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关于佛法的句子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关于佛教的句子?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佛曰:将生命结束在爱人面前,瞬间的痛苦,永恒的幸福,无法抵挡的诱惑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佛曰: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菩岜疚奘?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解释: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1、学佛就是学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
2、学佛就是学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思想、见解。
3、佛法多门,修心第一,佛称大觉,觉即是心,故知离此心外,无佛可成。
4、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
5、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
6、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

关于佛家的句子有很多,以下为摘自《金刚经》、《六祖坛经》以及《心经》的部分经文。
如下:
1、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金刚经》
大意:佛教化救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心里并没有说某一个众生是我度的,绝没有这个观念。
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金刚经》
大意: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心胸里头还有你、我、他,甚至给了人家好处时,这个家伙应该卖卖我的交情才对!这是世间法的作风,佛法没有,给了就给了,要像“事如春梦了无痕”一样的忘掉它。
3、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金刚经》
大意:是叫我们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对象的观念。譬如说要做一点功德,出一点钱,或者救济一个人,然后说救济了某一个人,那是住相布施。
4、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金刚经》
大意:佛是不可以形相来见的,拿形相来见佛,就错了。
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大意:凡是你有什么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来的,不修就没有了。若见诸相非相,你就见到佛了,见到佛的法身了。
6、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金刚经》
大意:你讲空也不对,不是佛法,执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对,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
7、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金刚经》
大意: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后,像过了河的船,都要丢掉。何况一切不是法呢!
8、无有定法,如来可说。——《金刚经》
大意:佛法在哪里?不一定在佛经上啊!世间法皆是佛法所以大家不要把学佛的精神和生活与现实人生分开。
9、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金刚经》
大意:如来所说法,你也不可抓住!你听了他老人家的话,认为这样就对,那你就上了你自己的当了说得出来的,表达得出来的,已经不是它了。
10、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金刚经》
大意: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
11、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金刚经》
大意: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说得好听是著相了,不好听是著魔了。
12、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
大意: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13、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金刚经》
大意:佛告诉你,这个世界一个一个灰尘,一粒一粒灰尘,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组合拢来,构成了一个物理世界。你把地球物理世界打烂了,分析了,本来就是空的,没有世界的存在。
14、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金刚经》
大意:离开了一切的相就是佛,这是真正的佛。
15、若心有住,则为非住。——《金刚经》
大意:若心有住,可以训练意识专一,比较能够宁静,但是认为这个有相的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这是最好的观心法门。
16、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金刚经》
大意:不要著相,哪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再进一步说,不但无我,也无人,也无众生。
17、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金刚经》
大意:佛说法是真实的,不说假话,说的是老实话,实实在在,是什么样子就说什么样子。
18、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金刚经》
大意:无实,没有个东西;无虚,但是不假的。所以形而上的道理,真正的佛法,不真不假,也就是金刚经的中心重点,这里已经全部点出来了。
19、如来者,即诸法如义。——《金刚经》
大意:世间一切法,都是佛法,没有哪一点法不是佛法随时随地的任何一颗灰尘,清净的地方,脏的地方,处处佛在现前,这就是如来。
20、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
大意:真正的佛法,并没有个固定的东西,你如果得到一个固定的东西就是错了。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东西,身体都没有了,连感觉都没有了,所以五蕴皆空,连光也没有,色相也没有,一切都不可得,这个时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
21、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金刚经》
大意:什么叫一切法?一切法皆空嘛!这是一个观念问题,观念说有一个法就有了,观念说空就空了。
22、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金刚经》
大意:空灵的,广大的,一切都不著的,一切都不住的。
23、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金刚经》
