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即使身体不能出家,也要给灵魂披上袈裟!意思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即使身体不能出家 也要给灵魂披上一袭袈裟

心出家,非身出家,了见菩提;
绝百非,六度万行,顿见空明。
合十~

意思是我们在大千社会中各种事情都可能发生,我们要学会接受接受世俗的很多东西,但是你的心要虔诚,你要知道你在追求什么,你的目标不要放弃了。

即使身体不能出家,也要给灵魂披上袈裟意思是身不出家,心出家,做一个佛教修行人。

出家离开亲人、家庭、事业这样的世俗世界,到道观里做道士,或到寺院里做尼姑、和尚。 一般出家后的人除了每天得吃斋修道,同时要戒掉七情六欲。

出家人求个内心豁达,任世间风云变幻,我自岿然不动。超脱生死,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神仙也。

佛曰:我心既我佛。在家亦可出家。大千世界,紫陌红尘,看得穿的未必逃得出,逃出了的未必看得破!无奈,无奈。

如果能出家,真正的放下了一切,更是一咱智慧的觉悟,内心宁静、明了,真正的觉悟了,大彻大悟之后,才是真正的出家。宇宙本来也是来也空空去也空空,人放不下的是欲望,但欲望最终归于空带不走的,所以出家人叫觉悟,是否真的彻悟都在于本人。

扩展资料

通常人们把带有衣钩的那件红色条格状的衣服叫做袈裟。而事实上,僧人穿的衣服是统称为“袈裟”的。袈裟是梵语,又叫做“袈裟野”、或“迦罗沙曳”,义译是“浊、坏色、不正色、赤色”或“染色”之义。“袈裟”是僧尼们的“法衣”,它是从衣的“色”而立名的;所以也可以把它叫做“坏色衣”或“染污衣”。

又因为“袈裟”的缝制方法,必须先把布料剪成一些碎块,然后缝合起来;所以又可以叫做“杂碎衣”或“割截衣”。

“袈裟”是由阿难尊者奉佛指点,模拟水田的阡陌形状缝制而成。世田种粮,以养形命。法衣之田,长养法身慧命,堪为世间福田;所以袈裟又叫做“田相衣”或“福田衣”。

“袈裟”的制式有特定的含义。

第一:印度地处热带,人们多着白衣。佛教为了僧俗有别,所以规定衣服要染色。

第二:白色俗装比较亮丽;法衣坏色不求华艳,可以断除僧人的爱美贪著之心。

第三:割截缝制,可以防止有人偷取变卖,这样的衣服也就无法移作他用了。



意思是身不出家,心出家,做一个佛教修行人。袈裟是佛之信物,见袈裟如同见佛,就是要求自己,身在世俗而不与世俗为伍,皈依三宝,受持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以佛法作准则,改造自己错误的思想行为,如是种来世修行,解脱之因,乃至念佛发愿,往生西方净土,一生不退转而成佛。

佛教称袈裟所具有的五种功德。佛徒虽曾有种种邪见,但若能真心敬重袈裟,可以达到三乘(声闻、缘觉、菩萨)的果位;天龙人鬼,如能敬重袈裟, 可在三乘解脱道路上不退转;若有鬼神、诸人,得袈裟乃至四寸, 即可有充足的饮食;若众生互相冲突,想到袈裟的神力,便可产生慈悲之心;若在兵阵, 如持袈裟一小块, 恭敬尊重,常得胜于他人。

扩展资料

这句话的启示:

根者能生之义,如草木有根,能生枝干,识依根而生,有六根则能生六识,亦复如是。其中何根生何识,各有其界限,不相混,例如眼根只能生眼识,并不能生耳鼻等识,余可类推。

六识发动六根而接触六尘,六尘映入六根而由六识判别及记忆保存,再从六识的记忆保存中显现出来,发动六根贪取六尘,就这样交互回还而造成生生死死之流,六根清净的目的,便在断绝并超越这一生生死死的生命之流。



意思是身不出家,心出家,做一个佛教修行人。袈裟是佛之信物,见袈裟如同见佛,就是要求自己,身在世俗而不与世俗为伍,皈依三宝,受持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以佛法作准则,改造自己错误的思想行为,如是种来世修行,解脱之因,乃至念佛发愿,往生西方净土,一生不退转而成佛。

出家离开亲人、家庭、事业这样的世俗世界,到道观里做道士,或到寺院里做尼姑、和尚。 一般出家后的人除了每天得吃斋修道,同时要戒掉七情六欲。
出家人求个内心豁达,任世间风云变幻,我自岿然不动。超脱生死,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神仙也。
佛曰:我心既我佛。在家亦可出家。大千世界,紫陌红尘,看得穿的未必逃得出,逃出了的未必看得破!无奈,无奈。
如果能出家,真正的放下了一切,更是一咱智慧的觉悟,内心宁静、明了,真正的觉悟了,大彻大悟之后,才是真正的出家。宇宙本来也是来也空空去也空空,人放不下的是欲望,但欲望最终归于空带不走的,所以出家人叫觉悟,是否真的彻悟都在于本人。
扩展资料
通常人们把带有衣钩的那件红色条格状的衣服叫做袈裟。而事实上,僧人穿的衣服是统称为“袈裟”的。袈裟是梵语,又叫做“袈裟野”、或“迦罗沙曳”,义译是“浊、坏色、不正色、赤色”或“染色”之义。“袈裟”是僧尼们的“法衣”,它是从衣的“色”而立名的;所以也可以把它叫做“坏色衣”或“染污衣”。
又因为“袈裟”的缝制方法,必须先把布料剪成一些碎块,然后缝合起来;所以又可以叫做“杂碎衣”或“割截衣”。
“袈裟”是由阿难尊者奉佛指点,模拟水田的阡陌形状缝制而成。世田种粮,以养形命。法衣之田,长养法身慧命,堪为世间福田;所以袈裟又叫做“田相衣”或“福田衣”。

