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经中的经典句子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30
佛经中最经典的名句?

一、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二、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三、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五、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六、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七、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八、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九、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十、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十一、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十二、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十三、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十四、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十五、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十六、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十七、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十八、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十九、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二十、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二一、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二二、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二三、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二四、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二五、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二六、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 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二七、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二八、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二九、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三十、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三一、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三二、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三三、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三四、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三五、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三六、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三七、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三八、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三九、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四十、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四一、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四二、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四三、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四四、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四五、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四六、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四七、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四八、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四九、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五十、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佛经经典名言10条做人道理 一、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二、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自己。三、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四、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五、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六、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自己。七、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个人却要干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八、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九、你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委屈,你应该要想,他对我这样已经很好了,这就是修行的功夫。十、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很多。佛经经典语录大全 401 .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402 .无心者,无一切心。如如之体,内如木石,不动不摇,外如虚空不寒不碍,无能所,无方所,无相貌,无得失。 403 .言下便自认取本法。此法即心,心外无法,此心即法,法外无心。心自无心,亦无无心者。将心无心,心却成有,默契已。   404 .直下无心,本体自现,如大日轮升于灵空,遍照十方更无障碍。   405 .不即不离,不住不着,纵横自在,无非道场。   406 .当下无心,便是本法。   407 .如来藏本自空寂,并不停留一法。 408 .忘机是佛道,分别是魔境。   409 .无法,无本心,始解心心法,法即非法,非法即法,无法无非法,故是心心法。   410 .一切法本空,心即不无,不无即妙有。有亦不有,不有即有,即真空妙有。   411 .无名即是一切诸法得道之处。 412 .心不可传,以契为传。心不可见,以无为见,契亦无契,无亦无无。   413 .无心似镜,与物无竞。无念似空,无物不容。   414 .欲求大道。先正其心。   415 .妄念无生,乃名真心不动。   416 .妄息心空,真知自现。 417 .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   418 .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   419 .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已显现。   420 .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421 .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 422 .因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   423 .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424 .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   425 .说一切法,莫离自性。   426 .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见性。 427 .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   428 .法性本无生灭去来。   429 .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   430 .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431 .此心本净,无可取舍。 432 .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   433 .离相为离念之方便,离念为离相之究竟。   434 .能不起念,一切相不离自离。   435 .取相之病若除,则内而五蕴,外而山河等一切法,便如楞严经所说咸是妙净明心净明体。   436 .性乃本具,万古恒常,非由因缘聚会而生者也。   437 .此真如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无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   438 .诸法缘生者,谓一切法本来无生,但由因缘聚会,假现生相耳。   439 .夫众生处处执着,一言执着,便有能所。就能执一面言,无非妄念。就所执一面言,便是诸法。   440 .欲遣我执,最妙观空。   441 .佛称医王,又称空王,即谓能医众生执实之病耳。   442 .本无一切法,离即是法,知离者是佛。   443 .不得一法,名为传心。   444 .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了了无所得,得时不说知。   445 .诸法如梦,亦如幻化。故妄念本寂,尘境本空。诸法皆空之处,灵知不昧,即此空寂灵知之心,是汝本来面目。   446 .道元圆成,不用修证。道非声色,微妙难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说也。唯有如来能知。   447 .若欲见佛,须是见性,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是处。   448 .欲得作佛去,不舍众生心,但莫污自性,即是解脱义。   449 .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450 .智人调心不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   451 .一念不起即十八界空,即身便是菩提华果。   452 .佛法以心为本,以身口为末。 453 .心外见法即是外,若悟自心,即离生死,即是涅 槃 。   454 .佛与众生,唯止一心,更无差别。此心无始以来、无形无相,不曾生,不曾灭,当下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   455 .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   456 .若观佛作清净光明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历河沙劫终不得菩提。   457 .非有之有为妙有,非空之空为真空。   458 .空心静坐,百无所思,以为究竟,即着空相,断灭诸法。   459 .至人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 460 .种种形貌,喻如屋舍。舍驴屋入人屋,舍人身至天身,乃至声闻缘觉菩萨佛屋,皆是汝取舍处,所以有别。本源之性,无取无舍,何得有别。   461 .无得无证者,即是证佛法身;若有得有证者,即邪见增上慢人,名为外道。   462 .即色即空,名为等觉;二性空故,名为妙觉。   463 .无觉无无觉,名为妙觉。   464 .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465 .般若体毕竟清净,无有一物可得,是名无法可说;即于般若空寂体中,具恒沙之用,即无事不知,是名说法。   466 .如来五眼:见色清净名为肉眼;见体清净名为天眼;与诸色境乃至善恶,悉能微细分别,无所染着,于中自在,名为慧眼;见无所见名为法眼;无见无无见名为佛眼。   467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468 .尽无尽。为二性空故,见闻无生是尽,尽者诸漏尽。无尽者,于无生体中,具恒沙妙用,随事应现,悉皆具足,与本体中亦无损减,是名无尽。   469 .天地在乎,万化由心。   470 .圣人妄念忽起,即同凡夫;一念回机还同本得,凡夫即圣。   471 .深深拔,有些子。平生事,只如此。   472 .深潭月影,任意撮摩。清谈对面,非佛而谁。   473 .青青翠竹,悉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474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475 .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   476 .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   477 .物自有去来,见性无来去也。   478 .念有念无即名邪念,不念有无即名正念。念善念恶名为邪念,不念善恶名为正念。   479 .正念者,唯念菩提;菩提无所念,一切处无心。   480 .只个无念,是名真念。 481 .但知一切处无心,即是无念也;得无念时,自然解脱。   482 .不行一切行,即名佛行。   483 .见无所见,即名正见。   484 .顿者,顿除妄念;悟者,悟无所得。   485 .罪从心生,还从心灭。善恶一切,皆由自心。   486 .于外相求,无有是处。于外相求,虽经劫数,终不能成;于内觉观,如一念倾,即证菩提。   487 .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 488 .本性者,是汝无生心。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   489 .若无禅定,念想喧动,坏其菩提。   490 .心住无住处;心不住一切处;心不住善恶有无内外中间,不住空不住不空,不住定不住不定;如是名无住心也。   491 .不住六尘生心。   492 .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意谓一切法无体,体惟净性,即是一切法体惟净性,所以诸法一如,称为一真法界。 493 .盖心虽无法,而法从心生。故十法界之性,不离乎惟一真心。   494 .念是业识,而性体中并无是事。   495 .虽业识纷动,而性净自若,犹之虚空中万相森罗,而虚空仍自若也。   496 .念乃随起随灭,并无实物,一犹之空花,幻有实无也。   497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念自性定,心地无我自性慧。 498 .二性空是体,知二性空是解脱,更不生疑,即名为用。   499 .布施何物?布施却二性。所谓善恶性,有无性,爱憎性,空不空性,定不定性,净不净性,一切悉皆施却。   500 .所谓同体慈悲,便是如实的了知,一切众生和己身无二无别。

