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来自老子的词语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形容老子的成语

关于老子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大成之人】:成:成功,成就。旧时庄子用以称老子。

【东来紫气】: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旧时比喻吉祥的征兆。同“紫气东来”。

【见素抱朴】: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之一。是说要推举圣人,实行法治,即用“无为之治”取代“有为之治”。对应于“绝圣弃智”。

【绝仁弃义】: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指树为姓】:道教传说,老子生于李树下,因以李为姓。

【紫气东来】: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旧时比喻吉祥的征兆。

知足不辱: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贪心。
知雄守雌: 雄:雄强;雌:雌伏,不倔强。弃刚守柔。比喻与人无争。
知白守黑: 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知止不殆: 殆:危险。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危险。旧时劝人行事不要过分。
知足常乐: 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朝梁暮晋: 比喻人反复无常,没有节操。
知荣守辱 : 守:安于。虽然知道怎样可得到荣誉,却安于受屈辱的地位。
指事类情: 谓阐述事理,譬喻情状。
指树为姓: 道教传说,老子生于李树下,因以李为姓。见晋葛洪《神仙传·老子》。
紫气东来: 传说老子过函谷关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比喻吉祥的征兆。
自知之明: 明:明智。指了解自己的情况,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欲取姑予: 姑:暂且;与:给与。要想夺取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他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言者不知 : 谓多言多语的人缺乏智能。
言者弗知 : 见“言者不知”。
一家之辞: 同“一家之言”。
余食赘行: 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疣。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芸芸众生: 芸芸:众多。佛家语,指一切生灵。后多指世上大群无知无识的人。
虚怀若谷 : 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小国寡民: 国家小,人民少。
相差无几: 彼此没有多大差别。
相去几何: 去:距离。相差有多少呢?形容差距不大。
玄之又玄: 形容事理非常奥妙,不易理解。
无中生有: 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无为自化 : 谓无为而治。语本《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天道好还: 旧指恶有恶报。
听而不闻: 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天长地久: 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
天道无亲 : 谓天道公正,无偏无私。
天网恢恢: 比喻作恶的人一定难逃惩罚
恬淡无欲: 心境清静淡泊,没有世俗的欲望。
慎终如始: 慎:谨慎;如:象。谨慎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指始终要谨慎从事。
深根固柢: 柢:树根。使根基深固,不易动摇。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疏而不漏: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受宠若惊: 宠:宠爱。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思归其雌: 谓退藏潜服。语本《老子》:“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若存若亡 : 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用以形容若有若无,难以捉摸。
如登春台: 春台:美好的旅游、观光的地方,比喻极好的生活环境。好象生活在幸福的太平世界里。
戎马生郊 : 《老子》:“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陈鼓应注:“生于郊,指牝马生驹犊于战地的郊野。”意谓国家政治不上轨道,连怀胎的母马也用来作战。后以“戎马生郊”指战乱不断。
枘凿冰炭: 比喻事物尖锐对立,互不兼容。参见“枘凿方圆”。
若烹小鲜: 意为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煮小鱼,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比喻治大国应当无为。后常用来比喻轻而易举。
轻诺寡信: 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
去泰去甚: 泰、甚:过分。适可而止,不可过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去甚去泰: 指做事不能太过分。
被褐怀玉: 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
飘风骤雨: 同“飘风暴雨”。
目迷五色 : 五色:各种颜色。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比喻事物措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民不畏死: 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来的人不是善良的,善良的就不会来,须提高警惕
来者不善: 强调来人不怀好意,要警惕防范。
老死不相往来: 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龙化虎变: 《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后因以“龙化虎变”比喻变化莫测。
狂风骤雨: 原形容大风大雨。后也比喻处境险恶或声势猛烈。
课嘴撩牙: 搬唇弄舌。课,用同“嗑”。
进寸退尺 : 进一寸,退一尺。比喻得不偿失
佳兵不祥 : 指再好的用兵都是不吉利的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
俭故能广: 平素俭省,所以能够富裕。
胶柱调瑟: 瑟:古代一种弹拨乐器。用胶粘住瑟上用以调音的短木,不能再调整音的高低缓急。比喻拘泥死板,缺少变通。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将夺固与: 要想得到,必先给予。固,同“姑”。
金玉满堂: 金玉财宝满堂。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
绝圣弃智: 圣、智:智慧,聪明。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绝仁弃义: 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见素抱朴: 见“见素抱朴”。
进道若退: 谓前进之道反若后退。
祸福相倚: 指祸与福相因而生
和光同尘 : 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涣然冰释: 涣然:流散的样子;释:消散。象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祸福倚伏 : 比喻坏事和好事互相依存。
祸福相依: 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根深蒂固 : 蒂:指瓜、果、茎、枝相连处。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功成身退: 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功成不居: 居:承当,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革凡成圣: 革除凡习,成为圣哲。
功遂身退: 谓功成名就之后就退隐不再做官。
寡信轻诺 : 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指福祸互为因果,互相转化。
腹中兵甲: 兵甲:即甲兵,穿着盔甲的士兵。腹中装有士兵。比喻人有雄才谋略。
福倚祸伏: 指福祸互为因果,互相转化。
发科打诨: 以滑稽的动作和语言引人发笑。
大辩若讷: 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大器晚成: 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
大巧若拙: 拙:笨。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
独异于人: 独:独自,单独;异:不同。独自与别人不同的。一般指不同于世俗。
多藏厚亡: 厚:大;亡:损失。指积聚很多财物而不能周济别人,引起众人的怨恨,最后会损失更大。
大音希声 : 《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王弼注:“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魏源本义引吕惠卿曰:“以至音而希声,象而无形,名与实常若相反者也,然则道之实盖隐于无矣。”意谓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
当家立计: 主持家政,筹划生计。
多言数穷: 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时。
长生久视 : 久视:不老,耳目不衰。形容长寿。
宠辱若惊 : 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
出生入死: 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寸进尺退: 前进一寸,后退一尺。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偿失。
齿弊舌存: 谓刚者易折,柔者难毁。语本汉刘向《说苑·敬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暴风骤雨: 暴、骤:急速,突然。又猛又急的大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不可名状: 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抱朴含真: 抱:保;朴:朴素;真:纯真、自然。道家主张人应保持并蕴含朴素、纯真的自然天性,不要沾染虚伪、狡诈而玷污、损伤人的天性。
兵强则灭: 指依恃军队强盛则毁灭。
被褐怀珠: 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宝珠。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
安居乐业 : 安:安定;居:居所;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地生活,愉快地从事其职业
哀兵必胜: 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爱素好古 : 指爱好朴质,不趋时尚。

