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名著《复活》和《子夜》中分别能体现主题的故事情节有哪些?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3
名著《复活》和《子夜》中分别能体现主题的故事情节有哪些?

嘲笑的反义词反义词:嘲笑 - 赞美、鼓励、赞赏、称赞

1、简述聂赫留道夫(聂赫留多夫)第一次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 (卡秋莎)的情节。(100 字) 答:聂赫留道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向她问起他们的孩子,她开始 很惊奇,但又不愿触动创伤,只简单对答几句,把他当作可利用 的男人,向他要十卢布烟酒钱以麻醉自己。
2、《复活》中一个令你感动的场面。简述《复活》中一次相见 的情景。 答:在狱中,聂赫留朵夫见到了玛丝洛娃,要求她宽恕他,并把 自己要和她结婚的决定告诉她。但玛丝洛娃不能饶恕他的过去。 她气愤地说;“我是犯人,你是公爵,这儿没你什么事……我讨 厌你--你那眼镜,你那肮脏的胖脸!”聂赫留朵夫吃了闭门羹,但 他想为了对得起良心,他开始批判自己所走过的生活道路,感到 寄生生活的可耻,要和自己的阶级决裂。
3、简述你对玛丝洛娃印象最深刻的片段。 答:玛丝洛娃掩不住内心的喜悦,她故意装作没有看见聂赫留朵 夫伸给她的手,匆匆离开。来病房差点跌倒,她和病孩子一起大 笑, 挨护士骂也不在意, 回家几次拿出聂留赫朵夫带来的照片“欣 赏地看一眼”。写出玛丝洛娃获爱情的欢乐。
4、简述《复活》中的主人公的性格。 答:聂赫留朵夫是一个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也青年时期单纯善 良,追求真挚的爱情。但是贵族家庭使他堕落为自私自利者。他 诱奸了玛丝洛娃,随后又抛弃她。当他在法庭上再看到玛丝洛娃 时,意识到自己是造成她堕落和不幸的罪魁祸首。在为玛丝洛娃 伸冤上诉过程中,他的思想开始升华,从地主阶级立场转到宗法 制农民的立场。
5、简述让涅赫柳多夫感觉对马斯洛娃有负罪感的事件经过。 答:马斯洛娃十六岁时,爱上了前来做客的女主人的侄儿、年轻 的贵族涅赫柳多夫,体验了爱情的欢乐和美好。四年后,这个年 轻人在从军时顺道来姑妈家小住, 临行前夜, 马斯洛娃被他诱奸。 临别,他塞给马斯洛娃一百卢布便到部队去了,后来她发现自己 已经怀孕了。女主人嫌她败坏了自家的名声,便把她辞退了。
6、简述马斯洛娃过失杀人的原委。 答:一个西伯利亚商人到妓院寻欢作乐,贪心的茶房和使女见商 人有钱便起了谋财害命的念头。他们把一包药粉交给马斯洛娃, 要她放到商人茶杯里,骗她说是安眠药。当时,马斯洛娃正被商 人纠缠得厉害,很想摆脱他,于是便照样做了,结果商人被药死 了。
7、《复活》中所体现的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的复活”。请简述 促使马斯洛娃由堕落走向精神复活的主要事件。 答:痛斥涅赫柳多夫的求婚是马斯洛娃内心苏醒的开始,后来一 张旧照片唤起了她幸福的回忆,她又爱他了。他为她和其他犯人 奔走呼告也感动了她,使她戒掉烟酒,不再卖弄风情。流放途中 同行政治犯们的高尚情操深深地打动了她, 西蒙松的爱也复活了 她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她最终觉醒回到人民中间。
8、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托尔斯泰才华的特征在于他并不局 限在揭示心理过程的结束,他感兴趣的是过程的本身。”请结合 具体事件谈谈涅赫柳多夫思想转变的主要过程。 答:大学时代的他善良有理想,后来在军营里堕落了。之后与马 斯洛娃的巧遇,使他开始对自己堕落的生活进行反省,但内心的 情感仍是复杂矛盾的。 对监狱状况的了解以及田庄之行使他认识 到贵族阶级的腐化, 彼得堡之行更让他对整个社会有了清醒的认 识,西伯利亚之行,与革命者的接触让他的思想进一步升华。
9、结合相关内容谈谈西蒙松这个人物。 答:政治犯西蒙松是个腼腆、谦虚、意志力极强又有着自由思想 的人。他是军需官的儿子,认为父亲所挣的钱是不义之财,应该 交还人民,为此跟家庭决裂;认为恶势力的存在是因为人民没有 受过教育;离开大学时加人民粹派,任过乡村教师,向学生和农 民大胆宣传他认为正确的一切东西,为此他被捕了。
10、 一开始涅赫柳多夫要同马斯洛娃结婚的想法坚定吗?作品中 有哪些体现? 答:不坚定。出于忏悔,他要同马斯洛娃结婚,然而这就意味着 必须放弃自己已经习惯了的优裕的贵族生活, 涅赫柳多夫的内心 很矛盾。同时,马斯洛娃沦落风尘,酗酒享乐,也不再是往日自 己深爱的那个纯洁可爱的卡秋莎, 很多时候他都觉得她不可救药 了,这使得涅赫柳多夫常常怀疑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值得。
11、 列宁称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请简述一个关于揭露 沙皇专制黑暗的片段。 答:监狱里人满为患,臭气熏天,阴森可怕。男女犯人混杂在一 起大小便,拥挤不堪,走路无法下脚,竟有人睡在流淌臭水的粪 桶旁。监狱看守随意毒打犯人,稍有不满就将其打死。流放犯的 押解军官为所欲为,凶恶残忍;临盆生产的妇女得不到照顾;不 准父亲抱着孩子走路;一路上许多犯人被折磨死。
