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有哪些比较好的佛经?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有什么好看的佛经吗?

有很多经可以:《地藏菩萨本愿经》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了凡四训》 《梁皇宝忏》等等。就看你自己选择,每一部经书都会让我们有所收获。

阿弥陀佛!
施主很高兴能为您解除烦恼。弟子法名“清晨”在此向您问讯,合掌。
1、在家、上班、度假等建议施主念佛号即可:南无阿弥陀佛或者阿弥陀佛。
2、也可念诵菩萨圣号: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
3、都可以的,念诵的话就念:观音心经或者大悲咒还有阿弥陀佛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隋洋川郡守瞿昙法智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佛告忉提耶子首迦长者言。首迦长者。我当为汝说善恶业报差别法门。汝当谛听。善思念之。

是时首迦即白佛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首迦。一切众生。系属于业。依止于业。随自业转。以是因缘。有上中下差别不同。
或有业能令众生得短命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长命报。
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多病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少病报。
或有业能令众生得丑陋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端正报。
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小威势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大威势报。
或有业能令众生得下族姓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上族姓报。
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少资生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多资生报。
或有业能令众生得邪智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正智报。
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地狱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畜生报。
或有业能令众生得饿鬼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阿修罗报。
或有业能令众生得人趣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欲天报。
或有业能令众生得色天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无色天报。
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决定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不定报。
或有业能令众生得边地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中国报。
或有业能令众生尽地狱寿。或有业能令众生半地狱寿。或有业能令众生暂入即出。
或有业作而不集。或有业集而不作。或有业亦作亦集。或有业不作不集。
或有业能令众生初乐后苦。或有业能令众生初苦后乐。或有业能令众生初苦后苦。或有业能令众生初乐后乐。
或有业能令众生贫而乐施。或有业能令众生富而悭贪。或有业能令众生富而能施。或有业能令众生贫而悭贪。
或有业能令众生得身乐而心不乐。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心乐而身不乐。或有业能令众生得身心俱乐。或有业能令众生得身心俱不乐。
或有业能令众生命虽尽而业不尽。或有业能令众生业虽尽而命不尽。或有业能令众生业命俱尽。或有业能令众生业命俱不尽。能断诸烦恼。
或有业能令众生生于恶道。形容殊妙。眼目端严。肤体光泽。人所乐见。或有业能令众生生于恶道。形容丑陋。肤体粗涩。人不喜见。或有业能令众生。生于恶道。身口臭秽。诸根残缺。
或有众生。习行十不善业。得外恶报。或有众生。习行十种善业。得外胜报。

复次长者。若有众生。
礼佛塔庙。得十种功德。
奉施宝盖。得十种功德。
奉施缯幡。得十种功德。
奉施钟铃。得十种功德。
奉施衣服。得十种功德。
奉施器皿。得十种功德。
奉施饮食。得十种功德。
奉施靴履。得十种功德。
奉施香华。得十种功德。
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
恭敬合掌。得十种功德。

是名略说世间诸业差别法门。

佛告首迦。有十种业。能令众生得短命报。
一者 自行杀生。
二者 劝他令杀。
三者 赞叹杀法。
四者 见杀随喜。
五者 于恶憎所。欲令丧灭。
六者 见怨灭已。心生欢喜。
七者 坏他胎藏。
八者 教人毁坏。
九者 建立天寺。屠杀众生。
十者 教人战斗互相残害。

以是十业。得短命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长命报。
一者 自不杀生。
二者 劝他不杀。
三者 赞叹不杀。
四者 见他不杀。心生欢喜。
五者 见彼杀者。方便救免。
六者 见死怖者。安慰其心。
七者 见恐怖者。施与无畏。
八者 见诸患苦之人。起慈愍心。
九者 见诸急难之人。起大悲心。
十者 以诸饮食。惠施众生。

以是十业。得长命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多病报。
一者 好喜打拍一切众生。
二者 劝他令打。
三者 赞叹打法。
四者 见打欢喜。
五者 恼乱父母。令心忧恼。
六者 恼乱贤圣。
七者 见怨病苦。心大欢喜。
八者 见怨病愈。心生不乐。
九者 于怨病所。与非治药。
十者 宿食不消。而复更食。