大意:学佛的第一步,学到身见忘掉了要真正内在身心皆亡,达到无我才对但是有了一个人无我,还有一个法在喔!最后要法无我到了法无我,叫做人法二无我,到达了就成佛。最后连空也空,空也不存在。
24、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金刚经》
大意:这一切人的心啊,都不是心。他并没有说这一切人不是人心啊!众生的心还不只是人的心,包括狗啊、牛啊、蚂蚁啊、小昆虫这一切生命,都不是心叫它是心。
25、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金刚经》
大意:一切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26、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金刚经》
大意:千万不可以著相,你不要以有形的观念来看佛。
27、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金刚经》
大意:经三藏十二部所说的也都是教育法。教育法只限于教育法,教育的目的是使你懂得那个东西,如果抓住老师的教育法当成学问就错了。
28、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金刚经》
大意: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旁门左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29、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
大意:我们之所以觉得有烦恼、有人我、有众生,是因人我分别而来;把我相、我见一空以后,平等性智出来,再看一切众生都是一律平等但是要修一切的善,才能证得空。
30、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金刚经》
大意:世界上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众生需要佛来度的如果有人因我度他而成了佛,这个佛就不是佛了,而是个非常普通的人,因为这个佛已经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人了。
31、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经》
大意:所讲的是色、声都不能见道,也就是整个金刚经上所讲的不能著相。学佛法著相了,就不能见得法身。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四大原则,任何的著相,都不能见得法身,所以说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都错了。
32、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金刚经》
大意:真正知道了一切法无我的时候,达到了无我的境界,自然达到了无生法忍的境界。(无生法忍:佛自己说,过去修忍辱波罗密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没有动过怨恨的心,只有慈悲的念,因此他没有觉得痛苦这是定,这是无生法忍,这也是般若,也就是悟的境界。)
33、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金刚经》
大意:譬如电灯、电风扇,把开关一打开,这个电来了,但是看不见电,只感觉到光,感觉有风,电来了没有?来过了,好像没有来,它又消散了。电去了没有?去了,好像没有去,再发动它又来了,它是不来也不去,不生也不死。
34、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金刚经》
大意: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后,由这样去理解它,这才是理性的。学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35、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金刚经》
大意:不要著相,尽管在说佛法,始终没有一点佛味,不像那些佛油子,而是很平凡,很平静;尽管在讲金刚经,没有一点金刚钻的味道,如如不动。什么是如如不动呢?不生法相,善护念,无所住。
36、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大意:佛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事都像作梦一样,是幻影。
3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坛经》
大意:菩提比喻智慧,明镜比喻清净心。本来清净,又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38、人有南北,佛性无南北。——《六祖坛经》
大意:佛家主张,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众生佛性本自具足。
39、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六祖坛经》
大意:禅家的真谛便是——自性本清净,只待明心见性。
40、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六祖坛经》
大意:其实说的是:不着相,不动心。
41、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六祖坛经》
大意:不修证,非佛法。
42、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六祖坛经》
大意:迷悟、凡圣,只在一念之间。
43、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六祖坛经》
大意:若见世间过,即说明自己动了心、着了相,也失了慈悲之心。
44、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六祖坛经》
大意:无念是不住念,无相是不住相,无住是随它去。如此,道便通流。三者是一。
45、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六祖坛经》
大意:念念流动即是道,而不是一念不生。不拒迎,念即流动。
46、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六祖坛经》
大意:禅定正义。
47、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六祖坛经》
大意:意在言外,得意忘言。
48、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经》
大意:色一个字,不单是代表五蕴,连外面宇宙万有形形色色都包在内。……这内外两种色,都是因缘生,无自性,无实体,不可得,根本是性空。现下虽是幻有,毕竟不可得的,所以即色即空,并不是色之外另有个空。
49、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经》
大意:诸法的本来面目就是空相,诸法的实相亦是空相,诸法未曾离开空相,故云是诸法空相……一切法的实相是空,是故一切法从本以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50、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心经》
大意:世间法不空,与般若有挂碍,等于眼中有沙,认生死轮回为实有;出世间法不空,与般若亦有挂碍,等于肉中有刺,认化城为宝所;故有凡夫生死、二乘涅盘的颠倒梦想。

  1. 身是普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2,智者得安乐,乐于诸佛法。远离于恶法,修行诸善法。

