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千里之行始于脚下”这句话的意思是?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是什么?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再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
选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
局面安定时容易维持,情势未明朗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微小时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未开始时就有所打算,要在祸乱未发作之前就早作预防。
合抱的大树,长成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堆垒于土坯;千里的远行,开始于脚下。对于这些渐进的过程,如果妄逞权能而揠苗助长,就会导致失败;如果执意于某一情态而加抗拒,就会反而使局面失去控制。
因此,圣人不妄逞权能,所以不会失败;不抗拒渐进的演变,所以不会使局面失控.人们做事,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慎终如慎始,就不会有败事。因此,圣人要别人之所不要,不使稀贵资源的供应更形紧张;学别人之所不学,以便牵正人们的偏激过失。
借此以辅导万物行于其自然而不强加干涉。

扩展资料:
1、理论思想基础
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老子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谨小慎微和慎终如始的主张,他主张:处理问题要在它未发生以前。治理国家要在未乱之前。合抱的大树是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是一筐一筐泥土砌成的,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
2、相关近义词
跬步千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有志者事竟成。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释义】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读音】 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
【出 处】《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示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明·赵弼《两教辨》)
【近义词】
1 积少成多【 jī shǎo chéng duō】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出自《战国策·秦策四》:“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汉书·董仲舒传》:“聚少成多,积小致巨。”
2 集腋成裘【jí yè chéng qiú 】 腋:腋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裘:皮衣。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 出自《慎子·知忠》:“狐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
3 聚沙成塔【 jù shā chéng tǎ 】聚细沙面宝塔。原指儿童堆塔游戏。后比喻积少成多。出自《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

解释: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典故:根据《世本》载,黄帝时有臣子名於则,发明了用麻编织的鞋子履,结束了古人光着脚的历史,(中华远古出处: 先秦·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近义词:硅步千里
反义词:好高骛远、囫囵吞枣

故事: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老子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谨小慎微和慎终如始的主张,他主张:处理问题要在它未发生以前。治理国家要在未乱之前。合抱的大树是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是一筐一筐泥土砌成的,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   适用时机:在写作文或者论文时可以采用这一词语,使文章更具文采.   这句话揭示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再远的路只有一步步去走,才可以到达,再大的困难,只要一点点地,细心的,认真的去做就一定可以解决。   这些道理大家也都知道,其实人间的大道理就体现在一些日常的小事之中,要在小事中见到大道理,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PS:正确拼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出 处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典 故
  根据《世本》载,黄帝时有臣子名於则,发明了用麻编织的鞋子履,结束了古人光着脚的历史,(中华远古出处: 先秦·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褒义词
示 例
  夏衍《<学人谈治学>代序》:“~,要建筑百丈高楼,不先打好地基是不行的。”
近义词
  硅步千里
反义词
  好高骛远、囫囵吞枣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脚踏实地

很简单,“万丈高楼平地起”吧


1374824115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真正含义是?
严融从答:意思是事情是从头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逐步进行。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逐步进行的。再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出自——春秋战国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原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

1374824115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什么意思?
严融从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释义: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出处《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幼苗;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

13748241153“千里之行始于脚下”这句话的意思是?
严融从答:解释: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典故:根据《世本》载,黄帝时有臣子名於则,发明了用麻编织的鞋子履,结束了古人光着脚的历史,(中华远古出处: 先秦·李...

1374824115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是什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是告诉我们什么...
严融从答: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2.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3.再艰难的事情,只要持续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4.出处:“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5.其脆易泮,其微易散。6.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8.九层之台,起于垒土。9...

1374824115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什么意思?具体点~!
严融从答:是指一千里的行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任何伟大事业的成功都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的.行指道路,行程.于:介词,从.足:指脚.参考资料: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新编成语词典》

1374824115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
严融从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语出老子·《道德经》【原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译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1374824115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是什么?
严融从答:意思是:要积少成多,持之以恒。万里之船,成于罗盘意思是说:伟大的成就要从正确的方向(目标)开始。 要注意细节凡事从小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

1374824115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什么意思?
严融从答: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逐步进行的。再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这句话出自老子《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原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译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

1374824115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是什么?
严融从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原指走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迈第一步开始的;后多比喻做事的成功在于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逐步积累。该成语为主谓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含褒义。1、成语出处 《老子》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

1374824115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是什么
严融从答:中文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外文名: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出自:道德经 基本信息 【词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发 音】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 【英 译】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释 义】走一...


(编辑:乌周彭)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