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越南曾为中国属地的,为什么要废汉字强推拉丁文字?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文字的历史

·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原来那时民间流行一种横划很细而竖划特别粗壮、字形扁扁的洪武体,像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以后,一些刻书工人在模仿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非颜非欧的肤廓体。特别是由于这种字体的笔形横平竖直,雕刻起来的确感到容易,它与篆、隶、真、草四体有所不同,别创一格,读起来清新悦目,因此被日益广泛地使用,成为16世纪以来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体,仍称宋体,也叫铅字体。

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

汉字的演变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和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体,它的演进历史为我们进行中文字体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在文字设计中,如能充分发挥汉字各种字体的特点及风采,运用巧妙,构思独到,定能设计出精美的作品来。
·

概述  中国文字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是当今世界上延续至今仍为全球华人广泛使用的文字。中国文字在当今世界上的各种文字系统中是绝无仅有的表意系统的文字,按年龄计算,恐怕有四、五千岁了,因为远在公元前十四世纪,它已经是相当发达的文字体系了。在地球上,只有几种文字比中国文字早,最出名的是在另外两个古老的文化策源地上出生的古埃及的圣书字和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文字和楔形文字,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已经很发达了,它们记录了古埃及帝国,古代苏末王朝,巴比伦王朝,古波斯王朝……的有声有色的历史故事。不过这两种古老的文字,早在公元前后已经被埋在滚滚黄沙和断垣残壁之下了,是近代的考古学家的考古发掘才使它们重见天日的。它们都是躺在历史博物馆里的文字,是文字的化石了。
起源  大约一个世纪以前,中国河南安阳,有一项重大的考古发现,这就是殷墟和甲骨文的发现。从此,中国殷商史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时期。按中国古文字学家的意见,甲骨文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而又比较完备的文字”。它已经比较复杂,已发现多达3000个以上字汇,包括名词、代名词、动词、助动词 、