12、简述一个有关聂赫留朵夫反叛性格的故事 聂赫留朵夫决定陪玛丝洛娃一起去西伯利亚服役, 他回家乡处理 田产,看到农村一副破败景象,农民都在挨饿,他知道这是农民 们的土地被夺走的结果。于是,他决定放弃土地所有权,把土地 交给农民,只收取租金,而且租金由农民自己支配,用于公共事 业。这在当时的封建贵族中是相当叛逆的。
13、简述一个故事揭穿《复活》中沙皇专制统治的腐败、虚伪。 法庭审判要玛丝洛娃。法庭的庭长早就到法院了,他要在六点前 去会他的情妇,急切希望案子快点审完。书记官故意提出要先审 玛丝洛娃一案,因为他知道副检察官喝了一整晚的酒,案子的卷 宗还没有看。这里岂是庄严神圣的法庭?这是由骗子、酒鬼、淫 棍来主持的审判,多腐败、虚伪的统治。
14、简述《复活》所批判的内容。 答: 《复活》的情节本身就带有批判意义,列夫?托尔斯通过《复 活》暴露了沙皇俄国国家机器的反人民本质,暴露了俄国官办教 会的欺骗性,否定了俄国的反动统治。 ①对俄国黑暗现实的批判。一方面是写地主、资产阶级的寄生、 腐朽、罪恶。另一方面是写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劳动人民。 ②对俄国黑暗现实的批判。从法庭活动开始。根据法官的面目可 以得知这是一个颠倒是非的法庭。 ③对官办教会的深刻披露。 小说描绘了监狱里举行的宗教仪式是 替沙皇反动政府的罪恶勾当作辩护的。 ④《复活》中描绘的是一个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完全颠倒的 俄国,讽刺了颠倒社会的法律和法庭。
15、简析《复活》的艺术特色。 ①在艺术上突出特点是对俄国黑暗现实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②单线索的情节, 以聂赫留朵夫为玛斯洛娃申诉四处奔走为主要 情节线索,将全书的人物事件串成一体。 ③鲜明的讽刺色彩。对神职人员、俄国宗教服务的反动本质的揭 露都充满讽刺味道。 ④对比手法的运用。把人物的内心活动和行为对比,把一个人物 精神变化的前后情形加以对比,突出人物性格及作品的主题思 想。 ⑤善于运用心理描写。主要运用心里独白刻画人物,除此以外, 还通过其它一些方法表现人物心理。 《复活》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1〉简洁清晰的单线索结构。 〈2)尖锐对比的手法。 〈3〉细致的心理描写。 (4)独特的讽刺。
16、简述聂赫留朵夫性格发展的三个阶段。 答:聂赫留朵夫的性格经历了纯洁、堕落、复活三个阶段。大学 时代他是个善良有理想的青年受资产阶级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 他把土地分给农民。后来他在军营中腐化堕落,思想发生了巨变。 法庭上与玛丝洛娃的巧遇,他的心灵受到猛烈撞击,开始灵魂大 扫除,对自己十年的堕落生活进行反省,从而走向精神上复活。
17、简述参加审判玛丝洛娃的法庭人员众生相。 答:法庭的庭长明知玛丝洛娃的案子有错,但为了提前去和情妇 会见,根本无心纠正。一个法官跟妻子吵架,在整个审判过程一 直担心回家后老婆不给饭吃。另一个法官是“机会论者”,他玩弄 数字来决定受审者的命运。一个书记在法庭上偷看一篇秘密文 章,完全没有注意审判案件。尤其是那个副检察官,他在妓院寻 欢作乐一夜,匆忙赶到法庭连钮扣还没来得及扣上,以致开庭前 还不知案情。
18、如何理解玛丝洛娃的“复活”? 【点拨】 关键点明她精神上的觉醒和抉择。 她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形象。她美丽善良心地纯洁,乐于 助人,富有青春魅力,少女时代她相信善与正义的存在。被玩弄 和抛弃后,她坠入青楼,生活和精神陷入空虚,麻木的状态。和 聂赫留朵夫的相遇,使她清醒地意识到富人和穷人的对立,看到 宗教骗人的本质,重新回到清白生活的愿望。她受到聂赫留朵夫 真诚忏悔的影响,精神上逐渐复活了。和政治犯的接触,使她的 思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她的复活是真正的完全的复活,和政治 犯的结合,预示着她走向新生。 19、分析聂赫留道夫的形象。 聂赫留道夫是一个忏悔贵族的形象。起初,他是个纯洁高尚的青 年富于自我牺牲精神,曾把继承来的土地送给农民,但后来受到上 族社会腐朽放荡生活的熏染,成为一个利己主义者,干出了诱骗玛 丝洛娃的勾当。在法庭上,他被玛丝洛娃的不幸遭遇强烈地震动 了,开始意识到自己有罪。在为玛丝洛娃的案件奔走上诉的过程 中,他看到了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逐渐树立了否定现存制度和 土地私有制的信念,但他最终没有找到铲除社会罪恶的途径,而是 在宗教道德中找到了精神归宿,聂赫留道夫作为托尔斯泰探索型 主人公的最后一个,集中体现了托尔斯泰的"不以暴力抗恶"和“道 德上自我完善”的思想。聂赫留道夫的结局反映了托尔斯泰世界 观的矛盾性和解决社会问题时的软弱无力。