以是十业。得多病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少病报。
一者 不喜打拍一切众生。
二者 劝他不打
三者 赞不打法。
四者 见不打者。心生欢喜。
五者 供养父母及诸病人。
六者 见贤圣病瞻视供养。
七者 见怨病愈。心生欢喜。
八者 见病苦者。施与良药。亦劝他施。
九者 于病苦众生。起慈愍心。
十者 于诸饮食。能自节量。

以是十业。得少病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丑陋报。
一者 好行忿怒。
二者 好怀嫌恨。
三者 诳惑于他。
四者 恼乱众生。
五者 于父母所。无爱敬心。
六者 于贤圣所。不生恭敬。
七者 侵夺贤圣资生田业。
八者 于佛塔庙断灭灯明。
九者 见丑陋者。毁呰轻贱。
十者 习诸恶行。

以是十业。得丑陋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端正报。
一者 不嗔。
二者 施衣。
三者 爱敬父母。
四者 尊重贤圣。
五者 涂饰佛塔。
六者 扫洒堂宇。
七者 扫洒僧地。
八者 扫洒佛塔。
九者 见丑陋者。不生轻贱。起恭敬心。
十者 见端正者。晓悟宿因。

以是十业得端正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小威势报。
一者 于诸众生。起嫉妒心。
二者 见他得利。心生恼热。
三者 见他失利。其心欢喜。
四者 于他名誉。起嫉恶心。
五者 见失名誉。心大忻悦。
六者 退菩提心。毁佛形像。
七者 于己父母及贤圣所。无心奉侍。
八者 劝人修习少威德业。
九者 障他修行大威德业。
十者 见少威德者。心生轻贱。

以是十业。得少威势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大威势报。
一者 于诸众生。心无嫉妒。
二者 见他得利。心生欢喜。
三者 见他失利。起怜愍心
四者 于他名誉。心生忻悦。
五者 见失名誉。助怀忧恼。
六者 发菩提心。造佛形像。奉施宝盖。
七者 于己父母及贤圣所。恭敬奉迎。
八者 劝人弃舍少威德业。
九者 劝人修行大威德业。
十者 见无威德。不生轻贱。

以是十业。得大威势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下族姓报。
一者 不知敬父。
二者 不知敬母。
三者 不知敬沙门。
四者 不知敬婆罗门。
五者 于诸尊长。而不敬仰。
六者 于诸师长。不奉迎供养。
七者 见诸尊长。不迎逆请坐。
八者 于父母所。不遵教诲。
九者 于贤圣所。亦不受教。
十者 轻蔑下族。

以是十业。得下族姓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上族姓报。
一者 善知敬父。
二者 善知敬母。
三者 善知敬沙门。
四者 善知敬婆罗门。
五者 敬护尊长。
六者 奉迎师长。
七者 见诸尊长。迎逆请坐。
八者 于父母所。敬受教诲。
九者 于贤圣所。尊敬受教。
十者 不轻下族。

以是十业。得上族姓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少资生报。
一者 自行偷盗。
二者 劝他偷盗。
三者 赞叹偷盗。
四者 见盗欢喜。
五者 于父母所。减撤生业。
六者 于贤圣所。侵夺资财。
七者 见他得利。心不欢喜。
八者 障他得利。为作留难。
九者 见他行施。无随喜心。
十者 见世饥馑。心不怜愍。而生欢喜。

以是十业。得少资生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多资生报。
一者 自离偷盗。
二者 劝他不盗。
三者 赞叹不盗。
四者 见他不盗。心生欢喜。
五者 于父母所。供奉生业。
六者 于诸贤圣给施所须。
七者 见他得利。心生欢喜。
八者 见求利者。方便佐助。
九者 见乐施者。心生忻悦。
十者 见世饥馑。心生怜愍。

以是十业。得多资生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邪智报。
一者 不能咨问智慧沙门婆罗门。
二者 显说恶法。
三者 不能受持修习正法
四者 赞非定法。以为定法。
五者 吝法不说。
六者 亲近邪智。
七者 远离正智。
八者 赞叹邪见。
九者 弃舍正见。
十者 见痴恶人。轻贱毁呰。