身不出家,心出家


15964309382即使身体不能出家,也要给灵魂披上袈裟!意思
燕响政答:即使身体不能出家,也要给灵魂披上袈裟意思是身不出家,心出家,做一个佛教修行人。出家离开亲人、家庭、事业这样的世俗世界,到道观里做道士,或到寺院里做尼姑、和尚。 一般出家后的人除了每天得吃斋修道,同时要戒掉七情六欲。出家人求个内心豁达,任世间风云变幻,我自岿然不动。超脱生死,跳出三界...

15964309382即便身体不能出家,也要灵魂披上袈裟
燕响政答:踏遍千山万水,阅尽世间繁华,没有进入生命终结的轨道,没有进入生命至高无上的频率,没有听见红尘中洞彻心魂的声音,一切都是徒劳,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昙花一现。认识自己,找回自己,回归本源,让生命与灵魂同在……即使身体不能出家 也要灵魂披上袈裟 ...

15964309382即使身体不能出家 也要给灵魂披上一袭袈裟
燕响政答:心出家,非身出家,了见菩提;绝百非,六度万行,顿见空明。合十~

15964309382灵魂却披上袈裟是什么意思
燕响政答:未必是清白无暇,却能披上属于自己的人格面具,灵魂却依旧苍凉悲戚,有着深深的羞愧和难以言说的伤痛。穿上属于自己的袈裟,是为了能够以更美好的姿态面对世界,让内心的伤口能够得到抚平,轻松愉悦地度过每一天。有人会选择遮掩内心的痛苦和伤痛,将自己装扮成看似洁白无瑕的灵魂,却不知此举只是在欺骗自...

15964309382出家人都有哪些戒律?
燕响政答:出家人戒律五戒:一、不杀戒:谓人若于彼众生,妄加杀害,而夺其命,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寿命短促。若不作是事,名不杀戒。二、不偷盗戒:谓人若于有主物不与而窃取之,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受贫乏报。若不作是事,名不偷盗戒。三、不邪淫戒:谓人若淫泆无度,好犯他人妻妾,死堕恶...

15964309382女人可以出家吗
燕响政答:女人在家学道,披搭袈裟,勤行精进,是可以得到正觉的,但不可以出家。未来的佛陀,他们一定也是实行这个法制。你能奉行我的教法,你就在家中修行,正觉的道果是不分在家与出家的。”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对佛陀的答复甚感不能满足,她曾叁度请求,都给佛陀叁度拒绝。每当佛陀回绝她的时候,她就哭泣,五百女人也陪着哭泣,哭声...

15964309382和尚有什么要求?
燕响政答:2、出家年龄在七岁七十岁,其中六十以后不允许受大戒。此中必须生活能自理,有修行能力,能弘法利生的方予出家。(涉及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可在寺院发心,义务教育由其父母妥善处理安排。)3.、身体健康,没有残疾,没有精神方面病患,智力健全,无生理缺陷,属正常女子,非变性人等,没有犯罪记录。

15964309382说“出家容易,守戒难”,为啥
燕响政答:净戒不持空费力,纵然落发也徒然。出家很容易,换件衣服、剃掉头发连半个小时都不要,刚才还是在家人,马上就变成出家人了,但一日出家、终生持戒,要守持戒律则很难,没有信愿总是无有实义。如果不守持净戒,出家只是空费力,纵然披上袈裟、剃除须发也徒劳无益。对真正的修行人来说,不管在家...

15964309382出家人为什么要搭袈裟
燕响政答:袈裟不是单单指的是那件红色的布,僧人们的日常穿着也叫袈裟,袈裟就是坏色衣也叫染色衣,是与俗家白衣相区别的。红色的袈裟不是所有场合都要披搭的。影视作品的都是认为夸张了僧人披搭袈裟的场合场所。唯有僧人们于礼拜、乞食、讲闻佛法、羯磨仪轨聚会等等场合才可以披搭。所以少林寺的僧人们的...

15964309382和尚为什么要剃光头
燕响政答:凡是出家当和尚的人都要剃光头发,这在佛教中叫做剃度。佛教认为世界是虚幻的,人生是苦难的,只有断除一切烦恼修行成佛,才能达到永恒的幸福。所以都剃度。剃度,佛教出家侣僧剃发受戒的一种仪式,佛教认为剃发出家是接受戒条的一种规定,又度越生死之因,故名。唐·顾况《虎丘西寺经藏碑》:“叔讳七...


(编辑:饶秀褚)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