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发现了什么

来源:www.zuowenzhai.com   投稿:2024-06-15

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的解释
答: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的解释 由卢瑟福等人所做的α粒子穿透 金属 薄膜后向各个方向散射的实验。之前汤姆生认为中性原子中的等量正负电荷 均匀 分布在原子内。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薄膜,发现 不同 散射角度的粒子数目不一,经分析,他认为原子由带正电的很小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提出了...

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的α 粒子散射试验
答: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内部的神秘结构。实验中,直线运动的α粒子在碰到金箔时,其运动方向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偏转。β粒子的散射虽然更多,但α粒子的特殊案例引起了注意。Geiger和Marsden观察到,约1/20000的α粒子在穿过极薄金箔(相当于1.6mm空气)时,竟然有1个偏转了90°,这远远超过了常规...

为何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结论不是原子间有空隙而是原子中空?_百度...
答:引言:相信有很多人在学物理的时候都了解了一些经典的物理实验,其中在关于原子模型的讨论中,有一个物理学家就做了经典的实践,就是卢瑟福所做的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结论不是原子间有空隙,而是原子中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论呢?出现这种结论的原因因为原子的模型是很难去进行直接论证的,只能够通过...

微观粒子发现史之四:中子发现了,这却是居里夫妇的伤心事
答:卢瑟福觉得在原子核内部除了质子应该还有一种粒子,这种粒子质量和质子差不多,不过不带正电荷也不带负电荷,那就是呈中性了,卢瑟福把这种粒子叫做中子。 这就是卢瑟福的伟大之处,做完了实验之后都会深入思考,上次做完α粒子散射实验后想了想就提出了原子行星模型,这次发现了质子后,又预言了中子,这就是文武双全的物理...

卢瑟福通过对a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 ) A.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答: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为: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而被反弹回来.卢瑟福根据该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

...A.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答:A、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故A错误.B、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核,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在实验中发现了中子.故B正确.C、居里夫人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a)和镭(Ra).故C错误.D、照相机的镜头一般都涂上...

卢瑟福,查德威在原子结构或原子核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怎样的卓越贡献?
答:卢瑟福做了著名的阿尔法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质子,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卢瑟福背散射实验实验原理
答:卢瑟福散射实验装置由真空室、电子学系统和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组成,其中真空室包含放射源、散射样品台、粒子探测器等。通过精确控制散射角度,可以细致地测量散射现象。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颠覆了汤姆孙的葡萄干面包模型,显示出原子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大角散射现象直接揭示了原子核的存在,证明了有核模型的...

提出原子核结构模型的是哪位科学家?
答:1911年卢瑟福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原子核式结构

原子核是怎样发现的这种发现对原子结构的建立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卢瑟福的α散射实验:用α源轰击金箔的时候发现,有的入射粒子会发生非常大角度的偏转,卢瑟福由此最终提出了原子的核模型,但是他并没有做出进一步详细的阐述。发现电子的约瑟夫·汤姆孙是第一位阐述原子的内部结构,其原子模型称为梅子布丁模型。当然对原子核结构的建立气到了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咯。约瑟夫·...

焦施泳19477702634: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
阚芳奇:      : 答案C α散射实验的现象是绝大多数的α粒子仍眼原来的方向前进,只有少数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从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中心有个核,叫原子核;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核旋转;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等于核外的电子数. 思路分析:根据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作出判断. 试题点评:考查对α散射实验结果的认识. 查看原帖>>

焦施泳19477702634:    1919年 卢瑟福发现了什么 -
阚芳奇:      : 1919年,卢瑟福做了用α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他从氮核中打出的一种粒子,并测定了它的电荷与质量,它的电荷量为一个单位,质量也为一个单位,卢瑟福将之命名为质子.

焦施泳1947770263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B.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 -
阚芳奇:      :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故A错误;B、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故B正确;C、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是在卢瑟福的核式结构学说基础上引进了量子理论,提出量子化模型,故C正确;D、α射线是氦核流,不是电磁波.β射线是电子流,不是电磁波.γ射线是电磁波,故D错误;故选:BC.

焦施泳19477702634:    1909年,卢瑟福在成功地进行了а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 - -----结构模型,带负电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着 -
阚芳奇:      : 1909年,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带负电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提出原子核式结构. 故答案为:原子核式.

焦施泳19477702634: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了原子中间有一个很小的核,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右面平面示 -
阚芳奇:      :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该实验的现象为:绝大多数α粒子几乎不发生偏转,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角度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被反弹回来),据此可画出α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α粒子散射,α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焦施泳19477702634:    卢瑟福的a 粒子散射实验结果表明了() -
阚芳奇:      : 答案C卢瑟福让放射性元素钋发出的a 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绝大多数a 粒子不发生偏转,只有少数a 粒子发生偏转,且其中有极少数发生大角度偏转,甚至有的a 粒子的偏转角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这表明绝大多数a 粒子在穿越金箔时几乎不受到原子中正电荷的作用,只有十分接近正电荷的a 粒子才会发生大角度偏转,在此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的模型,B项是汤姆生提出的原子模型,而a 粒子散射实验恰是否定了这一原子模型,而D项则是玻尔提出的氢原子模型的基本假设之一,故正确答案为C项.

焦施泳19477702634: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分别是什么?从中他概括出的结论有哪些? -
阚芳奇:      :[答案]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从氮核中打出了一种新粒子.根据这种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测出了他的质量 ,原来他就是H原子核 焦作质子 用P表示 m=1.6726231*10^-27 直到了质子是原子核的一部分 核式模型


相关链接: α粒子散射的三个结论 | 卢瑟福发现了什么模型 | 道尔顿发现了什么 | 仿真物理实验室 | 卢瑟福发现了中子 | 谁发现了中子电子质子 | 贝克勒尔发现了什么 | 毛粒子被发现了吗 | 谁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了中子 | 卢瑟福发现质子方程式 | 初中卢瑟福发现了什么 | 汤姆孙发现了什么 | 谁发现了电子 | 谁发现了电磁波 | 希格斯粒子发现了吗 | 卢瑟福如何发现质子 | 阿尔法粒子的发现 | 卢瑟福发现核子实验 | 卢瑟福的学生发现中子 | 谁发现了质子 | 谁发现了中子 | 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吗 | 是谁发现了中子 | 卢瑟福发现了质子吗 | 卢瑟福发现了电子 | 汤姆生发现了什么粒子 |

(编辑:qq网友)
相关热点
联系方式:
首 页| 美文欣赏| 小学作文| 中学作文| 高中作文| 精品文摘| 个性语录| 箴言格言
@ 作文摘要网