以是十业。得邪智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正智报。
一者 善能咨问智慧沙门婆罗门。
二者 显说善法。
三者 闻持正法。
四者 见说定法。叹言善哉。
五者 乐说正法。
六者 亲近正智人。
七者 摄护正法。
八者 勤修多闻。
九者 远离邪见。
十者 见痴恶人。不生轻贱。

以是十业。得正智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地狱报。
一者 身行重恶业。
二者 口行重恶业。
三者 意行重恶业。
四者 起于断见。
五者 起于常见。
六者 起无因见。
七者 起无作见。
八者 起于无见。
九者 起于边见。
十者 不知恩报。

以是十业。得地狱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畜生报。
一者 身行中恶业。
二者 口行中恶业。
三者 意行中恶业。
四者 从贪烦恼。起诸恶业。
五者 从嗔烦恼。起诸恶业。
六者 从痴烦恼。起诸恶业。
七者 毁骂众生。
八者 恼害众生。
九者 施不净物。
十者 行于邪淫。

以是十业。得畜生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饿鬼报。
一者 身行轻恶业。
二者 口行轻恶业。
三者 意行轻恶业。
四者 起于多贪。
五者 起于恶贪。
六者 嫉妒。
七者 邪见。
八者 爱著资生。即便命终。
九者 因饥而亡。
十者 枯渴而死。

以是十业。得饿鬼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阿修罗报。
一者 身行微恶业。
二者 口行微恶业。
三者 意行微恶业。
四者 憍慢。
五者 我慢。
六者 增上慢。
七者 大慢。
八者 邪慢。
九者 慢慢。
十者 回诸善根。向修罗趣。

以是十业。得阿修罗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人趣报。
一者 不杀。
二者 不盗。
三者 不邪淫。
四者 不妄语。
五者 不绮语。
六者 不两舌。
七者 不恶口。
八者 不贪。
九者 不嗔。
十者 不邪见。

于十善业。缺漏不全。以是十业。得人趣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欲天报。所谓
具足修行增上十善。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色天报。所谓
修行有漏十善。与定相应。

复有四业。能令众生得无色天报。
一者 过一切色想灭有对想等。入于空处定。
二者 过一切空处定。入识处定。
三者 过一切识处定。入无所有处定。
四者 过无所有处定。入非想非非想定。

以是四业。得无色天报。

复有业能令众生得决定报者。
若人于佛法僧。及持戒人。所以增上心施。以此善业。发愿回向。即得往生。是名决定报业。

复有业能令众生得不定报者。
若业非增上心作。更不修习。又不发愿回向受生。是名不定报业。

复有业能令众生得边地报者。
若业于佛法僧净持戒人。及大众所。不增上心施。以此善根。愿生边地。以是愿故。即生边地。受净不净报。

复有业能令众生得中国报者。
若作业时。于佛法僧。清净持戒。梵行人边。及大众所。起于增上。殷重布施。以是善根。决定发愿求生中国。还得值佛。及闻正法。受于上妙清净果报。

复有业能令众生尽地狱寿者。
若有众生。造地狱业已。无惭无愧。而不厌离。心无怖畏。反生欢喜。又不忏悔。而复更造重增恶业。如提婆达多等。以是业故。尽地狱寿。

复有业能令众生堕于地狱。至半而夭。不尽其寿。
若有众生。造地狱业。积集成已。后生怖畏。惭愧厌离。忏悔弃舍。非增上心。以是业故。堕于地狱。后追悔故。地狱半夭。不尽其寿。

复有业能令众生堕于地狱。暂入即出。
若有众生。造地狱业。作已怖畏。起增上信。生惭愧心。厌恶弃舍。殷重忏悔。更不重造。如阿阇世王。杀父等罪。暂入地狱。即得解脱。
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若人造重罪 作已深自责
忏悔更不造 能拔根本业