《子夜》是茅盾长篇小说的代表作, 小说主人公吴荪甫是1930年上海滩上的风云人物,曾游历欧洲美的他力图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以实业救国,不料由于洋货在中国的恶意倾销,他用尽心机收买来的许多小厂都成了自己脱不下的“湿布衫”。与此同时,吴荪甫家乡农民暴动,他参与的债券投机生意也在买办赵伯韬面前屡战屡败,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野心勃勃、刚愎自信的吴荪甫使尽全身解数,拼命挣扎。资金紧张的他海里不克扣工人工资,终使工潮爆发。最终他只得孤注一掷,以所有财产作抵押,在公债市场上决一胜负……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晚期代表作。这时作家世界观已经发生激变,抛弃了上层地主贵族阶层的传统观点,用宗法农民的眼光重新审查了各种社会现象,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监禁无辜百姓的牢狱;金碧辉煌的教堂和褴褛憔悴的犯人;荒芫破产的农村和豪华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亚和手铐脚镣的政治犯。托尔斯泰以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对当时的全套国家机器进行了激烈的抨击。


18630917327名著《复活》和《子夜》中分别能体现主题的故事情节有哪些?
项姬易答:《子夜》是茅盾长篇小说的代表作, 小说主人公吴荪甫是1930年上海滩上的风云人物,曾游历欧洲美的他力图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以实业救国,不料由于洋货在中国的恶意倾销,他用尽心机收买来的许多小厂都成了自己脱不下的“湿布衫”。与此同时,吴荪甫家乡农民暴动,他参与的债券投机生意也在买办赵伯韬面前...

