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在律诗创作中,中二联的写作应该注意什么?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律诗中间两联讲究对仗,谁能帮我细细的讲一下如何工对,如何宽对(要讲细)谢谢!

律诗要求颔联和颈联(即中间两联)不仅每字平仄相对,而且必须对仗,成为两副对联。首联一般不用对仗,如果用了对仗,并不能减少中间两联的对仗。由于对仗不适宜作结束语,尾联是很少有对仗的,只有少数例外。在特殊情况下,对仗也可以少于两联,这种单联对仗,比较常见的是用于颈联。 对仗就是对偶,把字数相等、意思相对(或相反)、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对仗有工对、宽对之分。工对是指同类的词相对。在一联中,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等。甚至要求小类相对,如天文、地理、时令、居室、动物、植物、数目词、方位词、双声词、连绵词等各类自对。句中自对而又相对,也属于工对。如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吴与楚是地名对,东与南是方位对,乾与坤是天文对,日与夜是时令对,对得已很工整了,于是地名对天文、方位对时令也算是工对。真正做到工对是不容易的,所以允许宽对。即词性相同的字都可以对。甚至连颔联的半对半不对,都是允许的。借助音、义关系对仗叫借对。借音多见于颜色对。如借“篮”为“蓝”,借“皇”为“黄”,借“清”为“青”等。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以“清”对“白”即是。有时候不是借音,而是借义,同时借用乙义来与另一词对仗。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寻常是平常的意思,是甲义;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是乙义,故借来对数目词“几度”。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也属这种情况。还有一种流水对,一句话分成两句说,两句是一个整体,出句独立起来没有意义或者是意义不全,这叫流水对,也叫走马对。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有如行云流水,自然入妙。对仗按句子表述的内容分为正对、衬对、反对、串对。上下句意思虽然独立,不分主次,不相连贯,但相类或相关,互相补充,相互辉映,叫正对,也称并肩对。如前举白居易诗:“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句和前举杜甫诗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句即是。上下句意思映比,有主有次,一为正意,一为旁衬,叫衬对,也称映比对。如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上为正,上为衬。又如马戴《灞上秋居》:“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上为衬,下为正。上下句整句或局部意思相反,有强烈的对比作用,叫反对,也称反比对。如鲁迅《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又如杜甫《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上下句意思连贯承接,叫串对,也叫连对,顺接对,即前述的流水对。此外,还有在一个句子中一些字词的句中对,以及上下句中交叉对的交错对和两联中上句与上句对仗、下句与下句对仗的扇面对,一般使用较少,不再细谈。

总的说来,律诗的对仗不像平仄那么严格,作者在运用对仗时有较大的自由。但对仗也有三忌:一是忌同字,在每一联中,上句和下句的同一次序位置上不能用同字,同字必同声,必然失对;二是忌雷同,即颔联和颈联的对仗方式相同,雷同了就会造成音律重复呆板。这里主要是指音组结构,如颔联是一个双音节(词组)后面一个单音节,那颈联就要另换一种结构,即改为两个双音节加一个单音节,句尾又是一个双音节。这样音律节奏的变化,就会显得灵活自如和谐自然。三是忌合掌,即对句意义相同,同义词组上下句相对,这是诗家的大忌,应特别注意。

七言律诗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其格律非常严谨,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一、篇幅固定。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其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
二、押韵严格。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
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韵的首句可以用邻韵,叫作“借韵”。七言律诗根据首句是否押韵,可分为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格式,其中首句入韵为正格,与五言律诗不同。
三、讲究平仄。即要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根据平仄律,七言律诗有四个标准句型: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末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末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末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末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这四种句型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四、要求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七言律诗以首联、尾联都不对仗为常格。

扩展资料:
七言律诗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律诗属于近体诗范畴,因其格律严密,故名。
七言律诗的兴起,晚于五言律诗。它起源于南北朝,萌芽于齐梁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之间。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始有成篇,至盛唐,王维、李颀、岑参、贾至诸人刻意锤炼,方使它在体制上达到纯熟,而崔颢、李白仍有骈散交杂、半古半律之作。
这一时期的七言律诗虽亦有高华秀朗的名篇,但内容上绝大多数属于奉和应制、酬赠,比之五言律诗更见狭窄。同时,盛唐时期李白、王维、高适等诗人的七律,多有失对、失粘、重字之误。
到了杜甫,七言律诗才展示其诗体潜力而打开艺术天地。杜甫全面开辟了律诗的境界,时事政论、身世怀抱、风土人情、文物古迹,一概熔铸于精严的格律之中,把这一诗体的价值提到了足与古诗、绝句并立相峙的高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律诗

