飞行员和航天员都没有捷径,坚持是唯一的选择。”景海鹏说,“我理解,航空与航天最大的区别在于,航空可以99分,航天必须100分。航空的错误可以弥补,航天无法弥补,航天员必须做到‘零失误’。”

景海鹏出生在山西运城农村。小学5年级时,小海鹏喜欢上了打篮球。家里买不起运动服,父亲就给他买了件背心,正面画上海鸥和大海,后背写上大大的“5”号;母亲用自家织染的蓝布,为他裁剪了一条短裤。穿上这身服装出现在球场上的海鹏,被大家叫做“海鸥5号”。

因为个子矮,打不上主力,不服输的他刻苦训练,最后靠准确的投篮技术,成了队里的篮球明星,现在则是航天员篮球队的“钢铁前锋”。
景海鹏说,通过打篮球,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努力,谁也不比谁差。

1984年,空军在运城招飞行员,景海鹏落选了。景海鹏的妹妹景艳凤回忆说,当时可能是因为学习时间太长、劳累过度,大哥眼睛里有些血丝,所以没有验上。
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父亲打算不再让他继续上学了。

“我也想让他上,可那会儿家里3个孩子都要上学,家里根本没法维持。”景海鹏的父亲景靠喜回忆说,小海鹏得知自己不能再上学后,3天3夜都没有吃饭。

看见海鹏伤心的样子,心疼不已的父母最终决定让儿子再读1年。1年的苦读后,景海鹏成功考上航校。
这是空军招收的第一批大学本科飞行员,对文化和体能学习要求很高。景海鹏入学不久,就碰上难题——游泳。游够50米才算及格,否则就有被淘汰的可能。

景海鹏是“旱鸭子”,从没下过水。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考试那天,他竟然一夜之间学会了游泳,而且连续游了200米,达到优秀成绩,当场获得参军后的第一个嘉奖。

毕业时,景海鹏成绩门门优秀,航校想让他留校当教练机教员。景海鹏婉言谢绝。他说,当兵的就应该时刻准备打仗,他要成为战斗机的飞行员。

学校同意了景海鹏的要求,把他分到了空军飞行部队。第一次参加打空靶练习,景海鹏命中了21发——按照规定,命中4发就是优秀。在战友们惊奇的目光中,“把靶几乎打烂了”的景海鹏一“出手”,就创造了所在部队打空靶的最好成绩。

同刘伯明一样,景海鹏也是神六乘组梯队中的一员。从神六到神七,飞行任务更加复杂,对航天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次任务,每一项都很难。”景海鹏说,“我们在确保完成各自任务的前提下,还必须清楚同伴的任务,每个人都要具备承担其他岗位工作的能力。”

1997年儿子出生时,两个月里都没有名字——景海鹏坚持要等到航天员入选通知到达后再取名,因为他坚信自己能够入选。两个月后,他果然等来了通知书,孩子也由此得名“景宇飞”。
仿佛遗传了父亲的特质,这个虎头虎脑的小家伙还在上小学二年级时,就拿着彩页跟父亲讨论飞船的结构。

新华社神七快讯:经过总指挥部负责人和航天员选评委员会一致表决通过,确定由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组成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

神七航天员翟志刚:带着蜡烛头上学

“翟志刚以前就坐在这个位置。”翟志刚当年的班主任、黑龙江省龙江县第二中学副校长徐东升指着靠近墙角的座位说。

走进翟志刚曾学习过的教室,虽然已找不到当年的痕迹,但徐东升仍能回忆起翟志刚以前刻苦学习时的情景。

翟志刚读高三时,班级每天晚上补课,但由于总停电,教室内只能用汽油灯照明。翟志刚坐在班级后排,汽油灯光线不足,非常累眼睛,于是他每天口袋里都带着一小截蜡烛头。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就是这一小截蜡烛头,翟志刚也只是在上课时用,一下课马上吹灭,用纸包起来装进口袋里。
徐东升说,翟志刚当时是班级的劳动委员,成绩好、吃苦、组织能力强。因为家庭困难,翟志刚各种农活都会干,到农场义务劳动时,他是全班的领队,组织大家干活,他始终挑最苦最累的活儿,因而他在同学中威信很高,老师对他评价也非常不错,是个公认的好学生。

“我是翟志刚的班长!”龙江县小有名气的个体户张福仁骄傲地拍着胸脯,当年我们全校的男生几乎都报考了飞行员,但只有翟志刚一个人被录取。他的身体素质非常好,是当时班级的掰腕子大王,几乎没有男生能赢他,我们俩经常较量,但相持一阵后,我总输给他。

“稳重,能吃苦,独立性很强,善于自己解决问题。这是我们同学对翟志刚的评价。”张福仁非常佩服翟志刚的毅力:他在学习时遇到难题先自己琢磨,能自己解决的从不问别人,这也许和他能成为航天员有很大关系。