您好
1、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4、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5、不破本参不入山,不到重关不闭关。
6、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7、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8、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
9、末后一句,始到牢关。锁断要津,不通凡圣。
10、随顺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花。
11、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造塔功德经》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杂阿含经》第262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增一阿含经》卷50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楞严经》卷6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佛说八大人觉经>
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杂阿含经卷二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楞严经》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阿弥陀经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楞严经》
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大宝积经第91卷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楞严经》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经>

若问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问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凡所有相皆是
虚妄


18750668571有关圣经经典励志语录
薛鲁甄答:20. 暗中告诉你们的,你们要在明处说出来。圣经励志的经典句子 1. Avoid godless chatter. 要远避世俗的虚谈。--《新·提后》2. He who doubts is like a wave of the sea, blown and tossed by the wind. 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风吹动翻腾。--《新·雅》3. Out o...

18750668571圣经中经典的语句有哪些?
薛鲁甄答:1.不要为明天忧虑,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2.草必枯干,花必凋残,因为耶和华的气吹在其上;百姓诚然是草。草必枯干,花必凋残;惟有我们上帝的话,必永远立定!3.多托谁,就向谁多要。4.耶和华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我还怕谁呢?耶和华是我性命的保障。我还惧谁呢?5.尘归尘,土归土,让往生者安...

18750668571佛教经中的经典语录
薛鲁甄答:29、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30、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31、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32、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

18750668571佛经中可以励志的句子
薛鲁甄答:佛经中的佛语经典语录 1、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2、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3、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4、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5、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18750668571佛经佳句
薛鲁甄答:1.佛经中的经典句子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佛曰:为何不必? 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佛曰: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佛曰:一念...

18750668571佛经中有哪些经典语句?
薛鲁甄答:涅盘经 本有今无,本无今有。三世有法,无有是处。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亚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消除宿业障,同登无上觉。布施偈 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我今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诞生偈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今兹而往,生分已尽。黄...

18750668571佛经中的经典句子
薛鲁甄答:1、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3、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4、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5、不破本参不入山,不到重关不闭关。6、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7、一切有为法,如梦幻...

18750668571佛经的经典语句有哪些?
薛鲁甄答:---<佛说八大人觉经> 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杂阿含经卷二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楞严经》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18750668571佛经中最有禅意的句子,让你顿悟人生
薛鲁甄答:佛经中最有禅意的句子推荐 2、佛语有云: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佛语有云:心清自然凉,心诚自然灵。 佛语有云:宁静而致远。 3、人于浮世,独来独往,独生独死,苦乐自当,无有代者。《无量寿经》 4、佛语有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佛语有云:一刹便是永恒。 佛语有云:不可说,不可说。 5、苦海难渡...

18750668571佛语经典语录 佛经中最有禅意的句子
薛鲁甄答:故常在涅盘。49、世界上总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这是人生旅途中的真实存在。走不完的路适可而止,过不了的河及时掉头,也不失为一种智慧。50、人生有输有赢,得势顺境时不要得意忘形,放纵自己;失势逆境时不可消极颓唐,放弃自己。成功的人生,要自己定义;快乐的人生,要自己创造!


(编辑:魏冉栋)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