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α粒子散射实验视频

来源:www.zuowenzhai.com   投稿:2024-05-31

α粒子散射实验详细资料大全
答:实验用准直的α射线轰击厚度为微米的金箔,发现绝大多数的α粒子都照直穿过薄金箔,偏转很小,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角度比汤姆生模型所预言的大得多的偏转,大约有1/8000 的α粒子偏转角大于90°,甚至观察到偏转角等于150°的散射,称大角散射,更无法用汤姆森模型说明。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有核模型(又称原子的核式结...

为什么α粒子轰击金箔时,大部分通过,小部分弹回?原理是什么?
答: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试验:说明了分子之间是有间隙的。结果:大多数散射角很小,约1/8000散射大于90°; 极个别的散射角等于180°。结论:正电荷集中在原子中心。卢瑟福从1909年起做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实验的目的是想证实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正确性,实验结果却成了否定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有力证据。在此基...

α粒子β粒子γ粒子分别是什么?
答:α粒子就是氦原子核,电子全部剥离,也就是He²⁺,相对原子质量为4,速度为光速的1/10。β粒子就是电子,也就是e⁻,质量非常小,速度可达光速9/10。γ粒子就是光子,全称光量子,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静止质量为0,速度为光速。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从1904年到1906年6...

α粒子散射实验为什么就证明了电子是运动的?
答: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有核模型(又称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与正电荷联系的质量集中在中心形成原子核,电子绕着核在核外运动,由此导出α粒子散射公式,说明了α粒子的大角散射。卢瑟福的散射实验证明了汤姆森关于原子模型的错误。

α粒子散射实验的介绍
答:α粒子散射实验(a-particle scattering experiment)又称金箔实验、Geiger-Marsden实验或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引。是1909年 汉斯·盖革和恩斯特·马斯登在欧内斯特·卢瑟福指导下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做的一个著名物理实验。

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需要真空吗
答: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通常需要在低压甚至真空条件下进行。这是因为阿尔法粒子是带正电的氦离子,进入一个含有气体的环境,会和环境中的气体原子或分子发生碰撞,从而改变其原有的能量和方向,导致实验数据的失真或误差的增大。此外,阿尔法粒子的穿透力很弱,在外界环境中很容易被散射和吸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什么是α粒子?质量是多少?带电荷多少?
答:α粒子是某些放射性物质衰变时放射出来的粒子,α粒子就是氦原子核,电子全部剥离,也就是He2+,相对原子质量为4,速度为光速的1/10。α粒子是带正电的高能粒子(He-4原子核),它在穿过介质后迅速失去能量。它们通常由一些重原子(例如:铀,镭)或一些人造核素衰变时产生。α粒子在介质中运行,迅速...

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在真空中进行吗
答:α粒子散射实验,是用准直的α射线轰击厚度为微米的金箔,实验的目的是想证实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正确性(但结果是验证了他的不正确性),所以要排除其他原子对这一实验的干扰,所以要在真空中进行。如果在空气中,会存在空气分子,就无法验证发生偏转是因为金原子还是空气中某些原子的影响了。卢瑟福的a粒子...

科学实验表明原子中的原子核与电子所带电荷是两种相反的电荷,物理学...
答:原子是电中性的,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对原子序数为Z的原子,核带正电+Ze。核的电荷数是一个严格的整数,它等于核内的质子数。质子带正电+e,与电子的电量相等。

索浩顷18137597810:    卢瑟福的α例子散射实验之一:“”α粒子被反弹回来的概率只有1/8000,试用类比方法,如果一个金原子直径40mm,那么原子核直径多少卢瑟福的α例子散... -
融悦顾:      :[答案] α粒子被反弹回来的概率只有1/8000,这个等于原子核所占据的面积与原子占据面积的比值,设原子核半径为r,金原子半径R,则r^2/R^2=1/8000,R=20mm,所以金原子核直径2r=0.2√5mm

索浩顷18137597810:    帮我讲讲a粒子散射实验(化学) -
融悦顾:      : 向金箔射出α粒子,有一部分直接过,有一部分偏转,有一部分返回: 直接闯过:表示原子(分子)之间有很大间隙 偏转:α粒子与金原子核都带正电,相排斥 返回:金原子核质量极大(可以去查物理的碰撞试验)

