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九品中正制不合理之处

来源:www.zuowenzhai.com   投稿:2024-06-14

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是什么
答:九品中正制的具体弊端 1、各方人争做中正,全国人才集中到中央,地方无才,地方行政效率降低,思想文化也渐趋落后。地方垮台,中央自然无法独存。2、吏部在人才的任免方面全部依据中正评语,则官吏的升黜之权皆在中正,致使时人竞相追逐此等度权利,而无暇顾及其他职位之实事。3、世家大族通过中正控制...

魏晋用“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有什么弊病,“科举制”有什么进步?_百度...
答:这就使得九品中正制失去了选拔人才的意义。首先,选拔人才的中正官多由二品官吏担任,而被选拔的人才也多出自二品以上的大族,同时他们也往往出任高级官吏。久而久之,官吏的选拔权就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制度,九品中正制成为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世家大族把握科...

九品中正制的利弊
答:九品中正制的实施,建立了一个更为科学的人才选拔体系。这一体系通过系统化的方法,使得人才选拔在实际操作中更加便捷,便于中央自上而下的管理。此外,它还有效地缓解了社会不满情绪,维护了统治阶级利益的统一。九品中正制所采用的评价标准,是一套科学的人才选拔标准,它能够将人才置于具体的历史环境中...

九品中正制的缺点及解决方案
答:缺点:虽然当时看来较完善,但权操于上,百姓不能真正参与,其实是由家庭背景决定地位的,表面察举,却带有世官意味.方案:采取较为公平的选拔制度,学而优则仕,破除世家大族的垄断

论述魏晋南北朝中正制度的变迁
答:那么是不是九品中正制一无是处呢?九品中正制按本来的说法来说,兼看门第、才具,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因为东汉豪族世代相传人才辈出的不少,并且东汉后期举孝廉实际上是二者兼具了。但合法的订立成制度,因为权力支配的关系,肯定会走形,大大的走形。另外,九品中正制之产生其原因有汉末丧乱,士人...

九品中正制的利弊,影响及作用各是什么?
答:8. 这一变化使得九品中正制成为门阀世族控制官吏选拔的工具,并成为门阀制度的一部分。9. 在南朝时期,中正的评议主要关注魏晋间远祖的名位,而谱牒成为辨别血统和姓族的主要依据。10. 在十六国和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的作用不如两晋南朝显著,尤其在少数民族政权下。11. 北魏初期未实行九品中正制,直到...

九品中正制的利弊是什么?
答:弊端:九品中正制导致世家大族通过控制中正职位,从而掌控朝廷官员的选拔和任命,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加剧了门阀制度的形成,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混乱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利益:九品中正制建立了一套相对科学的人才选拔体系,这个体系在实际操作中便于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

九品中正制的优缺点
答:九品中正制的实施,一方面解决了选拔官吏无标准的问题,使得当时吏治变得清明。另一方面,它缓解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二、九品中正制的缺点:1. 各方人争做中正,导致全国人才集中到中央,地方缺乏人才,行政效率降低,思想文化也逐渐衰落落后。地方垮台,中央自然无法独...

九品中正制的利弊
答:利:1. **打破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 九品中正制取代了以往以出身和家世为主的选拔制度,注重个人才能与品行,从而为非世家背景的人才提供了晋升之路,拓宽了政权的的社会基础。2. **激励中下层人士:** 该制度鼓励中下层人民通过教育和品德修养来实现社会晋升,提高了他们对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弊:1...

为什么曹魏的九品中正制成了阶级固化的代名词?九品中正制有哪些...
答:为什么曹魏的九品中正制成了阶级固化的代名词?九品中正,本来是出于“打压豪强”的初心,但从创立的那一天起,出身一流世家的陈群就走上了相反的道路,为“豪强”获得政治背书创造了条件。家庭状况:“家庭状况”指的是家庭背景;“第一”就是第一,也就是正品。其中一个正品基本都是虚的,几乎没得过...

