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卢瑟福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

来源:www.zuowenzhai.com   投稿:2024-05-31

卢瑟福通过对a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 ) A.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答: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为: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而被反弹回来.卢瑟福根据该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

卢瑟福通过对a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 A.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
答:AC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α粒子散射实验只发现原子可以再分,但并不涉及原子核内的结构。查德威克在用α粒子轰击铍核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时发现了质子。

为什么α粒子轰击金箔时,大部分通过,小部分弹回?原理是什么?
答: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试验:说明了分子之间是有间隙的。结果:大多数散射角很小,约1/8000散射大于90°; 极个别的散射角等于180°。结论:正电荷集中在原子中心。卢瑟福从1909年起做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实验的目的是想证实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正确性,实验结果却成了否定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有力证据。在此基...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判断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并由此提出...
答: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正电荷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α粒子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沿③所示方向射向原子核的α粒子可能的运动轨迹为a.故选A.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答: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并没有使原子核分解从而研究原子核的内部,A错误;B、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B正确;C、半衰期是原子的固有属性,与外界因素没有关系,C正确;D、铀核不能自发裂变,需要高速中子的撞击,D错误.故选BC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生的原子...
答: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A正确;B、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两条基本假设是: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故B错误;C、受普朗克量子论的启发,爱因斯坦在对光电效应的研究中,提出了光子说.故C错误;D、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证明了...

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有 A.托马斯·杨通过对光的干涉现象的研究...
答:C 试题分析:托马斯·杨通过对光的干涉现象的研究,证实了光具有波动性;卢瑟福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确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麦克斯韦根据电磁场理论,提出了光是一种电磁波;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选项C正确。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
答:(1)A、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A正确;B、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不易观察到它的波动性,故B错误;C、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不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实际上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化成质子而发射出来的.故C错误;D、爱因斯坦在对光电效应的研究中...

...并提出了枣糕模型,为证实枣糕模型是否正确,卢瑟福做了用α粒子...
答: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该实验的现象为:绝大多数α粒子几乎不发生偏转,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角度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被反弹回来),所以在A处观察到得粒子最多,在BCD处也能观察到少量的粒子,α粒子只所以...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通过什么实验,提出了原子的什么结构模型
答:英国科学家卢瑟福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卢瑟福(1871年8月30日 --- 1937年10月19日),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在放射性和原子结构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通过α粒子为物质所散射的研究,无可辩驳的论证了原子的核模型,因而一举把原子结构的研究引上了正确的轨道,于是...

狄汤侄19777561225:    卢瑟福根据a粒子散射实验说明 -
糜迫申:      :[答案] 原子结构并不是想汤姆森所说的大量电子均匀分布在原子内部也就是所谓的(西瓜模型或者是葡萄干模型)原子内部是由原子核分布在原子中心位置 电子则呈环状分层的分布在原子核周围,这就是a粒子散射实验所得出的结论.当然后人又把这个模型...

狄汤侄19777561225: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判断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如图所示的平面示意图中,①、②两条实线表示α粒子运动的... -
糜迫申:      :[选项] A. 轨迹a B. 轨迹b C. 轨迹c D. 轨迹d

狄汤侄19777561225:    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内部存在( -
糜迫申:      :[选项] A. )电子( B. )中子( C. )质子( D. )原子核

狄汤侄1977756122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糜迫申:      :[选项] A.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B.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指出: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的电场C. 受爱因斯坦量子论的启发,普朗克在对光电效应的研究中,提出了光子说D. 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证明了光是一种波,但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否定了光是一种波

狄汤侄19777561225:    1906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他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α粒子轰击极薄的金箔,发现穿过金箔的α粒子出现下列... -
糜迫申:      :[答案] 1、说明原子内有很大空隙 2、说明α粒子受到排斥力的作用 3、说明原子核内部有一种质量很大,体积很小,且带正电的物质 4、不能得出原子核的精细结构

狄汤侄19777561225:    简述卢瑟福和他的同事是怎样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推导出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
糜迫申:      : 卢瑟福用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的α粒子去轰击金箔,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了金箔,证明原子的内部具有非常大的空间;很少数α粒子发生了不同角度的偏转,而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证明原子的中心有一个非常小的核,这个核带有正电荷,并且集中了原子几乎所有的质量,进而推测原子核外的电子在很大的空间范围内绕原子核运动,犹如行星在各自的轨道上绕太阳旋转一样.

狄汤侄19777561225:    卢瑟福通过对a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 A.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原子核内有中子存在. -
糜迫申:      : AC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α粒子散射实验只发现原子可以再分,但并不涉及原子核内的结构.查德威克在用α粒子轰击铍核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时发现了质子.

狄汤侄19777561225:    都说卢瑟福发现质子,可是卢瑟福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验证了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为什么不对 -
糜迫申:      :[答案] 1911年,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他是发现者,不能说是验证,验证的话只能是验证前人的发现

狄汤侄19777561225:    卢瑟福通过对a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 A.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原子核内有中子存 -
糜迫申:      : 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为: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而被反弹回来.卢瑟福根据该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相关链接: α粒子撞击金箔 | α粒子实验 | α粒子散射 | 220亿贝克勒尔是多少 | 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3条结论 | α粒子轰击金箔证明了 | α散射实验 | α粒子散射的三个结论 | α粒子轰击实验证明了什么 |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 | 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 卢瑟福发现核子实验 | 阿尔法粒子撞击实验 | 玛丽 居里 | 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氮核 | 库仑散射和卢瑟福散射 | a散射实验 |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 1932年卢瑟福发现了中子 | a粒子散射实验过程 | 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 | 卢瑟福发现了中子 | 卢瑟福轰击金箔结论 | 1贝克勒尔 | 卢瑟福发现质子方程 | 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视频 |

(编辑:qq网友)
相关热点
联系方式:
首 页| 美文欣赏| 小学作文| 中学作文| 高中作文| 精品文摘| 个性语录| 箴言格言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