现任龙江县第二中学校长的武侠介绍说,翟志刚当上飞行员,尤其是成为航天员后,对母校的学生产生了极大的鼓励。许多学生都以能成为翟志刚的校友而自豪,一些男学生也把他当成了榜样,近些年来,共有8人考上了飞行员,特别是2008年,2名应届毕业生被录取为飞行员。“我们又为国家培养了一批‘航天传人’。”武侠十分自豪。

操场上,接受军训的高一新生正在休息,一些人观看操场周围的宣传栏,其中一块就是介绍他们的校友翟志刚。11班的新生冯国平说:“我是1992年出生的,懂事的时候就知道这所学校出了个航天员翟志刚,没想到现在能和他成为校友。他是我们学校的骄傲,也是我们新生的榜样。”
“翟志刚对母校和老师感情都很深,春节和教师节都不忘给我们发手机信息祝福。”徐东升说,作为翟志刚的老师,从神五开始就一直支持他、鼓励他,真诚地希望他能够完成自己的夙愿。(完)

神七航天员刘伯明:一个农家孩子的飞天之路

新华社记者巩琳萌、于晓泉
“伯明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孩子,要说特别的地方,就是特别能吃苦。”在神七航天员刘伯明的老家黑龙江省依安县,当被问及刘伯明的成长过程时,他的父亲和老师几乎说了同样的话。
自行车骑出“航天路”

1966年农历九月十六日,依安县红星乡东升村一户普通农民家中,一个男婴呱呱坠地,父亲刘志生为他起名刘伯明。
刘伯明兄妹6人,他在家中排行老二。1983年,刘伯明考到依安一中读高中时,家里要同时负担5个孩子读书,以种地为生的父亲已经深感乏力。

刘伯明知道家里困难,决定不像其他同学那样住校,而是跑校。父亲咬牙花100多块钱给他买了一辆二手的“白山”自行车,供他上学往返。

学校离家近10公里,全是坑洼土路。好天气时走路都吃力,遇到下雨天就变成黑泥水,连下脚都难。冬天路面结冰,非常滑。刘志生说,高中3年,刘伯明每天三四点钟起床,走时天不亮,回家天又黑了,两头不见太阳。“瞅着挺遭罪,但是没办法,家里就这个条件。”

刘伯明高三时的班主任、现任依安县教育局副局长的张福林说,冬天的依安可劲儿冷,即使不下雪,刘伯明骑到学校时也是脸上、脖子上、身上挂满了白霜,衣服都是湿的,被同学们戏称为“小雪人”。但是无论雨多猛、雪多大,他从未迟到或早退过。

父亲刘志生说,虽然每天骑车往返20公里很辛苦,但是刘伯明高中3年从未生过病,连感冒都没有过。张福林说,高中3年,锻炼了刘伯明强壮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为他日后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5年,空军在依安县招飞行员,严格的身体素质标准使很多报名者在第一关就遭淘汰。而刘伯明,轻松地就过关了。

中考英语曾得零分
刘伯明初三时的语文老师张述和说,伯明的成绩一直非常好,当时全班考高中只考上五六个,他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老师们意料之中的事情。
但是张述和同时透露,中考时,刘伯明的英语是零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刘伯明初中就读的农村学校,当时英语课只开半年,没有正规的英语老师,所有学生在中考时都被英语拉了分。但即使是在一门没有分的情况下,刘伯明也考入了县里的一中。

刘伯明进入高中后在英语学习上格外下功夫。父亲刘志生说:“他连走道、干活时,都在背单词。”
到了高三,刘伯明的英语已从弱项变成强项。即使是现在,在航天员队伍中,刘伯明的英语也是最出色的。

张福林说,高中时刘伯明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如果不参加招飞,也能够考上不错的本科。但是为了给家里节省学费,他选择了报考飞行员。

1985年,在通过苛刻的招飞体检之后,刘伯明又毫无悬念地通过了文化课考试,最终进入长春飞行学院,从此翻开人生新篇章。

“训练很苦,但是我能吃这个苦”

前往长春飞行学院学习的前一天,父母和老师都去车站为刘伯明送行。张福林对他说:“努力,只要你按照念高中时的坚强继续努力下去,以后不会错的。进步了就给我写信,落后了就别写了。”
后来,每当取得进步,刘伯明都会给他尊敬的老师写一封信。

张福林说,刘伯明的信通常挺长。信中他提到过训练艰苦,但是每次都会接一句:“训练时很苦,但是我能吃这个苦,请老师您相信我。”