形容词等数大类,而且还能组成长达170多字的记叙文。所以学者们肯定甲骨文决不是我中国文字的初创阶段,在它以前,一定已经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了。
  中国老一辈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郭沫若、于省吾曾认为中国文字的产生可以一直追溯到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仰韶文化。郭沫若认为半坡陶钵口沿上刻的二三十种刻划符号“应该就是汉字的原始阶段”。于省吾也认为“这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但根据一些学者的再研究,以为半坡符号以及在此以后的山东大汶口文化晚期陶尊上的刻划符号,“跟汉字的形成大概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中国的“汉字形成过程”,是“在公元前第三千年的中期”。一种比较折衷的意见,则认为中国文字“在人民中萌芽”为6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形成比较完整的文字体系”则在距今4000年前的夏朝中、后期。
汉字的演变  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文字的发展经过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这几种字体的通行时间有时并非截然有前后明显的划分,而是并行或交叉的。
  金文又称钟鼎文和铭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它从商朝后期开始在青铜器上出现,至西周时发展起来。大体上商后期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不超过50字,西周末年的毛公鼎上铸的文字则长达497字。现在先后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大约有1万件以上。金文据古文字学家容庚所编《金文编》统计,大约单字共3000多个,其中2000字已经认识。金文的形体和结构,同甲骨文非常相近,基本上是一种字形。
  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经历巨大变革,经济文化蓬勃发展,文字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时的文字趋向简化,各诸侯国因不相统一而形成“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情况,大体上秦国用大篆,六国用“六国古文”。六国古文也是一种“篆”,从字形上看比秦国文字与西周的金文有更近的亲缘关系。篆的意思就是把笔画拉长,成为一种柔婉美化的长线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规定通行全国的标准字形。秦始皇命令李斯等整理文字,改定字体,由李斯书写出标准字体《仓颌篇》,赵高作出《爱历篇》,胡毋敬作《博学篇》,让全国统一用他们简化后的字体书写,这就是小篆。
  小篆又逐渐被更方便更简化的隶书所代替。据说隶书最初是由下层低贱的人们使用的,当时“隶”指“徒隶”, 本来隶书这种简便的字是写给他们看的。后来在民间用得多了,盛行起来,连统治阶级也不得不用这种字书写了,到汉朝时就成为全国范围的正式书写体。现在流传下来的汉碑,就是由这种隶书写成的。
  隶书后来又演变成草书。这是一种隶书的快写体,它发展成为独立字体,大约始于东汉。与草书同时兴起的还有楷书,它又名“正书”或“真书”,成熟于东汉时期,盛行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最后出现于东汉末年的一种字体是行书,基本上是楷书的样子,可以说是楷书的一个支派。楷书、行书和草书,一直流传至今。
特点  汉字源于图画,由原始的图画演变而成。其似画非画,似字非字,我们称为图画文字。图画文字经过了三千多年的逐渐演变,由象形文字→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到楷书,以至现在的电脑字体。图画文字已成为笔划省简、具规模的汉字了。
  汉字是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汉字在世界文字体系中有着独特而又崇高的地位。首先,汉字是世界上通行面最广的文字。一种文字通行面的广瞎,是要由它通行地区的大小和其使用人数的多少来共同决定的,我国领土面积世界第三,人口也有十亿多,而其中事业汉语的又占百分之八十以上,这是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所不能比的。
  其次,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历史学家告诉我们,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两种,一种是楔形文字,距今5500多年,又一是埃及的象形文字,大约距今4100多年。而我们的汉字呢,从近年的考古资料可以看出,汉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而且汉字的寿命是最长的,我们至今仍在使用它。
  汉字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是独立创造,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对照其他民族的拼音文字我们可以知道,它们大都是依傍着其他民族的文字改造的。而汉字则是由图画发展起来的象形文字,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跟埃及文走着不同的道路,埃及的象形文字最终变成了拼音字母,而发展成为一种拼音文字。汉字却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用一种独创的方法把音行义结合起来,成为一种丰富多彩的文字体系。
  由于汉字的通行面特别广,历史特别长,我们民族的宝贵遗产靠它保存下来的也特别多。包括哲学的、科学的、历史的、文学的,代表着我们民族文化的全部结晶。通过汉字我们可以看到三千多年前的状况,听到两千多年前的百家争鸣。总之,汉字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莫大的贡献。同时,汉字是唯一可以成为艺术品的文字。汉字是由图画发展而来的,成为一种线条文字,而线条结构是可以表现一种构图美的。所以,汉字除了可以记录汉语以外,还可以成为一种高级的艺术品。历代都出过以书法名家的人,如汉代蔡邕的八分书,晋代王羲之的行草,唐朝张旭的狂草。在我国历史上,书法与绘画齐名,不分轩轾。其他民族的文字虽也讲究书法的工拙,却没有哪个民族把书法列为艺术品。

清朝以前,中国作为文化输出大国一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东亚、东南亚范围内的国家。华夏文明作为仅存的四大古文明之一,有着其独特的文化魅力,而面对体系如此完善的华夏文明,其他小国十分羡慕。当他们逐渐了解中华文化之后,纷纷开始效仿,于是儒家文化如同洪流般迅速涌入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国。



当在了解日本文字之时,会发现唐朝时期日文中的平假名、片假名跟汉字中的某些偏旁很像,这是由于汉字在很早之前就已经传入日本的缘故。作为最早接受汉字的朝鲜半岛,西汉末年时就曾用全汉字书写《留记》。越南在宋代曾为中国地盘,所以一直接受汉字文化的熏陶,就算在宋朝之后,越南作为独立国家依旧沿用汉字作为通用文字。



19世纪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宣扬传播,许多国家都开始重视民族独立性,倡导独立文化,原本接受华夏文化的国家开始排斥汉字。以越南、韩国、朝鲜为代表的国家都开始创造独特的本国文字,禁止再使用汉字。虽然朝鲜和韩国创造了新的文字体系,但还是可以看到汉字存在的影子,几乎很多字无论从字形还是发音都跟汉语相差无异。



但是18世纪越南内战时期,阮福映一派为了获得胜利,寻求法国的帮助。阮福映一派与法国签订盟约,表示获得法国援助之后会割让越南土地,允许通商传播宗教等。在1885年清朝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掌控权之后,执着于民族主义和专制主义的法国人对于作为殖民地的越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