3, 恶因造恶业,因之入恶道。自作不善业,自受苦痛报。

4,心怀无上愿,愿成二足尊!为汝等说法,令到涅槃城。

5, 菩提心妙宝,未生者当生。已生勿退失,辗转易增长。

6,  众生愚痴烦恼故,具过迷乱之有情。皈依佛法僧三宝,罪堕忏悔祈宽恕。

7,  人生难得暇满仅此世,无常死亡何时至不定。

投生轮回何处皆苦因,善恶业果苦乐实不虚。

获解脱道诸佛悲心摄。

8,读《僧伽吒经》,得福最殊胜。如48恒沙,诸佛所说法。

9,    直至菩提果,归依诸如来,正法菩萨众,如是亦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10,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学佛就是学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
2、学佛就是学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思想、见解。
3、佛法多门,修心第一,佛称大觉,觉即是心,故知离此心外,无佛可成。
4、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
5、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
6、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

  • 推荐《十善业道经》《业报差别经》《分别善恶报应经》《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地藏菩萨本愿经》《诸德福田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妙法莲华经》《净行品》《普门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佛遗教经》《像法决疑经》《六祖坛经》

  1.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普贤菩萨行愿品》

  2. 《华严经》卷第五十一,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二,【复次,佛子!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3. 【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闇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何以故。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普贤菩萨行愿品》

  4.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三,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一【尔时,普贤菩萨告普慧等诸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依。何等为十?所谓:以菩提心为依,恒不忘失故;以善知识为依,和合如一故;以善根为依,修习增长故;以波罗蜜为依,具足修行故;以一切法为依,究竟出离故;以大愿为依,增长菩提故;以诸行为依,普皆成就故;以一切菩萨为依,同一智慧故;以供养诸佛为依,信心清净故;以一切如来为依,如慈父教诲不断故。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为如来无上大智所依处。】

  5. 《业报差别经》云【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6. 【佛告首迦。有十种业。能令众生得短命报。一者自行杀生。二者劝他令杀。三者赞叹杀法。四者见杀随喜。五者于恶憎所。欲令丧灭。六者见怨灭已。心生欢喜。七者坏他胎藏。八者教人毁坏。九者建立天寺。屠杀众生。十者教人战斗互相残害。以是十业。得短命报】——《业报差别经》

  7. 【若有众生。奉施饮食。得十种功德。一者得命。二者得色。三者得力。四者获得安无碍辩。五者得无所畏。六者无诸懈怠。为众敬仰。七者众人爱乐。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是名奉施饮食得十种功德。】——《业报差别经》

  8. 【由其法施,有五胜利。云何为五?一者、法施兼利自他,财施不尔;二者、法施能令众生出于三界,财施之福不出欲界;三者、法施能净法身,财施但唯增长于色;四者、法施无穷,财施有尽;五者、法施能断无明,财施唯伏贪爱。】——《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灭业障品第五

  9. 【念佛须善发心者,心为修持之主。心若与四宏誓愿合,则念一句佛,行一善事,功德无量无边。况身口意三业,恒以念佛利生为事乎哉。心若唯求自利,不愿利人。所行之事虽多,而所得之功德甚少。况或再加以倾人害人之意,及自炫自矜之心。则所念之佛,所行之善,亦非全无功德。实属百千万亿分中,仅得一分半分。而其恶念之过,亦复不少。故修行人,皆须善于发心,不止念佛人耳。】——印光大师《复马契西居士书二》

  10. 【功德由心愿而广大,果报由心愿而速获。】——印光大师《复丁福保居士论臂香书》

  11. 【诸恶众善,皆须在心地上论。不专指行之于事而已。心地上了不起恶,全体是善。其念佛也,功德胜于常人百千万倍矣。欲得心地唯善无恶,当于一切时处,主敬存诚,如面佛天,方可希企。心一放纵,诸不如法之念头,随之而起矣。】——印光大师《复马契西居士书一》

  12. 【吾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或了无恭敬,则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矣。今之在家读佛经者,皆犯此病。】——印光大师《与徐福贤女士书》



