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摘抄

来源:www.zuowenzhai.com   投稿:2024-06-15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
答:冯友兰先生所著《中国哲学史》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第一篇 是子学时代,第二篇 为经学时代。从孔子到淮南王为子学时代,自董仲舒到康有为为经学时代。子学时代主要介绍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学说,经学时代则记述了从汉代到晚清整个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是第一部...

冯友兰的哲学思想
答:冯友兰写过几种中国哲学史,但最为人熟知的恐怕要属不是很厚的《中国哲学简史》。韩国总统朴槿惠就提到自己深受冯友兰这本书的影响,是她的“生命灯塔”。在她的双亲先后遇刺身亡之后,受到政治原因影响,她身边的人一一离去,而《中国哲学简史》却在她最困难的时期使她重新找回了内心平静。

中国现代哲学史作者简介
答:中国现代哲学史的研究者中,有一位重要的人物,他就是冯友兰先生。冯先生出生于1895年,字芝生,籍贯为河南省唐河县。他的学术生涯始于卓越,他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完成了学业,并在此后赴美国深造,成功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冯友兰先生开始了他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贡献,他先后在中州大学、...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的主要内容
答:该书将中国哲学史分成子学时代与经学时代,以此全书分为上下册。子学时代主要讲先秦诸子,经学时代主要是从董仲舒到康有为、谭嗣同的时代。它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著述,它采用西方哲学的形式,阐释中国哲学思想之实,使中国传统哲学成为现代学科。该书的基本框架为中国哲学史界普遍接受,...

关于冯友兰的哲学著作
答:《中国哲学简史》:当代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受聘担任讲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后经整理写成《中国哲学简史》,于1948年由美国著名出版公司麦克米兰出版。《贞元六书》:冯友兰在西南联大八年间写下了《新原人》、《新原道》、《新理学》等六本合集的《贞元六书》...

请问谁有郭齐勇,中国哲学史的读书笔记啊?跪求!
答:《中国哲学史》是著名学者冯友兰的重要代表作。本书以时代思潮为纲,对《中国哲学史》整个中国哲学史以至于文化史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对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的新见解。在指导思想上,作者“不依傍别人”,在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地开展对中国哲学和文化的研究。在内容结构上,...

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分为四个境界,其中最高的境界是哪个
答:最高的境界是“天地境界”,又称“哲学境界”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分为四个境界,从低到高分别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1、自然境界:人若只是顺着本能或风俗习惯做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所做的事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2、功利境界:人意识到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中:“至所谓古文学出,孔子始渐回复为人,儒教始渐...
答:古文学 指的是古文经学 古文经 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儒家经书 古文学出 发起时代是“汉哀帝 刘歆”时

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 学子时代开始
答:《中国哲学史》是200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是冯友兰所著的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奠定了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基本框架,至今仍是世界各地许多高校使用的基本教材,是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哲学史名著。冯先生自谓就内容而言,此书有两点发先人之所未发,而后来也不能改变的:一是将先秦名家...

冯友兰的哲学是什么?
答:冯友兰除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外,还撰写了大量哲学与哲学史著作。1926 年出版《人生哲学》,融会中国传统哲学与实用主义、新实在论之见解,提出“中道”的人生观。 1930 年出版《中国哲学史》上册, 1934 年出版《中国哲学史》下册,有英文、日文译本,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写成《新理学...

巩羽贫19636538682:    “小史者,非徒巨著之节略,姓名、学派之清单也.……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小史者,非徒巨著之节略,姓名、学派之清单也.譬犹画图,小景之中,... -
石嘉司:      :[答案] 著小史的人,不像用写巨著那样的方式,把姓名,学派等全都罗列出来.就如同画画,在一幅小景之中,形和神全都具有.如果胸中没有全史,是无法做到如此完美的.写小史的人,是为了把史学通俗化,这样做不容易展示作者的学识,但是其实这...

