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学生群体的流行文化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零花钱”不容轻视(政治小论文)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日益富裕起来,孩子们的零花钱便也在不止不觉间不断上涨,有的甚至到了让人膛目结舌的地步。 远的不说,就说我们班吧!班里有些男生女生,学习成绩不怎么样,可是对于穿着打扮,可都是“行家”。"BALENO"的上衣,"NIKE"的鞋子,"adidas"的书包,“SONY”的MP3……真可谓集名牌于一身。另有一些男生,通常每天身上都会带有上百块的钱,用于所谓的“吃喝玩乐”,泡网吧,打游戏,看色情录像、结交不良少年;更有的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手机……这种例子在如今的校园中已不再是凤毛麟角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点原因: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庭经济状况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改善;二,目前家庭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溺爱;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其中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最主要原因。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传统中,父母们都会用零花钱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比如:勤俭节约、财务自理。但在今天,生活富裕了,孩子的那点零花钱家长也不会放在心上。但这种超前消费意识是不适合中学生的,将给他们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首先,会促使他们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第一,吃零食的习惯,尤其是初中学生,一旦身上有了钱,见到喜欢吃的零食便会毫无节制地买。一些学校的校门前就有不少卖零食及饮料的小卖部,周围还有很多摆地摊的,卖些廉价的冰棒、棉花糖、油炸食品等。吃零食本身已经对身体无益了,更何况这种环境下出售的往往是一些三无食品。这样一来,不但浪费了钱,更重要的是不利于身体健康。 第二,浪费的习惯。许多学生自以为有的是钱,所以对很多东西都不珍惜。比如,买了丰盛的午饭一句“没胃口”就原封不动地“回收”了;早餐的馒头咬了一口就慷慨地留给了“垃圾桶”,等等。如果有人“介意”,他们会满不在乎地说:"反正我花的是我自己的钱。"但他却没有意识到,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他潇潇洒洒所花的钱凝聚了父母多少的血汗。 其次,孩子之间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从而引发一些孩子的心理失衡。今天你在“肯德基”搓一顿几十元;明天我在“XX酒家”摆一桌几百元,看谁更有风度。现在的孩子谁手里要是没几个零花钱,看着同伴经常拿着钱去买这买那,总是羡慕得很,又尴尬的很。这种羡慕、尴尬处理得好那是幸运,若是处理得不好,带来的后果将不可想象。4月12日江北区一名约7岁的女孩哭喊着要跳楼。不为别的,就只是为了从父母那得到零花钱。而有的孩子可能萌生或多或少的拜金主义,以金钱或能换取金钱的一切作为自己的钟爱。 再次,会给其他人树立不好的榜样,给他们的父母造成压力。有的孩子由于心理还未成熟,分辨是非能力不足,看到别的同学有那么多钱用,于是也向父母要。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很有钱。我相信,现在很多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收人也一般,但是为了满足孩子,甚至维护他们的“尊严”,他们只好省吃俭用地挤出一点来给孩子。可孩子并不心疼,钱花到不该花的地方,还嫌不够。 第四,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金钱观,以为“金钱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不知道应认真学好知识,不懂得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有的孩子,把父母的叮咛嘱咐,老师的教诲当成“耳边风”,只懂得吃喝玩乐,腹中却空空如也。更是忘却了将来有独立生活,赡养父母,为社会作贡献的责任。 最后。也是最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某些孩子走上犯罪之路。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人俭难。"可能今天你的家庭是相对富裕的,但谁也不能保证将永远富有,倘若已经养成了奢侈的习惯,将来要如何面对贫穷呢?也许有的人靠自己的意志能熬过去,但有的人却会难以自拔。前不久,报纸曾经报道,广州一名14岁的中学生在潜入同字家中盗窃被发现后,向同学的母亲狂刺38刀实在是惨无人道。 身为父母,谁不爱自己的孩子,谁不愿给孩子付出呢?但是,家长们该给孩子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味地给钱显然是错误的,而应该给他们以知识和正确的引导。金钱是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就伤人———家长们对此一定要有充分认识。在处理孩子的零花钱问题上,家长首先要牢记:零花钱,也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手段。 一是培养劳动意识。家长可以把零花钱作为一种奖励手段。比如,孩子做了什么家务劳动,学习上取得了什么成绩或进步,可以按照事先的约定给孩子一定的奖励作为零花钱。让孩子形成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二是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花钱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就像学游泳一定要亲自下水一样,不让孩子自己掌握、使用零花钱,他们就学不会合理消费,这对他们以后走上社会,独立生活是不利的。 三是培养自立能力。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给孩子零花钱是孩子的“成长需要”。让孩子自己乘车、买文具、买图书,其重要意义是通过“购买”这种最基本的社会生活方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专家建议,至少在孩子七八岁时,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零花钱,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合理提高孩子自由支配的数额。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财知识,如消费、储蓄等。 零花钱是每个家庭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对待“钱”,是人生道德大厦中一根重要的支柱。孩子对零花钱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其成年后道德的形成。作为父母,首先,绝不能在经济上放纵孩子,从小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思想;其次,在此基础上,教会他们如何消费与分配零花钱,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知识。一句话,要使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钱。