庄庄些18457171389:    九品中正制有何弊端?
曾玉媛:      : 起初,这一制度是致力于解决朝廷选官和乡里清议的统一问题,是对汉代选官传统的延续,也是对曹操用人政策的继承.但到魏晋之交,因大小中正官均被各个州郡的“著姓士族”所垄断,他们在评定品级时,偏袒士族人物,九品的划分,已经背离了“不计门第”的原则.此后的三百年间,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而九品中正制一直是保护士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因此当士族没落以后,九品中正制也被彻底废除了.

庄庄些18457171389:    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
曾玉媛:      : 主要是加强了门阀制度,进一步强化了自东汉末年以来一直延续到唐朝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导致门阀掌握实际权力,压制的社会阶级的流动性

庄庄些18457171389:    魏晋以来用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有什么弊病?科举制与这种选官制度相比 有哪些进步 -
曾玉媛:      : 弊病:九品中正制盛以门阀制度为基础,以门第作为选官任官的标准.进步:使庶族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登上政治舞台.有利于选拔出有真术实学的人才.国家掌握了选拔官吏的权力,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

庄庄些18457171389:    魏晋以来用“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用什么弊病? -
曾玉媛:      : 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庄庄些18457171389:    九品中正制在选拔人才方面有何弊端?科举制的实施有何重大意义 -
曾玉媛:      : 实施九品中正制,使官僚机构臃肿,不仅国库开支巨大,而且办事效率低下. 科举制的实施,可以选拔有才华的人当官,避免了机构的臃肿情况.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庄庄些18457171389:    九品中正制是谁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到底是好还是坏)
曾玉媛:      : 九品中正制是曹丕采纳大臣陈群的建议而建立的.九品中正制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个制度的确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它让豪门大族得到了更多的资源,最终形...

庄庄些18457171389:    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
曾玉媛:      : 汉朝察举制选才之权集中在皇帝、中央和地方高官之手.当时被举者占四分之三是现任官吏,造成平民儒士中之优秀人才被拒之门外.特别在东汉后期,任人唯亲、唯财、唯势,权门势家把持察举的结果,令察举制流弊百出. 九品中正制则一直是保护士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不利于寒门入仕.

庄庄些18457171389:    如何正确评价 九品中正制 -
曾玉媛:      :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统治阶级为了稳定统治地位而实行的依据门第出身决定能否当官的制度,优点在于稳定统治阶级,缺点在于加深了对底层人民的压迫,限制了底层人民的发展.

庄庄些18457171389:    中国古代的两种选举制度存在的主要弊端 -
曾玉媛:      :九品中正制的最大缺点在于做官要依靠个人的名望,要得到当朝大臣的肯定.而名望是个比较虚的东西,获得名望的最可依赖和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出身于高门之家.一统天下的晋代,...

庄庄些18457171389:    对九品中正制的评价 -
曾玉媛:      : 在这种制度下,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所以他们往往不注重提高才能,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在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


相关链接: 一至九品官职一览表 |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 九品中正制简单解释 | 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 九品中正制的优缺点 | 九品中正制创立的标志 | 九品中正制的评判标准 | 九品中正制推行的原因 | 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 | 九品中正制的利处 | 科举制度始于什么朝代 | 九品中正制衰微的表现 | 九品中正制度 百科 | 九品中正制具体内容 | 九品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 九品中正制的好处 | 九品中正制的消极影响 | 九品中正制特点概括 | 九品中正制的影响 | 九品是什么官职 | 九品官职一览表 | 九品中正制怎么理解 | 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概括 | 杭州灵隐寺对联 | 九品中正制的优点和缺点 | 九品中正制是哪个朝代 |

(编辑:qq网友)
相关热点
联系方式:
首 页| 美文欣赏| 小学作文| 中学作文| 高中作文| 精品文摘| 个性语录| 箴言格言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