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勤求古训,博采众访”是张仲景的座右铭,这与他被后世尊为“医圣”有什么联系呢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5
“勤求古训,博采众长”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成功秘诀。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

C

C

张仲景,东汉南郡涅阳(今河南邓县穰东镇,一说今南阳)人,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

张仲景从小嗜好医学,年轻时曾跟同郡张伯祖学医。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医名大振,

成为中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医学家。</P>

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当时疫疾广泛流行,大批的人死亡,据载自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起,

十年内有三分之二的人死于传染病,其中伤寒病占百分之七十。

张仲景刻苦学习《内经》,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的原则,

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

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辩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

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

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伤寒杂病论》序中有这样一段话:“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

表现了仲景作为医学大家的仁心仁德,后人尊称他为“医宗之圣”。

现在的张仲景:

现在有关张仲景的事物有张仲景六味地黄丸。目前在南阳市有医圣祠,是纪念张仲景的地方。

张仲景治疗伤寒热病,有独特的功效,其用药的要点在于精,简,直中病情,不象现代中医那样,用西医的思维方式与逻辑来看病,为后世中医的楷模和学习的典范!!

张仲景是中医界的一位奇才,《伤寒杂病论》是一部奇书,它确立了中医学重要的理论支柱之一——辨证论治的思想,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实属“点睛之笔”。

张仲景为人敬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这部著作当中体现出来的“辨证论治”的重要医学思想,可以说,它的出现对后世中医学发展起到了绝对的主宰作用。使用寒凉药物治疗热性病,是中医的“正治法”;而使用温热的药物治疗,就属于“反治法”。但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疗方法都是用于治疗热性疾病的,相同的症状,不同的治疗方法,如何区别和选择呢?就是要辨证。不仅仅是表面的症状,还要通过多方面的诊断(望闻问切四诊)和医生的分析(辨证分析)得出证候特点,才能处方。这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诊断方法,就是张先师著名的“辨证论治”观点。这种理论的形成,正是建立在精深的医理和严密的辨证分析的基础上的,它彻底地否定了仅凭症状来判断疾病性质和治疗方法的主观诊断法,也就确立了中医的又一重要支柱理论——“辨证论治”的原则。

这也是几千年来中医长盛不衰,至今仍能傲立于世界医林的“拿手绝活儿”,也就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综合分析疾病的性质,因人、因病、因证来选方用药,这才符合变化的病情和不同体质的病人,才能做到药到病除。也可以说,整部《伤寒杂病论》就是针对当时医生不能具体分析,准确方用药而著述的一部“纠偏”之书,其中许多条文都是针对所谓“坏症”,就是医生误治后出现的问题而进行纠正性治疗的。

同时,书中提出了治疗外感病时的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就是将病邪由浅入深地分为6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些共同的症状特点并衍生出很多变化,这一时期的用方和选药就可以局限在某一范围,只要辨证准确,方子的运用就会有很好的疗效。这种方法后人称为“六经辨证”,但“经”绝不同于经络的“经”,它包含的范围要宽泛得多。书中的113首处方,也都是颇具奇效的经典配方,被后人称作“经方”,运用得当,常能顿起大病沉疴,因此,《伤寒论》也被称为“医方之祖”。

勤求古训,博采众访——其实应该作为所有中医人的座右铭,精于古训{内径难经伤寒论金匮等众多博大精深的思想精髓对于理解中医和实践临床至关重要,博采众访则是善于吸取他人的经验为我所用;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这个道理。
仲景先圣的这条座右铭为我们后辈指出了学习中医的光明大道;伤寒杂病论便是在这些基础上问世的,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等众多的先河。

认真学习和总结前人的理论经验,广泛搜集古今治病的有效方药,甚至民间验方也尽力搜集


15988206865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其著作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该...
华罗东答: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其著作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该著作是()。 A、《千金方》 B、《本草纲目》 C、《黄帝内经》 D、《伤寒杂病论》 正确答案是:D

15988206865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该著作是谁?
华罗东答:张仲景为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伤寒杂病论》对于推动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

15988206865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著作是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著作解答
华罗东答:1、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其著作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该著作是《伤寒杂病论》。2、《伤寒杂病论》介绍:《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

15988206865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是谁的名言内容是什么
华罗东答:张仲景根据自己的实践对这个理论作了发展。他认为伤寒是一切热病的总名称,也就是一切因为外感而引起的疾病,都可以叫做“伤寒”。他还对前人留下来的“辨证论治”的治病原则,认真地加以研究,从而提出了“六经论伤寒”的新见解。他除了“勤求古训”,还“博采众方”,广泛搜集古今治病的有效方药,甚至...

15988206865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作者是哪一个?
华罗东答: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15988206865勤求古训是哪一个著作
华罗东答:勤求古训的出处 勤求古训出自《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医学著作全书系统地总结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建安年间,张仲景行医游历各地,经过数十年努力,终于写成了《伤寒杂病论》这部不朽之作。《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后学者...

15988206865“勤求古训,博采众访”是张仲景的座右铭,这与他被后世尊为“医圣”有...
华罗东答:张仲景,东汉南郡涅阳(今河南邓县穰东镇,一说今南阳)人,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张仲景从小嗜好医学,年轻时曾跟同郡张伯祖学医。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医名大振,成为中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医学家。</P> 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当时疫疾广泛流行,大批的人死亡,据载自汉献帝...

15988206865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出自哪本书
华罗东答:“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出自《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一本医学著作,其作者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全书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与治疗方法,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张仲景的简介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

15988206865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是谁的名言他是什么时期的人后世尊称他为什么_百度...
华罗东答:是张仲景所写。张仲景,东汉医学家,后世尊称他为“医圣”。2

15988206865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出自哪本书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出自哪
华罗东答:“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出自《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一本医学著作,其作者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全书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与治疗方法,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张仲景的简介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


(编辑:匡询翁)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