对于受到2000余年汉文化影响的越南,法国人短时间内难以撼动儒家文化在越南人心中的位置。在当时还流行越南人模仿汉字创造的本土文字——喃语,喃语不同于韩文跟日文,其他两种都是尽量简化文字,而喃语利用已有的汉字和其部件组成新的复杂文字,尽管能看懂是汉字,但是当喃语的读音与文字相结合,就让人一头雾水,根本理解不了。



刚开始,法国人为了彻底推翻汉文化,直接在全国推行法语,但是由于汉字文化的根深蒂固,这种新的文字无法彻底抹去汉字的影响。但在17世纪作为传教的越南天主教会研发了新的文字,这种文字采用拉丁字母记录越南发音,并且迅速在民间推广。由于这种文字与中国文化完全脱钩,使得当时越南的精英人才逐渐生疏中国文明,当地的殖民局对此十分支持。1917年12月21日,随着《印度支那联邦公共教育法》的颁布,学校的汉字教育彻底被废除,开始使用法文或者本土国语进行教学,汉文化至此被完全废弃。



创立新文字固然昭示民族独立性,但是这几国没有学习过汉字的年轻一辈根本无法从古籍中获得国家历史,要想毁灭一个国家最好的方式就是毁灭其历史,不知几个世纪之后的越南等国是否还有历史可循。在放弃汉字之后,大部分越南人都无法看懂100年前祖先留下的文字,只能通过翻译或者批注去理解,甚至有些越南人的族谱都是用汉字书写,后世之人却无法理解族谱中记载的文字,很多历史遗留文化出现断层。



尽管汉字不再是越南的国语,但是还是可以从越南的传统文化中寻找到中华文化的影子。越南跟中国一样,也有贴春联祭祀祖先的习俗,当春节来临之际,很多越南人就会在街上写对联,人们称之为“图翁”,年纪大一点的还会写汉字,年轻的就只会用拉丁文了。

与方正的汉字对联相比,使用拉丁文字的越南对联就像鬼画符一样,根本没有一点美感可循。汉字并不是在越南完全绝迹,在某些重大祭祀活动中,往往会看到汉语繁体字。越南人对此的解释是,因为祖先没有学习过拉丁文,怕无法与祖先进行交流,这个理由叫人忍俊不禁。



近几年来,不少越南学者对汉字的重要性给予肯定,认为学习汉字有助于了解国家历史,研习古代遗产,也有不少人呼吁越南再次学习汉字。虽然出发点很好,但是由于汉字的复杂程度,现在大范围的推广很难实现,面对越南遗留的历史文化,后人也只能望而兴叹。



越南废除汉字更多的是出于政治原因。历史上,越南曾经是中国的藩属国,两国民众生活习惯比较接近,有部分相同的少数民族,两国通婚现象早有存在。他们担心被中华文化同化,缺乏文化的包容心,是不自信的具体体现。

因为越南想要有自己的文化,不想一直依靠中原文化。因此才会废除汉字,推行自己的语言。

因为他们想摆脱中国的控制,因此要废除汉字强推拉丁文。好从文化上摆脱控制。

19世纪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宣扬传播,许多国家都开始重视民族独立性,倡导独立文化,原本接受华夏文化的国家开始排斥汉字。以越南、韩国、朝鲜为代表的国家都开始创造独特的本国文字,禁止再使用汉字。


13815902365越南曾为中国属地的,为什么要废汉字强推拉丁文字?
萧胞石答:这是由于汉字在很早之前就已经传入日本的缘故。作为最早接受汉字的朝鲜半岛,西汉末年时就曾用全汉字书写《留记》。越南在宋代曾为中国地盘,所以一直接受汉字文化的熏陶,就算在宋朝之后,越南作为独立国家依旧沿用汉字作为通用文字。

13815902365精通汉语的胡志明,为什么在越南建国后立马下令废除汉字?
萧胞石答:第一个就是要去中国化,降低中国对它的影响。毕竟,他是越南当时的领导人,对于越南人而言,采用别人家的语言是不是有种别人国家的附属国的意思呢?实际上这是自卑心理导致的。你看看那么英国的殖民地,哪个不是说着英语,用着英语,导致了英语是世界上第一大语言,为什么就不能说汉语呢?你说是不是...

