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有关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的诗句各五句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中国描写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重阳节、中秋节、除夕节的诗句,各两句

春节: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清明节: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元宵节:
元宵
(清)李调元
元宵争看采莲船, 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 孤灯犹唤卖汤元。

咏元宵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 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 不得金钱不肯回。

乞巧节: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
别离还有经年客, 怅望不如河鼓星。
(唐.徐凝.《七夕》)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明.汤显祖.《七夕醉答君东》)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

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中秋节:
静夜思》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除夕节: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除夕感怀
谭嗣同
断送古今惟岁月,昏昏腊酒又迎年。
谁知羲仲寅宾日,已是共工缺陷天。


楼主:
已按照你的要求写出了诗句,希望可以帮助到你,谢谢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七夕
唐 作者: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1、关于春节

弹唱迎春节,东风天地新。(老舍《一九六五年春节与北京曲艺团诸友欢聚得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叶颙《已酉新正》)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日》)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文征明《拜年》)

2、关于元宵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李商隐《观灯乐行》)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符曾《上元竹枝词》)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3、关于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4、关于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文秀《端午》)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今日青山端午节,不劳拈出再施呈。(释宗演《颂古二十四首》)

摩挲两眼摺纸衾,人道今辰正端午。(白玉蟾《端午述怀》)

5、关于七夕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年年七夕晴光里,宫女穿针尽上楼。(王涯《宫词三十首》)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东西一水隔,迢递两年愁。(权德舆《七夕》)

弯桥销尽愁奈何,天气骀荡云陂阤。(温庭筠《七夕》)

6、关于中秋

中秋三五夜,明月在前轩。(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中秋八月祥风遍,慢上东轮云游转。(宋太宗《缘识》)

枉值中秋半,长乖宿洞庭。(无可《中秋月》)

玉露中秋夜,金波碧落开。(徐放《奉和武相公中秋锦楼玩月得来字》)

中秋朗月静天河,乌鹊南飞客恨多。(刘沧《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7、关于重阳

重阳佳节菊花贵,婀娜如金叶青翠。(宋太宗《缘识》)

重阳卧看登高侣,满把茱萸只自愁。(陆游《秋夜》)

白玉阶前菊蕊香,金杯仙酝赏重阳。(和凝《宫词百首》)

高秋风日过重阳,佳节坤成启未央。(王国维《颐和园词》)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王昌龄《九日登高》)

8、关于冬至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杜甫《冬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小臣曾读三王纪,冬至由来始祭天。(边贡《迎銮曲(十首)》)

春来冰未泮,冬至雪初晴。(杨凝式《雪晴》)

9、关于除夕

除夕阴寒怕卷帘,雨声断续下疏檐。(刘克庄《除夕》)

除夕春朝共此辰,强凭迎送说新陈。(周永年《岁除立春》)

除夕愁难破,还家梦愈频。(郑作《除夕》)

除夕无诗侣,灯窗酒独斟。(黄庚《除夜即事》)

除夕风霜节,家人锦绮筵。(曾丰《除日送龙涎香与宋评事二首》)



  春:
  田家元旦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 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 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 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 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 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 只与东君偏故旧

  元旦试笔(选一)
  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 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 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 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 吹到东溟月上时

  丁卯元日
  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 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 占年更喜梦维鱼
  钓帘欲迎新巢燕 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 并无尘事到吾庐

  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 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乾消夜酒 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 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 五更欢笑拜新年

  春草满庭吐秀
  百花遍地飘香

  东风吹出千山绿
  春雨洒来万象新

  春到碧桃树上
  莺歌绿柳楼前

  几行柳绿山川秀
  一树梅红天地春

  春潮涌起千江雪
  海域探来万斛珠

  瑞雪映兆丰稔岁
  神驹腾跃吉祥年

  千山齐唱迎春曲
  万水同吟幸福歌

  东风迎新岁
  瑞雪兆丰年
  学校用联
  玉龙吐宝庆吉日
  金凤含珠贺新年

  笛弄梅花曲
  莺啼杨柳风

  禹地花明春柳绿
  尧天日丽晓霞丹

  元日有杯皆进酒
  春来无处不飞花

  和风吹绿柳
  时雨润春苗

  学海无涯勤可渡
  书山万仞志能攀

  人梯巧搭登攀路
  心血勤浇栋梁材
  黄莺鸣翠柳
  紫燕剪春风

  枝上黄鹂送好音
  窗前细雨传春讯

  白雪纷飞梅吐艳
  红霞绮丽岁争荣

  爆竹传笑语
  腊梅吐幽香

  风卷雪花辞腊去
  香随梅蕊送春来

  五岳红梅开盛世
  九州瑞雪兆丰年

  尊师爱生风尚美
  勤学苦练气象新

  兢兢业业育桃李
  勤勤恳恳做园丁

  寒尽桃花嫩
  春归柳叶新

  元宵节: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清明节: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端午节: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歌
  [唐]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七律 端午
  [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五丝
  唐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
  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
  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 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竞 渡 诗
  唐 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五月五日
  [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浣溪沙
  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七夕:
  七夕 夜女歌

