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引用这一说明方法作用。

  2.掌握本文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3.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4.品读鉴赏本文作为科学小品所具有的科学性和文学性。

   二、教学重点:

  1.引用等说明方法。

  2.本文的结构方式。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引用的诗词典故,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所起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1.合作探究法

  2.点拨法

  3.竞赛激励法

   五、教学用具:

  1.多媒体

  2.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步骤:

  课前准备

  一张白纸

  一、导入

  [多媒体显示荔枝特写镜头]

  想必大家都看到了屏幕上的这种鲜艳诱人的水果,它被人们称为水果之王,它叫——(学生齐答:荔枝)。

  请仔细观看画面,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眼中的荔枝,也可以虚拟情境,向从未见过荔枝的人介绍荔枝,或向从未品尝过荔枝的人推荐荔枝。(请同学发言)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科技说明文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贾祖璋先生的科学小品《南州六月荔枝丹》,看看他是如何介绍荔枝的。

  二、作者简介

  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贾祖璋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但他的家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这个地方就是——海宁。他1901年出生于我们海宁的黄湾(在座的有没有来自黄湾的同学,你尤其应该为家乡出了这样的名人感到自豪,当然,我们每个海宁人都应该为贾先生感到自豪)。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他就编著了60多万字的《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著作。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有《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生物学碎锦》等,我们这篇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就选自《生物学碎锦》一书。这些作品大多将绚烂多彩的生物作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具有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三、字词正音

  下面我们一起来给下面这些加下划线的字词注音,考察一下大家的预习效果。

  红缯zēng紫绡xiāo瓤ráng醴酪lǐlào

  龟裂jūn绛囊jiàngnáng渣滓zhāz萌蘖méngniè

  四、强调引用这一说明方法的重要性

  说明文这种文体,大家以前都接触过,比如说初中第三册上的《中国石拱桥》、《祖国的大豆》、《隆冬话竹》等。请位同学用一两个词来表述一下你对这种文体最直观的感受。(平实、条理清楚、知识量大、单调、乏味、干巴巴)

  那么,请大家看看我们这篇课文,你也有干巴巴的感受吗?(似乎没有)

  当然,这同样是一篇如假包换的说明文,但为什么能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呢?谁能告诉我这其中的原因。或者说,文章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改变了说明文一向单调乏味的状态?

  (引用了大量的诗文典故)

  我们学过许多种说明方法,可已掰着指头数一数,我们学过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比喻);作比较(对比);引言论(引用);列数字;下定义;分类别。引用就是其中的一种。而在我们这篇课文里,它更可谓独领风骚,大放异彩。

  下面就请各位同学从课文中找出所有作者引用的诗词典故,在下面划上横线或者波浪线。(约2分钟)

  总共大概有十二处之多,让我们一起来分析探讨他们的作用和妙处。

  五、由引用手法的作用入手具体分析文意

  1.儿时质疑白居易《荔枝图序》: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投影荔枝干、当场剥开]

  作用:以此引入话题,亲切活泼,符合阅读心理。原原本本引用为后文提出不同看法提供依据。

  2.练习形式:课文中引用了许多古诗句来说明有关荔枝的知识,试指出下列引诗的具体说明对象。[见课件]

  通过观看图片、原文等方式指出说明对象,进而概括出引用文字所在自然段的`大意。知道了引用文字的用处,这一自然段说明的重点就自然而然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3.引用的作用

  这些引用确凿可信,有极富韵味,给单调的说明文增添了亮色,使其显得生动活泼,富有文采。

  六、学生速读课文,筛选各段关键信息,概括段意。

  接下来,请大家快速地通读全文,筛选各段关键信息,有的刚才我们已经通过引用的作用分析过了,有的还没有分析,但信息点也比较明显。请用一个词或一个词组概括出每段的段落大意,并将其用“——”串成一条直线,写在课前请大家准备好的白纸上,字写认真些,写大些。

  请最先完成任务的同学举手示意,历时最短的三位同学决出之后,我们将投影他们的阅读成果,由同学们评出一名“阅读能手”,他将得到由老师我个人赞助的荔枝干若干,一饱口福。