巩羽贫19636538682: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出:“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中外哲学的产生皆源于疑虑与惊讶.有人据此认为:哲学开始于惊疑,... -
石嘉司:      :[答案] (1)惊疑是人的一种主观状态,哲学不是从人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

巩羽贫19636538682:    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 -
石嘉司:      :[选项] A. 统一的多民族围家建立 B. 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C. 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 D. 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

巩羽贫19636538682:    冯友兰教授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一书中说:“我之所以否定太平天国,因为太平天国要推行神权政治,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太平天国的历史将倒退黑... -
石嘉司:      :[选项] A. 太平天国要建立的是君权神授的封建国家 B. 西方基督教思想对太平天国影响巨大 C. 太平天国的纲领没有体现反对帝国主义本身 D. 太平天国的主张不能超越封建社会,具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巩羽贫19636538682:    《人生哲学》冯友兰 读书笔记5000字 -
石嘉司:      : 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类做事的意义本是客观存在的,有功利的意义,有道德的意义,有天地的意义.但是人们觉解的程度是不同的,觉解了,就处于觉悟状态;不觉解,就处于“无明状态”.人生的意义各不相同,人生的境界也就各不相同,...

巩羽贫19636538682:    急需《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著的读后感 -
石嘉司:      : 冯友兰先生所著《中国哲学史》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第一篇 是子学时代,第二篇 为经学时代.从孔子到淮南王为子学时代,自董仲舒到康有为为经学时代.子学时代主要介绍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学说,经学时代则记述了从汉代到晚清整个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陈寅恪评此书,赞为“取材谨严,持 论精确”.《中国哲学史》基本架构已为中国哲学史界普遍接受,许 多观点(如名家应分为惠施之“合同异”、公孙龙之“离坚白”两派;二程 思想不同,分别为心学、理学之先驱;又如程朱异同,陆王异同,朱王异同 ;等等),均发前人所未发,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巩羽贫19636538682:    冯友兰的哲学人生读书笔记4000字 -
石嘉司:      : 《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先生哲学与思想的结晶,它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以宏观开阔的视野对中国哲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融会贯通的讲解.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精神、智慧等方面的理解,融会了史与思的智慧结晶,洋溢着人生的智慧与哲人的洞见,寄托着现实的人生关怀.它在世界zd各地有多种译本,拥有众多的读者,是许多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同样,它也是广大读者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借鉴中国传统智慧、启迪现实人生的入门书.它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可以影响大众一生的文化经典.

巩羽贫19636538682: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
石嘉司:      : 选择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是因为自己一直喜欢哲学,尤其是喜欢渗透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虽然很多人说这本书晦涩难懂,然而在我看来,它已是将中国几千年的哲学思想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给了读者,因为毕竟这本书成书的最初目的...

巩羽贫19636538682:    《中国哲学简史 - 冯友兰》最新txt全集下载 -
石嘉司:      : 链接:提取码: 58jx《中国哲学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是中国哲学家冯友兰创作的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48年.

巩羽贫19636538682:    《中国哲学史》谁写的比较经典,比较权威? -
石嘉司:      : 我个人推荐【冯友兰】先生所著《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共有两个版本,分别是【张岱年和冯友兰】所著的.张岱年所著的《中国哲学史》讲述的内容有:奴隶制及其向封建制转变时期的哲学、先秦哲学、封建制时期的哲学、秦汉时...


相关链接: 中国哲学简史电子书 | 中国哲学简史精彩摘抄 | 中国哲学史电子版 | 中国哲学史好句摘抄 | 冯友兰经典摘抄 | 南怀瑾评价冯友兰 | 四大无耻文人冯友兰 | 人生哲学冯友兰摘抄 | 中国哲学史 传统 历史 | 冯友兰的主要观点 | 中国哲学简史原文摘抄 | 中国哲学简史段落摘抄 | 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 | 《理想国》名句摘抄 | 人生哲学经典名言名句 | 冯友兰最出名的一句话 | 冯友兰十大经典名言 |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 《中国哲学史新编》 |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 人生哲学冯友兰读书笔记 | 人生哲学 冯友兰 |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豆瓣 |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如何 | 中国哲学简史分章节摘抄 |

(编辑:qq网友)
相关热点
联系方式:
首 页| 美文欣赏| 小学作文| 中学作文| 高中作文| 精品文摘| 个性语录| 箴言格言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