题主愿听闻佛法的句子,于题主此愿,我诚恳随喜。
佛法广大无边,诸佛出现世间,唯以一大事因缘,所谓,为令众生开佛智慧入佛智慧。一切佛所说法,皆因众生而说,众生有种种根机,是故佛说种种法。众生无量,是故佛法法门无量。
应题主所问,我抄录如下经文,以飧有缘:
1、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
2、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3、善男子。真解脱者名曰远离一切系缚。若真解脱离诸系缚。则无有生亦无和合。譬如父母和合生子。真解脱者则不如是。是故解脱名曰不生。
4、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6、知幻即离不做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7、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8、
或有服甘露 伤命而早夭
或复服甘露 寿命得长存
或有服毒生 有缘服毒死
无碍智甘露 所谓大乘典
如是大乘典 亦名杂毒药
如酥醍醐等 及以诸石蜜
服消则为药 不消则为毒
方等亦如是 智者为甘露
愚不知佛性 服之则成毒
9、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0、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11、
归依于佛者 真名优婆塞
终不更归依 其余诸天神
归依于法者 则离于杀害
归依圣僧者 不求于外道
如是归三宝 则得无所畏
佛法章句,广说无量。我于法华涅槃金刚等经论中,取少文句,抄录于此。愿诸有缘,闻法思维,智慧增长,福德增长。


17623059838佛法的句子
袁供凌答: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药师经》世尊,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药师经》破无明壳,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药师经》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

17623059838关于佛法的句子
袁供凌答:11、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金刚经》大意: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说得好听是著相了,不好听是著魔了。12、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

17623059838经典的佛性禅心句子 凡事要随缘,不要攀缘
袁供凌答: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无有一心一行空过,不向萨婆若者。《胜天王般若经》卷六,平等品 二、盛喜勿许人物,盛怒勿答人书。三、当于佛法中,勇猛常精进。譬如微少火,樵湿速令灭,于佛教法中,懈怠者亦然。如钻燧求火,未出而数息.火势随止灭,懈怠者亦然。《华严经》卷十三,菩萨问...

17623059838坚持在佛法里面的语录
袁供凌答:坚持在佛法里面的语录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2、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3、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4、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5、是法平等,无有高下。6...

17623059838有没有关于佛法方面比较好的句子?请告诉我
袁供凌答: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心非我心,他心皆我心,我执非我执,空望天下事,空了何时空,心念有种种,忘了何时忘,佛也念众生,明月当头照,苦乐入禅中,生性当自悟,阴缺何时休!

17623059838用佛法写一句话
袁供凌答: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莫怀疑、莫间断、莫夹杂、尽此一生必生净土

17623059838佛法中说人的贪念的句子
袁供凌答:1、一切妙欲如盐水,愈享受之愈增贪,令生贪恋诸事物,即刻放弃佛子行。——《佛子行三十七颂》2、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佛说八大人觉经》3、贪欲生忧,贪欲生畏;无所...

17623059838佛家名言名句60条
袁供凌答:一、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法句经》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短短几十年,就如小水洼里的鱼儿,过一天就少一天,有什么值得可乐呢?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精进修行,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吃喝玩乐上,了脱生死才是大事。二、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

17623059838佛家经典禅语(精选20句)
袁供凌答:万事如意,不用整天说话;爱家如爱自己,不妨坦白忠诚;一点微笑是最可爱的,家里马上就能看到光明;忍耐让风雨过去,看月亮 20、 贪婪导致衰老,愤怒导致疾病,愚蠢导致死亡,除了三种方式。《法句经》解释说:贪婪使人衰老,愤怒使人生病,痴迷会夺走生命,消除三毒可以获得佛教的真谛 ...

17623059838佛句子短句84句
袁供凌答:81、所有大乘佛法,其心要即为菩提心,无论修何种法,没有菩提心,无法获得解脱,根本没有成就的可能,若发此心,一切皆能具足,一定能够成佛。 82、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缘,是因果,因果是圆。别得意,得意是恶,终得恶果;别失落,失落是伤,伤者难圆。淡然于心,一切随缘,顺其自然即是圆满。 83、慈悲心、菩提心发...


(编辑:唐骨兰)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