复有业作而不集。
若有众生。身口意等。造诸恶业。造已怖畏。惭愧远离。深自悔责。更不重造。是名作而不集。

复有业集而不作。
若有众生。自不作业。以恶心故。劝人行恶。是名集而不作。

复有业亦作亦集。
若有众生。造诸业已。心无改悔。而复数造。亦劝他人。是名亦作亦集。

复有业不作不集。
若有众生。自不造业。亦不教他。无记业等。是名不作不集。

复有业初乐后苦。
若有众生。为人所劝。欢喜行施。施心不坚。后还追悔。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先虽富乐。后还贫苦。是名先乐后苦。

复有业初苦后乐。
若有众生。为人劝导。挽仰少施。施已欢喜。心无吝悔。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初时贫苦。后还富乐。是名初苦后乐。

复有业初苦后苦。
若有众生。离善知识。无人劝导。乃至不能少行惠施。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初时贫苦。后还贫苦。是名初苦后苦。

复有业初乐后乐。
若有众生。近善知识。劝令行施。便生欢喜。坚修施业。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初时富乐。后亦富乐。

复有业贫而乐施。
若有众生。先曾行施。不遇福田。流转生死。在于人道。以不遇福田故。果报微劣。随得随尽。以习施故。虽处贫穷。而能行施。

复有业富而悭贪。
若有众生。未曾布施。遇善知识。暂行一施。值良福田。以田胜故。资生具足。先不习故。虽富而悭。

复有业富而能施。
若有众生。值善知识。多修施业。遇良福田。以是因缘。巨富饶财。而能行施。

复有业贫而悭贪。
若有众生。离善知识。无人劝导。不能行施。以是因缘。生在贫穷。而复悭贪。

复有业能令众生得身乐。而心不乐。
如有福凡夫。

复有业能令众生得心乐而身不乐。
如无福罗汉。

复有业能令众生得身心俱乐。
如有福罗汉。

复有业能令众生得身心俱不乐。
如无福凡夫。

复有业能令众生命尽而业不尽。
若有众生。从地狱死。还生地狱。畜生饿鬼。乃至人天阿修罗等。亦复如是。是名命尽而业不尽。

复有业能令众生业尽而命不尽。
若有众生。乐尽受苦。苦尽受乐等。是名业尽而命不尽。

复有业能令众生业命俱尽。
若有众生。从地狱灭。生于畜生。及以饿鬼。乃至人天阿修罗等。是名业命俱尽。

复有业能令众生业命俱不尽。
若有众生。尽诸烦恼。所谓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等。是名业命俱不尽。

复有业能令众生。虽生恶道。形容殊妙。眼目端严。肤体光泽。人所乐见。
若有众生。因欲烦恼。起破戒业。以是因缘。虽生恶道。形容殊妙。眼目端严。肤体光泽。人所乐见。

复有业能令众生生于恶道。形容丑陋。肤体粗涩。人不喜见。
若有众生。从嗔烦恼起破戒业。以是因缘。生于恶道。形容丑陋。肤体粗涩。人不喜见。

复有业能令众生生于恶道。身口臭秽。诸根残缺。
若有众生。从痴烦恼。起破戒业。以是因缘。生于恶道。身口臭秽。诸根残缺。

复有十业。得外恶报。
若有众生。于十不善业。多修习故。感诸外物。悉不具足。
一者 以杀业故。令诸外报。大地碱卤。药草无力。
二者 以盗业故。感外霜雹螽蝗虫等。令世饥馑。
三者 邪淫业故。感恶风雨。及诸尘埃。
四者 妄语业故。感生外物。皆悉臭秽。
五者 两舌业故。感外大地。高下不平。峻崖险谷。株杌槎菜。
六者 恶口业故。感生外报。瓦石沙砾。粗涩恶物。不可触近。
七者 绮语业故。感生外报。令草木稠林。枝条棘刺。
八者 以贪业故。感生外报。令诸苗稼子实微细。
九者 以嗔业故。感生外报。令诸树木果实苦涩。
十者 以邪见业故。感生外报。苗稼不实。收获鲜少。

以是十业。得外恶报。

复有十业。得外胜报。
若有众生。修十善业。与上相违。当知即获十外胜报。

若有众生。礼佛塔庙。得十种功德。
一者 得妙色好声。
二者 有所发言人皆信伏。
三者 处众无畏。
四者 天人爱护。
五者 具足威势。
六者 威势众生。皆来亲附。
七者 常得亲近诸佛菩萨。
八者 具大福报。
九者 命终生天。
十者 速证涅盘。