最困难的问题是句子中单词的水平两幅对联的步骤应该相同,两幅对联的步骤应该不同,也就是说,第二联的第一句必须与第一联的第一句相似。

节奏的第一条规则是两副对联(下联和颈联)要相对这是因为困难。后来,很轻松。只需要对联但最好能打得起,文采更美。对立面可分为严格对立面和宽松对立面。严格地说,不仅水平和音调是相对的,而且字符和词类必须完全对应,而广义上讲,它们是相对灵活的。对立面可分为“并排”和“并排”。并排不仅具有相对的词性,而且具有完全对应的意义水边有相对的词性,从意义上讲,它是下山之间的联系,如下山,灵活多变。如果颈对联能用上水对,将对激活整首节奏诗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下联“晋江春来天地,玉基浮云古今变”,颈联“北极宫廷不变,西山匪互不侵”,都是对仗,符合诗歌对仗的规律。没必要谈这个。下颚关节和颈关节的最后一个单词必须押韵。第二副对联不押韵,因为声调结束了,这两副对联都一样。

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副对联“高楼大厦附近的花儿伤了客人,上千平方米的楼梯有多难”,然后领衔的对联会写下我们在楼梯上看到的风景:“锦江的春天来到人间,玉雷的浮云改变了古今”而颈对联将由风光转为时政表达:“北冰洋宫廷不变,西寇不侵”,由风光转为忧国忧民。《穷皇后回祠》尾联“梁复音”承担了颈对联忧国忧民的意义,然后在黄昏回到塔楼,唱起“梁复音”,表达他想为国家有所作为的心情。

金诗的第二副对联是通过布局、描写、转化来丰富其作品的表现力,其实,诗歌的眼光一般都集中在头尾对联上,当然,这是严格按照“从头到尾过渡”的这种写法节奏可以做到的。



那么作为律诗的中二联,肯定是要遵守平仄的“对”、“黏”的规则的。也就是说颔联(第二联)的出句(第一句)必须和首联的对句(第二句)平仄相似。首联“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平仄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那么颔联的出句平仄就应该和“平平仄仄仄平平”相似,但是因为是出句,所以仄音结尾,这句平仄就只能调整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第四句)又与这句相对,为“仄仄平平仄仄平”。“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平仄严合。

同理,颈联(第三联)的出句又要和“玉垒浮云变古今”的“仄仄平平仄仄平”相似,得出颈联的平仄关系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我们看《登楼》的颈联“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很显然平仄是对的。

律诗最早的规则是中二联(颔联、颈联)都要对仗的,都是由于难度比较大,后来就放宽了,只需要颈联对仗就可以了。不过能对仗就更好,文采也显得更漂亮。对仗分为严对、宽对。严对不但平仄相对,字、词性都必须完全对应,而宽对就相对灵活一些。

对仗又分为“并肩对”和“流水对”,并肩对不但词性相对,意思也完全对应,而流水对词性相对,在意思上则是承上启下的,如流水下山,灵活多变。颈联如果能用流水对,对盘活整首律诗有决定性作用。

《登楼》的颔联“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颈联“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都是对仗的,符合律诗对仗规则。

律诗一般写法是“起承转合”,那么中二联起的就是“承、转”的作用,颔联承接首联的意思继续描写,深化。颈联的作用比较重要,“转”,怎么转,转到哪里去?这些都有讲究,具体要看整首诗的构思安排,但是“转”是一定要转的。转完之后要注意尾联意思要承接得上,并且合回首联,这样才是一首完美工整的律诗。

我们看到首联“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写登楼,那么颔联就接下来写登楼所见景色:“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而颈联就从写景转到时政的抒发上去了:“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从景色转到忧国忧民。尾联“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承接颈联忧国忧民的意思,又合回登楼日暮,唱响《梁父吟》抒发自己想为国家有所作为的感慨。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是要求严格遵守平仄格律的。

我们先来看律诗的规则,随便找首七律来做示例。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第一点是平仄。

那么作为律诗的中二联,肯定是要遵守平仄的“对”、“黏”的规则的。也就是说颔联(第二联)的出句(第一句)必须和首联的对句(第二句)平仄相似。首联“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平仄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那么颔联的出句平仄就应该和“平平仄仄仄平平”相似,但是因为是出句,所以仄音结尾,这句平仄就只能调整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第四句)又与这句相对,为“仄仄平平仄仄平”。“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平仄严合。

同理,颈联(第三联)的出句又要和“玉垒浮云变古今”的“仄仄平平仄仄平”相似,得出颈联的平仄关系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我们看《登楼》的颈联“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很显然平仄是对的。


第二点是对仗。

律诗最早的规则是中二联(颔联、颈联)都要对仗的,都是由于难度比较大,后来就放宽了,只需要颈联对仗就可以了。不过能对仗就更好,文采也显得更漂亮。对仗分为严对、宽对。严对不但平仄相对,字、词性都必须完全对应,而宽对就相对灵活一些。

对仗又分为“并肩对”和“流水对”,并肩对不但词性相对,意思也完全对应,而流水对词性相对,在意思上则是承上启下的,如流水下山,灵活多变。颈联如果能用流水对,对盘活整首律诗有决定性作用。

《登楼》的颔联“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颈联“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都是对仗的,符合律诗对仗规则。