索浩顷18137597810:    如图所示是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在一个小铅盒里放有少量的放射性元素钋,它发出的α粒子从铅盒的小孔射出,形成很细的一束射线,射到金箔上,... -
融悦顾:      :[选项] A. 该实验是卢瑟福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重要依据 B. 该实验证实了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正确性 C. α粒子与原子中的电子碰撞会发生大角度偏转 D. 绝大多数的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

索浩顷18137597810:    1906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他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α粒子轰击极薄的金箔,发现穿过金箔的α粒子出现下列... -
融悦顾:      :[答案] 1、说明原子内有很大空隙 2、说明α粒子受到排斥力的作用 3、说明原子核内部有一种质量很大,体积很小,且带正电的物质 4、不能得出原子核的精细结构

索浩顷18137597810:    α粒子散射实验 -
融悦顾:      : 现象1:原子核很小,“α粒子”能与核相互作用的机会很少,所以运动方向不变. 现象2:原子核带正电,少数α粒子,靠近核,与核“相斥”(α粒子和原子核都带正电),改变运动方向. 现象3:极少数α粒子,有“碰到”核的机会,所以会被弹回来. 选择题的四个选项都是对的 出题人的本来意图可能是以下四个选项 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 D.该元素的原子质量为28.09 那么就选D,因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的质量不同

索浩顷18137597810:    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 -
融悦顾:      : 1、因为金箔有很好的延展性,可以做的很薄很薄,这也便于氦原子核穿透.2、用一束氦原子核轰击金箔,在金箔后面用仪器承接,这样便得到了粒子的散射情况.其中的仪器要在整个空间中移动,便于统计所有方向上粒子的数目.3、因为结果显示:大量粒子穿过金箔,少数粒子偏离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还有极少数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据此便可以得出核式结构模型:因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极小的体积内,因此,大部分粒子穿过了金箔,只有极少数碰到了原子核,被散射,甚至被“反弹”回来.

索浩顷18137597810:    a粒子散射 (3 18:20:20)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为了解释a粒子散射实验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在a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 -
融悦顾:      :[选项] A. 原子核外的电子在绕核高速运转 B. 原子核外的电子对a粒子的作用可忽略 C. 原子核里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 D. 原子核的大小远小于原子本身的大小 我选BCD,答案是BD,为什么C不选?

索浩顷18137597810:    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在其中一条α粒子的运动轨迹上标出a、b、c三点.原子核对α粒子的作用力在哪个点最大() -
融悦顾:      :[选项] A. a点 B. b点 C. c点 D. 三个点一样大

索浩顷18137597810: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 -
融悦顾:      :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从氮核中打出了一种新粒子.根据这种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测出了他的质量 ,原来他就是H原子核 焦作质子 用P表示 m=1.6726231*10^-27 直到了质子是原子核的一部分 核式模型

索浩顷18137597810:    α粒子散射实验的事实 -
融悦顾:      : α粒子轰击Au箔,在金箔的周围以R为半径做一个圆形轨道,装上可以绕以金箔为圆心滑动的望远镜,物镜上涂上ZnS薄层【α粒子碰撞到ZnS上会有荧光】,会在α粒子入射方向的后面,可以看到有大角度反射回来的由α粒子与ZnS碰撞产生的荧光……这证明了金箔上有能使α粒子完全反弹的一个正电荷组成的核心——这是用来证明原子的行星模型的重要实验依据. 是20世纪初卡文迪许实验室在R·卢瑟福教授带领下设计并完成的实验.由此卢瑟福发现了原子的行星模型.


相关链接: x射线衍射仪 | α粒子实验 | α粒子 β粒子 y粒子 | α粒子散射 | 卢瑟福a粒子轰击金箔 | a粒子散射实验过程 | a粒子b粒子r粒子 |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 α散射实验 | a粒子散射 | 库仑散射和卢瑟福散射 | α粒子轰击金箔视频 | α粒子轰击金箔证明了 | 阿尔法粒子撞击实验 |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 | α散射 | 卢瑟福的a粒子轰击 | α粒子散射实验示意图 | β粒子对人体 | 卢瑟福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 | α粒子散射实验动图 | α粒子散射的三个结论 | 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视频 | 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 | 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 | 阿尔法α粒子 |

(编辑:qq网友)
相关热点
联系方式:
首 页| 美文欣赏| 小学作文| 中学作文| 高中作文| 精品文摘| 个性语录| 箴言格言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