是名礼佛塔庙得十种功德。

若有众生。奉施宝盖。得十种功德。
一者 处世如盖覆护众生。
二者 身心安隐。离诸热恼。
三者 一切敬重。无敢轻慢。
四者 有大威势。
五者 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大威德者。以为眷属。
六者 恒作转轮圣王。
七者 恒为上首。修习善业。
八者 具大福报。
九者 命终生天。
十者 速证涅盘。

是名奉施宝盖得十种功德。

若有众生。奉施缯幡。得十种功德。
一者 处世如幢。国王大臣。亲友知识。恭敬供养。
二者 豪富自在。具大财宝。
三者 善名流布。遍至诸方。
四者 形貌端严。寿命长远。
五者 常于生处。施行坚固。
六者 有大名称。
七者 有大威德。
八者 生在上族。
九者 身坏命终。生于天上。
十者 速证涅盘。

是名奉施缯幡得十种功德。

若有众生。奉施钟铃。得十种功德。
一者 得梵音声。
二者 有大名闻。
三者 自识宿命。
四者 所有出言。人皆敬受。
五者 常有宝盖。以自庄严。
六者 有妙璎珞。以为服饰。
七者 面貌端严。见者欢喜。
八者 具大福报。
九者 命终生天。
十者 速证涅盘。

是名奉施钟铃得十种功德。

若有众生。奉施衣服。得十种功德。
一者 面目端严。
二者 肌肤细滑。
三者 尘垢不著。
四者 生便具足上妙衣服。
五者 微妙卧具。覆盖其身。
六者 具惭愧服。
七者 见者爱敬。
八者 具大财宝。
九者 命终生天。
十者 速证涅盘。

是名奉施衣服得十种功德。

若有众生。生施器皿。得十种功德。
一者 处世如器。
二者 得善法津泽。
三者 离诸渴爱。
四者 若渴思水。流泉涌出。
五者 终不生于饿鬼道中。
六者 得天妙器。
七者 远离恶友。
八者 具大福报。
九者 命终生天。
十者 速证涅盘。

是名奉施器皿得十种功德。

若有众生。奉施饮食。得十种功德。
一者 得命。
二者 得色。
三者 得力。
四者 获得安无碍辩。
五者 得无所畏。
六者 无诸懈怠。为众敬仰。
七者 众人爱乐。
八者 具大福报。
九者 命终生天。
十者 速证涅盘。

是名奉施饮食得十种功德。

若有众生。奉施靴履。得十种功德。
一者 具足妙乘。
二者 足下安平。
三者 足趺柔软。
四者 远涉轻健。
五者 身无疲极。
六者 所行之处。不为荆棘瓦砾损坏其足。
七者 得神通力。
八者 具诸给使。
九者 命终生天。
十者 速证涅盘。

是名奉施靴履得十种功德。

若有众生。奉施香华。得十种功德。
一者 处世如花。
二者 身无臭秽。
三者 福香戒香。遍诸方所。
四者 随所生处。鼻根不坏。
五者 超胜世间。为众归仰。
六者 身常香洁。
七者 爱乐正法。受持读诵。
八者 具大福报。
九者 命终生天。
十者 速证涅盘。

是名奉施香花得十种功德。

若有众生。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
一者 照世如灯。
二者 随所生处。肉眼不坏。
三者 得于天眼。
四者 于善恶法。得善智慧。
五者 除灭大暗。
六者 得智慧明。
七者 流转世间。常不在于黑暗之处。
八者 具大福报。
九者 命终生天。
十者 速证涅盘。

是名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

若有众生。恭敬合掌。得十种功德。
一者 得胜福报。
二者 生于上族。
三者 得胜妙色。
四者 得胜妙声。
五者 得胜妙盖。
六者 得胜妙辩。
七者 得胜妙信。
八者 得胜妙戒。
九者 得胜妙多闻。
十者 得胜妙智。

是名恭敬合掌得十种功德。

尔时世尊。说此法已。首迦长者。于如来所。得净信心。尔时首迦。头面礼佛。作如是言。我今请佛。往舍婆提城。到我父所。忉提长者家。愿令我父及一切众生。长夜安乐。

尔时世尊。为利益故。默然受请。

尔时首迦。闻佛所说。心大欢喜。顶礼而退。

佛经无一不是好的.《地藏菩萨本愿经》适合刚学,所谓百善孝为先嘛.《楞严经》教你明辩正邪.《华严经》教你明白真理.《无量寿经》教你了生脱死之妙法.望楼主查证.合十感恩.末学也学佛不久,不对之处.请各位师兄指正.