  (晋)无名氏

  婉娈不终夕 ,

  一别周年期 。

  桑蚕不作茧 ,

  尽夜长悬丝 。

  七夕观新妇隔巷停车

  隋·陈子良

  隔巷遥停幰,非复为来迟。

  只言更尚浅,未是渡河时。

  七夕

  (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七夕二首

  (唐)刘禹锡

  河鼓灵旗动,嫦娥破镜斜。满空天是幕,徐转斗为车。

  机罢犹安石,桥成不碍槎。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

  天衢启云帐,神驭上星桥。初喜渡河汉,频惊转斗杓。

  馀霞张锦幛,轻电闪红绡。非是人间世,还悲后会遥。

  七夕

  (唐)沈佺期

  秋近雁行稀,天高鹊夜飞。妆成应懒织,今夕渡河归。

  月皎宜穿线,风轻得曝衣。来时不可觉,神验有光辉。

  中秋:
  辞别诗句: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中秋佳节诗句:《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台湾民谣: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
  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
  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边塞诗句:从军行七首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塞下曲》: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子夜秋歌》
  作者: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作者:岑参
  君不见,
  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山水:“日映青丘岛,尘起邯郸陆。江移林岸微,岩深烟岫复”(《循役朱方道路》)
  “山嶂远重叠,竹树近蒙笼。开襟濯寒水,解带临清风”(《游沈道士馆》)
  “长枝萌紫叶,清源泛绿苔。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泛永康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因身在异乡,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而后笔峰一转,将思绪拉向故乡的亲人,遥想亲人按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想念诗人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名句,打动了无数游子离人的思乡之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冬至: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

  (唐)韦应物

  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徒令去京国,羁旅当岁寒。

  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

  私燕席云罢,还斋夜方阑。邃幕沉空宇,孤灯照床单。

  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阑干。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除夕: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15334546598有关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的诗句各...
项钱夏答:摩挲两眼摺纸衾,人道今辰正端午。(白玉蟾《端午述怀》)5、关于七夕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年年七夕晴光里,宫女穿针尽上楼。(王涯《宫词三十首》)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东西一水隔,迢递两年愁。(权德舆《七夕》)弯桥销尽愁奈何,天...

15334546598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的古诗?_百 ...
项钱夏答: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宋代)《南乡子·端午》译文:端午佳节的黄昏被绵绵小雨浸润,我寂落的独自轻掩门扉。2.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明代)《午日处州禁竞渡》译文:我刚刚从莲城踏青回来,只在家置备了菖蒲、竹叶和雄黄酒,我觉得这样就可以过端午了。五....

15334546598关于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的诗(各两首)_百...
项钱夏答:1、《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2、《清明》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五、七夕 1、《秋夕》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2、《鹊桥仙·纤云...

15334546598中国有哪七个传统节日?什么时间过?有什么习俗?
项钱夏答: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

15334546598中国描写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重阳节、中秋节...
项钱夏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春节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元宵节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5334546598清明、端午、重阳、七夕、元宵、春节、除夕、冬至,这些节日都有哪些风...
项钱夏答: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

15334546598关于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腊八的诗...
项钱夏答: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端午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端午三殿宴...

15334546598元宵节除夕,重阳节,清明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按时间顺序,将下列...
项钱夏答:按顺序排列是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龙抬头(二月二)、社日节(二月二)、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七月半(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农历...

15334546598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七夕节、元宵节分别的农历时...
项钱夏答:1、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2、习俗:端午食粽、扒龙船、放纸鸢、挂艾草菖蒲等 3、传说故事: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4、名家文章:汪曾祺《端午的鸭蛋》、屈原的《离骚》和《天问》;5、诗句: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三、清明节 1、时间:公历4月5日前后;2、习俗:踏青郊游、扫墓祭祖;3、传说故事...

15334546598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的诗句???_百度...
项钱夏答:1、春节诗句:《除夜》作者: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2、元宵节诗句:《青玉案·元夕》作者: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


(编辑:寿筠初)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