13815902365精通汉语的胡志明,为什么在越南建国后立马下令废除汉字?
萧胞石答:由于长期受我国的影响,越南认识汉字的人非常多,作为越南的主席,他清楚的知道,如果要想越南成为真正的独立的国家,他就必须要废除汉字,重新建立自己国家的文字符号。所以尽管胡志明本人精通汉语,为了国家的发展,他还是废除了汉字,推行新文字。胡志明在建立越南的时候得到过中国非常多的帮助,虽然他回国后...

13815902365越南本也用着中国的汉字,为什么后来要废除?
萧胞石答:因为当时的越南不是不想使用中国的汉字但是主要因为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瓶颈,越南人不得已才进行改变的。为什么会出现瓶颈呢,这就要说一下,越南文化和中国汉字的渊源了。从秦朝越南就开始被中国朝代政权的统治,而汉字大量的涌入越南还是汉朝的时候。因为在汉代,中国文化已经开始系统地传播进越南,汉代...

13815902365一国家要废除汉字遭到百姓一致反对,称我们国名都是中国人起的,是哪里...
萧胞石答:1945年二战后,汉字差点又要被废掉,这次是美国要求日本废除,这次的理由却是美国人认为汉字容易控制日本人的思想。虽说中日刚经历过一次战争,但日本拒绝废除汉字,并认为汉字是日本文化的根。汉字曾传入到亚洲多个国家,但很多国家不同于日本一直保留汉字的做法,而是强行废除,比如韩国,新的一批韩国人在...

13815902365同样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日本和韩国,前者接受汉字,后者废除汉字,其...
萧胞石答:其实韩国废除汉字是有原因的。一方面韩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美利坚合纵国的支持下才建立成国的,韩国急于摆脱朝鲜残余的任何因素,恨不得立即加入西方欧美国家的怀抱。而欲要摆脱朝鲜留在韩国的影子,唯有彻底废除汉字,实行《谚文专用法》,主张“韩文专用”。我想,要不是韩国还没有聪明到可以...

13815902365日本、韩国为何要废除汉字呢?
萧胞石答:日本文字的最终创制是由吉备真备和弘法大师(空海)来完成的。他们俩人均曾长期留居中国唐朝,对汉字有很深的研究。前者根据标音汉字楷体偏旁造成日文“片假名”,后者采用汉字革体创造日文“平假名”。尽管自十世纪起,假名文字已在日本盛行,但汉字的使用却并未因此而废止。时至今天,已在世界占据重要...

13815902365我们的邻邦日本朝鲜等都曾经借用汉字作为他们的书面交际工具这句话的...
萧胞石答:日本和朝鲜最为典型,日本在唐朝时经常派遣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字,因此使用的都是汉字。日本文字是在中国汉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至今日本文字中依然有汉字。朝鲜使用汉字的记录一直到清朝,之后才有韩文的出现。所以说我们的邻邦日本朝鲜都曾借用汉字作为他们书面交际工具。

13815902365“汉字不灭,中国必亡”,鲁迅为什么主张废灭汉字?
萧胞石答:理由是:“因为汉字的艰深,使全中国大多数的人民,永远和前进的文化隔离,中国的人民,决不会聪明起来,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压榨,理解整个民族的危机。”那时,日寇早已占领了我国东北并已进入了华北,救亡运动正在全国风起云涌,可是他竟为“救亡”开出这一令国人“聪明起来”、“理解整个民族的危机”的...

13815902365越南、朝鲜(含韩国)、日本历史上都曾使用汉字,他们是何时不用汉字...
萧胞石答:废除了中国汉字呢?首先因为朝鲜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与中国的汉藏语系不太一样, 但是古代朝鲜文化落后,一直没有发明自己的文字,所以只能沿用中国汉字。但是汉字还 是无法充分的表现韩语的发音和朝鲜民众的思想感情,普通朝鲜平民根本不识汉字,只有 朝鲜贵族、官员会使用汉字,称为“吏读文字”,而普通朝鲜平民只能以口头...


(编辑:怀定学)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