最好先看阿含经,阿含经是最接近释迦牟尼教义的经典。目前中国流行的“大乘佛教”的经典都是后来者为之了

《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大般涅盘经》、《六祖坛经》。

都好,喜欢哪一部经就学哪一部。
不同的佛经,类似深浅程度不同的课本,随每个人的喜好去由浅入深的修学。
如《楞严经》《金刚经》《圆觉经》等。


15174774535家里播放什么佛经好
邹景剑答:1. 《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是适合在家中播放的佛经。这部经典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首先传授的教法,主要针对具有深厚根器的修行者。2. 当释迦牟尼佛初成佛道时,其教法如同初升的太阳,光芒首先照亮高山之巅,那时所传授的《华严经》对于根基较浅的人而言,或许难以理解或领悟。3. 随着...

15174774535求财诵什么佛经最好
邹景剑答:1. 《佛说阿弥陀经》:此经主要讲述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的功德,诵持此经可以积累福报,净化心灵,有利于求得财富。2.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观世音菩萨具有求财的愿力,诵持此品可以得到菩萨的加持,促进财富的获得。3.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此经讲述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本愿和功德,诵持此...

15174774535有什么好的佛经?
邹景剑答:好的佛经首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260字,易背易熟易诵。其次就是《金刚经》了,可谓《心经》的加强版(顺带推一下《六祖坛经》,相当于六祖大师学习《金刚经》的心得体会)。第三就推三大“经中之王”:《楞严经》(俗称“开悟的楞严”)、《法华经》(俗称“成佛的法华”...

15174774535哪几本佛经是最适合现在的年轻人看的
邹景剑答:1、《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部经很短,数百字,但佛理讲得很深,也较易读。中国有些人专门念心经,就可能获得很好的成就。2、《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长度适中,佛理精深,是佛教的核心经典之一,中国佛教很多人长持此经。需要注意的是:这部经主要是佛对弟子中“解空第一”的须菩提讲的,或者说,是...

15174774535有什么好的佛经可以静心?
邹景剑答:最短之佛经,直指最上乘空性之理,不需理解,但能诵持,自有静心清心之奇效。也可选《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诵之即明佛理,也并不长,语言优美、通俗易懂,静心之效自然而来,清心消业,功德无量。如果有时间,亦不妨读《金刚经》。毛之太祖也常用来修心养性,六祖惠能更闻一句而开悟。

15174774535哪些佛经主要是教人修身养性的?最好详细点
邹景剑答:回答:六祖坛经、金刚经、圆觉经、观无量寿佛经 六祖坛经云:“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

15174774535哪些好的佛经?
邹景剑答:所有佛经都是佛祖讲的,都很好。关键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佛经学习。目前流通较广且佛教人士经常读诵的佛经有:《地藏经》、《金刚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法华经》、《楞严经》、《心经》、《华严经》, 等等。

15174774535什么经最好背?
邹景剑答:1、《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称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现以唐代三藏法师玄奘译本为最流行。2、《金刚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

15174774535抄什么经书最好
邹景剑答:《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文殊师利。若复有菩萨教化十方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令得不退转地。若复有菩萨信此法门。若自书写教他书写广为人说。所得功德胜前功德乃至无量阿僧祇。置信行到不退地(即第八地菩萨)功德关系:文殊师利。若有菩萨教化十方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置信行中。若复有菩萨化一众生...

15174774535有什么好看的佛经吗?
邹景剑答:有很多经可以:《地藏菩萨本愿经》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了凡四训》 《梁皇宝忏》等等。就看你自己选择,每一部经书都会让我们有所收获。


(编辑:禄家态)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