第三点是押韵。

这个就不用多讲了,颔联、颈联的尾字肯定是韵脚。中二联的出句是不押韵的,因为仄声收尾,这一点这两联都一样。


第四点是诗意。

律诗一般写法是“起承转合”,那么中二联起的就是“承、转”的作用,颔联承接首联的意思继续描写,深化。颈联的作用比较重要,“转”,怎么转,转到哪里去?这些都有讲究,具体要看整首诗的构思安排,但是“转”是一定要转的。转完之后要注意尾联意思要承接得上,并且合回首联,这样才是一首完美工整的律诗。

我们看到首联“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写登楼,那么颔联就接下来写登楼所见景色:“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而颈联就从写景转到时政的抒发上去了:“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从景色转到忧国忧民。尾联“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承接颈联忧国忧民的意思,又合回登楼日暮,唱响《梁父吟》抒发自己想为国家有所作为的感慨。

起承转合,严丝合缝。诗圣手笔,不同凡响。

颔联、颈联(中二联)注意以上几点就好了。


另外跟大家讲点小知识,这首《登楼》如果去掉中二联会怎么样?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就是一首七绝,意思会有大的变化吗?没有。律诗的中二联主要就是通过铺陈、描写、转换来丰富作品的表达。其实诗眼大体是抓在首尾联的,当然这是严格遵守“起承转合”这种写法的律诗才可以做这种处理。

不过一般都是这样,大家以后读到七律不妨试试看。



律诗最早的规则是中二联(颔联、颈联)都要对仗的,都是由于难度比较大,后来就放宽了,只需要颈联对仗就可以了。不过能对仗就更好,文采也显得更漂亮。对仗分为严对、宽对。严对不但平仄相对,字、词性都必须完全对应,而宽对就相对灵活一些。

诗中写作中要注意的事项 1、承、转句中名词的位置 例诗: 《五律春水图》 野渡荒原... 大家看中二联的“落红、钓叟、淡酒、飘香”,因为句式相同,也就形成了“四平头”


17178406196在律诗创作中,中二联的写作应该注意什么?
居卫蓓答:金诗的第二副对联是通过布局、描写、转化来丰富其作品的表现力,其实,诗歌的眼光一般都集中在头尾对联上,当然,这是严格按照“从头到尾过渡”的这种写法节奏可以做到的。

17178406196律诗分四联,一二句叫什么,三四句叫什么,五六句叫什么,七八句叫什么...
居卫蓓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17178406196律诗属于近体诗,有_联八句,依次是首联,_,_,和尾联,其中两联要求...
居卫蓓答:律诗还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17178406196律诗中间两联讲究对仗,谁能帮我细细的讲一下如何工对,如何宽对(要讲细...
居卫蓓答:但对仗也有三忌:一是忌同字,在每一联中,上句和下句的同一次序位置上不能用同字,同字必同声,必然失对;二是忌雷同,即颔联和颈联的对仗方式相同,雷同了就会造成音律重复呆板。这里主要是指音组结构,如颔联是一个双音节(词组)后面一个单音节,那颈联就要另换一种结构,即改为两个双音节加一...

17178406196律诗的写作规范有哪些
居卫蓓答:第三是特定的对偶要求。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联,计四联,其中中间两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第四是声韵格律的严密要求。律诗要求全首通压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压韵。声调应平仄相对。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的创作实践中都存在变例。如崔题《黄鹤楼》前半首古...

17178406196七律创作中需要注意的几点细节
居卫蓓答:      七律创作中除我们已经了解的平仄对仗押韵等的要求外,还有一些细节问题应该尽量注意,分述如下:一、首句多入韵 我们看杜甫的《秋兴八首》,每篇均为起句押韵,唐宋七律中也呈现这个特点。七律的这个特点与五律正好相反。二、中二联避免结构合掌 所谓结构合掌,不是指一联中...

17178406196写四律中间两联也要求对偶吗要求
居卫蓓答:1+1≥2 反对 优先合格 合掌指的是在律诗中对仗的两联出句和对句的意义完全或基本相同的现象,实质是同义词相对,称为合掌。此为诗家大忌。可以理解成一事物两个名字分两句说。所以“反对”优于“正对”,是为了避免合掌,及类似物像出现。《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

17178406196诗词写作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居卫蓓答:", 意思是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务必要去掉陈旧的言辞, 鼓励努力创造、革新 承转句(律诗中二联)要注意句式的选用,特别是律诗的颔联与颈联的句式,不要雷同。三句式、两句式、一句式、半句式、名词语句,错位句等句式交错使用,有利于疏密相间,常奇互济,增加格律诗的美。诗句不合格律要求...

17178406196对联平仄规则
居卫蓓答:1、上仄下平 上联必须以仄声结尾,下联则收平声。这和律诗中中二联的规则一致。因为仄声收尾,就等于是个短暂停顿,而平声收尾,则是告诉读者这句话说完了。律诗都押平声韵,所以上句必须的仄尾,下句必须是平声韵。这是格律的要求,也是对仗的规则。2、平仄相对 上联和下联的相应位置,平仄要相对。

17178406196五言律诗的五律作法
居卫蓓答:这种阴阳相生相济的思想发源于易经,也一直贯穿在古代诗家的创作实践中。 有时候,诗人故意突破格律,让首联对仗,而中二联只有一联对仗,如下文所举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诗即是。又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


(编辑:简缪伊)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