  1.[实物投影仪投影]

  参考:质疑《荔枝图序》——外壳——颜色——果形——大小——膜——肉——不耐贮藏——核——花——产地——品种(图谱)——移植——发展前景

  2.展示教师概括的结构图。[见课件]

  3.重点考察巩固:看图(荔枝的果实)指出各部分的名称。

  七、随堂练习

  指出下列各段所用的说明方法。

  八、布置作业(课外练习)

  1.筛选课文主要信息,把这篇文章改写成一段一百字左右的平实的说明性文字。

  2.课外阅读《语文读本》上的“生命的旋律”这一章节的数篇科学小品,(包括《螳螂猎食》、《天鹅》、《葵与向日葵》、《马铃薯》),体会其科学性、文学性。




15994781816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席空婵答:请仔细观看画面,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眼中的荔枝,也可以虚拟情境,向从未见过荔枝的人介绍荔枝,或向从未品尝过荔枝的人推荐荔枝。(请同学发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科技说明文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贾祖璋先生的科学小品《南州六月荔枝丹》,看看他是如何介绍荔枝的。二、作者简介 贾祖璋是我国...

15994781816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席空婵答:理解文中引用的诗词典故,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所起的作用。4、导入新课 提出如何介绍荔枝的问题导入。(展示荔枝图片)如果让你给从没吃过或从没见过的人介绍这种水果,你该怎么说呢?让我们看看贾祖璋先生在《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怎样讲的。5、整体把握 (1)速读课文,概括段意。用文中的词或词组概...

15994781816高中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设计
席空婵答:“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雪,浆液甘酸如醴酪”——荔枝的外形及内部结构特点。 “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成片荔枝树林的景色。 “南州六月荔枝丹”——荔枝的产地、成熟期、颜色。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膜的轻、薄、艳。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不耐贮藏...

15994781816初三下册《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席空婵答:1.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装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裂片中央有突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2.荔枝的成熟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

15994781816高三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课堂实录及反思
席空婵答:教了大半年书,总也没有进步。第一次把自己的课堂语言录下来,发觉是如此平淡无味。颇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以下是我整理的高三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课堂实录及反思,欢迎阅读。教学目的:1、 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2、 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

15994781816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学教案
席空婵答:1.陈辉《荔枝》: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2.徐《咏荔枝膜》:曾向忠州画里描,胭脂淡扫醉容消。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白玉薄笼妖色映,茜裙轻裼暗香飘。嫣红狼藉谁收拾,十八闽娘裂...

15994781816初三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课文(2)
席空婵答:文章虽属于说明文,却以诗句“南州六月荔枝丹”为题,远比诸如“荔枝”、“说说荔枝”之类的题目生动活泼富于形象感。文章开头引白居易《荔枝图序》中的句子进行质疑,自然引出对荔枝的说明介绍。文中引用诗句,或介绍荔枝林的景观,或说明荔枝的不耐贮藏,或印证荔枝的生长北限,或借以表达应大力发展荔枝生产以满足人民的生...

15994781816必必修5《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谈
席空婵答:理由二:当前素质教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教师已从理论探讨转向自觉实践,就我本人而言,在清醒地认识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必要性时,对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说明文教学,运用教学设计方法改革教学,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此为认识的可能。理由三:《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篇说明文,有别于一般的说明文,作者是我国著名的老科普作家...

15994781816九年级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ppt
席空婵答:那么《南州六月荔枝丹》作为说明文单元的起始课,它除了具有一般说明文的特点外,还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因此它是一篇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不言而喻,它对后面的说明文教学有着领启、示范作用。 1.九年级语文《钱塘湖春行》ppt 2.九年级下册语文《陈涉世家》ppt ...

15994781816初三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知识点总结
席空婵答: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初三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词语积累 缯(zēng):古代对丝织品的统称。 绡(xiāo):生丝织的绸子。 醴(lǐ)酪(lào):甜酒和奶酪。酪,半凝固状的乳制食品。 不了了之:用不去了结的办法去了结。 钻牛角尖: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


(编辑:浦伯若)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