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教思想的精髓8个字是什么?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道家思想的精髓8个字是什么?

清代纪晓岚对道家学术说了八个字:综罗百代,广博精微。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 “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 中一切运动的法则。可以简单概括为 “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扩展资料

道家思想以“道”为核心,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道家的“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道包含天道、人道、地道。老子所说的“道 ”有以下几层意思:
第一,世界的本原(本体),世界由以出发、由以产生的基础;
第二,世界的本质或世界之所以然,也即世界面貌(世界的具体现实性)的决定力量,
第三,世界形成、产生和发展全部历史的述说,也即对道以自身为本原、以自身为本质的自我产生、自我发展、自我表现、自我完成的全部历史的述说。

"四谛"的字面意思是四个真实不虚的道理,是原始佛教关于人生为何具有苦恼和如何摆脱苦恼的四大真理。 苦谛
是说人生是充满种种痛苦的,也可以说人生是个充满痛苦的过程。佛教把各种苦恼归纳为八种: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与自己所怨恨的人不得已而相会或结合;不能自由脱离自己所憎恶的环境或遭遇)、所求不得苦、爱别离苦(与自己相爱的人分离;离开自己爱恋的环境或年华、际遇等)、五盛阴苦(五阴指色、受、想、行、识,概指一切身心之苦)。 集谛
用以揭示人生苦恼产生的根本原因。佛教认为人的贪求欲望或"爱"是带来一切苦痛的根本原因,有时把"贪、嗔、痴"看作是万恶之源。说由于有贪爱的欲望,并且对人生的道理无知(无明,或"痴"),便产生追求金钱利益和名誉的思想和行动,达不到目的便产生嗔怒感情,与别人发生冲突和争斗,从而烦恼丛生,不仅生前痛苦不已,并且招致死后在"五道"或"六道"中轮回。
佛教虽主张一切事物的生灭、聚散是由因缘(各种内外条件)决定的,但也继承了古老的灵魂不灭的思想。认为众生生前由于"无明"、"贪爱"等趋使,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各种各样的善恶行为("造业"),将导致死后灵魂在天界、人间、畜生、饿鬼、地狱的"五道"(加上阿修罗--恶神,为"六道")之间轮回投生,不能从生死苦恼中得到解脱。 灭谛
是说灭除贪爱欲望,便断除了产生苦恼的原因,使自己永远不再轮回于生死苦海。这是原始佛教所追求的最高的精神境界。从《阿含经》上经常看到释迦牟尼向弟子描述自己达到的至高解脱境界是: 我生已尽,烦恼已灭,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意为我的现世生命已经结束,一切烦恼彻底断灭,修行已达圆满,从此将永远地摆脱生死轮回。这就是"灭谛"的实现,也就是所谓涅槃。 道谛--八正道
讲达到灭除痛苦,进入涅槃境界的方法和途径。此即八正道,包括:正见(正确的见解)、正思惟、正语、正业(正确的行为)、正命(遵循正确人生原则的职业和生活),正精进(正确的修行)、正念(正确地忆念四谛的道理)、正定(正确地修行禅定)。
其中最重要的是正见,相当于现代用语中的正确的立场和世界观、价值观,不过它是特指以四谛之理为指导的佛教的立场和世界观、价值观。

扩展资料:否定宿命论
佛教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命运既然可以因为行慈悲、培福德、修纤悔而加以改变,因此命运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坏的命运也能透过种种的修持而加以改造。
缘起论
《中论》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又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即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既然是众缘所生,就是无自性的,就是空的。佛教认为,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空”。
缘起论是般若思想的基础。般若重视“缘起”。《佛说造塔功德经》里有一个偈语:“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今天,我们不论站在什么立场上来看,这四句话都是对的,世界并不是神创造的,确实是由各种各样的因缘、条件聚合而成的,这是佛教的根本道理,也是般若最核心的思想。“缘起”是我们理解般若思想的一个重点。
反对自杀
佛教认为人身难得。众生在无量劫的轮回中,获得人身的机会如“盲龟值木”,极为难得。对修学佛法来说,人身无八无暇、有十圆满,是学习佛法最好的善缘条件。无论我们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追求世间的幸福生活,还是修学佛法,追求出世间的解脱利益,都要依靠这极为难得的宝贵人身。
传印会长指出,佛教既反对杀生,也反对自杀,更倡导护生。对自杀行为,佛陀有明确的呵责和禁止:“汝等愚痴,所作非法!岂不闻我所说慈忍护念众生,而今云何不忆此法?”并制定戒律:“若自杀身,得偷罗遮罪。”因此,所谓“自焚不违背教规教义”的说法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反对末日邪说
末日传言没有任何佛教经典依据,佛教是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的宗教,佛教徒不应该轻易相信和传播世界末日的说法。佛教宣称每天都是好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佛教