18630917327《复活》和《子夜》的详细内容
项姬易答:聂赫留朵夫分散土地,奔走于彼得堡上层,结果上诉仍被驳回,他只好向皇帝请愿,立即回莫斯科准备随卡秋莎去西伯利亚。途中卡秋莎深受政治犯高尚情操的感染,原谅了聂赫留道夫,为了他的幸福,同意与尊重她体贴她的西蒙松结合。聂赫留朵夫也从《圣经》中得到“人类应该相亲相爱,不可仇视”的启示。这两个主...

18630917327求<子夜>、《复活》、《堂·吉珂德》的内容简介
项姬易答:茅盾,原名沈雁冰,中国新文学的长篇小说成就,主要体现在茅盾的《子夜》创作上。除长篇《子夜》之外,还有由《幻灭》、《动摇》、《追求》3个略带连续性的中篇组成的《蚀》,以及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也有人把这两篇视为中篇小说)。《子夜》这部长篇围绕着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赵伯韬之...

18630917327《复活》主要体现出哪些重要思想?
项姬易答:托尔斯泰没有一部作品像《复活》那样,对资产阶级地主制度的批判那样有力,也没有一部作品像《复活》那样无情地暴露教会、军国主义和资产阶级伦理的罪恶。列宁为此称他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同时,托尔斯泰在书中也寄寓了他探索一生的真理,即“人与人之间的爱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规律”。这种爱的哲学,...

18630917327《复活》中所体现的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的复活”。请简述促使马斯洛娃...
项姬易答:痛斥涅赫柳多夫的求婚是马斯洛娃内心苏醒的开始,后来一张旧照片唤起了她幸福的回忆,她又爱他了。他为她和其他犯人奔走呼告也感动了她,使她戒掉烟酒,不再卖弄风情。流放途中同行政治犯们的高尚情操深深地打动了她,西蒙松的爱也复活了她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她最终觉醒回到人民中间。 略 ...

18630917327为什么说《复活》体现了作者世界观的矛盾性?
项姬易答:《复活》是托尔斯泰晚期创作的代表作,写于1899年,是作家长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作品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公爵一次出席法庭陪审时,发现被诬告杀人并被错判的妓女正是他十年前诱骗过的农奴少女玛丝洛娃。他突然良心觉醒,到狱中探望玛丝洛娃并表示要与她结婚来赎罪,并竭力为她申冤。上诉失败后,又追随她...

18630917327如何理解《复活》这部小说的深刻内涵和巨大意义?
项姬易答:(1)“复活”的内涵 “复活”的内涵主要是由小说的男女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体现出来的。①聂赫留朵夫经历了纯洁善良到放纵堕落再到忏悔反思的自我道德“复活”聂赫留朵夫的“复活”主要表现在他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体现了托尔斯泰主义荒谬的说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是一个“忏悔性的贵族”形象,是“...

18630917327《复活》:列夫·托尔斯泰的笔下,到底“复活”了什么?
项姬易答:托尔斯泰追求内心的丰富,对道德的严苛要求,以及对爱与善的传播,都在聂赫留朵夫身上得以体现。他的精神复活,象征着托尔斯泰对更高层次的人性理解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但结局的不确定性,也暗示了这个过程的复杂与挑战。最后,让我们沉浸在托尔斯泰的文字中,感受那些深沉的格言,它们不仅是故事的注脚,...

18630917327《复活》中心灵辩证法是怎么体现的啊(在聂赫留朵夫身上)?
项姬易答:《复活》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一部长篇小说,其中涉及到中心灵辩证法的体现。在小说中,主人公聂赫留朵夫通过与旧爱卡缅卡的重逢,意识到自己的罪过,并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他从最初的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是为了正义而杀死奥夫利安诺夫的,到后来渐渐地认识到自己的罪恶,并开始悔改。在聂赫留朵夫的...

18630917327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农奴制改革有关吗
项姬易答:因此,“忏悔意识”是托尔斯泰作品中所表达的重要内容,他把“忏悔意识”社会化、具体化、形象化。从他的《一个地主的早晨》 到《复活》等一系列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作品中,我们看到r众多栩栩如生的忏悔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无论是贵族(如聂赫留朵夫)还是被侮辱被损害的社会下层人民(如玛丝洛娃)无不表现出强烈的忏悔...


(编辑:冷耍软)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