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兄弟两人,一人是秀才,一人不是;古人讲,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闻。兄弟不服气,出题目总难不倒他。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古人云:“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当然是书籍 因为秀才啦 就喜欢读书啊 而古代哪有电视和互联网 而且烽火只有诸侯才可以使用哦

所以选B

董仲舒

我倒是看过这样的故事,不过没有你讲的这样有哲理,只是里面有相关的名词比较相近,不知是不是之间有什么联系:
从前有三个秀才,汪、王、旺,家住靠山村。大比年,三秀才邀约赶考。为节省盘缠,大家只叫王秀才书僮王九同行服侍。王九虽然不乐意,但又不敢吭声。临行时,各家老爷都叮嘱王九要尽心尽力,多说吉利话,若有差迟,严惩不贷。一路上,秀才骑马游春,赏花观景。王九挑担跟随,苦不堪言。
一天路过一块菜地,一农夫正挑粪浇菜。王秀才想捉弄王九,故意问:农夫挑的是啥?王九正累得气喘吁吁,见秀才明知故问,气不打一处来,正要发作,想起东家的叮嘱,强压怒火想了一下说:挑的是金黄酱。王秀才没难住王九,反把汪、旺逗得哈哈大笑。一次,碰到出殡。一人在前手持招魂幡,四人在后抬着棺材板。王秀才问王九:那走在前面的手上拿的什么?王九说:那是风摆柳。王秀才又问:那后面人抬的又是什么?王九答:逍遥杠。又没难住王九,王秀才恨得咬牙,汪、旺齐夸王九聪明。又一回,看见做道场。王秀才正欲发问,王九抢先言道:这是叮当会。看见失火,就说是房上光。看见乞丐,就说是满门撞……反正一看见不吉利的事情,就抢先把它说得吉利,免得王秀才刁难。
进考场那天清晨,三秀才要王九说几句吉利话。王九想起一路辛苦与刁难,想趁机报复一下,于是便说:小人不才,编了几句顺口溜,祝三位相公高中。三秀才闻言大喜:快快说来。王九说:“三个秀才汪王旺,顿顿吃的是金黄酱,来是风摆柳,去是逍遥杠,一年一次叮当会,三年两次房上光,子子孙孙满门撞。”三秀才大怒,举手想打,王九早已溜之大吉。借王九“吉言”,三个秀才果然都中了举。
殿试年,三个举人又赴京赶考。路过观音铺,三人进去参观。但见如来端坐中央,左文殊,座下金狮;右普贤,座下白象。汪举人诗兴大发,在粉墙上题诗一首:“弯弯一小路,来到观音铺。文殊骑金狮,普贤骑白象。”最后一句不押韵,汪秀才便将象改为兔。
王举人一见,摇头笑笑,在下面添了两句:“把象当作兔,放你妈的屁。”写必,觉得不押韵,于是又把屁改为了布——放屁不就是布的一声么?
旺举人一见,差点笑倒,在下面又添了两句:“把屁当作布,丢了先人脸。”写毕,觉得也不押韵。于是将脸改为裤——反正裤丢了,脸也没处搁。
这时,观音铺的和尚进来看见,便念到:“弯弯一小路,来到观音铺。文殊骑金狮,普贤骑白兔。把象当作兔,放你妈的布。把屁当作布,丢你先人裤。”三举人听了,面红耳赤,匆匆离去。三个草包,最终却金榜题名,都被招为附马。
一天,蒙古进贡一匹宝马。皇帝要三个附马以马为题,即兴作诗。汪附马才思敏捷,出口成章:“水上放金针,老丈人骑马到东京。去了又回来,金针尚未沉。”
王附马不甘落后,随即言道:“火上放鹅毛,老丈人骑马到临洮。去了又回来,鹅毛尚未焦。”
旺附马历来沉稳,最后才说:“丈母娘放个屁,老丈人骑马到会稽。去了又回来,孔门尚未闭。” 皇后听了,拂袖而去。三附马面面相觑,莫明所以。
中秋节,皇帝一家在御花园赏月。皇帝以中秋为题,要三附马吟诗助兴。汪附马看了看月亮,说:“十五的月亮圆圆,过了十五缺半边。天上的星星乱糟糟,天亮了静悄悄。”
王附马咬了口月饼,说:“一个月饼圆圆,咬了一口缺半边。一家人抢得乱糟糟,吃完了静悄悄。”
旺附马看了看岳父岳母,灵机一动:“岳父岳母圆圆,死了一个缺半边。一家人哭得乱糟糟,死完了静悄悄。”皇帝夫妇闻言大怒,当即把三个附马赶出宫去。汪附马万念俱灰,当了和尚。王附马杀心难灭,作了屠夫。旺附马游手好闲,成了混混。
一日,三人聚会。汪和尚提议行酒令:第一句有尖尖,第二句有圆圆,第三句有千千万万,第四句有万万千千,第五句为不。
汪和尚想到自己每天抄写经卷,便说:“笔儿尖尖,砚儿圆圆,大字写了千千万万,小字写了万万千千,要叫我写情书啊,不。”
王屠夫依葫芦画瓢:“刀儿尖尖,盆儿圆圆,大猪杀了千千万万,小猪杀了万万千千,要喊我杀人啊,不。”
旺混混不慌不忙:“筷儿尖尖,碗儿圆圆,大福喜(白食)吃了千千万万,小福喜吃了万万千千,要喊我给钱啊,不。”
三人相视大笑,尽欢而散。