佛教思想的精髓8个字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意为对世出世间一切恶行皆不要去做,而对于世出世间的一切善行应当积极努力的去奉行。这句话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日生一善念,日修一善行。一念善,则恶远,一念恶,地狱就在眼前。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句佛教偈语出自佛教经书《增一阿含经》。中国古代著名的劝善书《太上感应篇》中,详细说明了什么是善行,什么是恶行,其中包括22项善行,155项恶行,为世人的行为做出具体的规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据说,禅宗六祖慧能听五祖宏忍大师讲解金刚经,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的时候,慧能大师瞬间开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虽然只是短短八个字,却蕴含无尽玄机。

现实生活中,我们面对各种生活场景,执念难免生起,但不要被困住,心无所住,就是要你不要停留,不要投入其中、不可自拔,心的本来状态是虚灵明觉,虚而不空,觉而不迷。

正所谓:流水不腐,水一旦静止不动,就会发臭,心也一样,不要执着于一处,包括不执着于空,不执着于静。




就是那“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八个字


19830558895总结佛教思想的精髓的8个字是什么?
尚成应答:1、观法如化,三昧常寂。2、但契本心,不用求法。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4、万发缘生,皆系缘分。5、诸行是常,无有是处。6、苦海无边,回头是岸。7、真心应物,不生分别。8、生不带来,死不带去。9、制心一处,无事不办。10、厚德载物,有容乃大。11、无色无相,无嗔无狂。12、...

19830558895佛教思想的精髓8个字是什么?
尚成应答:佛教思想的精髓8个字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意为对世出世间一切恶行皆不要去做,而对于世出世间的一切善行应当积极努力的去奉行。这句话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日生一善念,日修一善行。一念善,则恶远,一念恶,地狱就在眼前。“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19830558895儒家思想用八字、四字、两字表述、一字概括,其主旨是什么?
尚成应答:八个字: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四个字:忠、孝、仁、义二个字:忠恕一个字:仁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举报| 评论(1) 2 0 xmpaladin 采纳率:65% 来自:芝麻团 擅长: 谜语 语言学 脑筋急转弯 学习帮助 教育/科学 其他回答 九字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四字为:忠、孝、节、义。一字为:仁。

19830558895儒家思想用八字、四字、两字表述、一字概括,其主旨是什么
尚成应答:八字:礼乐 仁义 恕忠 德治 四字:孔孟之道 两字:中庸 一个字:仁

19830558895佛教的核心思想8个字
尚成应答:佛教的核心思想8个字是“四谛八正道”。解释:一、四谛: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四谛”,它是由释迦牟尼佛所提出的一个理论框架,用于解释人生的本质和解脱的道路。“四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1. 苦谛:佛教认为,人生中充满了痛苦,包括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这些...

19830558895求解,儒家思想的核心是那八个字!!!
尚成应答:应该是这八个吧:仁、义、礼、智、信、忠、孝、悌!

19830558895佛教的核心思想8个字
尚成应答:6. 八正道是实现道谛的具体实践,包括正见、正思想、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7. 佛教否定宿命论,认为命运可以通过行善、修持来改变。8. 佛教的缘起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无自性,即空。9. 因缘不具备时,事物消失,这种现象即为“空”。10. 佛教强调任何事物的存在都...

19830558895道家思想的精髓8个字是什么?
尚成应答:清代纪晓岚对道家学术说了八个字:综罗百代,广博精微。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 “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 中一切运动的法则。可以简单概括为 “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

19830558895八个字教育理念是什么?
尚成应答:(4 )教育理念是个其外延比较宽泛并能反映教育思维一类活动诸概念共性的普遍概念或上位概念,如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主张、教育看法、教育认识、教育理性、教育信念、教育信条等都在理念之中,而理念本身也包含了上述诸概念的共性。此外,教育理念还以上述诸概念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以示其既有抽象性又...

19830558895道家思想的精髓8个字
尚成应答:1. 清代学者纪晓岚对道家学术的精炼描述为八个字:综罗百代,广博精微。2. 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它被视为宇宙的原始本源,并支配着宇宙中的一切运动和法则。3. 道家哲学可以简化为两个原则:“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4. 道家崇尚自然,蕴含着辩证法的元素,并倾向于无神论,倡导清静无为...


(编辑:元钞申)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