来自老子的词语
类似的常见的有:
1、自知之明
  【成语出处】《道德经》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成语含义】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有透彻的了解。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多用于指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智慧精髓】
  自知,就是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就很有自知之明,没有被旁人的吹捧搞昏了头脑,他说:“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自知之明来源于自我修养和自我慎独。一个严于自省和自律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但人要做到这一点,往往是比较难的,要求别人易,要求自己难。
  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避己所短,扬己所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进行准确定位。当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时,也正是进步的开始。

哀兵必胜、不可名状、无中生有、言者不知、祸福倚伏、进道若退、天道无亲、疏而不漏、
长生久视、和光同尘、见素抱朴、天网恢恢、齿弊舌存、兵强则灭、相差无几、飘风骤雨、
功成身退、知止不殆、恬淡无欲、来者不善、福倚祸伏、大辩若讷、课嘴撩牙、腹中兵甲、
绝圣弃智、根深蒂固、戎马生郊、祸福相倚、老死不相往来、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寸进尺退、小国寡民、当家立计、思归其雌、恬淡无欲、慎终如始、戎马生郊、抱朴含真、
无中生有、暴风骤雨、朝梁暮晋、来者不善、枘凿冰炭、欲取姑予、民不畏死、涣然冰释、
深根固柢、狂风骤雨、玄之又玄、疏而不漏、目迷五色、相去几何、相差无几、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 哀兵必胜、不可名状、无中生有、言者不知、祸福倚伏、进道若退、天道无亲、疏而不漏、 长生久视、和光同尘、见素抱朴、天网恢恢、齿弊舌存

.④吨位的时候我要不要这样说我要不要这样了吗哦。办法。孑然一身一样你说我都会去的啊吧台风格式化


15867576445出自老子的成语
党郎竖答:7、天长地久 语出《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天长地久,原意指天地的存在最为长久。用以比喻情感、友谊等与天地共存。8、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出自《老子》:“善者不辩,辩者不善。”指来的不怀善意,有善意的不会来。

15867576445老子的“自矜”“自伐”“自是”都是什么意思呀?
党郎竖答:1、自矜:老子所示为自尊自大。本意为自负;自夸。2、自伐:老子所示为自夸功绩。本意为自戕;自己败坏;自夸;自夸其功。3、自是:老子所示为自以为是。本意为自以为是;自然是;原来是;从此;犹只是。出处:出自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15867576445出自老子的成语
党郎竖答:17、 无为自化: 出自语出《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18、 无乎不可: 出自鲁迅《彷徨·在酒楼上》:“他们的老子要他们读这些;我是别人,无乎不可的。”19、 思归其雌: 出自语出《老子》:“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20、 天道好还: 出自...

15867576445来自老子的词语
党郎竖答:来自老子的词语 类似的常见的有:1、自知之明 【成语出处】《道德经》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成语含义】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有透彻的了解。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多用于指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智慧精髓】自知,就是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就...

15867576445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的成语有哪些?
党郎竖答:1.天长地久[ tiān cháng dì jiǔ ]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原文 《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2.功成身退[ gōng chéng shēn tuì ]身:自身,自己。 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原文...

15867576445出自《老子》和《庄子》的成语有哪些?
党郎竖答: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无中生有;上善若水;天长地久;道法自然;功遂身退;金玉满堂;宠辱若惊;微妙玄通;自知之明;大器晚成;大成若缺;大巧若拙;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出自《庄子》及其注解的成语有:...

15867576445出自《老子》的成语
党郎竖答:【和光同尘】原文 《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天长地久】原文 《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功成身退】原文 《老子》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金玉满堂】原文 《老子》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目迷五色】...

15867576445出自老子的成语大全
党郎竖答:1)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 出自《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出自春秋·楚·李耳《老子》第45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 老子天下第一: 出自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 4) 欲取姑予: 出自《老子·三十...

15867576445"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什么意思
党郎竖答:“恢恢”的意思是:广大。原文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三章: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应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译文: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15867576445上善若水、天长地久、和光同尘等成语均出自
党郎竖答:《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词语解释1、上善若水 [ shàng shàn ruò shuǐ ] 最善良的人有如水的品德。出处:先秦·老子《道德经》:上善...


(编辑:高禄码)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