17641482079当代大学生流行文化现象有哪些
冷溥师答:当代大学生的节约意识的淡薄,突出的表现在社会交际方面。社会交际包括大学生谈恋爱,已被大学生看做是大学中必修的一门“课程”。现在大学校园中比较流行“人际投资”,无论是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入选学生干部、比赛得奖都要请客。3、文化的流行时尚 音乐是最擅长于抒发情感、最能拨动人心弦的艺术形式。

17641482079青年学生如何做好文化传承
冷溥师答:以“国风”“国潮”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成为青年群体中的流行文化。新时代青年做好文化传承,实际上也是青年向传统文化奔赴的过程。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把传统戏曲作为自制短视频的“BGM(背景音乐)”,喜欢到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并在游玩中重新感悟诗词古韵时,我们会...

17641482079浅谈流行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冷溥师答: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在高校的文化建设、管理建设中都不应该被忽视,高校要坚持文化引领的方向,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旗帜,积极探寻流行文化与区域文化、传统文化的合力点,正确引领流行文化健康发展,营造大学生温馨舒适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李小豹,肖凌云.流行文化与当代青年群体的文化困境[J].中国青年...

17641482079“丧文化”在学生中蔓延,是什么原因?
冷溥师答:当下,“丧文化”在学生中也已经开始蔓延,甚至有着愈演愈烈的形势。而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场面,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三方面因素导致:01、学习压力大 从我上大学的时候,就听着在喊“给学生减负”。但是目前我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三年了,学生们的“负担”依旧沉重,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学生面对过大的压力...

17641482079中学生群体的流行文化
冷溥师答:"BALENO"的上衣,"NIKE"的鞋子,"adidas"的书包,“SONY”的MP3……真可谓集名牌于一身。另有一些男生,通常每天身上都会带有上百块的钱,用于所谓的“吃喝玩乐”,泡网吧,打游戏,看色情录像、结交不良少年;更有的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手机……这种例子在如今的校园中已不再是凤毛麟角了。 为什么会...

17641482079大学生在面对流行文化时应该怎么做
冷溥师答:大学生是一特殊的社会群体,较中小学生,生活状态比较自由,学习压力小,生活空间相对较大。而相较已经进入社会的青年,虽然远离父母,但是经济上还未独立,单一的校园环境也相对限制了生活范围。大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等。大学生流行时尚是青年亚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社会青年行为...

17641482079现在国内外青少年的流行文化是什么?
冷溥师答:2006年底由一群着装前卫,个性十足的美式风格爱好者发起的又一新生代潮流文化.连续2年影响着近几年年轻人口语习惯."爆裂" "毁灭""瘫痪""酷透"等爆裂文化名词常常挂在口中.

17641482079网络新生代流行文化特征探析
冷溥师答:而本文关于网络新生代的划分,则指在网络媒体陪伴下长大的群体,主要指80、90后。网络的出现,给他们的文化生活打上了很深的烙印,明显区别于其他年龄层次的人群。本文将更多探讨这些新生代与“网络”相关的文化特点。 传统的青年亚文化从属于社会主流文化,而80、90后的网络新生代流行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已不是简单的从属...

17641482079为什么汉文化在当今年轻人中如此流行呢?
冷溥师答:汉人文化对待自然、人际关系、道德义理等多个方面的展现,都使得汉人文化成为了精神内核丰富的一个群体。其次,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推动了汉人文化的传播。互联网世界的开放性和信息的丰富性正是汉文化展现和吸引年轻人的平台。如微博、抖音、B站等社交平台和短视频网站等,不仅促进了文化产品的传播,...

17641482079从中学生群体里可以发现哪些文化?
冷溥师答:学生文化就是指某个或某些学生群体所具有的独特的行为规范、言语表达和价值观念所构成的生活方式。它是反映这个特定年龄阶段学生真实生活世界的影像,也是学生由儿童世界向成人世界发展的阶段性产物。不同学生群体的生活方式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所差别。学生文化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既来自学生的内在相关因素...


(编辑:薛钟菊)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