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古代汉语中的连词‘之’与现代汉语的组词‘的’用法相同吗?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9
古代汉语名词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有哪些

古代汉语名词的用法与现代汉语名词的用法最大的不同,就是古代汉语的名词可以活用作动词,作谓语,带宾语,而现代汉语的名词一般只作主语、宾语和定语,不能作谓语,不能带宾语。例如:
①晋灵公不君。(《晋灵公不君》)
②顷公之嬖女人卢蒲就魁门焉。(《鞍之战》)
③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同②)
④曹人尸诸城上。(《城濮之战》)
⑸巾车脂辖。(《子产坏晋馆垣》)
例①“君”原为名词,受副词“不”的修饰,故可知活用为动词,“君”是行君道的意思,“不君”的意思是“不行君道”。
例②“门”后有充当补语的兼词“焉”,活用为动词后的意思是“攻打城门”。
例③“肘”后有宾语“之”(代綦毋张),“肘之”是“用肘部撞碰”的意思。
例④“尸诸城上上”等于“尸之于城上”,“尸”后既有宾语,又有补语,“尸”是陈列尸体的意思。
例⑸“脂”的宾语是“辖”,“脂”是注入(或涂抹)油脂的意思,即今天口语中所说的给车轴等处膏油。

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文言文和古白话。
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所形成的书面语,在发展中日益与口语相脱离,并从历代口语中吸取营养,与时俱新。
古白话就是古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

不同:
词的古义和今义
1. 词义程度上的差异
(1) 词义变化显著的
(2) 词义变化微殊的
2. 词义范围上的差异
(1) 词义扩大
(2) 词义缩小
(3) 词义转移
3. 词义感情色彩上的差异
(1) 词义褒贬的差异
(2) 词义轻重差异
语音:
单音词和复音词
1. 古代汉语单音词居多数
2. 古代汉语单音词与现代汉语复音词的对应关系
单纯词
(1) 叠音词
(2) 联绵词
(3) 音译外来词

复合词
(1) 同义复词
(2) 偏义复词
语法:
虚词和实词
虚词部分
一、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
二、古代汉语常用虚词

一) 之、其、者、所、或、莫、焉、诸
(二) 曾、且、乃、非、勿、毋、弗
(三) 于、以、为、与、因
(四) 而、则、虽、然
(五) 唯(惟)、盖、夫;也、矣、乎、焉、哉;欤(与)邪(耶)、耳
实词部分
古今汉语实词用法基本相同,但古代汉语一些实词在句中可以临时具有其它词类的语法功能,词类活用现象比较突出。
1. 名词或名词性词性词组活用为动词
2.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 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特殊的动宾关系
(一)使动用法
1. 动词的使动用法
2.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 名词的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1.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 名词的意动用法
四、名词用作状语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1. 表示行为的状态
2. 表示行为的处所
3. 表示行为的凭依
4. 表示行为的身份或态度
(二)方位名词作状语
1. 表示行为的处所
2. 表示行为的方向
(三)时间名词作状语
“日”、“月”、“岁”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频数和时间的持续等。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古代汉语中的“之”可以作助词,也可以作动词、代词,就是不作连词。也就是说,“之”没有连词的词性。

古代汉语中的“之”在作助词时,有的时候与现代汉语助词“的”的用法相同。比如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时就是如此。例如:

1、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冯婉贞》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开火”这句话,是军中发枪射击的信号。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之”在作助词时,有时候与现代汉语的“的”不相同。例如:

1、吾见师之出,不见师之入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其中的“之”,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能翻译成现代汉语的“的”。

2、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这里的“之”,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也不能翻译成现代汉语的“的”。




18280006965古代汉语中的连词‘之’与现代汉语的组词‘的’用法相同吗?
封泪雁答: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古代汉语中的“之”可以作助词,也可以作动词、代词,就是不作连词。也就是说,“之”没有连词的词性。古代汉语中的“之”在作助词时,有的时候与现代汉语助词“的”的用法相同。比如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时就是如此。例如:1、开火者,军中发枪...

18280006965之、为、其、也、以,五字的含义及用法
封泪雁答:(二)“其”的常见用法:代词、语气词、连词 1、代词 (1)用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或事物,充当定语,相当于“第三人称代词+之”或“名词+之”。(2)作指示代词,充当定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这”、“那”。(3)“其” 可活用作第一人称代词或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我”...

18280006965古代汉语中"之"可不可以作连词
封泪雁答:“之”作为虚词有四种用法:助词、连词、介词、语气词。“之”作连词,它不像“且、以、而、则”等连接谓语性词组或句子,构成联合关系,而是连接定语和中心语,组成偏正结构,表示领属性或修饰的关系,在意义上相当于现代汉语助词“的”。①连接定语和中心语。如“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史记...

18280006965之在文言文中的用法详解
封泪雁答:“之”在文言文中也可以用作介词,表示方向,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向”相同。比如:舍南舍北皆春水,中有孤村之旁。(南北两处都是春水,其中有一个在孤村的旁边)。三、“之”作为连词:“之”可以用作并列连词,连接两个同类成分,表示“和”、“与”。比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8280006965古汉语中的“而”“之”“乃” “且”“何”“其”“以”“焉”的各种...
封泪雁答:赤壁之战》)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一)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18280006965在文言文中的“之”都可以表示哪些意思?
封泪雁答:回答:一、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

18280006965“之”在现代汉语里有哪些用法?
封泪雁答:一、“之”作代词用 当“之”用在动词的后面,“之”的用法为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示例: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译文:他的徒弟的贤能不如孔子。二、“之”作助词用 “之”作助词的用法比较复杂一些,...

18280006965之、其、为、观、于、时这些虚词在古文中的意思
封泪雁答: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一)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

18280006965之,以,而,为,其,于在文言文中的作用有哪些?
封泪雁答: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如:于是秦王不悦,为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在这...

18280006965之、其、而、以、矣 全部用法及解释
封泪雁答:1.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例如: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徐而察之,则山...


(编辑:童虹鸿)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