父亲刘志生说,刘伯明刚到部队,每天早晨要跑1万米锻炼身体。刘伯明曾对他说过有时候中途真的不想再跑了,但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后来养成了习惯,如果哪天不跑万米,还觉得不习惯。

从长春飞行学院到牡丹江初教机场,再到锦州飞行大队,由于刘伯明一直表现出色,1991年,他开始单飞,并独立驾驶歼八。1998年,他和翟志刚等一起被选为我国第一批航天员。

刘志生曾在北京航天城亲眼见证儿子训练的艰苦:坐在高空旋转椅上,疾转100多圈后,下来还要辨别方向;有几天要24小时头朝下躺在30度角倾斜的床上……回忆起这些镜头,老人的眼中流露出对儿子的怜惜。

但是,一如20多年前那个在家乡泥泞道路上顶着风雪骑车往返的坚毅少年,今天的刘伯明,仍然用当年的那股韧劲面对航天员艰苦的训练,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航天员队伍里,刘伯明绰号“小诸葛”,曾流利回答一名教官10个刁钻专业问题,从此被这名教官“免提”。

如今,刘伯明即将带着亿万中国人的梦想,乘坐神舟七号飞向太空。刘志生得知这个消息非常激动,他说:“没有白努力,儿子是好样的!”(完)

神七航天员景海鹏:从招飞落榜到即将飞天
新华社记者巩琳萌、刘翔霄
23年前,当19岁的景海鹏挥舞着保定航校的录取通知书跑到田里,对正在种玉米的父亲说“我考上了”的时候,父亲景靠喜还有点不相信。
而此后的岁月里,景海鹏越飞越高,不仅飞上了蓝天,如今还将飞向“天外天”。

不爱说话的他突然说:“我要当飞行员”

1966年农历九月,山西省运城市东杨家卓村唯一一户姓景的农家添了新丁,孩子的舅舅为他取名“海鹏”。未曾料想,日后这个孩子真得犹如鲲鹏,将天空当作了自己施展的舞台。
景海鹏兄妹3人,他是家中老大。父亲景靠喜说,大儿子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但从小就喜欢打篮球,而且打得很不错。

读高中时的一天,景海鹏代表所在的安邑中学去运城中学打篮球比赛,在运城中学宣传栏里,他第一次看到了飞行员的照片。

这似乎是命中注定的相遇,景海鹏的眼睛都不愿从照片上挪开。回到家中,他兴奋地向父亲比划,飞行员的头盔是这样的,护镜是那样的。

景海鹏说,自己真得非常喜欢飞行员的服装,看起来很威武。

他告诉父亲:“我要当飞行员。”
第一次参加招飞考试失败

1984年,空军在运城招考飞行员,景海鹏报了名。但是由于身体原因,他落选了。
妹妹景艳芳回忆,当时可能是因为学习时间太长、劳累过度,大哥眼睛里有些血丝,所以没有验上。
这次落选对景海鹏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他当时连门都不肯出,说“没脸见人”。然而更大的打击来了——父亲打算让他退学。

回忆起往事,景靠喜老人的脸上写满无奈。他说:“我当时也想让他继续上,可那会儿家里3个孩子都要上学,我白天种地,晚上绑扫帚,挣的那点儿钱全部拿来给他们交学费了,家里根本没法维持。”
景靠喜说,景海鹏听说不能再上学后,3天都没有吃饭。看见儿子伤心的样子,父母很心疼,但也拿不出个主意。

这时,村里的电工到景家串门,见状就劝景靠喜让儿子再读1年,并让景海鹏在父母面前表态。景海鹏说:“如果再考不上飞行员,我就不活了。”

就这样,景海鹏转入解州中学补习,并从那里成功考上了河北保定航校。

得知儿子被录取 母亲大哭一场

转入解州中学之后,景海鹏学习更加用功。最早进教室的是他,最晚离开教室的还是他,两三个星期都不回家。另外,他特别注意了身体。

终于有一天,景海鹏收到了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书。可是当他告诉家人这个好消息时,父亲起初却怎么也无法相信,自己的儿子真的能成为一名飞行员;母亲王珍玲大哭了一场,因为她听说入伍头4年儿子都回不了家了。

送别那天,父亲买了一个大西瓜,全家一起吃了,然后送景海鹏上车。从此,他起飞了。
1988年,景海鹏顺利从保定航校毕业,驾驶过歼六等机型,1998年他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中的一员。

母亲王珍玲说:“全国13亿人,只有14个航天员,海鹏能成为其中一个,我们全家都很高兴。”
训练太辛苦 父母不忍看

景海鹏的弟弟景海龙说,大哥入伍后23年间总共回家3次,最近的一次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在神六发射之后的2006年春节,其实也只在家呆了5天。