bu dong


15568488351兄弟两人,一人是秀才,一人不是;古人讲,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闻。兄弟不...
单亚饼答:从前有三个秀才,汪、王、旺,家住靠山村。大比年,三秀才邀约赶考。为节省盘缠,大家只叫王秀才书僮王九同行服侍。王九虽然不乐意,但又不敢吭声。临行时,各家老爷都叮嘱王九要尽心尽力,多说吉利话,若有差迟,严惩不贷。一路上,秀才骑马游春,赏花观景。王九挑担跟随,苦不堪言。一天路过一...

15568488351为啥古时候的读书人总被叫秀才而不是进士举人?
单亚饼答:其实,读书人被称为秀才始于明清时代,不过,“秀才”之名却源于南北朝时期,这还要从科举制度说起,汉晋以来,朝廷选拔人才实行举荐制,俗称“举孝廉”,至晋末,各路诸侯纷纷入主中原,你争我夺政 权像走马灯似的变幻莫测,但打天下的军阀们也知道,若使国家长治久安还得靠专业...

15568488351小时候的一部古装电视剧是说一对兄弟反目两人一人练了极寒的神功一人...
单亚饼答:片名:《风云争霸》原名:《狂啸天涯》台湾版名:《英雄本色》集数:40集 时间:2004年 导演:胡雪杨 黄少祺 饰 原啸天 蒋勤勤 饰 北堂馨儿 元末明初,四方门主韩林儿建韩宋帝国,与朱元璋争夺天下。韩部很快败落,战至仅剩手下东方青木、北墨堂、南宫烈和西门若水等人。韩中箭诈死,他将风火雷电四块...

15568488351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独坐莫凭栏是什么意思?
单亚饼答:“二人不看井”,说的是,古代有两个进京赶考的秀才,一起结伴而行,途中,当其中一人低头看井的时候,另一个人出于某种动机,把他推入井中溺亡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轻信别人,尤其是刚刚认识的酒肉朋友,即使有所谓较长时间的交情,你也是永远不会读透对方的内心世界的。“三人不抱树”,又作...

15568488351有知道“修已知道你,你却不知羞”这句话的出典吗?
单亚饼答:二人来至江边,见一群鸭子扑入河中,“才子”又作诗曰:“一群好鸭婆,一同跳下河。”陌生人再续后两句:“白毛浮绿水,红爪荡清波。”最后俩人乘船过江,“才子”技痒,高声吟道:“两人同乘舟,去访欧阳修。”陌生人听后,微微一笑:“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羞)!”——原来,陌生人正...

15568488351古代的读书人当上秀才很不容易,是光宗耀祖的时,那么为什么被人叫“穷...
单亚饼答:所以才有这种说法。虽然,古代考上秀才不容易。但是,考上秀才后朝廷只会每年发一点钱财和一些粮食,还有见官不跪的特权之外也就没有什么了。而且,古代考上举人才能做官,还是一些比较小的官职。成为举人后接着参加考试,也就是会试。通过会试,成为进士,才能有比较好的官职和好的发展空间。而从举人做官...

15568488351一人不入古庙 两人不看深井,三人不抱树出自那个作者的哪篇文章?_百度...
单亚饼答:这句话出自《菜根谭》

15568488351儒林外史中两人科举高中,一人是范进,另一个是谁
单亚饼答:另一个应该是周进。他早年中了秀才后一直没有中举。后来通过亲戚金有余朋友的商人捐钱成了监生后参加科考,然后就中了举人。之后参加大考中了进士,成了御吏和广东学道。在担任广东学道监考的时候选了范进做秀才,算是对范进有知遇之恩。

15568488351古代笑话
单亚饼答:古代笑话一:钻刺 老鼠和黄蜂结拜为兄弟,邀请一个秀才去做证,秀才不得已去了,只被排在第三位。朋友问他:“老兄为何甘心居于鼠辈之下?”秀才回答说:“他们两个一个会钻,一个会刺,我只得让着他们些了。”【点评】: 宁得罪君子,也绝不得罪小人。小人善于钻营,在官场上很容易爬到高位,然后...

15568488351"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是什么典故?
单亚饼答:"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出自李宝嘉的《文明小史》第六回:“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们有没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秀才是没有什么大前途的,也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这很明显就是一个俚语,是在民间早就有所耳闻的。李宝嘉(1867~1906)虽出自晚清知识旧官僚家庭,但在科举中只有...


(编辑:匡鹏奚)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