虽然没办法常回家看看,但景海鹏对父母非常牵挂。景海龙说,“每次哥给我打电话、发短信,都会问家里老人身体好不好,并嘱咐我要照顾好他们。”

景海鹏也多次把父母接到北京住一段时间,期间父母曾在航天城参观他们训练。母亲王珍玲说:“我们不爱看他们训练,太苦。”

2006年景海鹏入选神六航天员梯队时,家人毫不知情。景靠喜说,当天他和老伴还在地里掰玉米,记者们就来了。对于当时景海鹏最终没能上天,老人很释然:“不管谁上去,都代表国家,我们一样高兴。”

而这次景海鹏终于能够代表祖国翱翔太空,景靠喜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我儿子能够报效祖国、为国争光,我们感到非常自豪,非常骄傲!”(于晓泉、巩琳萌、赵岩)

翟哥哥,你在太空怎么拉屎啊?

自己不会写啊

以什么身份,以祝贺还是什么都不写清楚~~~杂帮啊


15761305848给宇航员叔叔的一封信100字
简晶浩答:翟志刚叔叔,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向您保证,我长大后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

15761305848写给翟志刚的一封信
简晶浩答:高二8班翟志刚同学:本学期你成绩优秀,表现突出,特发此状,以资鼓励,希望你能再接再厉。教导处

15761305848写给抗震先锋一封信
简晶浩答:写给翟志刚叔叔的一封信 翟志刚叔叔:你好。我是一个从小幻想遨游太空的孩子。小时候,奶奶常给我讲“飞天”的神话故事,牛郎织女、嫦娥奔月,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令人神往。虽然我不能像鸟儿一样拥有轻快美丽的翅膀,但我幼小的心灵已随着这些美好的故事插上了一对梦想的翅膀,飞向碧蓝的天空。2008年9月...

15761305848给航天员的一封信范文精选7篇
简晶浩答:给航天员的一封信范文精选1 尊敬的航天员叔叔 你们好! 我是江苏南通师范小学的学生。虽然2008感动中国颁奖仪式过去了好几天,可我忘不了那一飞冲天的情景,忘不了翟志刚叔叔出舱时的情景,忘不了……有太多太多的画面浮现在我眼前,所以我提笔写下了这封信。 忘不了让13亿人民最提心吊胆的一刻。9月25日晚上2...

15761305848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500字作文10篇
简晶浩答: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500字 作文 ,欢迎大家来阅读。 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500字作文1 敬爱的航天员叔叔阿姨: 你们好! 我们从书中知道了有关飞天的神话和故事,为祖先们翱翔宇宙的梦想感动不已;我们从电视里看到了航天战线的成就和壮举,因英雄们远足太空的身影壮怀激烈;我们在心田里萌发了...

15761305848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5篇
简晶浩答:敬爱的神七宇航员翟志刚叔叔:您好!我是福州市江南水都小学五年(2)班的小学生游方圆,早在电视上就听说过您的大名。今天写这封信,就是想和您交流交流。20__年神七发射期间,中国第一次航天员出舱。当天15:00,活动开始了。您穿好了舱外活动服,系好绳子,鼓起勇气这一步步都是这么艰难。您...

15761305848小学生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范文4篇
简晶浩答:   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2    敬爱的宇航员叔叔们:   你们好!   听说神舟七号平安的升空了,我十分高兴,希望你们一路平安。   翟志刚叔叔    翟志刚叔叔,我非常敬佩您。因为您是三位叔叔中唯一一位出舱活动的宇航员。27...

15761305848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话题学生作文10篇
简晶浩答: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话题学生作文6 2008年9月25日21时07分,我国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七号”顺利飞向了太空,它承载着中国人的梦想,飞上了广阔的宇宙。一个航天员出了仓,他就是翟志刚叔叔。 随着“……3。2。1”的倒数声响,拖着一条金色尾巴的火箭慢慢地飞向了太空,那一场面令人赞叹,令人震惊,而当航天员翟志...

15761305848给宇航员的一封信351字
简晶浩答:翟志刚叔叔,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向您保证,我长大后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祝工作顺利给宇航员的一封信351字5夜深了,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我进入了甜蜜的梦乡。我发现我的背上长了一对翅膀,便展开翅膀飞到了太空,看见了宇航员叔叔。我飞到宇航员叔叔面前:“叔叔您好,您辛苦了!”宇航员叔叔笑着说:“...

15761305848写给航天英雄的一封信
简晶浩答:就在11月6日,王亚平阿姨勇敢的完成了出舱任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舱工作的女性,翟志刚叔叔也上过两次太空了,你们真的好伟大!俗话说,天上一天,地下一年,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天上六个月,地下就有180年,还有在太空舱看到我们的地球家园美吗?太阳大吗?能看到自己的家乡吗?我有一个...


(编辑:傅刘念)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